十五、辯證法是什麼?(1)
關燈
小
中
大
抛棄&ldquo矛盾律&rdquo,它顯然是接受辯證法的嚴重障礙。
這裡我們看到這一觀點的起源:辯證法既然可與邏輯相媲美,也就是&ldquo基本的&rdquo,而且還是對邏輯的改進。
我已批判過這種辯證觀點,我隻想重複一下:任何一種邏輯推理,不管在黑格爾之前還是之後,也不管是在科學中還是在數學或任何一種真正理性的哲學中,總是建立在矛盾律基礎之上的。
但黑格爾卻寫道(《邏輯學》,第81節,(1)):&ldquo正确地認識和理解辯證法的本質是極端重要的。
哪裡有運動,哪裡有生命,哪裡有在現實世界中實現的東西,哪裡就有辯證法在起作用。
它也是一切真正科學知識的靈魂。
&rdquo 但如果黑格爾所謂辯證推理是指廢棄矛盾律的推理,那麼他當然不可能在科學中給出任何這種推理的事例。
(辯證法家引用的許多事例都毫無例外停留在上述恩格斯所提到的例子的水平上&mdash&mdash谷粒和(-a)2=a2&mdash&mdash甚至更糟。
)不是以辯證法為基礎的科學推理本身、而隻是科學理論的曆史發展,可按照辯證方法進行描述并獲得某種成功。
我們已知,這一事實并不能證明必須承認辯證法是某種基本的東西,因為我們隻要記住試錯方法的作用,那麼不離開普通邏輯領域就可以解釋這一事實。
我說過,這樣混淆辯證法同邏輯的主要危險,在于促使人們進行教條主義的論證。
這種情況我們見得太多了:當辯證法家處于邏輯困境之中時,最後一招就是告訴對手他們批判錯了,因為他們是以普通邏輯而不是以辯證法為根據的;他們隻要運用了辯證法就會看到,他們在辯證法家的某些論點中所發現的矛盾其實是十分合理的(也即從辯證觀點來看)。
(c)黑格爾辯證法的第三個要素是以他的同一哲學為基礎的。
如果理性和實在是同一的,理性又是辯證發展的(哲學思想的發展就是很好的例證),那麼實在也一定是辯證發展的。
世界一定是由辯證邏輯規律所支配的。
(這個觀點曾被稱為&ldquo泛邏輯主義&rdquo。
)這樣我們在世界中也一定會發現為辯證邏輯所認可的同樣的矛盾。
正是世界充滿矛盾這一事實從另外一個角度向我們表明,必須放棄矛盾律。
因為這條定律說,一個自我矛盾的命題或者一對互相矛盾的命題不可能是真的,也就是說,不可能符合于事實。
換句話說,這條定律意味着自然界也即事實世界中永遠不會發生矛盾,事實永遠不會彼此矛盾。
但是根據理性與實在同一的哲學,則肯定既然觀念可能彼此矛盾那麼事實也可能彼此矛盾,事實正像觀念一樣也是通過矛盾而發展,因而矛盾律必須放棄。
在我看來這是同一哲學的荒謬絕倫之處(對此我以後還要談一點),但是撇開這一點,隻要我們稍微深入看看這些所謂矛盾的事實,就會發現,辯證法家所提供的全部事例剛好說明,我們生活的世界有時表現出某種也許可以借用&ldquo極性&rdquo這個詞來描述的結構。
正電和負電的存在就是這種結構的一個事例。
這隻是一種隐喻的、不精确的說法,例如說正電和負電是彼此矛盾的。
真正矛盾的一個事例應是這樣兩個句子:&ldquo這裡的這一物體在1938年11月1日上午9時到10時之間帶正電”而關于同一物體的另一個類似句子是說:它在同一時刻不帶正電。
這應當是兩個句子之間的矛盾,而對應的矛盾事實應當是這樣的事實:一個物體在同一時刻既帶正電,又帶負電,從而在同一時刻既吸引又不吸引某些帶負電的物體。
然而無須說,這樣的矛盾事實是不存在的。
(更深入的分析可表明,不存在這樣的事實并不是一條類似物理定律的定律,而是以邏輯為根據的,也即以支配科學語言運用的規則為根據的。
) 這就得出了三點:(a)辯證法與康德的反理性主義相對立,結果重建的理性主義為強化的教條主義所支持;(b)辯證法由于&ldquo理性&rdquo、&ldquo思維規律&rdquo等意義不明的說法而被并入邏輯學;(c)辯證法适用于&ldquo整個世界&rdquo的根據是黑格爾的泛邏輯主義和同一哲學。
在我看來,這三點就是黑格爾辯證法中的主要要素。
在我進而概述辯證法在黑格爾以後的命運之前,我願意先表示一下我對黑格爾哲學、特别是他的同一哲學的個人意見。
我認為,在我選為本文題辭的那句話中,笛卡兒談到那些荒謬絕倫、不可置信的哲學理論,黑格爾哲學代表了所有這些哲學中最壞的一種。
這不僅因為同一哲學缺少任何一種認真的論據,甚至它提出來要求回答的問題在我看來也根本沒有表達清楚;這個問題是:&ldquo我們的心靈怎麼能夠把握世界?&rdquo唯心主義的回答,盡管經過不同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而有各種變形,但基本上仍然一樣,即&ldquo因為世界與心靈相似&rdquo,這隻是一種表面的回答。
隻要我們考慮某些類似的論證,我們就會清楚地看到這不是一個真正的回答。
例如:&ldquo這面鏡子怎麼能夠反映我的臉?&rdquo&mdash&mdash&ldquo因為它類似于臉。
&rdquo盡管這種論證顯然根本靠不住,卻仍然一再被提出。
例如我們發現,在我們這個時代瓊斯就沿着這樣一條思路提出過:&ldquo數學怎麼可能把握世界?&rdquo&mdash&mdash&ldquo因為世界類似于數學。
&rdquo由此他論證實在正具有數學的本質&mdash&mdash世界是一種數學思想(從而是理念)。
這種論證顯然并不比下述的更站得住:&ldquo語言怎麼可能描述這個世界?&rdquo&mdash&mdash&ldquo因為這個世界類似語言&mdash&mdash它是語言學的”也不比下述的好一點:&ldquo英語怎麼可能描述世界?&rdquo&mdash&mdash&ldquo因為世界本質上是英國的。
&rdquo後一論證同前面瓊斯的論證其實是一樣的。
這一點并不難看出,隻要我們意識到對世界的數學描述隻是描述世界的一定方式,數學隻是提供我們一種描述方法,一種特别豐富的語言,如此而已。
也許借助于一個平凡的事例就很容易表明這一點。
有些原始語言不使用數字,而試圖借助于表示一、二和多的語詞表示數值概念。
顯然,這樣一種語言無法描述一組客體之間的某些更為複雜的關系,這種關系借助數詞&ldquo三&rdquo、&ldquo四&rdquo、&ldquo五&rdquo等等本是很容易描述的。
它可以說A有許多羊,比B更多,但不能說A有9隻羊,比B多5隻。
換句話說,把數學符号引進一種語言是為了描述某種否則無法描述的更複雜的關系;一種包含自然數計算的語言顯然比缺乏相應符号的語言豐富得多。
我們要描述世界就不能不使用數學語言,根據這一事實,我們關于世界的本質所能推論出來的一切就是:世界具有某種程度的複雜性,因而其中存在某種過于原始的描述工具所無法描述的關系。
使瓊斯不安的是:我們的世界碰巧适合于最初由純粹數學家發明的數學公式,而他們根本沒有打算把他們的公式用于世界。
顯然他最初也是從我所謂&ldquo歸納主義者&rdquo開始的,即認為理論是通過某種比較簡單的推理程序從經驗中取得的。
從這樣一種立場出發,發現由純粹數學家用純粹思辨方式所表述的理論後來竟然可用于物理世界,當然要大吃一驚了。
但是對于非歸納主義者來說,這一點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他們知道常常會碰上這樣的事,最初隻是作為一種可能從純粹思辨提出的理論,後來卻證明可應用于經驗。
他們知道往往正是這種思辨的預期開辟了通向經驗性理論的道路。
(在這方面通常所謂歸納問題是同我們這裡所涉及的唯心主義問題有關的。
) 3.黑格爾以後的辯證法 黑格爾關于理性和實在同一的哲學有時被說成(絕對)唯心主義,因為它說實在類似于心靈或具有理性的特征。
但是很清楚,這樣一種辯證的同一哲學可以很容易地倒轉過來成為一種唯物主義。
持有這種主張的人會論證說,實在事實上具有物質的或物理的特性,正如普通人所認為的那樣;如果說它同一于理性或心靈,那就意味着心靈也是一種物質的或物理的現象&mdash&mdash或者不要說得那麼極端:如果心靈應多少區别于實在,那麼這種差别也不可能具有多麼大的意義。
這種唯物主義可以認為是笛卡兒主義的某些方面的複活,這些方面由于同辯證法結合而得到修正。
但是辯證法抛棄了原來的唯心主義基礎,也就失去了一切使它言之成理、可以理解的東西。
我們必須記住,支持辯證法最有利的論據就在于它适用于思想發展、特别是哲學思想發展。
現在我們莫名其妙地面對這樣一個陳述:物理實在是辯證發展的&mdash&mdash一個極端教條主義的論斷,很少科學根據,緻使唯物主義辯證法家不得不廣泛運用我們已談過的那種把批判斥為非辯證的危險方法。
這樣,辯證唯物主義符合于上述(a)(b)兩點,但大大改變了(c),盡管我以為這對它的辯證特性毫無好處。
我表示這樣的意見是想強調一點:盡管我并沒有把自己說成是唯物主義者,但我的批判不是針對唯物主義的,如果我不得不做出選擇的話(幸虧我并沒有這樣),我個人也許甯要唯物主義而不要唯心主義。
隻是辯證法同唯物主義的結合在我看來甚至比辯證唯心主義還要糟糕。
這些話特别适用于馬克思所提出的&ldquo辯證唯物主義&rdquo。
這個理論中的唯物主義因素可以比較容易地用一種不會引起嚴重異議的方式重新加以表述。
就我所知這主要在于:沒有理由假定自然科學可以根據普通人的實在論觀點向前發展,而社會科學則必需一種類似黑格爾主義所提供的那種唯心主義背景。
在馬克思的時代常常有人作出這樣的假定,因為黑格爾及其唯心主義的國家學說看來大大影響甚至推進了社會科學,而他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所持有的觀點,至少對于自然科學家來說,很顯然是毫無益處的。
(13)馬克思和恩格斯強調唯物主義的主要興趣之一,是要除去任何這樣的理論,它在談到人的理性或精神的本質時堅持社會學必須建立在唯心主義或精神主義的基礎之上,或者對理性的分析上。
我認為這是對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公正解釋。
與上述理論相反,他們強調這一事實:人性的物質方面,更詳細地說也即對食物和其他物質資料的需求,對于社會學具有根本的意義。
這個觀點無疑是站得住的;我認為馬克思在這方面的貢獻具有真正的意義和持久的影響。
人人都從馬克思那裡得知:如果探讨觀念的曆史(盡管這種探讨往往具有很大的優點)而不涉及它們起源的條件及其創始人的處境,其中經濟方面的條件尤為重要,那麼即使對于觀念的發展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理解。
盡管如此,我個人認為馬克思的經濟主義&mdash&mdash他強調經濟背景是任何一種發展的最終基礎&mdash&mdash是錯誤的,事實上是站不住腳的。
我認為社會經驗清楚地表明,在某些情況下觀念的影響(也許得到宣傳的支持)可能超過并取代經濟力量。
何況,即使說不了解經濟背景就無法充分了解精神發展,那麼,如果不了解例如科學或宗教觀念的發展,至少也同樣無法了解經濟發展。
就我們眼下的目的來說,分析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和經濟主義并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在馬克思的系統中辯證法究竟有些什麼變化。
我看有兩點很重要。
一是馬克思強調社會學中的曆史方法,我把這種傾向叫做&ldquo曆史決定論&rdquo。
二是馬克思辯證法的反教條主義傾向。
關于第一點,我們必須記住,黑格爾是這種曆史方法的創始人之一,是這樣一個學派的創建者,這個學派的思想家相信:當人們曆史地描述一種發展時也就是按因果關系解釋了這一發展。
這個學派相信通過表明人類怎樣緩慢地發展一定的社會制度,就可以解釋這些制度。
今天人們已經常常意識到,他們過高估計了曆史方法對社會學說的意義;但是對這個方法的信賴卻一點沒有消失。
我在别處曾試圖批判過這種方法(特别是在我的《曆史決定論的貧困》一書之中)。
這裡我隻想強調一點,即馬克思的社會學從黑格爾那裡不僅采納了這個觀點:社會學方法必須是曆史方法,社會學也同曆史一樣,必須成為社會發展的理論;而且還采納了另一觀點:對這個發展必須用辯證法的術語來解釋。
對于黑格爾來說,曆史就是觀念的曆史。
馬克思抛掉了唯心主義,卻保留了黑格爾的這種教義:曆史發展的動力是辯證的&ldquo矛盾&rdquo、&ldquo否定&rdquo和&ldquo否定的否定&rdquo。
在這一方面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确是緊緊追随黑格爾的,可見之于以下的引文。
黑格爾在他
這裡我們看到這一觀點的起源:辯證法既然可與邏輯相媲美,也就是&ldquo基本的&rdquo,而且還是對邏輯的改進。
我已批判過這種辯證觀點,我隻想重複一下:任何一種邏輯推理,不管在黑格爾之前還是之後,也不管是在科學中還是在數學或任何一種真正理性的哲學中,總是建立在矛盾律基礎之上的。
但黑格爾卻寫道(《邏輯學》,第81節,(1)):&ldquo正确地認識和理解辯證法的本質是極端重要的。
哪裡有運動,哪裡有生命,哪裡有在現實世界中實現的東西,哪裡就有辯證法在起作用。
它也是一切真正科學知識的靈魂。
&rdquo 但如果黑格爾所謂辯證推理是指廢棄矛盾律的推理,那麼他當然不可能在科學中給出任何這種推理的事例。
(辯證法家引用的許多事例都毫無例外停留在上述恩格斯所提到的例子的水平上&mdash&mdash谷粒和(-a)2=a2&mdash&mdash甚至更糟。
)不是以辯證法為基礎的科學推理本身、而隻是科學理論的曆史發展,可按照辯證方法進行描述并獲得某種成功。
我們已知,這一事實并不能證明必須承認辯證法是某種基本的東西,因為我們隻要記住試錯方法的作用,那麼不離開普通邏輯領域就可以解釋這一事實。
我說過,這樣混淆辯證法同邏輯的主要危險,在于促使人們進行教條主義的論證。
這種情況我們見得太多了:當辯證法家處于邏輯困境之中時,最後一招就是告訴對手他們批判錯了,因為他們是以普通邏輯而不是以辯證法為根據的;他們隻要運用了辯證法就會看到,他們在辯證法家的某些論點中所發現的矛盾其實是十分合理的(也即從辯證觀點來看)。
(c)黑格爾辯證法的第三個要素是以他的同一哲學為基礎的。
如果理性和實在是同一的,理性又是辯證發展的(哲學思想的發展就是很好的例證),那麼實在也一定是辯證發展的。
世界一定是由辯證邏輯規律所支配的。
(這個觀點曾被稱為&ldquo泛邏輯主義&rdquo。
)這樣我們在世界中也一定會發現為辯證邏輯所認可的同樣的矛盾。
正是世界充滿矛盾這一事實從另外一個角度向我們表明,必須放棄矛盾律。
因為這條定律說,一個自我矛盾的命題或者一對互相矛盾的命題不可能是真的,也就是說,不可能符合于事實。
換句話說,這條定律意味着自然界也即事實世界中永遠不會發生矛盾,事實永遠不會彼此矛盾。
但是根據理性與實在同一的哲學,則肯定既然觀念可能彼此矛盾那麼事實也可能彼此矛盾,事實正像觀念一樣也是通過矛盾而發展,因而矛盾律必須放棄。
在我看來這是同一哲學的荒謬絕倫之處(對此我以後還要談一點),但是撇開這一點,隻要我們稍微深入看看這些所謂矛盾的事實,就會發現,辯證法家所提供的全部事例剛好說明,我們生活的世界有時表現出某種也許可以借用&ldquo極性&rdquo這個詞來描述的結構。
正電和負電的存在就是這種結構的一個事例。
這隻是一種隐喻的、不精确的說法,例如說正電和負電是彼此矛盾的。
真正矛盾的一個事例應是這樣兩個句子:&ldquo這裡的這一物體在1938年11月1日上午9時到10時之間帶正電”而關于同一物體的另一個類似句子是說:它在同一時刻不帶正電。
這應當是兩個句子之間的矛盾,而對應的矛盾事實應當是這樣的事實:一個物體在同一時刻既帶正電,又帶負電,從而在同一時刻既吸引又不吸引某些帶負電的物體。
然而無須說,這樣的矛盾事實是不存在的。
(更深入的分析可表明,不存在這樣的事實并不是一條類似物理定律的定律,而是以邏輯為根據的,也即以支配科學語言運用的規則為根據的。
) 這就得出了三點:(a)辯證法與康德的反理性主義相對立,結果重建的理性主義為強化的教條主義所支持;(b)辯證法由于&ldquo理性&rdquo、&ldquo思維規律&rdquo等意義不明的說法而被并入邏輯學;(c)辯證法适用于&ldquo整個世界&rdquo的根據是黑格爾的泛邏輯主義和同一哲學。
在我看來,這三點就是黑格爾辯證法中的主要要素。
在我進而概述辯證法在黑格爾以後的命運之前,我願意先表示一下我對黑格爾哲學、特别是他的同一哲學的個人意見。
我認為,在我選為本文題辭的那句話中,笛卡兒談到那些荒謬絕倫、不可置信的哲學理論,黑格爾哲學代表了所有這些哲學中最壞的一種。
這不僅因為同一哲學缺少任何一種認真的論據,甚至它提出來要求回答的問題在我看來也根本沒有表達清楚;這個問題是:&ldquo我們的心靈怎麼能夠把握世界?&rdquo唯心主義的回答,盡管經過不同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而有各種變形,但基本上仍然一樣,即&ldquo因為世界與心靈相似&rdquo,這隻是一種表面的回答。
隻要我們考慮某些類似的論證,我們就會清楚地看到這不是一個真正的回答。
例如:&ldquo這面鏡子怎麼能夠反映我的臉?&rdquo&mdash&mdash&ldquo因為它類似于臉。
&rdquo盡管這種論證顯然根本靠不住,卻仍然一再被提出。
例如我們發現,在我們這個時代瓊斯就沿着這樣一條思路提出過:&ldquo數學怎麼可能把握世界?&rdquo&mdash&mdash&ldquo因為世界類似于數學。
&rdquo由此他論證實在正具有數學的本質&mdash&mdash世界是一種數學思想(從而是理念)。
這種論證顯然并不比下述的更站得住:&ldquo語言怎麼可能描述這個世界?&rdquo&mdash&mdash&ldquo因為這個世界類似語言&mdash&mdash它是語言學的”也不比下述的好一點:&ldquo英語怎麼可能描述世界?&rdquo&mdash&mdash&ldquo因為世界本質上是英國的。
&rdquo後一論證同前面瓊斯的論證其實是一樣的。
這一點并不難看出,隻要我們意識到對世界的數學描述隻是描述世界的一定方式,數學隻是提供我們一種描述方法,一種特别豐富的語言,如此而已。
也許借助于一個平凡的事例就很容易表明這一點。
有些原始語言不使用數字,而試圖借助于表示一、二和多的語詞表示數值概念。
顯然,這樣一種語言無法描述一組客體之間的某些更為複雜的關系,這種關系借助數詞&ldquo三&rdquo、&ldquo四&rdquo、&ldquo五&rdquo等等本是很容易描述的。
它可以說A有許多羊,比B更多,但不能說A有9隻羊,比B多5隻。
換句話說,把數學符号引進一種語言是為了描述某種否則無法描述的更複雜的關系;一種包含自然數計算的語言顯然比缺乏相應符号的語言豐富得多。
我們要描述世界就不能不使用數學語言,根據這一事實,我們關于世界的本質所能推論出來的一切就是:世界具有某種程度的複雜性,因而其中存在某種過于原始的描述工具所無法描述的關系。
使瓊斯不安的是:我們的世界碰巧适合于最初由純粹數學家發明的數學公式,而他們根本沒有打算把他們的公式用于世界。
顯然他最初也是從我所謂&ldquo歸納主義者&rdquo開始的,即認為理論是通過某種比較簡單的推理程序從經驗中取得的。
從這樣一種立場出發,發現由純粹數學家用純粹思辨方式所表述的理論後來竟然可用于物理世界,當然要大吃一驚了。
但是對于非歸納主義者來說,這一點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他們知道常常會碰上這樣的事,最初隻是作為一種可能從純粹思辨提出的理論,後來卻證明可應用于經驗。
他們知道往往正是這種思辨的預期開辟了通向經驗性理論的道路。
(在這方面通常所謂歸納問題是同我們這裡所涉及的唯心主義問題有關的。
) 3.黑格爾以後的辯證法 黑格爾關于理性和實在同一的哲學有時被說成(絕對)唯心主義,因為它說實在類似于心靈或具有理性的特征。
但是很清楚,這樣一種辯證的同一哲學可以很容易地倒轉過來成為一種唯物主義。
持有這種主張的人會論證說,實在事實上具有物質的或物理的特性,正如普通人所認為的那樣;如果說它同一于理性或心靈,那就意味着心靈也是一種物質的或物理的現象&mdash&mdash或者不要說得那麼極端:如果心靈應多少區别于實在,那麼這種差别也不可能具有多麼大的意義。
這種唯物主義可以認為是笛卡兒主義的某些方面的複活,這些方面由于同辯證法結合而得到修正。
但是辯證法抛棄了原來的唯心主義基礎,也就失去了一切使它言之成理、可以理解的東西。
我們必須記住,支持辯證法最有利的論據就在于它适用于思想發展、特别是哲學思想發展。
現在我們莫名其妙地面對這樣一個陳述:物理實在是辯證發展的&mdash&mdash一個極端教條主義的論斷,很少科學根據,緻使唯物主義辯證法家不得不廣泛運用我們已談過的那種把批判斥為非辯證的危險方法。
這樣,辯證唯物主義符合于上述(a)(b)兩點,但大大改變了(c),盡管我以為這對它的辯證特性毫無好處。
我表示這樣的意見是想強調一點:盡管我并沒有把自己說成是唯物主義者,但我的批判不是針對唯物主義的,如果我不得不做出選擇的話(幸虧我并沒有這樣),我個人也許甯要唯物主義而不要唯心主義。
隻是辯證法同唯物主義的結合在我看來甚至比辯證唯心主義還要糟糕。
這些話特别适用于馬克思所提出的&ldquo辯證唯物主義&rdquo。
這個理論中的唯物主義因素可以比較容易地用一種不會引起嚴重異議的方式重新加以表述。
就我所知這主要在于:沒有理由假定自然科學可以根據普通人的實在論觀點向前發展,而社會科學則必需一種類似黑格爾主義所提供的那種唯心主義背景。
在馬克思的時代常常有人作出這樣的假定,因為黑格爾及其唯心主義的國家學說看來大大影響甚至推進了社會科學,而他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所持有的觀點,至少對于自然科學家來說,很顯然是毫無益處的。
(13)馬克思和恩格斯強調唯物主義的主要興趣之一,是要除去任何這樣的理論,它在談到人的理性或精神的本質時堅持社會學必須建立在唯心主義或精神主義的基礎之上,或者對理性的分析上。
我認為這是對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公正解釋。
與上述理論相反,他們強調這一事實:人性的物質方面,更詳細地說也即對食物和其他物質資料的需求,對于社會學具有根本的意義。
這個觀點無疑是站得住的;我認為馬克思在這方面的貢獻具有真正的意義和持久的影響。
人人都從馬克思那裡得知:如果探讨觀念的曆史(盡管這種探讨往往具有很大的優點)而不涉及它們起源的條件及其創始人的處境,其中經濟方面的條件尤為重要,那麼即使對于觀念的發展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理解。
盡管如此,我個人認為馬克思的經濟主義&mdash&mdash他強調經濟背景是任何一種發展的最終基礎&mdash&mdash是錯誤的,事實上是站不住腳的。
我認為社會經驗清楚地表明,在某些情況下觀念的影響(也許得到宣傳的支持)可能超過并取代經濟力量。
何況,即使說不了解經濟背景就無法充分了解精神發展,那麼,如果不了解例如科學或宗教觀念的發展,至少也同樣無法了解經濟發展。
就我們眼下的目的來說,分析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和經濟主義并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在馬克思的系統中辯證法究竟有些什麼變化。
我看有兩點很重要。
一是馬克思強調社會學中的曆史方法,我把這種傾向叫做&ldquo曆史決定論&rdquo。
二是馬克思辯證法的反教條主義傾向。
關于第一點,我們必須記住,黑格爾是這種曆史方法的創始人之一,是這樣一個學派的創建者,這個學派的思想家相信:當人們曆史地描述一種發展時也就是按因果關系解釋了這一發展。
這個學派相信通過表明人類怎樣緩慢地發展一定的社會制度,就可以解釋這些制度。
今天人們已經常常意識到,他們過高估計了曆史方法對社會學說的意義;但是對這個方法的信賴卻一點沒有消失。
我在别處曾試圖批判過這種方法(特别是在我的《曆史決定論的貧困》一書之中)。
這裡我隻想強調一點,即馬克思的社會學從黑格爾那裡不僅采納了這個觀點:社會學方法必須是曆史方法,社會學也同曆史一樣,必須成為社會發展的理論;而且還采納了另一觀點:對這個發展必須用辯證法的術語來解釋。
對于黑格爾來說,曆史就是觀念的曆史。
馬克思抛掉了唯心主義,卻保留了黑格爾的這種教義:曆史發展的動力是辯證的&ldquo矛盾&rdquo、&ldquo否定&rdquo和&ldquo否定的否定&rdquo。
在這一方面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确是緊緊追随黑格爾的,可見之于以下的引文。
黑格爾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