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公衆輿論和自由主義原則(1)

關燈


    所需要的僅僅是樂意向讨論的對方學習,包括真誠地希望理解他想說的話。

    如果有這種願望,參加讨論各方的背景越是不同,讨論就将越是有成果。

    因此,讨論的價值主要依賴于相競争觀點的多樣性。

    如果沒有&ldquo通天塔&rdquo,(2)我們就應當發明一座。

    自由主義者并不夢想輿論完全一緻;他隻希望彼此豐富見解,從而達緻思想發展。

    甚至當我們把一個問題解決到普遍滿意時,我們在解決它的過程中也引起了許多必定造成分歧的新問題。

    我們不必為此感到遺憾。

     雖然通過自由的理性的讨論來探索真理是一項公衆的事務,但由之得到的卻不是公衆的輿論(無論是什麼輿論)。

    雖然公衆輿論可能受科學的影響,也可能對科學作出判斷,但它并不是科學讨論的結果。

     但在政治領域中,理性讨論的傳統創造了通過讨論來治理國家的傳統,和與此相連的傾聽其他觀點的習慣;正義感的增強,以及妥協的準備。

     因此,我們希望:受到批判讨論的影響和響應新問題的挑戰而變化和發展着的傳統,能夠取代許多通常所稱的&ldquo公衆輿論&rdquo,并擔負起據認為由公衆輿論履行的職能。

     5.公衆輿論的形式 公衆輿論有兩種主要形式:機構化的和非機構化的。

     服務于公衆輿論或影響公衆輿論的機構,舉例說來有:報紙(包括緻編者的信),政黨,像&ldquo蒙特·佩爾蘭學會&rdquo這樣的社團,大學,圖書出版者,廣播,劇院,電影院,電視。

     非機構化的公衆輿論的例子有:火車車廂裡或其他公共場合,人們就最新消息、外國人或者&ldquo有色人種&rdquo而發的議論,或者人們在餐桌上的交談(甚至這也可成為機構化的)。

     6.一些實際問題:新聞審查和宣傳壟斷 這一節不提出命題,而隻提出問題。

     反對新聞審查在多大程度上取決于自願承受新聞審查的傳統呢? 出版商的壟斷在多大程度上确立了一種新聞審查制度?思想家發表他們的思想有多大的自由?可能存在一種完全的出版自由嗎?應該有出版任何東西的完全自由嗎? 知識界的影響和責任在于:(1)傳播思想(例如:社會主義);(2)接受常常是專橫的時尚(例如:抽象藝術)。

     大學的自由:(1)國家的幹涉;(2)私人的幹涉;(3)以公衆輿論的名義的幹涉。

     操縱(或設計)公衆輿論。

    &ldquo公共關系官員&rdquo。

     報紙(特别是&ldquo連環漫畫&rdquo)、電影&hellip&hellip上的刻毒宣傳問題。

     趣味問題。

    标準化和畫一化。

     宣傳和廣告與信息傳播問題。

     7.政治事例簡表 這張表包含了一些值得仔細分析的實例。

     (1)霍爾-拉瓦爾計劃,及其被公衆輿論的不合理性的道德熱情所擊敗。

     (2)愛德華八世的遜位。

     (3)慕尼黑。

     (4)無條件投降。

     (5)克裡奇爾-唐案。

     (6)英國人忍受困苦而不抱怨的習慣。

     8.總結 稱做公衆輿論的那個不可捉摸、含糊不清的實體有時表現出一種質樸的敏銳,或者更典型地,表現出一種超過掌權政府的道德敏感。

    然而,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自由主義傳統加以節制,公衆輿論對于自由會是一種危險。

    公衆輿論作為趣味的仲裁者是危險的,作為真理的仲裁者則是不可接受的。

    但它有時可能起到開明的正義仲裁者的作用。

    (例如:英國殖民地奴隸的解放。

    )可惜的是,它可能被&ldquo操縱&rdquo。

    這些危險隻能通過加強自由主義的傳統來抗衡。

     公衆輿論應該同大家都看見的自由和批判讨論區别開來。

    批判讨論是(或應該是)科學中的法則,它包括對正義問題和其他道德問題的讨論。

    公衆輿論受這種讨論影響,但既不是這種讨論的結果,也不受其控制。

    這些讨論越是誠實直率和明确地進行,它們發揮的有益影響就越大。

     *** (1) 本文曾在蒙特·佩爾蘭學會(TheMontPèlerinSociety)1954年9月在威尼斯舉行的大會的第六次會議上宣讀;(用意大利文)發表于《政治》(Ⅰ1Politico),1955年,第20卷和(用德文)發表于Ordo(宗教年刊。

    &mdash&mdash譯者),1956年,第8卷;以前沒用英文發表過。

     (2) 《聖經》中沒有建成的一座塔。

    &mdash&mdash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