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譯本序
關燈
小
中
大
卡爾·波普爾(KarlPopper,1902&mdash1994)是出生于奧地利的猶太人。
他于1928年獲維也納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37年任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學院哲學講師。
1949年任倫敦經濟學院邏輯和科學方法講座教授。
1969年退休。
他在當代西方哲學界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定居英國,1965年被授予爵士稱号,現在是英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波普爾的哲學廣泛涉及科學和社會問題。
然而,他的烜赫聲名和重大影響主要來自他的科學哲學。
現代西方科學哲學發端于20世紀20年代形成的邏輯實證主義。
如果說從那時以後的長時間裡,西方科學哲學是一枝獨秀,那麼,從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開始,形成了流派紛呈,新思想、新學說疊出的空前繁榮局面。
打開這個局面并居于中樞的人,正是波普爾。
波普爾的科學哲學被稱為批判理性主義。
它的提出是針對邏輯實證主義的經驗主義科學哲學的,它是對現代自然科學作出的唯理主義反應。
他根據這個基本觀點建立起了呈嚴密理論形态的&ldquo猜想&mdash反駁方法論&rdquo。
這個科學方法論就是他的科學哲學乃至整個哲學的主體。
他的科學哲學的其餘部分&mdash&mdash主要的也就是他那主張知識客觀性的著名的&ldquo三個世界&rdquo理論&mdash&mdash則是對這個主體的發揮。
波普爾的主要科學哲學著作是《研究的邏輯》(1934,德文初版;英譯本為《科學發現的邏輯》,1959)、(1)《猜想與反駁&mdash&mdash科學知識的增長》(1963)和《客觀知識&mdash&mdash一個進化論的研究》(1972)。
(2)大緻說來,就哲學貢獻而言,第一本著作提出了他的批判理性主義觀點;第二本建立了猜想&mdash反駁方法論,其中自然也包括對他的批判理性主義的闡發;第三本倡言他的&ldquo三個世界&rdquo的學說。
《猜想與反駁&mdash&mdash科學知識的增長》一書在他的整個哲學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完全可以從這本書來認識他的科學方法論。
邏輯實證主義是現代自然科學革命的第一個哲學産兒。
它本質上是從經驗主義觀點出發,運用現代邏輯工具對這場科學革命所作的方法論總結。
由于囿于經驗主義,它把科學知識歸納為通過歸納法從經驗确立起來的即得到證實的真命題,科學的發展是這種命題和由它們構成的理論的累積;它把方法論分析局限于用形式邏輯工具對現成知識&mdash&mdash概念、命題和理論&mdash&mdash作靜态的分析。
因此,它最終隻是建立了關于科學證明的現代邏輯方法論。
然而,現代自然科學處于革命的時期,也就是作出重大發現的時期。
因此,最需要的是建立科學發現的方法論。
波普爾正是順應了這種需要。
他的猜想&mdash反駁方法論就是關于科學發現的方法論。
波普爾在這樣的哲學和科學背景之下,從愛因斯坦和康德那裡找到兩個思想來源:批判和唯理主義,并獨創地把它們糅合成他的&ldquo批判理性主義&rdquo。
找到了這個出發點、基石和内核,他就着手建立他的科學發現方法論。
首先,他建立了同邏輯實證主義針鋒相對的科學知識觀。
這就是他提出的反歸納主義&mdash證僞主義,其結論是:知識是假說。
他認為,現代自然科學革命表明,科學的精神是批判,也即是不斷推翻舊理論,不斷作出新發現,而科學發
他于1928年獲維也納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37年任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學院哲學講師。
1949年任倫敦經濟學院邏輯和科學方法講座教授。
1969年退休。
他在當代西方哲學界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定居英國,1965年被授予爵士稱号,現在是英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波普爾的哲學廣泛涉及科學和社會問題。
然而,他的烜赫聲名和重大影響主要來自他的科學哲學。
現代西方科學哲學發端于20世紀20年代形成的邏輯實證主義。
如果說從那時以後的長時間裡,西方科學哲學是一枝獨秀,那麼,從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開始,形成了流派紛呈,新思想、新學說疊出的空前繁榮局面。
打開這個局面并居于中樞的人,正是波普爾。
波普爾的科學哲學被稱為批判理性主義。
它的提出是針對邏輯實證主義的經驗主義科學哲學的,它是對現代自然科學作出的唯理主義反應。
他根據這個基本觀點建立起了呈嚴密理論形态的&ldquo猜想&mdash反駁方法論&rdquo。
這個科學方法論就是他的科學哲學乃至整個哲學的主體。
他的科學哲學的其餘部分&mdash&mdash主要的也就是他那主張知識客觀性的著名的&ldquo三個世界&rdquo理論&mdash&mdash則是對這個主體的發揮。
波普爾的主要科學哲學著作是《研究的邏輯》(1934,德文初版;英譯本為《科學發現的邏輯》,1959)、(1)《猜想與反駁&mdash&mdash科學知識的增長》(1963)和《客觀知識&mdash&mdash一個進化論的研究》(1972)。
(2)大緻說來,就哲學貢獻而言,第一本著作提出了他的批判理性主義觀點;第二本建立了猜想&mdash反駁方法論,其中自然也包括對他的批判理性主義的闡發;第三本倡言他的&ldquo三個世界&rdquo的學說。
《猜想與反駁&mdash&mdash科學知識的增長》一書在他的整個哲學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完全可以從這本書來認識他的科學方法論。
邏輯實證主義是現代自然科學革命的第一個哲學産兒。
它本質上是從經驗主義觀點出發,運用現代邏輯工具對這場科學革命所作的方法論總結。
由于囿于經驗主義,它把科學知識歸納為通過歸納法從經驗确立起來的即得到證實的真命題,科學的發展是這種命題和由它們構成的理論的累積;它把方法論分析局限于用形式邏輯工具對現成知識&mdash&mdash概念、命題和理論&mdash&mdash作靜态的分析。
因此,它最終隻是建立了關于科學證明的現代邏輯方法論。
然而,現代自然科學處于革命的時期,也就是作出重大發現的時期。
因此,最需要的是建立科學發現的方法論。
波普爾正是順應了這種需要。
他的猜想&mdash反駁方法論就是關于科學發現的方法論。
波普爾在這樣的哲學和科學背景之下,從愛因斯坦和康德那裡找到兩個思想來源:批判和唯理主義,并獨創地把它們糅合成他的&ldquo批判理性主義&rdquo。
找到了這個出發點、基石和内核,他就着手建立他的科學發現方法論。
首先,他建立了同邏輯實證主義針鋒相對的科學知識觀。
這就是他提出的反歸納主義&mdash證僞主義,其結論是:知識是假說。
他認為,現代自然科學革命表明,科學的精神是批判,也即是不斷推翻舊理論,不斷作出新發現,而科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