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士集巻十一

關燈
,教大郡,亦率是焉而已爾。

    秩滿而别吾黨,有不能釋于懐,故雲。

     送趙生序 求道莫先于得師,師之所在,無問逺迩,必以為歸。

    茍深居裡闾,溺于宴安,遷于流俗,而欲學焉以求道,吾未見其宜也。

     中山壤地邃宻,風氣所聚,民多富饒。

    其讀書好禮者曰趙族,有字宰衡者,儉素自持。

    彼其以華靡相髙,膏粱餍饫之習,裘馬佚遊之态,紛至其前,宰衡一不歆于心。

    命諸子侄執脯修禮,事嚴君仲容為之師。

    仲容來自四明,講經于益清合,弟子翕集,趙族聞而慕焉。

    名志民者,宰衡子也,年未弱冠,炙其師說,若有契于心者。

    耳焉異其聞,目焉異其見,将敏于求道之不暇,尚何宴安之溺而流俗之遷耶?今歸,予懼其方進而或止也,能無言以勉其成乎?擇交以慎其所趨,守正以勤其所勉。

    外之誘者,拒之。

    内之窒者,廓之。

    約其心于理焉可也。

    率是以往,歸求而有餘,師于道亦庶幾哉。

     送潘仲升序 士之世其家學,不外慕而移其業者,在今為最難。

    蓋勢利紛華,動耳目,誘心志,操守弗固,從而變焉,唯寒素靜淡,處之自裕,使先徳不泯,推所善以及于人,豈不足為賢師哉。

     潘氏在姑孰,自拙逸公以行義文詞著名,吾友仲升其曾孫也。

    予所見者,仲升祖若父,儒雅相繼,為搢紳模楷,從遊之士翕趨其門,由拙逸至仲升凡四世,皆處師位于陳氏。

    陳為西隴名家,其子弟務學入官,承潘之教也。

    仲升刻苦勵學,修饬其身,有祖父之風。

    其為文搜竒摘奧,窮盡事物之變,安于憔悴,專一無所移其業,真能世其家學者。

    諸大族争奉厚币,欲羅緻西塾。

    仲升皆不就,獨于陳氏聘,不吝于複行也。

    豈教澤之流者深,使其乆而不忘欤?嗚呼,培之厚者其發則榮,伏之乆者其飛必逺。

    教于一鄊,日以義理啟導,功有學半之益。

    涵泓演迤,充羙于中,出而措諸事業,視前人其有光矣。

    于其往也,申以勸焉。

     送總管賈鳬山序 儒者懐道藝,不獨美其身,務以緻用于時也。

    當其得位行志,勲績顯于朝,聲名流于世,固足榮矣。

    至于難進易退,持守不渝,緻政髙尚,克全晚節,使人嗟歎懐思,贊服其賢,斯足為尤榮者,則賈公其人也。

    公字惟貞,家魚台,人稱為鳬山先生。

    蚤受業于孔林,仕由教官,辟入中書,拜監察禦史,還樞密都事,行省郎中,兩浙都轉運使,遂以正議大夫任太平路總管。

     太平三邑㈠簡靜易治,府廨雄麗,公事蕭然,号江東道院。

    守土者坐鎮其上,尊而不勞,又有江山登覽之勝,魚米需給之饒,每朝廷優賢,必以是郡為選。

    主上重公宿學舊徳,不欲煩以劇務,特授今官。

    公亦愛其民俗淳晏,敷宣政化。

    千裡之疆日被休澤,有古循吏風。

    居歲餘,年未七十,遽辭職為退休計,佐貳僚屬接踵請視事,弗聴。

    耆艾數十輩日候于門,公亦不出。

    于是士議于學,農議于野,商賈議于市,相率俟其出。

    乃羣懇馬首,願母㈠速去,公慰喻而别。

    比登舟,吏民拜溪浒,猶冀少留。

    公命舉帆,順流而下,耄倪聚觀于兩岸,目送埀涕,此舉在公則榮,其如人心不釋何?彼嗜利者,減歲貪位,造戾荷怨,以去官為戚,其賢否何如哉?公雖屢登華要,歴事五朝,秩正三品,爵祿不加。

    于心安處澹素,仁義忠信,形諸踐履,求之當代,儒術緻身,始終完美者,如公不多見也。

     公歸視其桑梓,必曰此吾先人之所居也;省其松楸,必曰此吾先人之所藏也。

    然後觞酒于耆英之社,杖屦戴白㈢,婆娑以娛詩書禮樂,傳之子孫,是皆公之素願也。

    雖然,老成典刑,人所敬慕,論道濟物,非公而誰?必有安車帛璧,逺贲林壑,又豈容黙而已哉? 旁批:㈠太平三邑,元太平府下轄當塗(首縣)、蕪湖、繁昌。

     ㈡母字誤,當作毋。

     ㈢戴白,《漢書嚴助傳》:“戴白之老”。

    顔師古注:“戴白,言白發在首”。

    餘意戴白似出自孟子“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送張生序 天翼張生,東平人也。

    東平古附庸于魯,俗尚禮教,有洙泗之遺風焉。

    賢才之盛,着自往昔。

    入元以來,登政府,肅風紀,接武翰苑,掌成均之教、魁大廷之選者,類多東平人。

    勲業文章,冠冕中州,何其盛哉。

     近年入仕,限以資級茂異。

    歲貢、著述之法,相繼而廢,科制亦辍。

    南北士陸沈而不振,雖東平亦不複如前之盛矣。

    今以儒進者僅兩途,會計于學校焉,試吏于郡縣焉。

    其職雖卑,非有勢位之援,資貨之挾,莫由以自達。

    窮經懐藝,困乏無助者,鹹不得進用,張生蓋其類也。

     張乃東平仕族。

    生務學勤敏,僑寄南方,無祿飬親,谒台憲諸公,既無所遇,需次太平郡史。

    翺翔泮林,執經問難,剖理屬文,突出侪伍。

    後天翼而來者,郡府補吏,已數輩。

    又獨不遇,奉母之東吳。

    行有日,予既不能周之以力,遂赆之以言。

     嗟乎,用舎之命懸于天,學問之功由于已。

    在天者不可以力求,而在已者可以自緻也。

    沈靜專毅,以大其器也;溫厚粹雅,以達其辭也;謙抑誠莊,以持身而應物也。

    循是而無失焉,則仕祿之來也孰禦?東平之賢才不獨專其盛于前矣,其勉哉。

     送李景輝序 茍有以異乎衆,雖深居薮澤,不求聞于時,而聞者自求之。

    必其心志恬晏,才業充裕,待聘而起,或置之爵位,則利澤可以被乎世。

    或處之賓師,則善教可以淑乎人,所就者異,所負者同也。

    今賓師之職曰訓導,專學校之教。

    公卿顯宦,亢勢鈞禮,有廪粟之供,而無官守之責,故為士者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