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王莽的受禅

關燈


    安漢公的德行和功業,和周公異世同風。

    現在井中發現的白石之文,我們想來所謂&lsquo為皇帝&rsquo者,乃是攝行皇帝之事也,應令安漢公踐天子之位,一依周公的故事!”從此王莽服了天子的韨冕,南面朝群臣,出入警備清道,人民對他自稱“臣、妾”,一切和天子一樣;祭天地和祖宗時他自稱“假皇帝”,人民稱他為“攝皇帝”。

     漢的宗室固有勸王莽行天之事的劉慶,但也有怕王莽移漢祚的劉崇。

    他在居攝元年(公元6年)起兵讨伐,不幸敗了。

    過了一年,東郡太守翟義立了嚴鄉侯劉信為天子,發檄到各郡各國,說王莽毒殺平帝,志在篡位;響應的有十餘萬人。

    這次聲勢浩大,所以王莽很害怕,日夜抱了孺子嬰到郊廟裡祈禱,又模仿《尚書》裡的《大诰》而作了一篇新的《大诰》,布告天下。

    他為什麼要模仿《大诰》呢?因為照那時的經師說,這篇文字是周公攝政時,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們不滿意他,聯合了纣子武庚打他,他作這篇以自明的。

    現在王莽碰到相同的困難了,所以完全脫調,作這最後一次的模仿。

    他的運氣真好,翟義們又給打滅了。

    從此他的氣焰更高,自以為得到天和人的幫助,真有做皇帝的資格。

     居攝三年(公元8年),又出了幾件符瑞。

    其一,齊郡臨淄縣的一個亭長在一夜裡得了幾次夢,夢見一人向他說:“我是天公派下來的。

    天公叫我通知你,攝皇帝應做真皇帝。

    你如不信,試看我在這亭中開一口新井。

    ”明天,亭長起來,亭中果然發現了一口新井,幾乎有一百尺深。

    此外,還有巴郡的石牛、扶風的石文,都運到長安。

    王莽、王舜等去看,忽然狂風大起,對面不相見。

    等到風停,石前留着一幅銅符帛圖,上面寫着:“天告帝符,獻者封侯。

    承天命,用神令。

    ”于是王莽把這符瑞奏上太後,說道:“天命不可不畏。

    我請求對上帝、祖宗及太皇太後、孝平皇後說話都稱&lsquo假皇帝’至于号令天下和天下上奏書都直稱&lsquo皇帝&rsquo,不加&lsquo攝&rsquo字,借以順應天命。

    居攝三年,請改為初始元年。

    我總盡心竭力,教育孺子,使他将來可以和周成王一樣地好。

    等他長成時,我再讓位,如周公的故事。

    ” 那時有一廣漢郡人哀章,在長安讀書,素來很沒有品行。

    他看見王莽居攝,猜到他的心事,就預先做了兩個銅櫃,櫃子上面一個寫“天帝行玺金匮圖”,表示是上帝的命令;一個寫“赤帝行玺邦傳予黃帝金策書”,表示是五帝中的赤帝傳授給黃帝的,這赤帝便是漢高帝。

    書上說:王莽應當做真天子,太皇太後應當順着天命。

    又把那時的大臣姓名寫上,自己也挨了一個。

    他聽得王莽把銅符帛圖奏上去了,當天晚上,就自己穿了黃衣,把這兩個櫃子送到高帝的廟裡。

    王莽得信,正中下懷,翌日前往,拜受這高帝的禅讓。

    他下诏書道:“我很僥幸,托于皇初祖考黃帝的後代、皇始祖考虞帝的苗裔和太皇太後的親屬。

    現在皇天上帝既經付給我天下兆民,赤帝漢氏高皇帝的神靈又承了天命而傳國給我,我敬畏天命,哪敢不受!即日登真天子位,定國号為新。

    正朔應改,服色應易,着以十二月朔癸酉為始建國元年正月朔,服色配土德尚黃,犧牲應白統尚白。

    ”他又封孺子嬰為定安公,給以百裡之地。

    封策讀完時,他親執了這孩子的手,流淚道:“從前周公攝政,終使成王複位。

    現在我竟迫于皇天的威命,不得如願了!”他照了這符命設立官職,哀章就任為國将,封美新公,和國師嘉新公劉歆同列于上公之位。

     從此以後,中國的曆史上,凡是換朝代而出于同民族的,便沒有不依照這個成例,行禅讓的典禮的。

    所謂征誅,隻供異民族的使用罷了。

    王莽固然不久失敗,但這“心法”是長期傳下去了,直到袁世凱的籌安會還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