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漢武帝的郊祀與求仙
關燈
小
中
大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令群臣議稱号。
他們答說:“古時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最貴的是泰皇。
我們敬請以&lsquo泰皇&rsquo為尊号。
”始皇聽了他們的話的一半,把這三皇合于五帝,定尊号為“皇帝”。
這三皇是些什麼樣的人物,從哪裡來的,古書裡找不到記載,我們無法知道。
漢武帝即位,受了方士李少君們的誘引,很喜歡祀神求仙。
其中有一個亳人謬忌,他請求祭祀泰一,大意是:“天神最貴的為泰一,他以五帝為輔佐。
古來的天子都在東南郊建壇祭他,日子是春秋兩季,祭品是每天一具太牢,一連祭上七天。
”武帝聽了他,就令太祝在長安城的東南郊立了一座泰一壇,照這說法去祭。
此後又有人上書,說:“古來的天子每三年祭一回三一;這是三個最高的神:天一、地一、泰一。
”武帝又照辦了,在泰一壇上一塊兒設祭。
&mdash&mdash看了這兩件事,就可以知道秦的三皇即是漢的三一,他們是天神,地位在五帝之上的。
這種天神,無疑地發生于陰陽說:天一是陽神,地一是陰神,泰一更在陰陽之前,為陰陽所從出,所以謂之最貴。
《易傳》裡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泰一便是太極,天一和地一便是兩儀。
至高無上之謂泰,絕對不二之謂一,本來是一個哲學裡的名詞,卻給宗教家取去作為神靈的稱号了。
從此以後,泰一就是上帝之名,上帝就是泰一之位,終漢一代再也分不開來。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齊人少翁得了武帝的信用,在長安西北的甘泉山築造離宮,畫了天、地、泰一諸神,時時拜祭,要使武帝和神靈通話,不幸沒有成功。
後二年,武帝大病。
那時有一個上郡的巫在甘泉宮内祠着神君,他的通話的試驗成功了,于是他傳達神君的話與天子,說道:“病是就會好的,不必怕;等您身體健旺些時,就來會見我們罷!”人竟能親接神,這是何等的幸福!武帝心中一高興,病已好了一半;及到甘泉,居然恢複了健康。
神君數目甚多,其中最貴的是泰一;時去時來,來時風聲飒然。
神君在帷幕中說話,聲音和活人一樣;說話的時候多半在晚上。
天子齋戒而入,聽得很有味,雖則他們所說的都是些平常的話語。
這時,甘泉就成了一個宗教的中心了。
到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即在甘泉立起泰畤壇,樣式同謬忌的泰一壇差不多,共三層。
五帝是泰一的輔佐,所以他們的壇環繞在下面,青、赤、白、黑四帝各按照了五行說中的東南西北的方向;隻有居中的黃帝沒法辦,便把他的壇安置在西南角上。
祭的時候,殺一白鹿,把豬和酒裝在它的肚裡;又殺一白牦牛,把白鹿裝在它的肚裡。
掌祭泰一的祝宰穿的是紫色衣,掌祭五帝的分穿了青赤諸色衣。
又祭日和月:祭日的穿赤衣,祭月的穿白衣。
這年十一月初一是冬至,趁這好日子,天子就于黎明時行郊禮,對泰一下拜。
早晨祭日,黃昏祭月,因為它們的地位都不高于天子,天子都隻長揖。
明日,有黃氣上沖;群臣鼓舞,以為這是上天的祥應。
後來武帝在汶上造了明堂,也把泰一和五帝祀在堂上。
五帝分司五個天,泰一做他們的總管。
戰國時破壞的天上秩序,到這時又建設起來了。
周代的祭禮有郊
他們答說:“古時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最貴的是泰皇。
我們敬請以&lsquo泰皇&rsquo為尊号。
”始皇聽了他們的話的一半,把這三皇合于五帝,定尊号為“皇帝”。
這三皇是些什麼樣的人物,從哪裡來的,古書裡找不到記載,我們無法知道。
漢武帝即位,受了方士李少君們的誘引,很喜歡祀神求仙。
其中有一個亳人謬忌,他請求祭祀泰一,大意是:“天神最貴的為泰一,他以五帝為輔佐。
古來的天子都在東南郊建壇祭他,日子是春秋兩季,祭品是每天一具太牢,一連祭上七天。
”武帝聽了他,就令太祝在長安城的東南郊立了一座泰一壇,照這說法去祭。
此後又有人上書,說:“古來的天子每三年祭一回三一;這是三個最高的神:天一、地一、泰一。
”武帝又照辦了,在泰一壇上一塊兒設祭。
&mdash&mdash看了這兩件事,就可以知道秦的三皇即是漢的三一,他們是天神,地位在五帝之上的。
這種天神,無疑地發生于陰陽說:天一是陽神,地一是陰神,泰一更在陰陽之前,為陰陽所從出,所以謂之最貴。
《易傳》裡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泰一便是太極,天一和地一便是兩儀。
至高無上之謂泰,絕對不二之謂一,本來是一個哲學裡的名詞,卻給宗教家取去作為神靈的稱号了。
從此以後,泰一就是上帝之名,上帝就是泰一之位,終漢一代再也分不開來。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齊人少翁得了武帝的信用,在長安西北的甘泉山築造離宮,畫了天、地、泰一諸神,時時拜祭,要使武帝和神靈通話,不幸沒有成功。
後二年,武帝大病。
那時有一個上郡的巫在甘泉宮内祠着神君,他的通話的試驗成功了,于是他傳達神君的話與天子,說道:“病是就會好的,不必怕;等您身體健旺些時,就來會見我們罷!”人竟能親接神,這是何等的幸福!武帝心中一高興,病已好了一半;及到甘泉,居然恢複了健康。
神君數目甚多,其中最貴的是泰一;時去時來,來時風聲飒然。
神君在帷幕中說話,聲音和活人一樣;說話的時候多半在晚上。
天子齋戒而入,聽得很有味,雖則他們所說的都是些平常的話語。
這時,甘泉就成了一個宗教的中心了。
到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即在甘泉立起泰畤壇,樣式同謬忌的泰一壇差不多,共三層。
五帝是泰一的輔佐,所以他們的壇環繞在下面,青、赤、白、黑四帝各按照了五行說中的東南西北的方向;隻有居中的黃帝沒法辦,便把他的壇安置在西南角上。
祭的時候,殺一白鹿,把豬和酒裝在它的肚裡;又殺一白牦牛,把白鹿裝在它的肚裡。
掌祭泰一的祝宰穿的是紫色衣,掌祭五帝的分穿了青赤諸色衣。
又祭日和月:祭日的穿赤衣,祭月的穿白衣。
這年十一月初一是冬至,趁這好日子,天子就于黎明時行郊禮,對泰一下拜。
早晨祭日,黃昏祭月,因為它們的地位都不高于天子,天子都隻長揖。
明日,有黃氣上沖;群臣鼓舞,以為這是上天的祥應。
後來武帝在汶上造了明堂,也把泰一和五帝祀在堂上。
五帝分司五個天,泰一做他們的總管。
戰國時破壞的天上秩序,到這時又建設起來了。
周代的祭禮有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