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曹丕的受禅

關燈
上面講了許多五行的故事、谶緯的故事和現代意識太隔絕,諸君諒來聽得厭了。

    現在再講一個谶緯的喜劇,算作“大團圓”罷! 東漢中葉之後,宦官弄權,害死了不少好人。

    董卓殺了宦官,立獻帝,遷都長安。

    曹操起兵,抓住獻帝,又把都城遷到許;他自為大将軍,玩弄皇帝于掌握之中。

    他執政二十四年,初自立為魏公,加九錫;又自進為魏王,設天子旌旗,出入傳呼警跸。

    這樣一步步地走上去,宛然王莽再生。

    但他到死沒有篡位,這不知道是他不願意做皇帝呢,還是他的壽命已不容他實現最後的計劃呢?總之,禅讓的格局是布置好了。

     相傳當他封魏公的時候,遠道的人沒有聽準,傳說他封的是魏王。

    有一個谶緯專家李合說:“這一定是&lsquo魏公&rsquo,因為孔子傳下的《春秋玉版谶》上早已寫着&lsquo代赤者魏公子&rsquo了!”還有一個李雲也上封事,說道:“谶書裡說的&lsquo許昌氣見于當塗高&rsquo,這話怎講?當着道路而高大的,莫過于宮門外的兩個觀阙(台上有樓觀,故曰觀;其間無門,故曰阙。

    北京的午門,左右突出的兩壁,上面蓋着方亭的,就是阙的遺制;至于左右相通的回廊和正面三個門洞、上面九間門樓,是後世為了壯觀而添出來的),觀阙之名為&lsquo象魏&rsquo,這不就是魏嗎?所以&lsquo代漢者當塗高&rsquo就是魏當代漢的預示。

    魏的基業昌于許,所以說是&lsquo許昌&rsquo。

    ”這句話說得活靈活現。

    但是光武帝引的“漢家九百二十歲,以蒙孫亡;受以丞相,其名當塗高”,下半節是猜準了,還有上半節呢?從光武帝到那時還不到二百年咧;就是從高帝受命算起也不過剛過四百年咧! 曹丕是魏王的太子,他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二月嗣位。

    他一即位,就把獻帝的年号建安改為延康。

    三月,黃龍現。

    四月,白雉現。

    八月,鳳凰集。

    我們看了王莽時的種種花樣,以及谶緯書中的種種帝王受命的記載,就知道這好戲已在打鑼。

    果然,到十月裡,獻帝下诏道:“我生不幸,遭着國家的蕩覆;雖是危而複存,但擡頭看天文,低頭看民心,就知道炎帝的曆數業已告終,五德之運到了曹家了。

    從前的魏王(曹操)既立了許多神武的功績,現在的魏王(曹丕)又是明德光耀,應着這個期會,天之曆數所在再明白沒有了。

    古人說得好:&lsquo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rsquo唐堯不私于他的兒子,留下了萬世的美名。

    我對他是非常羨慕的,現在就禅位于魏王罷!” 那時魏國的許多官員也都上表稱引圖緯,說明魏王做皇帝的無異議。

    其中尤以太史令許芝說得最詳細,最真切。

    他說:“《易傳》(就是《易緯》)裡講:&lsquo聖人受命而王,黃龍以戊己日見&rsquo。

    現在黃龍正以戊寅日現,這是最顯著的受命之符。

    況且《春秋漢含孳》說&lsquo漢以魏,魏以征&rsquo,《春秋佐助期》說&lsquo漢以許昌失天下&rsquo,說魏說許,還有什麼可疑惑的。

    又《孝經中黃谶》說:&lsquo日載東(曹),絕火光;不橫一(丕),聖聰明。

    四百之外,易姓而王天下&rsquo,把您的名和姓以及受禅的年代都寫出來了。

    《易運期谶》說:&lsquo言居東,西有午,兩日并光日居下。

    其為主,反為輔。

    五八四十,黃氣受,真人出。

    &r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