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關燈
小
中
大
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是兩漢,他們的目标既在曲解經書來适應于當前的統治集團的利益,把古代史實勉強拉來和當時的東西相比,他們的方法又牽纏于陰陽五行的附會,處處要使得人事和自然界應弦合拍,在這樣的主觀願望之下,勢不能不流入于武斷的玄學,所以名為整理而實際卻是棼亂,使得我們要整理三代文化時逼得先去從事于兩漢文化的探索,多出了幾重麻煩。
第二時期是兩宋,他們的目标是内心的修養,用了全力去尋求古聖先王的傳授心法,這當然也是一個水中捉月的主觀願望;可是他們的治學方法卻因部分地接受了禅宗的“呵佛罵祖”的精神,敢于打破久踞在學術界寶座的偶像,又因有了刻版,古籍容易傳布,見多自能識廣,因此辨僞考證之風大興,在整理方面開出了一個比較能客觀研究的新境界。
第三時期是清代,除了它的後期之外,一般學者的目标隻是希望認識古代,既不想把古代的學術思想應用在當前的政治上,也不想把它應用在内心的修養上,而隻是以周還周,以漢還漢,以宋還宋,洗刷出各個時代的本來面目;他們用了細密的手腕去搜羅材料,鈎稽異同,其态度的謹嚴和在史料學上的成就都超過了漢、宋兩代。
隻是他們太偏于客觀主義,注重積聚材料而輕視理論,好像盡制磚瓦,不打建築圖樣,自然也造不起房子來;結果流于煩瑣細碎,使得人們怕去親近。
到今天,有了辯證唯物論和曆史唯物論做我們一切工作的最高指導,我們接受了古人的遺産,就能用了正确的方法作全面的觀察,更在缜密的計劃之下來分工合作,這樣充分自覺地精進,我相信,一部良好的中國學術史是不難出現的。
有了這部完整的學術史,哪些是我們該吸收的古人的精華,哪些是我們該抛棄的古人的糟粕,就都明白地指示出來了。
我這本小冊子如果能在将來的學術史裡貢獻上一點參考資料,就不算我空費了在經學書裡摸索多年的時間和精力。
可是,這本小冊子終究是二十餘年前的舊作,我絕不能因為它是舊作而加以原諒。
現在看來,這冊書裡有着明顯的錯誤。
那時的我雖已知道應當從社會背景去解決問題,但因為沒有學習馬克思列甯主義,不能從兩漢社會的經濟基礎來分析當時的政治制度與學術思想,這是違背曆史唯物論的,是本書的根本缺點。
再說,我對陰陽、五行的來源講得太機械、太簡單了,對于谶緯思想的怎麼清除則一句也沒有提到,好像這種思想是突然而來又突然而去的,這豈不是一種非曆史主義的叙述。
至于古代的宗教迷信都有其發生的原因,在它們的歪曲反映裡都能見出其中含有真實的客觀的東西,而決不是一概不值得一顧可以抛棄了事的。
例如陰陽、五行,雖給方士和儒生們利用了它鬧得烏煙瘴氣,可是追本溯源,究竟它的本質含有素樸的唯物主義成分。
我們祖國的古代人民長期觀察物質世界的結果,知道世界上有正、反兩種力量,叫它做陰、陽;有五種廣泛存在的物質,叫它做金、木、水、火、土五行;物質與物質相接觸之後會起着新生和滅亡兩種作用,叫它做生、克:這種唯物的分析應當在我國科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又如谶緯,我雖敢說它十分之九是妖妄怪誕的東西,但終有它十分之一的可寶貴的資料,《尚書緯考靈曜》說:“地恒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閉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覺也”,這不是觸及了地球是在不斷地運行這一客觀真理,足以打破天動而地靜的舊學說嗎?這位一千九百年前無名的科學家的發現是多麼該受我們的珍視!谶緯書裡尚有這類的好材料,可見隻要肯到沙礫中去搜尋自會揀到金子,決不該一筆抹殺。
我在這書裡,為了憎恨當時的統治集團的行為,過分強調了它的黑暗面,作下全部的否定,這不是非曆史主義是什麼!毛主席說:“沒有曆史唯物主義的批判精神,所謂壞就是絕對的壞,一切皆壞;所謂好就是絕對的好,一切皆好。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833頁)我拿了這幾句話來作自我批判,知道我必該好好地學習馬克思列甯主義,并繼續從事于兩漢史的研究,才可以深入底裡,發掘現在所不注意的材料,尋出現在所看不出的問題,然後方能正式寫成一部《漢代學術史》,洗淨了從前在不正确的觀點和方法之下所發表的不正确的議論。
讀者同志!我不敢請你們原諒我這本舊作,我深深地祈求你們:你們在裡頭見有錯誤的地方,請随時糾正吧!你們對于秦、漢時代的學術思想的看法和我有不同的時候,請随時見告吧!我如能依靠了群衆的力量而達到比較正确的地步,那就是我的莫大的光榮了!我的通信處是北京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
顧颉剛 1954年12月3日
第一時期是兩漢,他們的目标既在曲解經書來适應于當前的統治集團的利益,把古代史實勉強拉來和當時的東西相比,他們的方法又牽纏于陰陽五行的附會,處處要使得人事和自然界應弦合拍,在這樣的主觀願望之下,勢不能不流入于武斷的玄學,所以名為整理而實際卻是棼亂,使得我們要整理三代文化時逼得先去從事于兩漢文化的探索,多出了幾重麻煩。
第二時期是兩宋,他們的目标是内心的修養,用了全力去尋求古聖先王的傳授心法,這當然也是一個水中捉月的主觀願望;可是他們的治學方法卻因部分地接受了禅宗的“呵佛罵祖”的精神,敢于打破久踞在學術界寶座的偶像,又因有了刻版,古籍容易傳布,見多自能識廣,因此辨僞考證之風大興,在整理方面開出了一個比較能客觀研究的新境界。
第三時期是清代,除了它的後期之外,一般學者的目标隻是希望認識古代,既不想把古代的學術思想應用在當前的政治上,也不想把它應用在内心的修養上,而隻是以周還周,以漢還漢,以宋還宋,洗刷出各個時代的本來面目;他們用了細密的手腕去搜羅材料,鈎稽異同,其态度的謹嚴和在史料學上的成就都超過了漢、宋兩代。
隻是他們太偏于客觀主義,注重積聚材料而輕視理論,好像盡制磚瓦,不打建築圖樣,自然也造不起房子來;結果流于煩瑣細碎,使得人們怕去親近。
到今天,有了辯證唯物論和曆史唯物論做我們一切工作的最高指導,我們接受了古人的遺産,就能用了正确的方法作全面的觀察,更在缜密的計劃之下來分工合作,這樣充分自覺地精進,我相信,一部良好的中國學術史是不難出現的。
有了這部完整的學術史,哪些是我們該吸收的古人的精華,哪些是我們該抛棄的古人的糟粕,就都明白地指示出來了。
我這本小冊子如果能在将來的學術史裡貢獻上一點參考資料,就不算我空費了在經學書裡摸索多年的時間和精力。
可是,這本小冊子終究是二十餘年前的舊作,我絕不能因為它是舊作而加以原諒。
現在看來,這冊書裡有着明顯的錯誤。
那時的我雖已知道應當從社會背景去解決問題,但因為沒有學習馬克思列甯主義,不能從兩漢社會的經濟基礎來分析當時的政治制度與學術思想,這是違背曆史唯物論的,是本書的根本缺點。
再說,我對陰陽、五行的來源講得太機械、太簡單了,對于谶緯思想的怎麼清除則一句也沒有提到,好像這種思想是突然而來又突然而去的,這豈不是一種非曆史主義的叙述。
至于古代的宗教迷信都有其發生的原因,在它們的歪曲反映裡都能見出其中含有真實的客觀的東西,而決不是一概不值得一顧可以抛棄了事的。
例如陰陽、五行,雖給方士和儒生們利用了它鬧得烏煙瘴氣,可是追本溯源,究竟它的本質含有素樸的唯物主義成分。
我們祖國的古代人民長期觀察物質世界的結果,知道世界上有正、反兩種力量,叫它做陰、陽;有五種廣泛存在的物質,叫它做金、木、水、火、土五行;物質與物質相接觸之後會起着新生和滅亡兩種作用,叫它做生、克:這種唯物的分析應當在我國科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又如谶緯,我雖敢說它十分之九是妖妄怪誕的東西,但終有它十分之一的可寶貴的資料,《尚書緯考靈曜》說:“地恒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閉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覺也”,這不是觸及了地球是在不斷地運行這一客觀真理,足以打破天動而地靜的舊學說嗎?這位一千九百年前無名的科學家的發現是多麼該受我們的珍視!谶緯書裡尚有這類的好材料,可見隻要肯到沙礫中去搜尋自會揀到金子,決不該一筆抹殺。
我在這書裡,為了憎恨當時的統治集團的行為,過分強調了它的黑暗面,作下全部的否定,這不是非曆史主義是什麼!毛主席說:“沒有曆史唯物主義的批判精神,所謂壞就是絕對的壞,一切皆壞;所謂好就是絕對的好,一切皆好。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833頁)我拿了這幾句話來作自我批判,知道我必該好好地學習馬克思列甯主義,并繼續從事于兩漢史的研究,才可以深入底裡,發掘現在所不注意的材料,尋出現在所看不出的問題,然後方能正式寫成一部《漢代學術史》,洗淨了從前在不正确的觀點和方法之下所發表的不正确的議論。
讀者同志!我不敢請你們原諒我這本舊作,我深深地祈求你們:你們在裡頭見有錯誤的地方,請随時糾正吧!你們對于秦、漢時代的學術思想的看法和我有不同的時候,請随時見告吧!我如能依靠了群衆的力量而達到比較正确的地步,那就是我的莫大的光榮了!我的通信處是北京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
顧颉剛 1954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