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子

關燈
,又不知底細,讓人覺得在受命運愚弄。

    觀衆的這份憤慨,像森林之火,風刮着往台上卷。

     終于,幕布拉開,燈光僅打在一片江水之景的舞台上,一個人走出來,劇場漸漸靜了下來。

    他戴着眼鏡,穿着長衫,平時看着很高,這時孤零零的身影,卻在空曠的舞台上顯得個小。

     老戲迷馬上明白這不再是戲,這人是著名導演、愛藝劇團的團長。

     導演鎮靜地朝進口招招手,讓收票的人把戲院門打開,讓場外的觀衆都進來。

    人們有秩序地魚貫而入,不久過道都站滿人,沾着雨珠的雨具收拾得妥貼。

    場内已經沒有竊竊私語,一切都太像一個儀式。

    已經化了裝的全班演員有次序地走入舞台,連樂隊也拿着樂器,站到台上兩側。

     導演回頭看了一下台上的人,轉過身來。

    他拍拍話筒,覺得聲音清晰了,才擡起臉來面對觀衆,宣布了大家已經知道的消息。

     但是全場不知道如何反應,愣了一下才滿堂炸鍋似地大聲哄然。

     沒有一個人退票,沒有買到票的人,也把錢放到義捐箱裡。

     導演靜穆地站在那兒,陌生人的臉在他面前出現,又消失。

    他的助手搬來一把椅子,讓他坐下。

    他固執地搖了搖頭,酸澀的口水艱難地湧上舌尖,吞回喉嚨。

     記者們趕來。

    導演不得不對他們說話。

    一江寒水湧入這個冬季,這一夜恐怕才剛剛開始。

    他尚不到三十五歲的臉上,爬上好幾條皺紋。

    他不想演說,那蹦出嘴的話,吓了他自己一跳:什麼時候,我是這樣不注意措詞,傾倒出心裡想說的一切? 第二天早晨,上海中西文報紙大版面報道這件慘事,在名字上加了黑框。

    《申報》記者引用了導演的原話,頭版頭條是一個大驚歎号:“一個時代的結束!”各種劇照,都被找了出來。

    報紙都說這是“現代孟姜女哭夫”“多情女以身殉情”:她趕到孤島上海租界來,應邀參加話劇《狐步上海》的演出,目的是在救她的不幸被汪僞特務機構76号逮捕的丈夫。

    76号假意釋放,卻秘密槍殺其夫,她痛苦萬狀,隻能自殺殉情。

     愛藝劇團的同事們,租了一輛靈車,提前一個小時從蘭心大戲院出來,趕到集合地,然後與自動集合送葬的戲迷們一起往國際飯店方向來。

    沒有口号,沒有橫幅标語,隻有靈車上架着的巨幅畫像,那是美術師連夜按照片畫出來的,裝在一個木架上。

    美人玉殒,笑顔不再,這本身就夠讓人悲哀的了。

    況且許多東西将随着她消失:那些千奇百怪的傳聞,那些糾纏不清的豔事,那讓上海永遠生機勃勃的女性氣息。

     人流經過國際飯店門口時,紛紛駐足擡頭,看聳入雲端的上海第一高樓那堡壘式的塔頂,想象那個絕色美女氣咽命絕時的慘景。

    國際飯店裡好多中外住客也擁了出來,加入到送葬隊伍中。

     在國際飯店樓上,窗簾後面站着飯店的猶太人經理,緊張地注視着整個場面,不時舉起望遠鏡看隊伍走了多遠。

    他讓飯店警衛做好準備,以免遊行隊伍控制不住情緒。

     這個國際飯店充當不了風暴中的避難所。

    孤島即将沉沒,國際飯店再高,也不可能避禍。

    一切殘存的美,都在昨天殒落。

     送葬隊伍往西走去,離萬國公墓還有好長一段路。

     經理轉過身來,戴上帽子,穿上大衣,向手下人交代了幾句,就關上房門。

    不一會,他出了國際飯店大門,朝送葬隊伍方向急急走去,但并沒有加入,忽然拐向南,加快了腳步朝相反方向走。

    隻要這步子不停下,就會到達一個目的地。

    另一個人的埋葬,需要他去處理,送葬的隻可能是他一個人。

     我必須告訴上帝,意料之外的一切,都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