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子
關燈
小
中
大
很抱歉,上海今後多少年也不見得能下完這場雨。
不等也罷,那麼,機會什麼時候來呢? 陰霾的天空露出一劍魚肚白,像晨曦。
我緊握話筒,臉色大變。
電話那頭的一片混亂中夾有熟悉的聲音,你的聲音,然後是突然爆發的驚叫:一大群男人的驚叫。
我呆住了,電話那頭似乎也不知所措。
整整過了好幾分鐘,電話才重重地扣上。
我丢下電話,就往門外跑,跑得身子如飛,追着烏雲,推斜一路上的房子。
難道你就不能在電話那頭給我一句話,就一句話? 那天晚上,在那麼多人中間,你幾乎靠着我的肩。
你的臉精巧如玉,嘴唇有點濕熱,使你一下子從扮演的人物變成肉身凡胎,生命從這細膩柔軟的地方開始。
現在我是一匹識途老馬,從新填沒的墳坑裡艱難地爬出,沿着曾經的腳迹往回跋涉。
他們都以為我死定了,既然再也不可能見到你,我又何必不死?但是我看到自己依然在尋找,再次等待在路口。
夜降臨太早,這場雨真的永遠沒完。
上海的馬路,像一個個織婦的手把細絲般的水掂捏成一束,從路四角彙集到鐵陰溝蓋,汨汨地流下去。
下水道被如此泡過幾個星期之後,潮氣升出,帶着磷火的藍光,幽幽地遊動在四周。
法租界蘭心大戲院門口人頭攢動,傘和尖頂的雨衣密密麻麻占了蒲石路邁而西愛路口。
這不奇怪,每晚都如此,今天令人不安的是似有若無的說法。
事情已經發生,事情正在發生。
一輛汽車駛過霓虹燈光閃閃的夜總會,往蘭心大戲院而來,車夫猛地停住汽車。
從裡面下來兩個女人,一看就是母女倆,他們心急火燎地往戲院門口售票處跑去。
門口亮着“客滿”的霓虹燈。
女兒回過身來,失望地對舉着傘的母親叫喊。
母親看看門口的票販子,從皮包裡掏出錢來。
票販子瞧瞧女人手裡的錢,搖搖頭走開。
女兒不服氣地翻找母親的皮包。
的确,沒有多帶錢。
陰謀疊出的交易在等票者中進行,讨價還價加上詛咒發誓,不時有驚喜或失望的尖叫。
上海早就裂成幾塊,法租界、公共租界,以及日本人占據的蘇州河以北,電車早已互不相通,看一場戲要換幾趟車,不容易。
票房牆上挂着一個西式日曆:1941年12月6日,日曆已經隻剩下最後一小疊。
今夜的觀衆,與以前不一樣,連票販子也夾在人群中發表自己的看法。
“晚報說的!”一個驚人的消息正在傳開,人群的喧嘩突然升高,有的人在急切地打聽。
“這是謠言!”否認的吼喊,帶着憤怒,更為激昂。
在戲應該開場的時候,門外的人卻越聚越多,紮斷了街,堵塞了交通,人數遠遠超出劇場能容納的數量。
這一整個夜晚,蘭心大戲院人流不斷。
連不遠處國泰影院的觀衆,也有人中斷看電影,甚至那些夜總會裡的男女,都往蘭心趕來。
他們趕到這兒,不是想看戲,而是想知道戲能否開演,為了知道一個虛實。
盡管這年月天天有重大消息,許多人就是在家裡坐不住,就是要到這裡來,到新聞發生的地方來。
劇場裡,富麗的圓頂燈光如菊,光焰四射,也不見暗淡幾分。
但是觀衆覺得這一切太不真實,他們站起來,離開自己得意的座位,廳内過道上,鋪着華麗地毯的走廊擠滿了人。
不時有人激動地往後台走,想進入後台看個究竟:女主角是否在認真化妝,布景工是否在檢查繩索?但台口守着的人一律攔住。
“那麼是真的?”他們挑戰似地問。
看守者平淡地說:“沒聽說那消息。
”早過了開場時間,台上還是沒有動靜。
觀衆心裡都感到謠傳的一切,正在被證實。
陷入懸疑
不等也罷,那麼,機會什麼時候來呢? 陰霾的天空露出一劍魚肚白,像晨曦。
我緊握話筒,臉色大變。
電話那頭的一片混亂中夾有熟悉的聲音,你的聲音,然後是突然爆發的驚叫:一大群男人的驚叫。
我呆住了,電話那頭似乎也不知所措。
整整過了好幾分鐘,電話才重重地扣上。
我丢下電話,就往門外跑,跑得身子如飛,追着烏雲,推斜一路上的房子。
難道你就不能在電話那頭給我一句話,就一句話? 那天晚上,在那麼多人中間,你幾乎靠着我的肩。
你的臉精巧如玉,嘴唇有點濕熱,使你一下子從扮演的人物變成肉身凡胎,生命從這細膩柔軟的地方開始。
現在我是一匹識途老馬,從新填沒的墳坑裡艱難地爬出,沿着曾經的腳迹往回跋涉。
他們都以為我死定了,既然再也不可能見到你,我又何必不死?但是我看到自己依然在尋找,再次等待在路口。
夜降臨太早,這場雨真的永遠沒完。
上海的馬路,像一個個織婦的手把細絲般的水掂捏成一束,從路四角彙集到鐵陰溝蓋,汨汨地流下去。
下水道被如此泡過幾個星期之後,潮氣升出,帶着磷火的藍光,幽幽地遊動在四周。
法租界蘭心大戲院門口人頭攢動,傘和尖頂的雨衣密密麻麻占了蒲石路邁而西愛路口。
這不奇怪,每晚都如此,今天令人不安的是似有若無的說法。
事情已經發生,事情正在發生。
一輛汽車駛過霓虹燈光閃閃的夜總會,往蘭心大戲院而來,車夫猛地停住汽車。
從裡面下來兩個女人,一看就是母女倆,他們心急火燎地往戲院門口售票處跑去。
門口亮着“客滿”的霓虹燈。
女兒回過身來,失望地對舉着傘的母親叫喊。
母親看看門口的票販子,從皮包裡掏出錢來。
票販子瞧瞧女人手裡的錢,搖搖頭走開。
女兒不服氣地翻找母親的皮包。
的确,沒有多帶錢。
陰謀疊出的交易在等票者中進行,讨價還價加上詛咒發誓,不時有驚喜或失望的尖叫。
上海早就裂成幾塊,法租界、公共租界,以及日本人占據的蘇州河以北,電車早已互不相通,看一場戲要換幾趟車,不容易。
票房牆上挂着一個西式日曆:1941年12月6日,日曆已經隻剩下最後一小疊。
今夜的觀衆,與以前不一樣,連票販子也夾在人群中發表自己的看法。
“晚報說的!”一個驚人的消息正在傳開,人群的喧嘩突然升高,有的人在急切地打聽。
“這是謠言!”否認的吼喊,帶着憤怒,更為激昂。
在戲應該開場的時候,門外的人卻越聚越多,紮斷了街,堵塞了交通,人數遠遠超出劇場能容納的數量。
這一整個夜晚,蘭心大戲院人流不斷。
連不遠處國泰影院的觀衆,也有人中斷看電影,甚至那些夜總會裡的男女,都往蘭心趕來。
他們趕到這兒,不是想看戲,而是想知道戲能否開演,為了知道一個虛實。
盡管這年月天天有重大消息,許多人就是在家裡坐不住,就是要到這裡來,到新聞發生的地方來。
劇場裡,富麗的圓頂燈光如菊,光焰四射,也不見暗淡幾分。
但是觀衆覺得這一切太不真實,他們站起來,離開自己得意的座位,廳内過道上,鋪着華麗地毯的走廊擠滿了人。
不時有人激動地往後台走,想進入後台看個究竟:女主角是否在認真化妝,布景工是否在檢查繩索?但台口守着的人一律攔住。
“那麼是真的?”他們挑戰似地問。
看守者平淡地說:“沒聽說那消息。
”早過了開場時間,台上還是沒有動靜。
觀衆心裡都感到謠傳的一切,正在被證實。
陷入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