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大赦 停勾
關燈
小
中
大
,诏原京師囚系有差。
三月壬戌,上崩于臨光殿,太子赜即位,大赦。
六月甲申朔,立南郡王長懋為皇太子,诏申壬戌赦恩百日。
武帝永明元年(魏太和七年),正月辛亥,車駕祀南郊,大赦,改元。
三月丙辰,申辛亥赦恩五十日,以期訖為始,京師囚系,悉皆原宥;三署軍徒,優量降遣。
六月丙寅,诏凡坐事應複治者,在建元四年三月以前,皆原宥。
二年六月癸卯,車駕幸中堂聽訟。
三年(魏太和九年)正月辛卯,車駕祀南郊,大赦。
四年(魏太和十年)閏月丁亥,車駕藉田。
诏見刑殊死以下,悉原宥。
五年(魏太和十一年)四月,車駕殷祀太廟。
诏系囚見徒四歲刑以下,悉原遣;五年減為三歲;京邑罪身應入重降一等。
六年(魏太和十二年)正月壬午,诏二百裡獄,同集京師,克日聽覽,三署付隸,詳所原釋。
七年(魏太和十三年)正月辛亥,車駕祀南郊,大赦。
九年(魏太和十五年)正月甲午,車駕祀南郊。
诏京師見囚系,詳量原遣。
十一年(魏太和十七年)正月癸醜,诏詳原遣京師系囚。
郁林王隆昌元年(魏太和十八年),正月丁未,改元,大赦。
海陵王延興元年(即隆昌元年七月改元),七月丁酉,王即皇帝位,大赦。
明帝建武元年(即延興元年十月改元)十月,宣城王即皇帝位,大赦,劫賊餘口在台府者,悉皆原放;負亹流徒,并還本鄉。
四年(魏太和二十一年)正月庚午,大赦。
永泰元年(魏太和二十二年)正月癸未朔,大赦。
四月甲寅,改元,大赦。
東昏侯永元元年(魏太和二十三年),正月戊寅,大赦,改元。
九月壬戌,以頻殺大臣,大赦。
二年(魏景明元年)四月壬子,大赦。
乙醜,曲赦京邑南徐、兖二州。
三年(魏景明二年)正月辛亥,祀南郊,大赦。
梁 武帝天監元年(魏景明三年)四月,改齊中興二年為天監元年,即皇帝位于南郊,備法駕即建康宮,臨太極前殿,大赦。
二年(魏景明四年)十月,皇子綱生,降都下死罪以下囚。
三年(魏正始元年)五月癸未,大赦。
四年(魏正始二年)正月辛亥,祀南郊,大赦。
五年(魏正始三年)十一月乙醜,以師出淹時,大赦。
六年(魏正始四年)八月戊子,大赦。
七年(魏永平元年)八月丁巳。
赦大辟以下未結正者。
八年(魏永平二年)正月辛巳,車駕祀南郊,大赦。
十年(魏永平四年)正月辛醜,車駕祀南郊,大赦。
十二年(魏延昌二年)正月辛卯,車駕祀南郊,赦大辟以下。
十三年(魏延昌三年)二月丁亥,車駕親耕藉田,大赦。
十四年(魏延昌四年)正月乙已,皇大子冠,大赦。
十七年(魏神龜元年),诏:“在天監十七年正月一日以前遁叛之身罪,無輕重并許出首,還複民伍;若有拘限自還本役,并為條格,鹹使知聞。
”甲辰,大赦。
十八年(魏神龜二年)四月丁巳。
帝于無礙殿受戒,大赦。
普通元年(魏正光元年),正月乙亥朔,大赦,改元。
二年(魏正光二年)正月戊子,大赦。
三年(魏正光三年)正月癸已赦;并班下四方,民所疾苦,鹹即以聞。
四年(魏正光四年)正月辛卯,車駕祀南郊,并班下四方,時理獄訟。
六年(魏孝昌元年)七月壬戍,大赦。
七年(魏孝昌二年)正月辛醜,赦殊死以下。
十一月庚辰,大赦。
大通元年(魏孝昌三年)三月,幸同泰寺舍身。
甲戌還宮,大赦。
中大通元年(魏永安二年),正月辛酉,車駕祀南郊,大赦。
六月壬午,大赦。
九月癸巳,車駕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因舍身公卿以下以錢一億萬來贖。
十月己酉,車駕還宮,大赦。
改元。
三年(魏建明二年,普泰元年)正月辛巳,車駕祀南郊,大赦。
七月乙亥,立晉安王綱為皇太子,大赦。
五年(魏永熙二年)正月辛卯,車駕祀南郊,大赦。
六年(魏永熙三年,東魏天平元年)二月癸未,車駕耕藉田,大赦。
大同元年(東魏天平二年),正月戊申朔,改元,大赦。
三年(東魏天平四年)正月辛醜,車駕祀南郊,大赦。
四年(東魏元象元年)七月癸亥,大赦。
六年(東魏興和二年)正月庚戍,曲赦徐、兖州。
十一月己卯,曲赦京邑。
七年(西魏大統七年,東魏興和三年)正月辛巳,車駕祀南郊,大赦。
中大同元年(東魏武定四年)三月乙巳,大赦。
四月丙戍,皇太子以下奉贖,仍于同泰寺解講設法大會,大赦,改元。
太清元年(東魏武定五年)正月辛酉,車駕祀南郊,大赦。
三月庚子,幸同泰寺舍身,如大同故事。
丁亥,車駕還宮,大赦。
三年(東魏武定七年)二月癸卯,大赦。
五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
簡文帝大寶元年,(東魏武定八年,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正月辛亥朔,大赦,改元。
二年七月壬戍,侯景以迎豫章王棟僭位,大赦,改元天正。
敬帝太平元年(北齊天保七年)正月戊寅,大赦。
九月壬寅,改元,大赦。
陳 武帝永定元年(北齊天保八年),十月乙亥,即位于南郊。
禮畢,輿駕還宮,升太極殿,大赦,改元。
戊寅,幸華林園,親覽詞訟,臨赦囚徒。
二年正月辛醜,親祀南郊,大赦。
三年六月癸卯,臨訊獄訟。
丙午,帝殂于琯玑殿,遺诏追臨川王蒨入纂。
甲寅,即皇帝位于太極前殿,大赦。
文帝天嘉元年(北齊乾明又改元皇建元年),正月癸醜,大赦,改元。
六月辛醜,國哀周忌,上臨于太極前殿,赦京師殊死以下。
三年(北齊河清元年)三月甲申
三月壬戌,上崩于臨光殿,太子赜即位,大赦。
六月甲申朔,立南郡王長懋為皇太子,诏申壬戌赦恩百日。
武帝永明元年(魏太和七年),正月辛亥,車駕祀南郊,大赦,改元。
三月丙辰,申辛亥赦恩五十日,以期訖為始,京師囚系,悉皆原宥;三署軍徒,優量降遣。
六月丙寅,诏凡坐事應複治者,在建元四年三月以前,皆原宥。
二年六月癸卯,車駕幸中堂聽訟。
三年(魏太和九年)正月辛卯,車駕祀南郊,大赦。
四年(魏太和十年)閏月丁亥,車駕藉田。
诏見刑殊死以下,悉原宥。
五年(魏太和十一年)四月,車駕殷祀太廟。
诏系囚見徒四歲刑以下,悉原遣;五年減為三歲;京邑罪身應入重降一等。
六年(魏太和十二年)正月壬午,诏二百裡獄,同集京師,克日聽覽,三署付隸,詳所原釋。
七年(魏太和十三年)正月辛亥,車駕祀南郊,大赦。
九年(魏太和十五年)正月甲午,車駕祀南郊。
诏京師見囚系,詳量原遣。
十一年(魏太和十七年)正月癸醜,诏詳原遣京師系囚。
郁林王隆昌元年(魏太和十八年),正月丁未,改元,大赦。
海陵王延興元年(即隆昌元年七月改元),七月丁酉,王即皇帝位,大赦。
明帝建武元年(即延興元年十月改元)十月,宣城王即皇帝位,大赦,劫賊餘口在台府者,悉皆原放;負亹流徒,并還本鄉。
四年(魏太和二十一年)正月庚午,大赦。
永泰元年(魏太和二十二年)正月癸未朔,大赦。
四月甲寅,改元,大赦。
東昏侯永元元年(魏太和二十三年),正月戊寅,大赦,改元。
九月壬戌,以頻殺大臣,大赦。
二年(魏景明元年)四月壬子,大赦。
乙醜,曲赦京邑南徐、兖二州。
三年(魏景明二年)正月辛亥,祀南郊,大赦。
梁 武帝天監元年(魏景明三年)四月,改齊中興二年為天監元年,即皇帝位于南郊,備法駕即建康宮,臨太極前殿,大赦。
二年(魏景明四年)十月,皇子綱生,降都下死罪以下囚。
三年(魏正始元年)五月癸未,大赦。
四年(魏正始二年)正月辛亥,祀南郊,大赦。
五年(魏正始三年)十一月乙醜,以師出淹時,大赦。
六年(魏正始四年)八月戊子,大赦。
七年(魏永平元年)八月丁巳。
赦大辟以下未結正者。
八年(魏永平二年)正月辛巳,車駕祀南郊,大赦。
十年(魏永平四年)正月辛醜,車駕祀南郊,大赦。
十二年(魏延昌二年)正月辛卯,車駕祀南郊,赦大辟以下。
十三年(魏延昌三年)二月丁亥,車駕親耕藉田,大赦。
十四年(魏延昌四年)正月乙已,皇大子冠,大赦。
十七年(魏神龜元年),诏:“在天監十七年正月一日以前遁叛之身罪,無輕重并許出首,還複民伍;若有拘限自還本役,并為條格,鹹使知聞。
”甲辰,大赦。
十八年(魏神龜二年)四月丁巳。
帝于無礙殿受戒,大赦。
普通元年(魏正光元年),正月乙亥朔,大赦,改元。
二年(魏正光二年)正月戊子,大赦。
三年(魏正光三年)正月癸已赦;并班下四方,民所疾苦,鹹即以聞。
四年(魏正光四年)正月辛卯,車駕祀南郊,并班下四方,時理獄訟。
六年(魏孝昌元年)七月壬戍,大赦。
七年(魏孝昌二年)正月辛醜,赦殊死以下。
十一月庚辰,大赦。
大通元年(魏孝昌三年)三月,幸同泰寺舍身。
甲戌還宮,大赦。
中大通元年(魏永安二年),正月辛酉,車駕祀南郊,大赦。
六月壬午,大赦。
九月癸巳,車駕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因舍身公卿以下以錢一億萬來贖。
十月己酉,車駕還宮,大赦。
改元。
三年(魏建明二年,普泰元年)正月辛巳,車駕祀南郊,大赦。
七月乙亥,立晉安王綱為皇太子,大赦。
五年(魏永熙二年)正月辛卯,車駕祀南郊,大赦。
六年(魏永熙三年,東魏天平元年)二月癸未,車駕耕藉田,大赦。
大同元年(東魏天平二年),正月戊申朔,改元,大赦。
三年(東魏天平四年)正月辛醜,車駕祀南郊,大赦。
四年(東魏元象元年)七月癸亥,大赦。
六年(東魏興和二年)正月庚戍,曲赦徐、兖州。
十一月己卯,曲赦京邑。
七年(西魏大統七年,東魏興和三年)正月辛巳,車駕祀南郊,大赦。
中大同元年(東魏武定四年)三月乙巳,大赦。
四月丙戍,皇太子以下奉贖,仍于同泰寺解講設法大會,大赦,改元。
太清元年(東魏武定五年)正月辛酉,車駕祀南郊,大赦。
三月庚子,幸同泰寺舍身,如大同故事。
丁亥,車駕還宮,大赦。
三年(東魏武定七年)二月癸卯,大赦。
五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
簡文帝大寶元年,(東魏武定八年,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正月辛亥朔,大赦,改元。
二年七月壬戍,侯景以迎豫章王棟僭位,大赦,改元天正。
敬帝太平元年(北齊天保七年)正月戊寅,大赦。
九月壬寅,改元,大赦。
陳 武帝永定元年(北齊天保八年),十月乙亥,即位于南郊。
禮畢,輿駕還宮,升太極殿,大赦,改元。
戊寅,幸華林園,親覽詞訟,臨赦囚徒。
二年正月辛醜,親祀南郊,大赦。
三年六月癸卯,臨訊獄訟。
丙午,帝殂于琯玑殿,遺诏追臨川王蒨入纂。
甲寅,即皇帝位于太極前殿,大赦。
文帝天嘉元年(北齊乾明又改元皇建元年),正月癸醜,大赦,改元。
六月辛醜,國哀周忌,上臨于太極前殿,赦京師殊死以下。
三年(北齊河清元年)三月甲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