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使節
關燈
小
中
大
步,看着她輕輕歎息,看着她回眸凝睇&hellip&hellip天哪!朕永遠忘不了那一幕。
告訴你,那絕不是朕的幻覺,也不是少翁制造的假象!&rdquo 蘇武一愕。
那是怎麼回事?少翁是怎麼做到的?他找來了和李夫人一模一樣的替身? 但現在不是捉摸揣測的時候,皇帝正在盛怒之中,他隻能跪下叩首道:&ldquo是,陛下息怒,臣死罪&hellip&hellip&rdquo 皇帝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過了一會兒才道:&ldquo算了,起來吧。
&rdquo 他不敢站起來。
皇帝皺着眉打量他,又過了一會兒才道:&ldquo居然到現在還是一點沒變&hellip&hellip唉,真不知道該說你老實還是笨!你、你就從來也沒想想當年為什麼會被調到栘園廄嗎?&rdquo 蘇武一怔,擡起頭不明所以地望着皇帝。
&ldquo這十年的馬你算是白養了!&rdquo皇帝搖搖頭,歎道,&ldquo人人知道朕笃信方術,就算不信的,至少在朕面前也會裝出一副相信的樣子。
隻有你,連裝都不肯裝。
朕知道你厚道忠誠,可為什麼偏偏在朕最看重的事情上,就不肯稍微附和一點呢?幽冥之事,信則靈,不信則不靈。
一個不信鬼神的人在朕身邊,神明就不會顯靈。
讓朕怎麼用你?&rdquo 什麼?! 蘇武隻覺得頭腦裡再次嗡嗡作響。
十幾年的仕途蹭蹬,隻是為了懲罰他不相信那些裝神弄鬼的把戲?他忽然有些哭笑不得。
&ldquo不過,這也很好。
&rdquo皇帝一揮手,道,&ldquo現在朕要的就是你這點。
如果不是這樣,今天你也不會在這裡了。
&rdquo 蘇武道:&ldquo微臣不、不明白&hellip&hellip&rdquo 皇帝道:&ldquo沒什麼。
朕先問你,你知道那個招魂的術士&mdash&mdash少翁,後來是怎麼死的嗎?&rdquo 蘇武不知道皇帝怎麼突然又問這個,道:&ldquo少翁是&hellip&hellip誤食馬肝,中毒而死的。
&rdquo 皇帝盯着他道:&ldquo是嗎?告訴朕實話,外面對此事怎麼說?&rdquo 他的心一跳,皇帝既然這麼問,想來都已經知道了,隻得道:&ldquo外面有傳言&hellip&hellip說&hellip&hellip少翁是&hellip&hellip被陛下處死的。
&rdquo 皇帝點點頭,道:&ldquo不錯,是朕殺了他,那個傳言沒錯。
那麼,你知道朕為什麼要殺他嗎?&rdquo 蘇武道:&ldquo是因為&hellip&hellip他的方術不靈驗。
&rdquo外面的話,自然要比這難聽得多,說皇帝自知誤信匪人,做了蠢事,怕贻笑世人,便索性殺人滅口。
皇帝道:&ldquo不,他做到了。
剛才朕已經說了,他确實招來了李夫人的魂魄。
&rdquo 他不敢再接口了,因為他實在不知道皇帝到底想說什麼。
皇帝沒有必要在他這麼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面前為自己的錯誤辯解。
幸而皇帝不再追問,而是自己回答了。
&ldquo朕殺他,因為朕不能容忍一個鄙陋的江湖術士也能把朕的阿妍招之即來,揮之即去!&rdquo皇帝憤怒地揮着手,大聲道,&ldquo朕就是不明白,阿妍若泉下有靈,為什麼甯可聽從一個江湖術士的調遣而從不念朕的苦心思念?!難道朕的感情還不如一個方士的咒語?如果這樣的話,朕甯可忍受思念之苦,也不要看到阿妍沉陷于術士的禁咒控制之下。
朕不能容忍這世上有誰掌握這種能力&hellip&hellip&rdquo 皇帝說得越來越快,神态也越來越激動,目光卻漸漸有些迷亂。
不知怎麼,蘇武看着他,心中隐隐産生了一絲恐懼。
◇◇◇◇ 我鸩殺了少翁。
我知道,這是一件失信于天下的事。
是我廣招術士為阿妍關亡,是我許下重金讓他施術,可又是我在他施術靈驗後殺了他。
我對外說少翁是食馬肝而死的。
這種事終究是瞞不住的,但我顧不得了! 她是我的女人!誰也别想役使她、操縱她,即使是為了我的旨意! 我殺了少翁,可保留了他施術的法器。
那是一面青灰色的鏡子,約一指厚,質地很怪,非金非玉,輕如毛羽,卻又堅實非常。
尚方的能工巧匠無數,可居然沒有一個人說得出那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少翁臨死前曾招供說,那是來自北方深海之中的潛英石所制。
我知道妖術不祥,但我實在不忍毀了這件曾使我見到阿妍的奇物,就決定把它暫時收藏在柏梁台上,作為對阿妍的紀念。
台高七十餘丈,又是以結實的柏木造就,我本以為那是最萬無一失的所在。
沒想到,四年前的一個冬夜,一場大火燒光了柏梁台! 問題是,那石鏡水火不侵,就算遇火,也不可能被燒毀。
可我命人篩遍了火場的每一寸灰燼,都沒發現那石鏡的蹤迹。
所以,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有人故意縱火,趁亂偷走了石鏡! 我命人搜遍全城,結果發現,就在柏梁台失火的那個晚上,有一個人曾連夜出宮,不知所蹤。
我立刻诏令天下各郡國,緝拿此人,但他卻像從空氣中消失了,再也沒能發現他的蹤迹。
直到第二年,他才再次出現,那時他已經在匈奴,并且還被匈奴封為丁零王。
現在,我想你大概猜出那個人是誰了吧?對,衛律!那個叛國投敵、後來還助敵攻漢的逆賊! 他曾和你一樣在宮中為郎,不知道你是否&hellip&hellip認識? 哦,對了,那時你早就去了栘園。
那逆賊在宮中多年,很了解宮中的地形、人員職守,也很清楚阿妍在我心中有多重要。
他做得很成功,用這種方式給匈奴人獻上了一份絕妙的見面大禮&mdash&mdash直到現在,我還沒完全從石鏡失蹤的打擊中恢複過來。
這、這簡直等于把我的阿妍又殺死了一回!難怪他區區一介騎郎,一到那邊居然被尊為王侯。
他太聰明了,什麼事最能刺痛我的心,他就做什麼事! 不!我不甘心!他盜走的若是别的什麼金玉珠寶,倒也罷了,可他盜走的是石鏡,關系着阿妍的魂魄的石鏡!為了阿妍,我說什麼也要找回那面石鏡! 然而這又是多麼渺茫的事!以匈奴與我朝的關系,就算派人去了,也未必能找到那東西,就算找到了那東西,也未必拿得回來。
現在那邊居然主動示好,送回了此前扣押的所有漢使。
真是天助我也!我已經宣布,同樣釋放此前扣押在漢的匈奴使節,并遣使護送他們回去。
我想,你大概已經明白,我要做什麼了。
是的,我需要一個使臣,一個負有特殊使命的使臣,到那邊去找回那面石鏡! 這個人很難選。
關鍵在于,潛英石鏡不是一件普通東西,它是術士的法器。
我聽說過,巫蠱詛咒不是世間普通的勇武或智慧能克制的,但它會在兩種人身上失效:一種是修道之人;另一種就是完全不信的人。
朝廷裡沒有修道之士,所以我選擇了你,一個完完全全不信方術、不懼方術的人。
并且要你完全出于自願同意&mdash&mdash做這種與方術打交道的事,内心的意願最重要。
說吧,你願意嗎? ◇◇◇◇ 雨勢越來越大。
密集的雨點打在昆明池中,已經聽不出噼啪作響的點點雨聲,隻聽到一陣陣或疏或驟的嘩嘩聲。
池水一下又一下拍擊着石砌的池岸,站在高大寬闊的靈波殿中,也偶爾會被狂風裹挾進來的雨點打到。
他終于明白今天這一切莫名其妙的事為什麼會發生了:因為皇帝瘋了! 不,那不是一般的瘋狂,那是一種理智和迷亂并存的瘋狂!皇帝知道發生的一切,可全都用自己那套毫無理性的念頭來解釋。
什麼關亡術,什麼輕如毛羽的招魂石鏡,什麼夜焚柏梁盜竊法器,簡直是白日見鬼! 少翁如果真是能起死者于地下的神仙高人,怎麼會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 衛律的叛變明明是起因于李延年的倒台,此事朝廷早有定論。
那年他出使匈奴,回來正碰上李家勢衰,将有大禍。
衛律和李家關系密切,當初得以出使,就是延年兄弟出的力,因懼怕株連,這才叛逃的。
這些都是明擺着的事,皇帝怎麼會視而不見? 問題是現在他該怎麼辦?接受那個荒唐的命令? &ldquo陛下,&rdquo蘇武小心翼翼地道,&ldquo人死不能複生&hellip&hellip&rdquo &ldquo住口!&rdquo皇帝忽然暴怒起來,&ldquo你這是什麼意思?别以為這世上就你一個明白人,别人都容易受騙上當!朕親政治國的時候,你還是個三尺孩童!告訴你,朕腦子清醒得很!比任何時候都清醒!&rdquo 蘇武連連叩首,惶恐地道:&ldquo臣不敢,臣豈敢對陛下心存不敬&hellip&hellip&rdquo &ldquo你不敢?&rdquo皇帝一揮手,冷笑道,&ldquo你已經這麼做了!你和許多人一樣,别看恭恭敬敬地跪在朕面前,可在心裡,你從頭到尾就沒相信過朕的話!你認為朕是個瘋子,你以為朕被李夫人的死弄得神志不清了,以為朕不知道?!好,朕也不強求你相信。
你可以當朕見到阿妍隻是幻覺,可以當石鏡的怪異是朕的幻覺,但幻覺不會焚毀一座七十丈的高台,不會制造出一面石鏡再讓它失蹤!你不是跟太史令熟嗎?待會兒問問他去!他親自鑒定過那石鏡的銘文!這世上有些事你永遠不會了解,也永遠不會明白!&rdquo 蘇武道:&ldquo是,臣愚昧&hellip&hellip&rdquo 皇帝打斷蘇武道:&ldquo不,你不愚昧,你隻是和朕根本不是一類人!算了,朕隻問你一件事:到底願不願意去?&rdquo 願不願意? 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持節出使,無上榮耀,他會不願意?不要說此時局勢緩和,就算明知一去不複返,他也願意啊。
被庸碌無為的生活慢慢殺死,難道就好過驚心動魄地死于非命嗎? 可問題是,他明知這是一個亂命,怎能趁着皇帝一時糊塗,竊取本不該屬于自己的好運?他沒有任何經驗,對那邊一無所知,萬一贻誤國事&hellip&hellip &ldquo說啊,去不去?&rdquo皇帝看出他的猶豫,有些不耐煩了,&ldquo朕隻要你說實話,不必勉強,也不用擔心。
不管你肯不肯,朕絕不會怪罪于你。
&rdquo 不,不能這樣。
皇帝發瘋了,他能跟着一起發瘋嗎? 可、可過了這一次,恐怕就再也沒機會了。
這不正是他暗暗渴盼的命運轉機嗎?難道他願意一輩子就待在那個肮髒的馬廄,永無出頭之日&hellip&hellip &ldquo臣願為陛下做任何事情。
&rdquo終于,他艱難地道,&ldquo可是出使異域,非同小可。
臣才具有限,隻怕誤了國事&hellip&hellip&rdquo 皇帝一揮手,打斷了他的話:&ldquo不,用你是朕的選擇。
誤不誤事,是朕應該擔心的事。
朕隻問你的意願,告訴朕實話,你到底願不願意?&rdquo 蘇武道:&ldquo臣不敢欺騙陛下,若問臣本心,求之不得。
可臣甚至、甚至連一句胡語都聽不懂&hellip&hellip&rdquo &ldquo你願意就行!&rdquo皇帝松了一口氣,滿意地道,&ldquo準備一下,下個月就出發。
副使張勝懂胡語,熟悉蠻夷事務,和匈奴交涉的事,他會辦妥的。
記住,朕用你,不是因為你會和匈奴人打交道,而是因為你能和一種奇怪的力量打交道!&rdquo皇帝頓了一頓,看了他一眼,眼裡有一絲疑惑的神情,&ldquo說實在的,朕有時真有點弄不懂你。
你父親和匈奴人打過仗,還在邊境做過多年太守,而你居然一句匈奴話都不懂?&rdquo 蘇武低頭道:&ldquo是,臣是先父最不成器的兒子。
&rdquo 皇帝搖搖頭,道:&ldquo他好像不太喜歡你,從不給你機會放開手腳做事。
罷了,現在機會來了,好好把握吧。
朕再說一遍,朕不是要你做使節,是要你去尋找一件重要的失物。
記住這一點!&rdquo 蘇武點點頭。
好吧,盡力而為,成敗由天。
他會盡自己的努力做好一個使節,完成這次出訪。
至于那個什麼招魂石鏡,他壓根兒就不指望能找到,因為這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存在這種荒謬絕倫的東西。
當然,他還是會奉命去找的,隻是為了證明皇帝的妄想的錯誤。
他不認為皇帝會為了一件不存在的東西殺了他,因為沒有一個統治天下的帝王會發瘋那麼長時間而沒人發現,無人谏阻。
但願他歸國時,一切已經恢複正常了。
◇◇◇◇ 未央宮北,石渠閣。
精心打磨的白石砌成了一條長長的溝渠,從閣
告訴你,那絕不是朕的幻覺,也不是少翁制造的假象!&rdquo 蘇武一愕。
那是怎麼回事?少翁是怎麼做到的?他找來了和李夫人一模一樣的替身? 但現在不是捉摸揣測的時候,皇帝正在盛怒之中,他隻能跪下叩首道:&ldquo是,陛下息怒,臣死罪&hellip&hellip&rdquo 皇帝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過了一會兒才道:&ldquo算了,起來吧。
&rdquo 他不敢站起來。
皇帝皺着眉打量他,又過了一會兒才道:&ldquo居然到現在還是一點沒變&hellip&hellip唉,真不知道該說你老實還是笨!你、你就從來也沒想想當年為什麼會被調到栘園廄嗎?&rdquo 蘇武一怔,擡起頭不明所以地望着皇帝。
&ldquo這十年的馬你算是白養了!&rdquo皇帝搖搖頭,歎道,&ldquo人人知道朕笃信方術,就算不信的,至少在朕面前也會裝出一副相信的樣子。
隻有你,連裝都不肯裝。
朕知道你厚道忠誠,可為什麼偏偏在朕最看重的事情上,就不肯稍微附和一點呢?幽冥之事,信則靈,不信則不靈。
一個不信鬼神的人在朕身邊,神明就不會顯靈。
讓朕怎麼用你?&rdquo 什麼?! 蘇武隻覺得頭腦裡再次嗡嗡作響。
十幾年的仕途蹭蹬,隻是為了懲罰他不相信那些裝神弄鬼的把戲?他忽然有些哭笑不得。
&ldquo不過,這也很好。
&rdquo皇帝一揮手,道,&ldquo現在朕要的就是你這點。
如果不是這樣,今天你也不會在這裡了。
&rdquo 蘇武道:&ldquo微臣不、不明白&hellip&hellip&rdquo 皇帝道:&ldquo沒什麼。
朕先問你,你知道那個招魂的術士&mdash&mdash少翁,後來是怎麼死的嗎?&rdquo 蘇武不知道皇帝怎麼突然又問這個,道:&ldquo少翁是&hellip&hellip誤食馬肝,中毒而死的。
&rdquo 皇帝盯着他道:&ldquo是嗎?告訴朕實話,外面對此事怎麼說?&rdquo 他的心一跳,皇帝既然這麼問,想來都已經知道了,隻得道:&ldquo外面有傳言&hellip&hellip說&hellip&hellip少翁是&hellip&hellip被陛下處死的。
&rdquo 皇帝點點頭,道:&ldquo不錯,是朕殺了他,那個傳言沒錯。
那麼,你知道朕為什麼要殺他嗎?&rdquo 蘇武道:&ldquo是因為&hellip&hellip他的方術不靈驗。
&rdquo外面的話,自然要比這難聽得多,說皇帝自知誤信匪人,做了蠢事,怕贻笑世人,便索性殺人滅口。
皇帝道:&ldquo不,他做到了。
剛才朕已經說了,他确實招來了李夫人的魂魄。
&rdquo 他不敢再接口了,因為他實在不知道皇帝到底想說什麼。
皇帝沒有必要在他這麼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面前為自己的錯誤辯解。
幸而皇帝不再追問,而是自己回答了。
&ldquo朕殺他,因為朕不能容忍一個鄙陋的江湖術士也能把朕的阿妍招之即來,揮之即去!&rdquo皇帝憤怒地揮着手,大聲道,&ldquo朕就是不明白,阿妍若泉下有靈,為什麼甯可聽從一個江湖術士的調遣而從不念朕的苦心思念?!難道朕的感情還不如一個方士的咒語?如果這樣的話,朕甯可忍受思念之苦,也不要看到阿妍沉陷于術士的禁咒控制之下。
朕不能容忍這世上有誰掌握這種能力&hellip&hellip&rdquo 皇帝說得越來越快,神态也越來越激動,目光卻漸漸有些迷亂。
不知怎麼,蘇武看着他,心中隐隐産生了一絲恐懼。
◇◇◇◇ 我鸩殺了少翁。
我知道,這是一件失信于天下的事。
是我廣招術士為阿妍關亡,是我許下重金讓他施術,可又是我在他施術靈驗後殺了他。
我對外說少翁是食馬肝而死的。
這種事終究是瞞不住的,但我顧不得了! 她是我的女人!誰也别想役使她、操縱她,即使是為了我的旨意! 我殺了少翁,可保留了他施術的法器。
那是一面青灰色的鏡子,約一指厚,質地很怪,非金非玉,輕如毛羽,卻又堅實非常。
尚方的能工巧匠無數,可居然沒有一個人說得出那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少翁臨死前曾招供說,那是來自北方深海之中的潛英石所制。
我知道妖術不祥,但我實在不忍毀了這件曾使我見到阿妍的奇物,就決定把它暫時收藏在柏梁台上,作為對阿妍的紀念。
台高七十餘丈,又是以結實的柏木造就,我本以為那是最萬無一失的所在。
沒想到,四年前的一個冬夜,一場大火燒光了柏梁台! 問題是,那石鏡水火不侵,就算遇火,也不可能被燒毀。
可我命人篩遍了火場的每一寸灰燼,都沒發現那石鏡的蹤迹。
所以,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有人故意縱火,趁亂偷走了石鏡! 我命人搜遍全城,結果發現,就在柏梁台失火的那個晚上,有一個人曾連夜出宮,不知所蹤。
我立刻诏令天下各郡國,緝拿此人,但他卻像從空氣中消失了,再也沒能發現他的蹤迹。
直到第二年,他才再次出現,那時他已經在匈奴,并且還被匈奴封為丁零王。
現在,我想你大概猜出那個人是誰了吧?對,衛律!那個叛國投敵、後來還助敵攻漢的逆賊! 他曾和你一樣在宮中為郎,不知道你是否&hellip&hellip認識? 哦,對了,那時你早就去了栘園。
那逆賊在宮中多年,很了解宮中的地形、人員職守,也很清楚阿妍在我心中有多重要。
他做得很成功,用這種方式給匈奴人獻上了一份絕妙的見面大禮&mdash&mdash直到現在,我還沒完全從石鏡失蹤的打擊中恢複過來。
這、這簡直等于把我的阿妍又殺死了一回!難怪他區區一介騎郎,一到那邊居然被尊為王侯。
他太聰明了,什麼事最能刺痛我的心,他就做什麼事! 不!我不甘心!他盜走的若是别的什麼金玉珠寶,倒也罷了,可他盜走的是石鏡,關系着阿妍的魂魄的石鏡!為了阿妍,我說什麼也要找回那面石鏡! 然而這又是多麼渺茫的事!以匈奴與我朝的關系,就算派人去了,也未必能找到那東西,就算找到了那東西,也未必拿得回來。
現在那邊居然主動示好,送回了此前扣押的所有漢使。
真是天助我也!我已經宣布,同樣釋放此前扣押在漢的匈奴使節,并遣使護送他們回去。
我想,你大概已經明白,我要做什麼了。
是的,我需要一個使臣,一個負有特殊使命的使臣,到那邊去找回那面石鏡! 這個人很難選。
關鍵在于,潛英石鏡不是一件普通東西,它是術士的法器。
我聽說過,巫蠱詛咒不是世間普通的勇武或智慧能克制的,但它會在兩種人身上失效:一種是修道之人;另一種就是完全不信的人。
朝廷裡沒有修道之士,所以我選擇了你,一個完完全全不信方術、不懼方術的人。
并且要你完全出于自願同意&mdash&mdash做這種與方術打交道的事,内心的意願最重要。
說吧,你願意嗎? ◇◇◇◇ 雨勢越來越大。
密集的雨點打在昆明池中,已經聽不出噼啪作響的點點雨聲,隻聽到一陣陣或疏或驟的嘩嘩聲。
池水一下又一下拍擊着石砌的池岸,站在高大寬闊的靈波殿中,也偶爾會被狂風裹挾進來的雨點打到。
他終于明白今天這一切莫名其妙的事為什麼會發生了:因為皇帝瘋了! 不,那不是一般的瘋狂,那是一種理智和迷亂并存的瘋狂!皇帝知道發生的一切,可全都用自己那套毫無理性的念頭來解釋。
什麼關亡術,什麼輕如毛羽的招魂石鏡,什麼夜焚柏梁盜竊法器,簡直是白日見鬼! 少翁如果真是能起死者于地下的神仙高人,怎麼會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 衛律的叛變明明是起因于李延年的倒台,此事朝廷早有定論。
那年他出使匈奴,回來正碰上李家勢衰,将有大禍。
衛律和李家關系密切,當初得以出使,就是延年兄弟出的力,因懼怕株連,這才叛逃的。
這些都是明擺着的事,皇帝怎麼會視而不見? 問題是現在他該怎麼辦?接受那個荒唐的命令? &ldquo陛下,&rdquo蘇武小心翼翼地道,&ldquo人死不能複生&hellip&hellip&rdquo &ldquo住口!&rdquo皇帝忽然暴怒起來,&ldquo你這是什麼意思?别以為這世上就你一個明白人,别人都容易受騙上當!朕親政治國的時候,你還是個三尺孩童!告訴你,朕腦子清醒得很!比任何時候都清醒!&rdquo 蘇武連連叩首,惶恐地道:&ldquo臣不敢,臣豈敢對陛下心存不敬&hellip&hellip&rdquo &ldquo你不敢?&rdquo皇帝一揮手,冷笑道,&ldquo你已經這麼做了!你和許多人一樣,别看恭恭敬敬地跪在朕面前,可在心裡,你從頭到尾就沒相信過朕的話!你認為朕是個瘋子,你以為朕被李夫人的死弄得神志不清了,以為朕不知道?!好,朕也不強求你相信。
你可以當朕見到阿妍隻是幻覺,可以當石鏡的怪異是朕的幻覺,但幻覺不會焚毀一座七十丈的高台,不會制造出一面石鏡再讓它失蹤!你不是跟太史令熟嗎?待會兒問問他去!他親自鑒定過那石鏡的銘文!這世上有些事你永遠不會了解,也永遠不會明白!&rdquo 蘇武道:&ldquo是,臣愚昧&hellip&hellip&rdquo 皇帝打斷蘇武道:&ldquo不,你不愚昧,你隻是和朕根本不是一類人!算了,朕隻問你一件事:到底願不願意去?&rdquo 願不願意? 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持節出使,無上榮耀,他會不願意?不要說此時局勢緩和,就算明知一去不複返,他也願意啊。
被庸碌無為的生活慢慢殺死,難道就好過驚心動魄地死于非命嗎? 可問題是,他明知這是一個亂命,怎能趁着皇帝一時糊塗,竊取本不該屬于自己的好運?他沒有任何經驗,對那邊一無所知,萬一贻誤國事&hellip&hellip &ldquo說啊,去不去?&rdquo皇帝看出他的猶豫,有些不耐煩了,&ldquo朕隻要你說實話,不必勉強,也不用擔心。
不管你肯不肯,朕絕不會怪罪于你。
&rdquo 不,不能這樣。
皇帝發瘋了,他能跟着一起發瘋嗎? 可、可過了這一次,恐怕就再也沒機會了。
這不正是他暗暗渴盼的命運轉機嗎?難道他願意一輩子就待在那個肮髒的馬廄,永無出頭之日&hellip&hellip &ldquo臣願為陛下做任何事情。
&rdquo終于,他艱難地道,&ldquo可是出使異域,非同小可。
臣才具有限,隻怕誤了國事&hellip&hellip&rdquo 皇帝一揮手,打斷了他的話:&ldquo不,用你是朕的選擇。
誤不誤事,是朕應該擔心的事。
朕隻問你的意願,告訴朕實話,你到底願不願意?&rdquo 蘇武道:&ldquo臣不敢欺騙陛下,若問臣本心,求之不得。
可臣甚至、甚至連一句胡語都聽不懂&hellip&hellip&rdquo &ldquo你願意就行!&rdquo皇帝松了一口氣,滿意地道,&ldquo準備一下,下個月就出發。
副使張勝懂胡語,熟悉蠻夷事務,和匈奴交涉的事,他會辦妥的。
記住,朕用你,不是因為你會和匈奴人打交道,而是因為你能和一種奇怪的力量打交道!&rdquo皇帝頓了一頓,看了他一眼,眼裡有一絲疑惑的神情,&ldquo說實在的,朕有時真有點弄不懂你。
你父親和匈奴人打過仗,還在邊境做過多年太守,而你居然一句匈奴話都不懂?&rdquo 蘇武低頭道:&ldquo是,臣是先父最不成器的兒子。
&rdquo 皇帝搖搖頭,道:&ldquo他好像不太喜歡你,從不給你機會放開手腳做事。
罷了,現在機會來了,好好把握吧。
朕再說一遍,朕不是要你做使節,是要你去尋找一件重要的失物。
記住這一點!&rdquo 蘇武點點頭。
好吧,盡力而為,成敗由天。
他會盡自己的努力做好一個使節,完成這次出訪。
至于那個什麼招魂石鏡,他壓根兒就不指望能找到,因為這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存在這種荒謬絕倫的東西。
當然,他還是會奉命去找的,隻是為了證明皇帝的妄想的錯誤。
他不認為皇帝會為了一件不存在的東西殺了他,因為沒有一個統治天下的帝王會發瘋那麼長時間而沒人發現,無人谏阻。
但願他歸國時,一切已經恢複正常了。
◇◇◇◇ 未央宮北,石渠閣。
精心打磨的白石砌成了一條長長的溝渠,從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