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嘲部第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書程紫霄,俱辯捷。
江素充肥,會暑袒露。
霄見之,曰:&ldquo僧錄琵琶腿。
&rdquo江曰:&ldquo先生觱栗頭。
&rdquo又見駱駝數頭。
霄指一大者曰:&ldquo此必頭陀也。
&rdquo江曰:&ldquo此輩滋息,亦有先後。
此先生,非頭陀。
&rdquo 僧貫休有機辯。
杜光庭羽士欲挫其鋒,每相見,必俟其舉措以戲調。
一日,因舞辔于通衢,貫休馬墜糞。
光庭連呼:&ldquo太師!太師!數珠落地!&rdquo貫休徐曰:&ldquo大還丹!大還丹!&rdquo 儒匠 有木匠頗知通文,自稱儒匠。
嘗督工于道院,一道士戲曰:&ldquo匠稱儒匠,君子儒,小人儒?&rdquo匠遽應曰:&ldquo人号道人,餓鬼道,畜生道?&rdquo 古今巧對 劉潛夫 楊平舟棟以樞掾出守莆陽,劉潛夫克莊兄弟俱以史官裡居,郡集公寓。
王臞軒邁戲之雲:&ldquo大編修,小編修,同赴編修之會。
&rdquo潛夫雲:&ldquo欲屬對不難,不可見怒。
&rdquo王願聞之。
乃雲:&ldquo前通判,後通封,但聞通判之名。
&rdquo蓋王凡五得倅而不上雲。
王又嘗拆劉名調之雲:&ldquo十兄二十年前何其壯,二十年後何其不壯?&rdquo劉應之曰:&ldquo二兄二十年前何其遇,二十年後何其不遇?&rdquo 東坡、佛印 佛印原儒家流,書無不讀,與東坡友善。
神廟時,禱旱,命僧人入内修演。
東坡謂佛印冒侍者入觀盛事。
上見魁偉,遂賜披剃。
心頗銜恨。
一日東坡戲曰:&ldquo往嘗與公談及古詩,如&lsquo時聞啄木鳥,疑是叩門僧&rsquo,又如&lsquo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rsquo,未嘗不以&lsquo鳥&rsquo對&lsquo僧&rsquo也。
不意今日公身犯之。
&rdquo佛印曰:&ldquo所以老僧今日得對學士。
&rdquo東坡大笑。
又舊傳佛印嘗訪坡公。
公不在,值小妹卧紗帷中。
佛印曰:&ldquo碧紗廚裡卧佳人,煙籠芍藥。
&rdquo小妹應聲曰:&ldquo清水池中洗和尚,水浸葫蘆。
&rdquo佛印笑曰:&ldquo和尚得對佳人,已出望外矣!&rdquo按此乃後人好事者之為,公雖曠遠,印不應直入卧闼也。
又傳小妹夏月晝寝,坡公過之。
妹戲吟曰:&ldquo露出琵琶腿,請君彈一彈。
&rdquo公應曰:&ldquo理上去不得,要彈也不難。
&rdquo亦可笑。
東坡為佛印題小像雲:&ldquo佛相佛相,把來倒挂,隻好擂醬。
&rdquo一日佛印亦與東坡題真雲:&ldquo蘇胡蘇胡,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rdquo相與大笑。
師公 徐之才父祖并善醫,世傳其業。
祖孝徵戲之才為師公。
之才曰:&ldquo既為汝師,複為汝公,在三之義,頓居其兩。
&rdquo衆大笑。
糞墼 丁公度、晁公宗懿,往因同館,喜相諧谑。
晁遷職,以啟謝丁。
丁戲晁曰:&ldquo啟事更不奉答,當以糞墼一車為報。
&rdquo晁答曰:&ldquo得墼勝于得啟。
&rdquo因大笑。
錢索子 劉閣老嘗議丘文莊著述,戲曰:&ldquo丘仲深有一屋散錢,隻欠索子。
&rdquo丘應曰:&ldquo劉希賢有一屋索子,隻欠散錢。
&rdquo 羊蟹 尤延之極短小。
壽皇嘗問:&ldquo外廷謂卿為秤錘,何故?&rdquo對曰:&ldquo秤錘雖小,斤兩分明。
&rdquo上喜之。
楊誠齋嘗戲呼尤延之為蝤蛑。
延之呼誠齋為羊。
一日食羊白腸。
延之曰:&ldquo秘監錦心繡腸,亦為人所食。
&rdquo誠齋笑吟曰:&ldquo有腸可食何須恨,猶勝無腸可食人。
&rdquo世稱蟹為&ldquo無腸公子&rdquo。
一坐大笑。
梁寶、趙神德 梁寶好嘲戲,至貝州,聞趙神德能嘲,即令召之。
寶面甚黑,廳上憑案以待。
須臾,神德入,兩眼俱赤,至階前,寶即雲:&ldquo趙神德,天上既無雲,閃電何以無準則?&rdquo答雲:&ldquo入門來,案後唯見一挺墨。
&rdquo寶又雲:&ldquo官裡科朱砂,半眼供一國。
&rdquo又答雲:&ldquo磨公小拇指,塗得太社北。
&rdquo寶無以對,愧謝遣之。
歐陽、長孫 歐陽詢為人瘦小,極其寝陋,而聰敏絕倫。
太宗常宴近臣,互令嘲谑,以為娛樂。
長孫無忌先嘲詢曰:&ldquo聳膊成山字,埋肩不出頭。
誰令麟閣上,畫此一猕猴?&rdquo詢應聲曰:&ldquo縮頭連背暖,漫裆畏肚寒。
隻緣心渾渾,所以面團團。
&rdquo太宗笑曰:&ldquo詢殊不畏皇後聞耶?&rdquo 補唇先生 方幹唇缺,有司以為不可與科名,連應十餘舉,遂隐居鑒湖。
後數十年,遇醫補唇,年已老矣,人号曰&ldquo補唇先生&rdquo。
又性好侮人。
嘗與龍丘李主簿同酌。
李目有翳,幹改令譏曰:&ldquo措大吃酒點鹽,軍将吃酒點醬。
隻見門外著籬,未見眼中安障。
&rdquo答曰:&ldquo措大吃酒點鹽,下人吃酒點鲊。
隻見手臂着襕,未見口唇開褲。
&rdquo 王琪、張亢 王琪、張亢同在晏元獻幕。
張肥大,王以太牢目之。
王瘦小,張以猕猴目之。
一日有米綱至八百裡村,水淺當剝載,張往督。
王曰:&ldquo所謂&lsquo八百裡剝&rsquo也。
&rdquo張曰;&ld
江素充肥,會暑袒露。
霄見之,曰:&ldquo僧錄琵琶腿。
&rdquo江曰:&ldquo先生觱栗頭。
&rdquo又見駱駝數頭。
霄指一大者曰:&ldquo此必頭陀也。
&rdquo江曰:&ldquo此輩滋息,亦有先後。
此先生,非頭陀。
&rdquo 僧貫休有機辯。
杜光庭羽士欲挫其鋒,每相見,必俟其舉措以戲調。
一日,因舞辔于通衢,貫休馬墜糞。
光庭連呼:&ldquo太師!太師!數珠落地!&rdquo貫休徐曰:&ldquo大還丹!大還丹!&rdquo 儒匠 有木匠頗知通文,自稱儒匠。
嘗督工于道院,一道士戲曰:&ldquo匠稱儒匠,君子儒,小人儒?&rdquo匠遽應曰:&ldquo人号道人,餓鬼道,畜生道?&rdquo 古今巧對 劉潛夫 楊平舟棟以樞掾出守莆陽,劉潛夫克莊兄弟俱以史官裡居,郡集公寓。
王臞軒邁戲之雲:&ldquo大編修,小編修,同赴編修之會。
&rdquo潛夫雲:&ldquo欲屬對不難,不可見怒。
&rdquo王願聞之。
乃雲:&ldquo前通判,後通封,但聞通判之名。
&rdquo蓋王凡五得倅而不上雲。
王又嘗拆劉名調之雲:&ldquo十兄二十年前何其壯,二十年後何其不壯?&rdquo劉應之曰:&ldquo二兄二十年前何其遇,二十年後何其不遇?&rdquo 東坡、佛印 佛印原儒家流,書無不讀,與東坡友善。
神廟時,禱旱,命僧人入内修演。
東坡謂佛印冒侍者入觀盛事。
上見魁偉,遂賜披剃。
心頗銜恨。
一日東坡戲曰:&ldquo往嘗與公談及古詩,如&lsquo時聞啄木鳥,疑是叩門僧&rsquo,又如&lsquo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rsquo,未嘗不以&lsquo鳥&rsquo對&lsquo僧&rsquo也。
不意今日公身犯之。
&rdquo佛印曰:&ldquo所以老僧今日得對學士。
&rdquo東坡大笑。
又舊傳佛印嘗訪坡公。
公不在,值小妹卧紗帷中。
佛印曰:&ldquo碧紗廚裡卧佳人,煙籠芍藥。
&rdquo小妹應聲曰:&ldquo清水池中洗和尚,水浸葫蘆。
&rdquo佛印笑曰:&ldquo和尚得對佳人,已出望外矣!&rdquo按此乃後人好事者之為,公雖曠遠,印不應直入卧闼也。
又傳小妹夏月晝寝,坡公過之。
妹戲吟曰:&ldquo露出琵琶腿,請君彈一彈。
&rdquo公應曰:&ldquo理上去不得,要彈也不難。
&rdquo亦可笑。
東坡為佛印題小像雲:&ldquo佛相佛相,把來倒挂,隻好擂醬。
&rdquo一日佛印亦與東坡題真雲:&ldquo蘇胡蘇胡,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rdquo相與大笑。
師公 徐之才父祖并善醫,世傳其業。
祖孝徵戲之才為師公。
之才曰:&ldquo既為汝師,複為汝公,在三之義,頓居其兩。
&rdquo衆大笑。
糞墼 丁公度、晁公宗懿,往因同館,喜相諧谑。
晁遷職,以啟謝丁。
丁戲晁曰:&ldquo啟事更不奉答,當以糞墼一車為報。
&rdquo晁答曰:&ldquo得墼勝于得啟。
&rdquo因大笑。
錢索子 劉閣老嘗議丘文莊著述,戲曰:&ldquo丘仲深有一屋散錢,隻欠索子。
&rdquo丘應曰:&ldquo劉希賢有一屋索子,隻欠散錢。
&rdquo 羊蟹 尤延之極短小。
壽皇嘗問:&ldquo外廷謂卿為秤錘,何故?&rdquo對曰:&ldquo秤錘雖小,斤兩分明。
&rdquo上喜之。
楊誠齋嘗戲呼尤延之為蝤蛑。
延之呼誠齋為羊。
一日食羊白腸。
延之曰:&ldquo秘監錦心繡腸,亦為人所食。
&rdquo誠齋笑吟曰:&ldquo有腸可食何須恨,猶勝無腸可食人。
&rdquo世稱蟹為&ldquo無腸公子&rdquo。
一坐大笑。
梁寶、趙神德 梁寶好嘲戲,至貝州,聞趙神德能嘲,即令召之。
寶面甚黑,廳上憑案以待。
須臾,神德入,兩眼俱赤,至階前,寶即雲:&ldquo趙神德,天上既無雲,閃電何以無準則?&rdquo答雲:&ldquo入門來,案後唯見一挺墨。
&rdquo寶又雲:&ldquo官裡科朱砂,半眼供一國。
&rdquo又答雲:&ldquo磨公小拇指,塗得太社北。
&rdquo寶無以對,愧謝遣之。
歐陽、長孫 歐陽詢為人瘦小,極其寝陋,而聰敏絕倫。
太宗常宴近臣,互令嘲谑,以為娛樂。
長孫無忌先嘲詢曰:&ldquo聳膊成山字,埋肩不出頭。
誰令麟閣上,畫此一猕猴?&rdquo詢應聲曰:&ldquo縮頭連背暖,漫裆畏肚寒。
隻緣心渾渾,所以面團團。
&rdquo太宗笑曰:&ldquo詢殊不畏皇後聞耶?&rdquo 補唇先生 方幹唇缺,有司以為不可與科名,連應十餘舉,遂隐居鑒湖。
後數十年,遇醫補唇,年已老矣,人号曰&ldquo補唇先生&rdquo。
又性好侮人。
嘗與龍丘李主簿同酌。
李目有翳,幹改令譏曰:&ldquo措大吃酒點鹽,軍将吃酒點醬。
隻見門外著籬,未見眼中安障。
&rdquo答曰:&ldquo措大吃酒點鹽,下人吃酒點鲊。
隻見手臂着襕,未見口唇開褲。
&rdquo 王琪、張亢 王琪、張亢同在晏元獻幕。
張肥大,王以太牢目之。
王瘦小,張以猕猴目之。
一日有米綱至八百裡村,水淺當剝載,張往督。
王曰:&ldquo所謂&lsquo八百裡剝&rsquo也。
&rdquo張曰;&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