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年

關燈
(己亥)三十二年大明萬曆二十七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丙午,領議政李元翼還自京師。

    上箚曰: 柳成龍以陳奏時,不卽請行被劾。

    夫辨誣之擧,晷刻爲急,而處事遲緩,以緻人議,尙誰咎哉,而因此一事,攻擊之議紛然而起,遂大有蔓及之端,臣竊憂之。

    成龍輔政十年,無一裨益,以此罪之,彼亦何辭?今乃以廣植私黨,潛移威福,賄賂盈門,奸貪濁亂等語攻之,罪惡狼藉,不一而足。

    雖古之巨奸大猾,愚弄君父,顚覆邦家者,無以加之。

    籲,此豈爲的論哉?其以主和一事非之者,其論固正矣,而其間曲折,亦頗有不相符者矣。

    臣嘗見,成龍常以廉介自許,而其一段憂國之誠,實有所可務。

    今者成龍旣斥,而謂之親厚而斥之者有之;謂之異論而斥之者有之。

    所謂親厚、異論者,士類固多,一朝盡斥,恐非朝廷之福也。

     上答曰:「省箚具悉卿意,更加勉輔。

    」元翼仍辭疾不出。

    是後,兩司皆以司馬光不識安石之姦爲譬,誠不滿一哂也。

     ○以韓應寅爲謝恩使,如京師,爲謝再發兵糧,終始拯濟,兇賊敗退,邦域重恢事也。

     ○大臣啓曰:「高年舊德,朝廷之所尊敬也。

    以祖宗朝故事言之,宋欽以九十,超授崇政;李賢輔年過八十,特陞崇政。

    頃年,元混以年滿八十,亦陞崇政,甚盛典也。

    今者,宋賛以四朝舊臣,年滿九十,宜加超擢,以示優典。

    」上從之。

     ○提督麻貴引軍還,上出幸江上,迎勞之。

    是後,諸將之還也,上輒迎之於江上,刑曹判書李憲國仍入侍,言其太過,上不答。

     二月 2月1日 ○朔辛亥,司譯院提調尹根壽啓曰:「劉提督之兵,太半能解我國之語,問其居住,多是嶺南之人。

    請於京城及大同江、鴨綠江等處,差定譯官與軍門、經理差官,査問括出。

    」上從之。

    按《實錄》,根壽輕佻貪巧,國之盜臣,士林蝥賊雲。

    根壽在明廟朝爲修撰,請伸雪趙光祖之冤,後爲銓郞,爲權臣李樑所中,從李滉、曺植,論朱、陸同異,與李珥、成渾爲莫逆友。

    觀於此,可知其爲人,秉筆者之恣意詆辱,乃至於是乎? ○以請留餘兵,以爲聲勢事,移咨于總督軍門及經理都察院與監察禦史。

     ○監察禦史陳效卒,上臨其喪,祭以大牢。

     ○以韓浚謙爲慶尙道觀察使。

    按《實錄》,浚謙外似寬厚,內實陰險,與數三群小,結爲心膂,贊和議斥士類,誤國之罪,亦成龍之亞雲。

    浚謙沈厚有器量,世皆稱偉人,今乃目之以陰險者何哉?浚謙長任外臬,在朝日少,與群小爲心膂,贊和議斥士類雲者,其構誣甚矣。

    《實錄》中如是反說處甚多,何足道哉? ○有紫氣如箭如槍,東西相向,有若進退,良久而滅。

     ○海水氷,北道兵使李鎰馳啓以聞。

     三月 3月1日 ○朔庚辰,陳璘露梁之戰,總兵鄧子龍力戰以死,其喪自南至京,上親臨以祭之。

     ○以金玏爲禮曹參判。

    按《實錄》,自木卯得志,魑魅魍魎白日行走,如玏假城社之餘威,恃氷山以自固雲。

    柳成龍之被劾也,玏上箚申救,群小嫉之,遂以無倫之說,詆辱之如此,可謂痛甚。

     ○以斬級設科,取權升慶等二百六人,又試儒生,取李再榮等十人憲府以再榮賤娼之子,不可籍名正科,請削之,上從之。

     夏四月 4月1日 ○朔庚戌,軍門邢玠率諸將西還,上出餞于弘濟院。

    玠奏留萬世德、杜潛、李承勛等,仍住王京,從我國之請也。

     閏四月 閏4月1日 ○朔己卯,陳奏使李恒福等還自京師。

    禮部回咨曰: 奉聖旨,國體軍情,皆朝廷大事。

    朕豈以一小臣私忿妄訐,不念將士久戍勞苦與屬國君民泣籲苦情?丁應泰擧動乖謬,威制勘科,幾誤大事。

    姑着革職,爲民回籍聽戡,爾部移咨,慰諭朝鮮王,俾知朕始終字恤德意,仍令戒訓國人,益堅恭順之節。

    欽此合行移咨,煩爲欽遵明旨,安心釋慮,力圖善後,用光王業,仰副皇仁,仍曉諭臣民,鹹使知聖明洞然遠覽,業有處分,各宜恪修職業,永矢忠誠,毋得妄自疑畏,有辜德意雲。

     ○前左議政緻仕沈守慶卒。

     五月 5月1日 ○朔戊申,副提學李有中、校理樸彛叙等上箚曰: 伏見李元翼辭職箚子,有所見所論,與時流角立之語。

    所謂時流者何人,所謂角立者何事耶?柳成龍身爲首相,先倡和議,使人心日非,國事日削,幾至於無君無父之域。

    幸賴聖明洞燭,公論激發,薄施譴罰,國是稍定,而人心尙有所鬱拂者,佞人之頭,未懸於藁街耳。

    元翼返自燕京,曾未數日,上箚爲成龍分疏,無所不用其極,而至曰:「斥之以主和,其論雖正,而亦有不相符之曲折。

    」蓋欲誣一世之公論,而幷掩其主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