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

關燈
(庚辰)十三年大明萬曆八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辛醜,仁聖王後神主祔太廟。

    上親祭,大赦,受百官賀,行飮福宴。

    宴時,舊例或用女樂,而不載於《五禮儀》,禮官據近例,以請行。

    三司、政院以爲:「飮福宴,承神之休,肅敬將事,不宜聽女樂淫褻之聲。

    」上以爲矯激,不聽。

    兩司累日連章爭之,至將宴日,連七啓,竟不允。

    是時,流俗之論已勝,凡三司所論,擧指爲沽名蔑實。

    上意亦厭之,非必好女樂,而隻欲循俗做事,裁抑儒士之論而然也。

     二月 2月1日 ○朔辛未,同知中樞府事許曄卒。

    曄字太輝,號草堂。

    少從花潭徐敬德學,與盧守愼爲友,以士類著名。

    登嘉靖丙午文科,卽入諫院。

    其於一時橫議,雖不敢作異,心護善類,隨事救正,有足稱者。

    今上朝,久爲諫長、館長,好直言,而不切於事情,上不甚重之。

    及陞秩爲慶尙監司,卽擬判書薦望,將大用矣。

    曄末年,頗近娼妓,服燥藥得病,性忽褊急,刑罰多不中,士民怪之。

    仍病解職,卒于尙州之客館。

    曄與李滉論學,多執滯苟難,滉曰:「太輝若不學問,則眞是善人也。

    」然篤好經訓,至老不懈,世以此賢之。

    東西分黨之後,曄爲東人宗主,議論最嚴。

    與樸淳同師相友,晩年以色目之異,攻駁不顧,人稱爲卯地,以卯爲正東故也。

    三子筬、篈、筠,女壻禹性傳、金誠立,皆以文士登朝,論議相高,故世稱許氏爲黨家最盛。

    〈及筠悖逆誅滅,而門戶替矣。

    〉○特旨以副提學金添慶爲大司憲,進秩資憲。

    添慶巽懦,不言時事,及被擢用,士論譏之。

     ○以鄭澈爲江原道觀察使。

    澈自遞大諫之後,累召不赴,及拜是職,欲追榮先人,乃拜命。

    澈,忠淸剛介,一道欽風,而喜飮酒,醉必失儀,人以此病之。

     ○以洪聖民爲慶尙監司,以李陽元爲副提學。

    〈陽元以平安監司召拜。

    〉○上幸成均館,謁聖試士,取黃緻誠等十二人。

     ○月無光累日。

     ○河原君進譯官女,有姿色。

    命納之,非例也。

     三月 3月1日 ○朔庚子,以鄭宗榮爲議政府右贊成。

    時,贊成有闕,上命以正二品陞之。

    吏曹議于大臣,以宗榮及金貴榮擬進。

    時,正二品多舊人之附會新進者,大臣亦不敢薦,隻以二人應命。

    而貴榮以貪鄙不才,爲淸議所賤,識者謂,朝廷已無人矣。

     ○上親祭于禧、孝陵。

    駕廻時,白虹貫日。

    上還宮,傳于政院曰:「近來白虹之變,無歲不有,今日拜陵之際,又有此變,不勝兢惕。

    予意知悉。

    」政院啓曰:「伏承上敎,不勝感激。

    凡弭災之道,不在於文爲末節,而側身兢畏,乃應天之實也。

    近日罕禦經筵,朝廷疵政、閭巷弊瘼,不得聞于左右,請延訪求言。

    」答曰:「求言可也。

    」 ○領議政樸淳、右議政姜士尙以日變,辭職,答曰:「此豈卿等之失乎?有臣無君,招災緻異,古今之常患也。

    」左議政盧守愼,在病辭職,遣醫診視。

     ○弘文館上箚,請避殿減膳,延訪求言,頻禦經筵,答曰:「箚意是矣。

    避殿事,予非不知,而斟酌人君體貌,是豈在下者輕言者哉?」 ○憲府劾:「新贊成鄭宗榮,才器短淺,素無物望。

    曾判政曹,唯妾婦、子弟之請是徇,以緻賄賂輻輳,有債帥之剌。

    此人豈合陞於貳公之列乎?請命改正。

    」上不聽。

    兩司論之累日,上曰:「宗榮可合三公。

    曾在先朝,不媚於竈,逮事寡躬,裨益弘多。

    但不若今人之矯激。

    」竟不允。

    〈宗榮不好儒,不入黨,唯愼重自守,以此無時望。

    爲吏判時,郞官李潑每來謁,欲其同議進退人物,宗榮邈然不應,以此大失時望。

    〉○下敎求言,審理冤獄。

     ○全羅道癘疫大熾。

     ○成川校生怨訓導貽弊,盜取聖廟位版,置之土穴中。

    命京官往審,改造奉安。

    訓導之不得、人心之悖亂,如此類甚多。

     ○白虹又貫日。

    上,下敎曰:「災異疊現,極爲駭愕。

    可自今減膳、徹樂。

    」 ○以具鳳齡爲副提學。

    拜命後,上箚辭職,不許。

    鳳齡退歸五年,累召不至,今始應命。

     ○仁順王後袝太廟。

    禮成,別試取士,取黃爀等二十七人。

     夏四月 4月1日 ○朔庚午,大司憲李山海等辭職避嫌。

    守門將趙瓊禁出入闕門雜人,而憲府書吏闌入不止,瓊縛之。

    憲府官大怒,啓請推治瓊罪,上曰:「雖誤縛,豈可以此,敢治王宮守門將乎?大失事體矣。

    」山海等避嫌,退待,諫院啓請出仕。

    〈時,士論亢激不中。

    法府自不守法,而徒以官位自尊,至於請治司閽爲言,士夫之無識如此。

    〉○知中樞府事樸啓賢卒。

    啓賢,忠元之子也。

    父子同時爲六卿,放浪無行檢,惟飮酒詼調而已。

    上以其不好名論矯激,頗示眷注。

    聞其卒,甚嗟惜之。

     ○弘文館上箚,論不當以旁岐納女侍,當依舊例,擇良家女。

    且後苑有營造,非事之宜。

    上答曰:「爾等入後苑,看審營繕處然後,當有批答。

    蓋營繕之說,虛傳也。

    」政院請勿令入審,上不聽而趣召館員。

    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