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年
關燈
小
中
大
遞差。
」又啓曰:「以恭、藎國身在郞官之列,要執國柄,交結浮薄之徒,肆行傾軋之兇,緻令朝著壞亂,請竝罷職。
」上皆從之。
李元翼上箚請對,上命召元翼、憲國及原任大臣李山海、崔興源、尹鬥壽、李德馨、李恒福等,皆不至。
元翼獨入侍進啓曰:「頃日箚子之批,有臣子不忍聞者,臣至今驚惶靡定,欲死無地。
」上曰:「所謂不忍聞者,何語也?」對曰:「批辭末端又必速退以下等語也。
」上曰:「予素有此意,非因此而發也,何至於未安?」仍問曰:「有何欲言之事乎?」對曰:「人主之聽言,順乎耳則以爲是;逆乎耳則以爲非。
切勿以入耳之順逆爲喜怒,而必求諸道,則可免爲讒說之所移矣。
自上每以時流爲不靖,姦細之人,揣知上意,投疏以中之,一以扶植私黨,一以排擊異己者,自上喜聞,而不悟其情態,臣竊痛焉。
鄭榮國、蔡謙吉等事,誠極可惡,願上明察,而痛絶之。
榮國、謙吉皆黨於所私者也。
外人皆謂,其疏非自爲也。
就其疏語觀之,其言朝士鬪詰曲折,細入毫末,決非庶官、布衣所能盡悉者,謂之敎唆而爲之,無辭可解矣。
士大夫立朝,無顧戀好爵之心者少矣。
必狗苟蠅營,百計圖進,匿跡嗾人,擠其攻己之人,以爲必勝之勢者,其於賢不肖何如也?此輩得志,則誤國必矣。
自古代有朋黨之事,而未有如今時之甚者。
當初立黨者,以東西爲名,而西人旣退之後,東之中生南又生北,北之中又生小北大北,分朋離析,更疊進退,豈有國事不敗之理乎?」上曰:「所謂南,指誰也?」對曰:「指柳成龍一時人也。
成龍一時人被斥之後,朝廷益壞,無可爲矣。
」上曰:「卿意以斥逐成龍爲非矣。
」對曰:「成龍所爲,豈能盡是;其時士類,豈能盡善?其間多有浮躁之習、偏私之事,故臣當其時,每言其過失矣。
昨年斥逐之後,代而佐國者,大不厭衆心,不靖而壞事,故臣每以前時人爲勝於此輩,而思之矣。
天下國家之事,隻判於公與私二字而已。
純用公道,則爲太平之世;公私交雜,則國雖扶持,而爲叔季之世;純用私情,則國亡矣。
南人當路時,私固多,而公亦有十之三四矣,北人起後,公道滅絶,私情大行。
北人分爲大小北之後,小北猶多有以士類自處者,至於大北,則幾皆私黨,純用私情,此輩以起用事,則國事去矣。
頃日,臺諫論斥洪汝諄及任國老,此皆公共之論也。
汝諄狼戾貪婪,到處以害人爲事,廝隷臺卒,亦莫不賤惡,外方之民,聞汝諄復爲顯職,必曰:『時事可知。
』以此人之進退,蔔一世之治亂,用之不可不愼也。
任國老則不至於汝諄之惡,而其一家父子,當車駕西幸之時,不爲隨駕,有識者棄之久矣。
又黨於汝諄,知有私黨,而不知有國家,此兩人當國,則誤國必矣。
若朝廷有道,而此人輩隨才任使,則不至於不可用。
至於南以恭輩甚不靖,罪之何惜?但於不靖之中,必招出南以恭爲首者,以恭排斥汝諄,故擧以爲魁。
仍以尹壻金藎國爲對,加以欲起柳、尹之目也,每稱金、南而爲首,朝廷安有如此羞辱乎?人主當全用平正之人,使主張公道,而凡有才長者,皆收用任使,則國可治矣。
若不用臣言,而用此輩,不久自當知此輩之貽害於國家矣。
」仍趨出。
翌日,閔夢龍以被大臣之斥引避,上答曰:「大臣志切憂時,有許多說話,而觀其意,要其歸,不過欲引用柳黨也。
以恭等橫恣跳梁,號令三司,作威作福。
有此擅弄之罪惡,而不惟不爲之擧正,又從而爲之辭。
」正言李馪、樸思齊等啓請出仕,仍語侵元翼,元翼遂出東湖,呈辭六度而遞。
十二月 12月1日 ○朔丙子,大司諫李有中、正言樸思齊等啓曰:「前正南以恭、金藎國等,陰兇險陂,回邪巧佞,朋比擅弄,橫恣跳梁,公議之發,實所自取。
固當省愆之不暇,而乃與二三私黨,爲報復之計,突擊網打,上以脅制君父;下以牢籠搢紳,凡百號令,一出於其口,廟堂、臺閣,奔走奉行,擧國知有金、南,而不知有殿下。
日夜所經營,無非求同、排異之計,未知兩人之心,終欲何爲。
以恭之黜祖母、陷叔父,特其細事,而藎國之交構兩間,陰護妻家,亦非今日之所暇道也。
爲人臣而負此罪惡,豈可復容於天地間乎?直講宋馹之邪慝,司直樸彛叙之狡毒,本是識者之所賤惡,而交結金、南,歷敭淸顯,金、南被劾之日,忿其黨魁之見敗,又恐自己之孤危,群聚而謀,相議而起。
諫院之啓、玉堂之箚,極其陰慘,以箝制衆口,使莫敢言,自古人臣之黨惡行私,孰甚於此乎?請南以恭、金藎國竝命遠竄,宋馹、樸彛敍削奪官爵,門外黜送。
」大司憲閔夢龍、掌令崔鐵堅、持平李馪等,亦以此論啓,又論李必亨黨附金、南之罪,連啓三日,上命南以恭、金藎國削奪官爵,門外黜送,李必亨、樸彛叙、宋馹削奪官爵。
」又啓曰:「以恭、藎國身在郞官之列,要執國柄,交結浮薄之徒,肆行傾軋之兇,緻令朝著壞亂,請竝罷職。
」上皆從之。
李元翼上箚請對,上命召元翼、憲國及原任大臣李山海、崔興源、尹鬥壽、李德馨、李恒福等,皆不至。
元翼獨入侍進啓曰:「頃日箚子之批,有臣子不忍聞者,臣至今驚惶靡定,欲死無地。
」上曰:「所謂不忍聞者,何語也?」對曰:「批辭末端又必速退以下等語也。
」上曰:「予素有此意,非因此而發也,何至於未安?」仍問曰:「有何欲言之事乎?」對曰:「人主之聽言,順乎耳則以爲是;逆乎耳則以爲非。
切勿以入耳之順逆爲喜怒,而必求諸道,則可免爲讒說之所移矣。
自上每以時流爲不靖,姦細之人,揣知上意,投疏以中之,一以扶植私黨,一以排擊異己者,自上喜聞,而不悟其情態,臣竊痛焉。
鄭榮國、蔡謙吉等事,誠極可惡,願上明察,而痛絶之。
榮國、謙吉皆黨於所私者也。
外人皆謂,其疏非自爲也。
就其疏語觀之,其言朝士鬪詰曲折,細入毫末,決非庶官、布衣所能盡悉者,謂之敎唆而爲之,無辭可解矣。
士大夫立朝,無顧戀好爵之心者少矣。
必狗苟蠅營,百計圖進,匿跡嗾人,擠其攻己之人,以爲必勝之勢者,其於賢不肖何如也?此輩得志,則誤國必矣。
自古代有朋黨之事,而未有如今時之甚者。
當初立黨者,以東西爲名,而西人旣退之後,東之中生南又生北,北之中又生小北大北,分朋離析,更疊進退,豈有國事不敗之理乎?」上曰:「所謂南,指誰也?」對曰:「指柳成龍一時人也。
成龍一時人被斥之後,朝廷益壞,無可爲矣。
」上曰:「卿意以斥逐成龍爲非矣。
」對曰:「成龍所爲,豈能盡是;其時士類,豈能盡善?其間多有浮躁之習、偏私之事,故臣當其時,每言其過失矣。
昨年斥逐之後,代而佐國者,大不厭衆心,不靖而壞事,故臣每以前時人爲勝於此輩,而思之矣。
天下國家之事,隻判於公與私二字而已。
純用公道,則爲太平之世;公私交雜,則國雖扶持,而爲叔季之世;純用私情,則國亡矣。
南人當路時,私固多,而公亦有十之三四矣,北人起後,公道滅絶,私情大行。
北人分爲大小北之後,小北猶多有以士類自處者,至於大北,則幾皆私黨,純用私情,此輩以起用事,則國事去矣。
頃日,臺諫論斥洪汝諄及任國老,此皆公共之論也。
汝諄狼戾貪婪,到處以害人爲事,廝隷臺卒,亦莫不賤惡,外方之民,聞汝諄復爲顯職,必曰:『時事可知。
』以此人之進退,蔔一世之治亂,用之不可不愼也。
任國老則不至於汝諄之惡,而其一家父子,當車駕西幸之時,不爲隨駕,有識者棄之久矣。
又黨於汝諄,知有私黨,而不知有國家,此兩人當國,則誤國必矣。
若朝廷有道,而此人輩隨才任使,則不至於不可用。
至於南以恭輩甚不靖,罪之何惜?但於不靖之中,必招出南以恭爲首者,以恭排斥汝諄,故擧以爲魁。
仍以尹壻金藎國爲對,加以欲起柳、尹之目也,每稱金、南而爲首,朝廷安有如此羞辱乎?人主當全用平正之人,使主張公道,而凡有才長者,皆收用任使,則國可治矣。
若不用臣言,而用此輩,不久自當知此輩之貽害於國家矣。
」仍趨出。
翌日,閔夢龍以被大臣之斥引避,上答曰:「大臣志切憂時,有許多說話,而觀其意,要其歸,不過欲引用柳黨也。
以恭等橫恣跳梁,號令三司,作威作福。
有此擅弄之罪惡,而不惟不爲之擧正,又從而爲之辭。
」正言李馪、樸思齊等啓請出仕,仍語侵元翼,元翼遂出東湖,呈辭六度而遞。
十二月 12月1日 ○朔丙子,大司諫李有中、正言樸思齊等啓曰:「前正南以恭、金藎國等,陰兇險陂,回邪巧佞,朋比擅弄,橫恣跳梁,公議之發,實所自取。
固當省愆之不暇,而乃與二三私黨,爲報復之計,突擊網打,上以脅制君父;下以牢籠搢紳,凡百號令,一出於其口,廟堂、臺閣,奔走奉行,擧國知有金、南,而不知有殿下。
日夜所經營,無非求同、排異之計,未知兩人之心,終欲何爲。
以恭之黜祖母、陷叔父,特其細事,而藎國之交構兩間,陰護妻家,亦非今日之所暇道也。
爲人臣而負此罪惡,豈可復容於天地間乎?直講宋馹之邪慝,司直樸彛叙之狡毒,本是識者之所賤惡,而交結金、南,歷敭淸顯,金、南被劾之日,忿其黨魁之見敗,又恐自己之孤危,群聚而謀,相議而起。
諫院之啓、玉堂之箚,極其陰慘,以箝制衆口,使莫敢言,自古人臣之黨惡行私,孰甚於此乎?請南以恭、金藎國竝命遠竄,宋馹、樸彛敍削奪官爵,門外黜送。
」大司憲閔夢龍、掌令崔鐵堅、持平李馪等,亦以此論啓,又論李必亨黨附金、南之罪,連啓三日,上命南以恭、金藎國削奪官爵,門外黜送,李必亨、樸彛叙、宋馹削奪官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