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文章

關燈
聽說俗語裡有一句話,人家的老婆與自己的文章總覺得是好的。

    既然是通行的俗語,那麼一定有道理在裡邊,大家都已沒有什麼異議的了,不過在我看來卻也有不盡然的地方。

    關于第一點,我不曾有過經驗,姑且不去講她。

    文章呢,近四十年來古文白話胡亂地塗寫了不少,自己覺得略有所知,可是我毫不感到天下文風全在紹興而且本人就是城裡第一。

    不,讀文章不論選學桐城,稍稍辨别得一點好壞,寫文章也微微懂得一點苦甘冷暖,結果隻有“一丁點兒”的知,而知與信乃是不大合得來的,既知文章有好壞,便自然難信自己的都是好的了。

     聽人家稱贊我的文章好,這當然是愉快的事,但是這愉快大抵也就等于看了主考官的批,是很榮幸的然而未必切實。

    有人好意地說我的文章寫得平淡,我聽了很覺得喜歡但也很惶恐。

    平淡,這是我所最缺少的,雖然也原是我的理想,而事實上絕沒有能夠做到一分毫,蓋凡理想本來即其所最缺少而不能做到者也。

    現在寫文章自然不能再講什麼義法格調,思想實在是很重要的,思想要充實已難,要表現得好更大難了,我所有的隻有焦躁,這說得好聽一點是積極,但其不能寫成好文章來反正總是一樣。

    民國十四年我在《雨天的書》序二中說: 看自己的文章,假如這裡邊有一點好處,我想隻可以說在于未能平淡閑适處,即其文字多是道德的。

    在《雨天的書》序二中雲: 又或有人改換名目稱之曰閑适,意思是表示不贊成,其實在這裡也是說得不對的。

    熱心社會改革的朋友痛恨閑适,以為這是布耳喬亞的快樂,差不多就是飽暖懶惰而已。

    然而不然。

    閑适是一種很難得的态度,不問苦樂貧富都可以如此,可是又并不是容易學得會的。

    這可以分作兩種。

    其一是小閑适,如俞理初在《癸巳存稿》卷十二關于閑适的文章裡有雲: “秦觀詞雲,醉卧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王铚《默記》以為其言如此,必不能至西方淨土。

    其論甚可憎也。

    ……蓋流連光景,人情所不能無,其托言不知,意本深曲耳。

    ”如農夫終日車水,忽駐足望西山,日落陰涼,河水變色,若欣然有會,亦是閑适,不必卧且醉也。

    其二可以說是大閑适罷。

    沈赤然著《寄傲軒讀書續筆》卷四雲: “我近來作文極慕平淡自然的景地。

    但是看古代或外國文學才有此種作品,自己還夢想不到有能做的一天,因為這有氣質境地與年齡的關系,不可勉強,像我這樣褊急的脾氣的人,生在中國這個時代,實在難望能夠從容鎮靜地做出平和沖淡的文章來。

    ”又雲: “我很慚愧老是那麼熱心,積極,又是在已經略略知道之後,——難道相信天下真有奇迹麼?實實是大錯而特錯也。

    以後應當努力,用心寫好文章,莫管人家鳥事,且談草木蟲魚,要緊要緊。

    ”這番叮囑仍舊沒有用處,那是很顯然的。

    孔子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誰與。

    中國是我的本國,是我歌于斯哭于斯的地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