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試帖

關燈
我久想研究八股文,可是至今未敢下手,因為怕他難,材料多,篇幅長。

    近來心機一轉,想不如且看看試帖詩吧,于是開始搜集一點書。

    這些書本來早已無人過問,就是在現今高唱尊經拜孔的時代,書店印目錄大抵都不列入,查考也不容易,所以現在我所收得的不過隻有五十多種而已。

     關于試帖的書,普通也可以分作别集總集詩文評三類。

    詩文評類中有梁章钜的《試律叢話》,見于《書目答問》,雲十卷未刊,但是我卻得到一部刻本,凡八卷四冊,闆心下端題知足知不足齋六字,而首葉後則雲同治八年(一八六九)高安縣署重刊。

    寒齋有《知足知不足齋詩存》,馬佳氏寶琳著,今人編《室名索引》亦載,“知足知不足齋,清滿洲寶琳。

    ”卻不能知道刻書者是否此人,查詩集其行蹤似不出直隸奉天,而梁氏則多在廣東,恐怕無甚關系,高安縣重刊或者是梁恭辰乎?《書目答問》作于光緒元年,卻尚未知,不知何也。

    其次有倪鴻的《試律新話》四卷,題雲同治癸酉(一八七三)閏六月野水閑鷗館開雕,蓋系其家刻,倪氏又著有《桐陰清話》八卷,則甚是知名,掃葉山房且有石印本了。

    梁氏《叢話》的編法與講制藝的相同,稍覺平闆,卷一論唐人試律,卷二三論紀曉岚的《我法集》與《庚辰集》,卷四五分論九家及七家試帖,卷六說壬戌科同榜,卷七說福建同鄉,卷八說梁氏同宗是也,但資料豐富,亦有可取。

    倪氏《新話》近于普通詩話,随意翻讀頗有趣味,卻無統系次序也。

     試帖詩的總集還有兩種值得一提。

    其一是《試帖詩品鈎元》二十四卷,道光乙巳(一八四五)江蘇學政張芾選,其二是《試律标準》二卷,道光丙午山東學政何桂清輯也。

    張何皆道光乙未科翰林,刊書隻差了一年,在這方面的成績與工夫當然是很不錯的,在别方面就可惜都不大行了。

    後來太平天國事起,何桂清為浙江巡撫,棄城而逃,坐法死,張芾事則見于汪悔翁《乙丙日記》,卷三記鹹豐丙辰(一八五六)六月間事雲: 民國二十一年在輔仁大學講演中國新文學的源流,我曾說過這幾句話: 我去八股而就試帖的原因一半固然在于避難趨易,另外還有很好玩的理由:因為試帖比八股要古得多,而且他還是八股的祖宗。

    經義起于宋,但是要找到像樣的八股文章須得到了明朝後半,試帖詩則唐朝早有,如脍炙人口的錢起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作于天寶十年,還在馬嵬事件的五年前呢。

    關于試帖與八股的問題,毛西河在《唐人試帖》序中有雲: 别集太多不勝記,亦并不勝收集。

    總集亦不少,今但舉出寒齋所有的唐人試律一部分于下。

    最早者有《唐人試帖》四卷,康熙四十年(一七〇一)刊,毛奇齡編,系與王錫田易三人共評注者,其時科舉尚未用試帖詩也。

    《叢話》卷二雲: “西河毛氏持論好與人立異,所選唐人試律亦好改竄字句,點金成鐵,然其謂試律之法同于八比,則确論不磨。

    ”又卷一引林辛山《館閣詩話》雲: “毛西河檢讨謂試帖八韻之法當以制藝八比之法律之,此實為作試帖者不易之定論,金雨叔殿撰《今雨堂詩墨》嘗引伸其說。

    ”《詩墨》惜尚未得見,唯《叢話》卷二錄其自序,其中有雲: “此題是神來之句,所以勝四靈者,彼是刻意雕镂,此是自然高妙也。

    當時終日苦吟,乃得此一句,形容難狀之景,終未成篇,今更形容此句,豈非剪彩之花持對春風紅紫乎。

    然既命此題,不能不作,宋人所謂應官詩也。

    ”無論人家怎樣讨厭紀大煙鬥,他究竟是高明,說的話漂亮識趣,這裡把詩文合一的道理也就說穿了。

    劉熙載在《藝概》卷六經義概中有一節雲: “此真極小之題,極窄之境,而加以難狀之景,紫芝于樓鐘池水一聯幾于百煉乃得之,詩話具載其事,方虛谷《瀛奎律髓》所謂詩眼,即此種之隔日瘧也,于詩家為魔道,然既以魔語命題,不能不随之作魔語,譬如八比以若是乎從者之廋也命題,不能不作或人口氣,誣孟子門人作賊也。

    ”又賦得栖煙一點明一首後評雲: “文莫貴于尊題。

    尊題自破題起講始,承題及分比隻是因其已尊而尊之。

    尊題者,将題說得極有關系,乃見文非苟作。

    ”尊題也即是作應官詩,學者知此,不但八股試帖得心應手,就是一切宣傳文章也都不難做了,蓋土洋黨各色八股原是同一章法者也。

     “張芾派兵守祁門之大洪嶺,見有賊來,不知其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