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東京
關燈
小
中
大
,卻難有十分明确的客觀解說。
不過我愛好這些總是事實。
這都是在東京所遇到,因此對于東京感到懷念,對于以此生活為背景的近代的藝文也感覺有興趣。
永井荷風在《江戶藝術論》第一篇浮世繪之鑒賞中曾有這一節話道: “我那時又是民族革命的一信徒,凡民族主義必含有複古思想在裡邊,我們反對清朝,覺得清以前或元以前的差不多都好,何況更早的東西。
”為了這個理由我們覺得和服也很可以穿,若袍子馬褂在民國以前都作胡服看待,在東京穿這種衣服即是奴隸的表示,弘文書院照片裡(裡邊也有黃轸胡衍鴻)前排靠邊有楊皙子的袍子馬褂在焉,這在當時大家是很為駭然的。
我們不喜歡被稱為清國留學生,寄信時必寫支那,因為認定這摩诃脂那,至那以至支那皆是印度對中國的美稱,又《佛爾雅》八,釋木第十二雲:“桃曰至那你,漢持來也。
”覺得很有意思,因此對于支那的名稱一點都沒有反感,至于現時那可憐的三上老頭子要替中國正名曰支那,這是着了法西斯的悶香,神識昏迷了,是另外一件笑話。
關于食物我曾說道: “我是生長于東南水鄉的人,那裡民生寒苦,冬天屋内沒有火氣,冷風可以直吹進被窩來,吃的通年不是很鹹的腌菜也是很鹹的腌魚,有了這種訓練去過東京的下宿生活,自然是不會不合适的。
”還有第二的原因,可以說是思古之幽情。
文中雲: “我喜歡的還是那房子的适用,特别便于簡易生活。
”下文又雲: “我反省自己是什麼呢,我非威耳哈倫(Verhaeren)似的比利時人而是日本人也,生來就和他們的運命及境遇迥異的東洋人也。
戀愛的至情不必說了,凡對于異性之性欲的感覺悉視為最大的罪惡,我輩即奉戴此法制者也。
承受‘勝不過啼哭的小孩和地主’的教訓的人類也,知道‘說話則唇寒’的國民也。
使威耳哈倫感奮的那滴着鮮血的肥羊肉與芳醇的蒲桃酒與強壯的婦女之繪畫,都于我有什麼用呢。
嗚呼,我愛浮世繪。
苦海十年為親賣身的遊女的繪姿使我泣。
憑倚竹窗茫然看着流水的藝妓的姿态使我喜。
賣宵夜面的紙燈寂寞地停留着的河邊的夜景使我醉。
雨夜啼月的杜鵑,陣雨中散落的秋天樹葉,落花飄風的鐘聲,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凡是無常無告無望的,使人無端嗟歎此世隻是一夢的,這樣的一切東西,于我都是可親,于我都是可懷。
”永井氏是在說本國的事,所以很有悲憤,我們當作外國藝術看時似可不必如此,雖然也很贊同他的意思。
是的,卻也不是。
生活背景既多近似之處,看了從這出來的藝術的表示,也常令人有《瘗旅文》的“吾與爾猶彼也”之感。
大的藝術裡吾爾彼總是合一的,我想這并不是老托爾斯泰一個人的新發明,雖然禦用的江湖文學不妨去随意宣傳,反正江湖訣(Journalism)隻是應時小吃而已。
還有一層,中國與日本現在是立于敵國的地位,但如離開現時的關系而論永久的性質,則兩者都是生來就和西洋的運命及境遇迥異的東洋人也,日本有些法西斯中毒患者以為自己國民的幸福勝過至少也等于西洋了,就隻差未能吞并亞洲,稍有愧色,而藝術家乃感到“說話則唇寒”的悲哀,此正是東洋人之悲哀也,我輩聞之亦不能不惘然。
木下太郎在他的《食後之歌》序中雲: “希臘人曾将不喜裸體這件事看作波斯人及其他夷人的一種特性,日本人——别一時代與風土的希臘人——也并不想到避忌裸體,直到那西方夷人的淫逸的怕羞的眼告訴了他們。
我們中間至今還覺得這是可嫌惡的,即使單露出腳來。
”他在小注中引了時事來證明,如不列颠博物院閱覽室不準穿镂空皮鞋的進去,又如女伶光腿登台,緻被檢察,結果是謝罪于公衆,并罰一巨款雲。
日本現今雖然也在竭力模仿文明,有時候不許小說裡親嘴太多,或者要叫石像穿裙子,表明官吏的眼也漸漸淫逸而怕羞了,在民間卻還不盡然,浴場的裸體群像仍是“司空見慣”,女人的赤足更不足希奇,因為這原是當然的風俗了。
中國萬事不及英國,隻有衣履不整者無進圖書館之權,女人光腿要犯法,這兩件事倒是一樣,也是很有意思的。
不,中國還有纏足,男女都纏,不過女的裹得多一點,縛得小一點,這是英國也沒有的,不幸不佞很不喜歡這種出奇的做法,所以反動的總是贊美赤足,想起兩足白如霜不着鴉頭襪之句,覺得青蓮居士畢究是可人,不管他是何方人氏,隻要是我的同志就得了。
我常想,世間鞋類裡邊最美善的要算希臘古代的山大拉(Sandala),閑适的是日本的下馱(Geta),經濟的是中國南方的草鞋,而拖鞋之流不與也。
凡此皆取其不隐藏,不裝飾,隻是任其自然,卻亦不至于不适用與不美觀。
不佞非拜腳狂者,如傳說中的辜湯生一類,亦不曾作履物之搜集,本不足與語此道,不過鄙意對于腳或身體的别部分以為解放總當勝于束縛與隐諱,故于希臘日本的良風美俗不能不表示贊美,以為諸夏所不如也。
希臘古國恨未及見,日本則幸曾身曆,每一出門去,即使别無所得,隻見憧憧往來的都是平常人,無一裹足者在内,令人見之愀然不樂,如
不過我愛好這些總是事實。
這都是在東京所遇到,因此對于東京感到懷念,對于以此生活為背景的近代的藝文也感覺有興趣。
永井荷風在《江戶藝術論》第一篇浮世繪之鑒賞中曾有這一節話道: “我那時又是民族革命的一信徒,凡民族主義必含有複古思想在裡邊,我們反對清朝,覺得清以前或元以前的差不多都好,何況更早的東西。
”為了這個理由我們覺得和服也很可以穿,若袍子馬褂在民國以前都作胡服看待,在東京穿這種衣服即是奴隸的表示,弘文書院照片裡(裡邊也有黃轸胡衍鴻)前排靠邊有楊皙子的袍子馬褂在焉,這在當時大家是很為駭然的。
我們不喜歡被稱為清國留學生,寄信時必寫支那,因為認定這摩诃脂那,至那以至支那皆是印度對中國的美稱,又《佛爾雅》八,釋木第十二雲:“桃曰至那你,漢持來也。
”覺得很有意思,因此對于支那的名稱一點都沒有反感,至于現時那可憐的三上老頭子要替中國正名曰支那,這是着了法西斯的悶香,神識昏迷了,是另外一件笑話。
關于食物我曾說道: “我是生長于東南水鄉的人,那裡民生寒苦,冬天屋内沒有火氣,冷風可以直吹進被窩來,吃的通年不是很鹹的腌菜也是很鹹的腌魚,有了這種訓練去過東京的下宿生活,自然是不會不合适的。
”還有第二的原因,可以說是思古之幽情。
文中雲: “我喜歡的還是那房子的适用,特别便于簡易生活。
”下文又雲: “我反省自己是什麼呢,我非威耳哈倫(Verhaeren)似的比利時人而是日本人也,生來就和他們的運命及境遇迥異的東洋人也。
戀愛的至情不必說了,凡對于異性之性欲的感覺悉視為最大的罪惡,我輩即奉戴此法制者也。
承受‘勝不過啼哭的小孩和地主’的教訓的人類也,知道‘說話則唇寒’的國民也。
使威耳哈倫感奮的那滴着鮮血的肥羊肉與芳醇的蒲桃酒與強壯的婦女之繪畫,都于我有什麼用呢。
嗚呼,我愛浮世繪。
苦海十年為親賣身的遊女的繪姿使我泣。
憑倚竹窗茫然看着流水的藝妓的姿态使我喜。
賣宵夜面的紙燈寂寞地停留着的河邊的夜景使我醉。
雨夜啼月的杜鵑,陣雨中散落的秋天樹葉,落花飄風的鐘聲,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凡是無常無告無望的,使人無端嗟歎此世隻是一夢的,這樣的一切東西,于我都是可親,于我都是可懷。
”永井氏是在說本國的事,所以很有悲憤,我們當作外國藝術看時似可不必如此,雖然也很贊同他的意思。
是的,卻也不是。
生活背景既多近似之處,看了從這出來的藝術的表示,也常令人有《瘗旅文》的“吾與爾猶彼也”之感。
大的藝術裡吾爾彼總是合一的,我想這并不是老托爾斯泰一個人的新發明,雖然禦用的江湖文學不妨去随意宣傳,反正江湖訣(Journalism)隻是應時小吃而已。
還有一層,中國與日本現在是立于敵國的地位,但如離開現時的關系而論永久的性質,則兩者都是生來就和西洋的運命及境遇迥異的東洋人也,日本有些法西斯中毒患者以為自己國民的幸福勝過至少也等于西洋了,就隻差未能吞并亞洲,稍有愧色,而藝術家乃感到“說話則唇寒”的悲哀,此正是東洋人之悲哀也,我輩聞之亦不能不惘然。
木下太郎在他的《食後之歌》序中雲: “希臘人曾将不喜裸體這件事看作波斯人及其他夷人的一種特性,日本人——别一時代與風土的希臘人——也并不想到避忌裸體,直到那西方夷人的淫逸的怕羞的眼告訴了他們。
我們中間至今還覺得這是可嫌惡的,即使單露出腳來。
”他在小注中引了時事來證明,如不列颠博物院閱覽室不準穿镂空皮鞋的進去,又如女伶光腿登台,緻被檢察,結果是謝罪于公衆,并罰一巨款雲。
日本現今雖然也在竭力模仿文明,有時候不許小說裡親嘴太多,或者要叫石像穿裙子,表明官吏的眼也漸漸淫逸而怕羞了,在民間卻還不盡然,浴場的裸體群像仍是“司空見慣”,女人的赤足更不足希奇,因為這原是當然的風俗了。
中國萬事不及英國,隻有衣履不整者無進圖書館之權,女人光腿要犯法,這兩件事倒是一樣,也是很有意思的。
不,中國還有纏足,男女都纏,不過女的裹得多一點,縛得小一點,這是英國也沒有的,不幸不佞很不喜歡這種出奇的做法,所以反動的總是贊美赤足,想起兩足白如霜不着鴉頭襪之句,覺得青蓮居士畢究是可人,不管他是何方人氏,隻要是我的同志就得了。
我常想,世間鞋類裡邊最美善的要算希臘古代的山大拉(Sandala),閑适的是日本的下馱(Geta),經濟的是中國南方的草鞋,而拖鞋之流不與也。
凡此皆取其不隐藏,不裝飾,隻是任其自然,卻亦不至于不适用與不美觀。
不佞非拜腳狂者,如傳說中的辜湯生一類,亦不曾作履物之搜集,本不足與語此道,不過鄙意對于腳或身體的别部分以為解放總當勝于束縛與隐諱,故于希臘日本的良風美俗不能不表示贊美,以為諸夏所不如也。
希臘古國恨未及見,日本則幸曾身曆,每一出門去,即使别無所得,隻見憧憧往來的都是平常人,無一裹足者在内,令人見之愀然不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