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看古玉器當解其刀刻、碾刻者,刀刻為上,與碾刻蓋相去甚遠。
丞相史公嘗收太康墓中玉環,名曰“泥湫龍”,系昆吾刻也。
唐李廷圭墨法。
商台符嘗雲:“向抄合萬戶用聚星玉版研磨李廷圭墨,求木庵書。
研為墨所畫,木庵亟止之曰:‘用李氏墨有法,若用一分,先以水依分數漬一宿,然後磨研,乃不傷研。
’論研先觀其石性粗細枯潤,不必須有眼者。
其膩潤視之有紫芒而不拒筆者,即端之佳者也。
” 看畫當觀其氣,次觀神,而畫筆又次之。
用漆點睛、朱砂紅、石綠者,皆唐畫也。
子嘗觀閻立本《老子西升》如此。
許魯齋雲:“古人看《漢書》皆有傳授。
不然,有難曉者。
”豈《律曆》、《天文》之謂乎? 太康冢,或雲漢梁孝王墓,或雲晉何曾墓,以地裡物色考之,皆恐非也。
予向與吳教授會真定,因及此。
吳曰:“此晉司馬文王陵也。
”曰:“何據?”吳曰:“昔居太康時,冢前有廟晉文王祠,至田夫野叟皆以文王呼之。
及發其龜璧,皆刻南征并壽之字,以史考之,文王南征數矣。
”豈其然欤? 鹿庵先生曰:“前漢列傳多少好樣度,于後插一銘詞,篇篇是個碑表墓志,作者觀此足矣,不必他求。
”曹南湖亦嘗說作銘辭法度,謂如一人有數事好處,取其重者論之。
及詳《史漢論贊》,其原蓋出于此。
坡詩雖二十字者,皆有莫大議論。
歐公文尊經尚體,于中和中做精神。
鹿庵曰:“文章以自得不蹈襲前人一言為貴,曰取其意而不取其辭,恐終自踵人足迹,俱不若孟轲氏一字皆存經世大法,其辭莊而有精彩也。
” 南湖又雲:“非莊無以雄其辯,非騷無以清其氣。
” 予嘗問匡衡相業于先生。
先生曰:“汝以為何如?”曰:“學術有餘,而忠蹇不足。
”先生為首肯。
地震說。
《周語》伯陽父曰:“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于是有地震。
”孔晁雲:“陽氣伏于陰下,見迫于陰,故不能升,以至于動。
以地道安靜,返動為異也。
”又,《靈台秘苑》雲:“地本于陰而生萬物,其形至厚而德至靜,定而不動者也。
若忽震動,是謂臣強,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入,陰有餘也。
若外戚擅權,後妃專政,則土為變異;小人用,下有謀,及民擾,則地震,其分多兵饑。
若動于宗廟宮庭,或動而不已者,國有叛臣,讒佞并進,大臣數動,誅罰不以理,而上下不相親,或政在女子,或秋行冬令,則地裂。
若裂而有聲,四方不甯,地忽陷,乃專政民離散,亦為失地。
若火燃者,乃為陽精,地為陰主。
若或燃,則越陰之道,行陽之政,傷而不克之象,臣專恣而終以自害也。
若地忽生毛,為金失其性,人将勞役。
”又,漢應奉雲:“人氣内逆,則感動天地。
天變見于星氣日蝕,地變見于奇物震動者,陽用其精,陰用其形,猶人之有五髒六體,五髒象天,六體象地,故髒病則氣色發于面,體病則欠伸動于貌。
前世術者,乃以日辰分配國土為占,歲日月時辰及見災所在之地,皆同用之。
又有隻以日時相加為占者,如漢成建始三年日蝕地震,杜欽雲:‘殆為後宮。
’何以言之?日以戊申蝕時加未,戊未土也,土者中宮之部也,其夜地震未央宮殿中。
今本朝大臣無不安之人,外戚無乖剌之心,諸侯無強大之國,四方無逆理之節,此必嫡妾将有争寵而相害者。
其法,甲為齊,乙為海外諸國,丙為楚,丁為江淮、南蠻、海岱,戊為韓、魏、中州、河濟,己為韓、魏,庚為秦,辛為華山已西之國,壬為趙、燕、衛,癸為常山已北北方之國,子為周,醜為翟、魏,亦主遼東,寅為趙、楚,卯為鄭,辰為晉、邯鄲、趙,巳為衛,午為秦,未為中山、梁、宋之國,申為齊、晉、魏,酉為魯,戌為趙、吳、越,亥為燕。
” 天鳴有聲,入主驚憂而百姓勞,失厥土。
五福太乙所在,每歲須利一事。
大ヵ三十六年一交,十二年司天,十二年司地,十二年司人。
小ヵ三年一交。
大ヵ所在天開眼,小ヵ所在人相食。
已上皆東平占星劉明之說如此。
日月徑一千裡,周三千裡,何以知之?曰:“周天三百六十有五度,以太陽日行一度考之則知之。
” 周公以陽城土圭測日,自王城四面去千裡則減一寸。
凡日食,于窗隙間穿紙如錢許,取影視之,可見食之多寡,東缺則西見,西缺則東見。
樞府典故: 唐初,典兵禁中出于帷幄之議,故機密名官。
開元中,設堂後五房,而樞密自為一司,其職秘,獨宰相得知,舍人官屬無得預也。
貞元之後,藩鎮旅拒,重以兵屬人,乃以中官分領左、右神策軍,而樞密之職歸于北司,然嘗寄治省寺庑下,延英會議則屏立殿西,勢猶{曰厭}々傳道宮省語而已,至其盛時,其貴者号中尉,次則樞密使,皆得貼黃除吏。
唐末乃除北司,并南、北軍于樞密司,遂總天下之兵。
五代以來,多以武人領使,而宰相知院事。
至宋複置副貳,簽書直學士之名,大略文武參用,間以宰相兼領,故得進退大吏,預聞機政,其任職蓋重矣(陳繹修《西府記》)。
《西使記
丞相史公嘗收太康墓中玉環,名曰“泥湫龍”,系昆吾刻也。
唐李廷圭墨法。
商台符嘗雲:“向抄合萬戶用聚星玉版研磨李廷圭墨,求木庵書。
研為墨所畫,木庵亟止之曰:‘用李氏墨有法,若用一分,先以水依分數漬一宿,然後磨研,乃不傷研。
’論研先觀其石性粗細枯潤,不必須有眼者。
其膩潤視之有紫芒而不拒筆者,即端之佳者也。
” 看畫當觀其氣,次觀神,而畫筆又次之。
用漆點睛、朱砂紅、石綠者,皆唐畫也。
子嘗觀閻立本《老子西升》如此。
許魯齋雲:“古人看《漢書》皆有傳授。
不然,有難曉者。
”豈《律曆》、《天文》之謂乎? 太康冢,或雲漢梁孝王墓,或雲晉何曾墓,以地裡物色考之,皆恐非也。
予向與吳教授會真定,因及此。
吳曰:“此晉司馬文王陵也。
”曰:“何據?”吳曰:“昔居太康時,冢前有廟晉文王祠,至田夫野叟皆以文王呼之。
及發其龜璧,皆刻南征并壽之字,以史考之,文王南征數矣。
”豈其然欤? 鹿庵先生曰:“前漢列傳多少好樣度,于後插一銘詞,篇篇是個碑表墓志,作者觀此足矣,不必他求。
”曹南湖亦嘗說作銘辭法度,謂如一人有數事好處,取其重者論之。
及詳《史漢論贊》,其原蓋出于此。
坡詩雖二十字者,皆有莫大議論。
歐公文尊經尚體,于中和中做精神。
鹿庵曰:“文章以自得不蹈襲前人一言為貴,曰取其意而不取其辭,恐終自踵人足迹,俱不若孟轲氏一字皆存經世大法,其辭莊而有精彩也。
” 南湖又雲:“非莊無以雄其辯,非騷無以清其氣。
” 予嘗問匡衡相業于先生。
先生曰:“汝以為何如?”曰:“學術有餘,而忠蹇不足。
”先生為首肯。
地震說。
《周語》伯陽父曰:“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于是有地震。
”孔晁雲:“陽氣伏于陰下,見迫于陰,故不能升,以至于動。
以地道安靜,返動為異也。
”又,《靈台秘苑》雲:“地本于陰而生萬物,其形至厚而德至靜,定而不動者也。
若忽震動,是謂臣強,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入,陰有餘也。
若外戚擅權,後妃專政,則土為變異;小人用,下有謀,及民擾,則地震,其分多兵饑。
若動于宗廟宮庭,或動而不已者,國有叛臣,讒佞并進,大臣數動,誅罰不以理,而上下不相親,或政在女子,或秋行冬令,則地裂。
若裂而有聲,四方不甯,地忽陷,乃專政民離散,亦為失地。
若火燃者,乃為陽精,地為陰主。
若或燃,則越陰之道,行陽之政,傷而不克之象,臣專恣而終以自害也。
若地忽生毛,為金失其性,人将勞役。
”又,漢應奉雲:“人氣内逆,則感動天地。
天變見于星氣日蝕,地變見于奇物震動者,陽用其精,陰用其形,猶人之有五髒六體,五髒象天,六體象地,故髒病則氣色發于面,體病則欠伸動于貌。
前世術者,乃以日辰分配國土為占,歲日月時辰及見災所在之地,皆同用之。
又有隻以日時相加為占者,如漢成建始三年日蝕地震,杜欽雲:‘殆為後宮。
’何以言之?日以戊申蝕時加未,戊未土也,土者中宮之部也,其夜地震未央宮殿中。
今本朝大臣無不安之人,外戚無乖剌之心,諸侯無強大之國,四方無逆理之節,此必嫡妾将有争寵而相害者。
其法,甲為齊,乙為海外諸國,丙為楚,丁為江淮、南蠻、海岱,戊為韓、魏、中州、河濟,己為韓、魏,庚為秦,辛為華山已西之國,壬為趙、燕、衛,癸為常山已北北方之國,子為周,醜為翟、魏,亦主遼東,寅為趙、楚,卯為鄭,辰為晉、邯鄲、趙,巳為衛,午為秦,未為中山、梁、宋之國,申為齊、晉、魏,酉為魯,戌為趙、吳、越,亥為燕。
” 天鳴有聲,入主驚憂而百姓勞,失厥土。
五福太乙所在,每歲須利一事。
大ヵ三十六年一交,十二年司天,十二年司地,十二年司人。
小ヵ三年一交。
大ヵ所在天開眼,小ヵ所在人相食。
已上皆東平占星劉明之說如此。
日月徑一千裡,周三千裡,何以知之?曰:“周天三百六十有五度,以太陽日行一度考之則知之。
” 周公以陽城土圭測日,自王城四面去千裡則減一寸。
凡日食,于窗隙間穿紙如錢許,取影視之,可見食之多寡,東缺則西見,西缺則東見。
樞府典故: 唐初,典兵禁中出于帷幄之議,故機密名官。
開元中,設堂後五房,而樞密自為一司,其職秘,獨宰相得知,舍人官屬無得預也。
貞元之後,藩鎮旅拒,重以兵屬人,乃以中官分領左、右神策軍,而樞密之職歸于北司,然嘗寄治省寺庑下,延英會議則屏立殿西,勢猶{曰厭}々傳道宮省語而已,至其盛時,其貴者号中尉,次則樞密使,皆得貼黃除吏。
唐末乃除北司,并南、北軍于樞密司,遂總天下之兵。
五代以來,多以武人領使,而宰相知院事。
至宋複置副貳,簽書直學士之名,大略文武參用,間以宰相兼領,故得進退大吏,預聞機政,其任職蓋重矣(陳繹修《西府記》)。
《西使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