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大元中統二年秋七月,恽自中省詳定官,用兩府(經内、外兩省)薦授翰林修撰。
其宣詞雲:“行已無忝,博學能文。
顧超絕之逸材,足鋪張于偉迹,宜司綸命以贊皇猷,可特授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國史院編修官,當振斯文,以宣朕命。
”其修撰雷應詞雲:“昔年詩禮,已聞鯉過于庭前;今日絲綸,複見鳳毛于池上。
”二詞,參政楊公筆也。
既拜命,谒承旨王公于寓館,公曰:“唐人題名記為三千佛名經,其充詞臣者,即為一佛出世。
國家文治伊始,汝等首應是選,于士林有光矣。
”八月,上都文廟告成,公命某官作《釋菜》諸文,頗立論其間。
公曰:“如此文字,有稱功頌德而已。
”又雲:“作文亦有三體,入作當如虎首,中如豕腹,終如虿尾。
虎首取其猛重,豕腹取其楦穰,虿尾取其螫而毒也。
此雖常談,亦作文之法也。
”初,公既草諸相宣辭,通作一卷,實封。
細銜書名,上用院印,付恽呈省,問焉,曰:“白麻蓋自中出,今實封防其漏洩,亦唐人鎖院之意也。
”其《立史院奏帖》有雲:“自古有可亡之國,無可亡之史,兼前代史纂,必代興者興修。
蓋是非與奪,待後人而可公故也。
”公又親筆《作史大略》付恽,如帝紀、列傳、志書,卷秩皆有定體,其傳須三品有顯列者立。
又雲:“太史張中順,金一代天變皆有紀錄就。
此公末老,可亟與論定,亦是志書中一件難措手者。
切念。
”承旨公諱鹗,字百一,曹之東明人,正大元年甲申獲承榜狀元第,遂應奉翰林文字,殊為金主眷顧。
天興二年,官通議右司員外郎,後遇聖主,寵光益隆。
如咨大計,以斯道覺民為先;論日蝕,以徹樂罷宜為對;開禮樂之源,則釋菜先師;明慶威之權,則張皇治本。
又以葬祭故主為請,允焉。
後為位哭汝水上,哀動左右,天日為變色,仍私谥為義宗。
據法:“君死社稷曰義。
”其忠不忘君如此。
冬十月,侍中和者思傳旨都堂,與文字召靜應、姜真人去者。
恽時為左司都事,宰相命具诏草。
其詞曰:“靜以知來,智能藏往。
念前言之有效,方庶事之惟幾。
遐想仙标,載勤繹傳。
幡然而至,暫辭嘉遁之鄉;罄爾所懷,與複細氈之論。
” 至元十四年丁醜歲春二月庚申朔,複授翰林待制。
是日,赴院供職。
《為春旱禁酒诏》:“漢賜大赉,歲有常數。
周申文诰,飲戒無彜。
況縻粟者莫甚于斯,崇飲者刑則無赦。
近緣春旱,朝議上陳,宜禁市酤,以食民食。
朕詳來奏,實為腆民。
可自今年某月日,民間毋得醞造酒醴,俾暴殄天物,重傷時和。
故茲诏示,想宜知悉。
” 《為春旱祈雨青詞》:“伏以萬物盈于兩間,亭毒必資于帝力;皇天佑于一德,精誠可格子高穹。
比者時雨愆常,秋種不下。
重念無辜之衆,将罹薦至之災。
循省内修,庶回衷眷;爰因雩祭,崇建靈壇。
伏望列聖垂仁,九天降鑒;易陰陽之恒數,斡造化之元機;下敕豐隆,霈流甘澍;蘇槁麥于南畝,播嘉谷于東郊;一滌昏霾,溥洽生意。
豈惟大赉,三農免失業之憂;嘉與多方,高廪享有年之慶。
” 同諸公觀唐張九齡等《诰》于玉堂,其詞曰:“門下。
《春秋》之義,尚重鄉才。
王國克桢,莫先相位;用增其命,必正其名。
中奉大夫、守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宏文館學士、賜紫金魚袋、上護軍裴耀卿,正議大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院學士、副知院事、兼修國史、賜紫金魚袋、上柱國、曲江縣開國男張九齡,經濟之才,式是百辟。
正議大夫、檢校黃門侍郎、賜紫金魚袋、上柱國李林甫,泉源之智,迪惟前人。
既樞密載先,而親賢稱首。
審能群會,所莅有孚。
甯惟是日疇咨,故以多年曆選。
國鈞ム賴,邦禮克清,宜命曰鼎臣,置之廊廟。
耀卿可銀青光祿大夫,守侍中、學士,勳如故;九齡可銀青光祿大夫,守中書令、學士、知院事、修國史,勳封如故;林甫可銀青光祿大夫,守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勳封如故,主者施行。
開元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上用尚書吏部之印凡五顆。
制可下旁作細字書某月日某時都事某左司郎中光。
以後細銜,相臣與部官同列,去姓而名,名作
其宣詞雲:“行已無忝,博學能文。
顧超絕之逸材,足鋪張于偉迹,宜司綸命以贊皇猷,可特授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國史院編修官,當振斯文,以宣朕命。
”其修撰雷應詞雲:“昔年詩禮,已聞鯉過于庭前;今日絲綸,複見鳳毛于池上。
”二詞,參政楊公筆也。
既拜命,谒承旨王公于寓館,公曰:“唐人題名記為三千佛名經,其充詞臣者,即為一佛出世。
國家文治伊始,汝等首應是選,于士林有光矣。
”八月,上都文廟告成,公命某官作《釋菜》諸文,頗立論其間。
公曰:“如此文字,有稱功頌德而已。
”又雲:“作文亦有三體,入作當如虎首,中如豕腹,終如虿尾。
虎首取其猛重,豕腹取其楦穰,虿尾取其螫而毒也。
此雖常談,亦作文之法也。
”初,公既草諸相宣辭,通作一卷,實封。
細銜書名,上用院印,付恽呈省,問焉,曰:“白麻蓋自中出,今實封防其漏洩,亦唐人鎖院之意也。
”其《立史院奏帖》有雲:“自古有可亡之國,無可亡之史,兼前代史纂,必代興者興修。
蓋是非與奪,待後人而可公故也。
”公又親筆《作史大略》付恽,如帝紀、列傳、志書,卷秩皆有定體,其傳須三品有顯列者立。
又雲:“太史張中順,金一代天變皆有紀錄就。
此公末老,可亟與論定,亦是志書中一件難措手者。
切念。
”承旨公諱鹗,字百一,曹之東明人,正大元年甲申獲承榜狀元第,遂應奉翰林文字,殊為金主眷顧。
天興二年,官通議右司員外郎,後遇聖主,寵光益隆。
如咨大計,以斯道覺民為先;論日蝕,以徹樂罷宜為對;開禮樂之源,則釋菜先師;明慶威之權,則張皇治本。
又以葬祭故主為請,允焉。
後為位哭汝水上,哀動左右,天日為變色,仍私谥為義宗。
據法:“君死社稷曰義。
”其忠不忘君如此。
冬十月,侍中和者思傳旨都堂,與文字召靜應、姜真人去者。
恽時為左司都事,宰相命具诏草。
其詞曰:“靜以知來,智能藏往。
念前言之有效,方庶事之惟幾。
遐想仙标,載勤繹傳。
幡然而至,暫辭嘉遁之鄉;罄爾所懷,與複細氈之論。
” 至元十四年丁醜歲春二月庚申朔,複授翰林待制。
是日,赴院供職。
《為春旱禁酒诏》:“漢賜大赉,歲有常數。
周申文诰,飲戒無彜。
況縻粟者莫甚于斯,崇飲者刑則無赦。
近緣春旱,朝議上陳,宜禁市酤,以食民食。
朕詳來奏,實為腆民。
可自今年某月日,民間毋得醞造酒醴,俾暴殄天物,重傷時和。
故茲诏示,想宜知悉。
” 《為春旱祈雨青詞》:“伏以萬物盈于兩間,亭毒必資于帝力;皇天佑于一德,精誠可格子高穹。
比者時雨愆常,秋種不下。
重念無辜之衆,将罹薦至之災。
循省内修,庶回衷眷;爰因雩祭,崇建靈壇。
伏望列聖垂仁,九天降鑒;易陰陽之恒數,斡造化之元機;下敕豐隆,霈流甘澍;蘇槁麥于南畝,播嘉谷于東郊;一滌昏霾,溥洽生意。
豈惟大赉,三農免失業之憂;嘉與多方,高廪享有年之慶。
” 同諸公觀唐張九齡等《诰》于玉堂,其詞曰:“門下。
《春秋》之義,尚重鄉才。
王國克桢,莫先相位;用增其命,必正其名。
中奉大夫、守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宏文館學士、賜紫金魚袋、上護軍裴耀卿,正議大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院學士、副知院事、兼修國史、賜紫金魚袋、上柱國、曲江縣開國男張九齡,經濟之才,式是百辟。
正議大夫、檢校黃門侍郎、賜紫金魚袋、上柱國李林甫,泉源之智,迪惟前人。
既樞密載先,而親賢稱首。
審能群會,所莅有孚。
甯惟是日疇咨,故以多年曆選。
國鈞ム賴,邦禮克清,宜命曰鼎臣,置之廊廟。
耀卿可銀青光祿大夫,守侍中、學士,勳如故;九齡可銀青光祿大夫,守中書令、學士、知院事、修國史,勳封如故;林甫可銀青光祿大夫,守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勳封如故,主者施行。
開元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上用尚書吏部之印凡五顆。
制可下旁作細字書某月日某時都事某左司郎中光。
以後細銜,相臣與部官同列,去姓而名,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