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幅騎者十九人,牧馬者十四人。
《唐将軍霸獵騎圖》。
人物結束類開元初,羽林守捉衣雜色錦袍,裹方平巾,帶長刃、兩箭,左手握弧,右抽矢于房,骅骝馬豹鞯、紅錦衤闌,胸鞅同,勒有镳,朱絲縧馬,迅疾殆逐獸然。
筆畫勁硬如鐵屈者,禦題“神品上上”。
《宋諸帝禦容》。
自宣祖至度宗,凡十二帝。
内懷懿皇後李氏用紫色粉,自眉己下作兩方葉塗其面頰,直鼻梁上,下露真色一線,若紫沙幂者。
後見《古今注》,魏文帝宮人有巧笑者,以妒錦絲作紫粉塗拂其面。
《宋郊天儀仗圖》。
《衮冕圖》。
《車辂圖》。
易古吉《獐猿》。
《蓼花草蟲》。
楊《象》。
黃筌《猿》。
李伯時《水墨馬》、《群馬圖》。
邱慶餘《花禽》。
鐘隐《雙禽圖》。
黃筌《碎金圖》。
崔白《梅竹寒雀》。
李公年《桃溪春色》。
艾宣《竹鶴》。
胡環《馬騎》。
契丹人凡畫,毛尾取狼毫疏渲。
張戡《昆馬圖》。
崔殼《江鴨》。
李伯時《着色馬》。
郭忠恕《避暑宮》,作界畫。
黃居采《鹿》。
艾宣《雞冠黃葵》、《杜鵑花圖》。
崔白《秋塘戲鴨》。
郭忠恕界畫着色《宮閣圖》。
李伯時着色《夜遊宮圖》(嫔十人,奄四人皆騎)。
徽宗臨張萱《宮騎圖》。
李伯時《淵明圖》。
李伯時《蓮社圖》。
趙大年《小景》。
郭忠恕《飛仙圖》。
郭熙《秋山圖》。
因念人與事機會合,皆有數存其間。
九年春,予一夕夢谒平章公于府第之東堂,梅數行,發書一櫃示予,皆粉圖繪本、金文玉牒。
今觀中秘所有,璀璨溢目,與夢中所見略同,籲亦異哉!《傳》曰:“嗜欲将至,有開必先。
”信哉!斯言也,作《書畫目錄》序。
王晉卿《煙江疊嶂圖》并和坡詩: 李伯時畫《明皇乘三鬃赤骠》,後跋雲:“昔李将軍思訓畫明皇擁嫔禦數十騎摘瓜,伯時仍為山路小橋(至元元年與翟處正觀于東平武濟之家)。
”又觀《東坡與蒲資政傳正書》,并《覓》、《柿》、《霜》、《無核棗》四帖,有張行簡、董師中、元遺山跋語。
僧傳古《坐龍》。
至元元年,宣慰張順齋為春旱于範大師觀迎此龍于嚴東平北宅,每旱張是圖辄雨,此日亦然。
龍蒼駝蹲坐火雲中,項與鱗甲間皆有綠發,世所畫皆蝤蚓耳(《宣和題妙品》)。
趙邈搠《巽墨虎》,至兩目夾鏡,睛随人轉。
同史左丞觀于田尚書和卿家。
已上二畫皆有詩。
大意古人欲以一藝名世者,必精思入神,極古今之變而後已,故能洞達天機,氣随物在,至觀之者亦有感格相應之理。
如摩诘《苔矶靜釣》、《水閣閑棋》,令人不覺身在其間。
傳古《龍》出雨應氣來,《巽墨虎》睛逐人轉,鄰姬颦蹙馬踐家具之變,此長沙雲“精筆感人有如此”者,蓋非虛談也。
秋澗老人題。
丁醜秋,奉禦脫烈傳旨本院,定撰順德資戒碑及普門塔碑銘。
鹿庵曰:“老夫作《資戒文》,乃令不肖撰《塔銘》。
”恽謝不敏。
先生曰:“但作,吾深意存焉。
”及畢,聞奏頗稱旨。
今日乃悟先生其誘掖成就後生如此。
陳希夷嘗有詩雲:“我見世人忙,個個忙如火。
忙者不為身,為身忙卻可。
” 商左山雲:“顔平原《中興頌》,蓋變玉箸大篆為真楷耳。
” 劉房山嘗說海陵欲南征,先以十八人服禦與上一同私行抵淮上,以觇虛實,号曰黑護衛。
前次相下宿南郭逆旅,張燈置酒,聞有新進失職劉其姓者先在邸中,召與飲。
劉素善讴能詩,即以歌侑觞,辭氣慷慷,禮貌甚恭。
上喜甚,遂詢其所以至此之意而默識之。
黎明,劉複持酒餞謝。
上既乘,以手劄付劉曰:“府尹我親知也,可用此投獻。
”取錢幾幹缗。
劉依命谒府尹,疑通刺久不報,見左右皇遽具儀物授旨,方悟疇昔為海陵雲。
及還宮,即特旨起複劉為京朝官。
後從南狩,同殁江上。
至元十五年戊寅正月甲寅乙酉朔,同李侍講德新、應奉李謙陪百官就位,望拜行在所,凡七拜。
其侍儀司先一日于端門兩阙間灰界方所,以闆書百官号,随各司依品秩作等列。
班定,以次入宮
《唐将軍霸獵騎圖》。
人物結束類開元初,羽林守捉衣雜色錦袍,裹方平巾,帶長刃、兩箭,左手握弧,右抽矢于房,骅骝馬豹鞯、紅錦衤闌,胸鞅同,勒有镳,朱絲縧馬,迅疾殆逐獸然。
筆畫勁硬如鐵屈者,禦題“神品上上”。
《宋諸帝禦容》。
自宣祖至度宗,凡十二帝。
内懷懿皇後李氏用紫色粉,自眉己下作兩方葉塗其面頰,直鼻梁上,下露真色一線,若紫沙幂者。
後見《古今注》,魏文帝宮人有巧笑者,以妒錦絲作紫粉塗拂其面。
《宋郊天儀仗圖》。
《衮冕圖》。
《車辂圖》。
易古吉《獐猿》。
《蓼花草蟲》。
楊《象》。
黃筌《猿》。
李伯時《水墨馬》、《群馬圖》。
邱慶餘《花禽》。
鐘隐《雙禽圖》。
黃筌《碎金圖》。
崔白《梅竹寒雀》。
李公年《桃溪春色》。
艾宣《竹鶴》。
胡環《馬騎》。
契丹人凡畫,毛尾取狼毫疏渲。
張戡《昆馬圖》。
崔殼《江鴨》。
李伯時《着色馬》。
郭忠恕《避暑宮》,作界畫。
黃居采《鹿》。
艾宣《雞冠黃葵》、《杜鵑花圖》。
崔白《秋塘戲鴨》。
郭忠恕界畫着色《宮閣圖》。
李伯時着色《夜遊宮圖》(嫔十人,奄四人皆騎)。
徽宗臨張萱《宮騎圖》。
李伯時《淵明圖》。
李伯時《蓮社圖》。
趙大年《小景》。
郭忠恕《飛仙圖》。
郭熙《秋山圖》。
因念人與事機會合,皆有數存其間。
九年春,予一夕夢谒平章公于府第之東堂,梅數行,發書一櫃示予,皆粉圖繪本、金文玉牒。
今觀中秘所有,璀璨溢目,與夢中所見略同,籲亦異哉!《傳》曰:“嗜欲将至,有開必先。
”信哉!斯言也,作《書畫目錄》序。
王晉卿《煙江疊嶂圖》并和坡詩: 李伯時畫《明皇乘三鬃赤骠》,後跋雲:“昔李将軍思訓畫明皇擁嫔禦數十騎摘瓜,伯時仍為山路小橋(至元元年與翟處正觀于東平武濟之家)。
”又觀《東坡與蒲資政傳正書》,并《覓》、《柿》、《霜》、《無核棗》四帖,有張行簡、董師中、元遺山跋語。
僧傳古《坐龍》。
至元元年,宣慰張順齋為春旱于範大師觀迎此龍于嚴東平北宅,每旱張是圖辄雨,此日亦然。
龍蒼駝蹲坐火雲中,項與鱗甲間皆有綠發,世所畫皆蝤蚓耳(《宣和題妙品》)。
趙邈搠《巽墨虎》,至兩目夾鏡,睛随人轉。
同史左丞觀于田尚書和卿家。
已上二畫皆有詩。
大意古人欲以一藝名世者,必精思入神,極古今之變而後已,故能洞達天機,氣随物在,至觀之者亦有感格相應之理。
如摩诘《苔矶靜釣》、《水閣閑棋》,令人不覺身在其間。
傳古《龍》出雨應氣來,《巽墨虎》睛逐人轉,鄰姬颦蹙馬踐家具之變,此長沙雲“精筆感人有如此”者,蓋非虛談也。
秋澗老人題。
丁醜秋,奉禦脫烈傳旨本院,定撰順德資戒碑及普門塔碑銘。
鹿庵曰:“老夫作《資戒文》,乃令不肖撰《塔銘》。
”恽謝不敏。
先生曰:“但作,吾深意存焉。
”及畢,聞奏頗稱旨。
今日乃悟先生其誘掖成就後生如此。
陳希夷嘗有詩雲:“我見世人忙,個個忙如火。
忙者不為身,為身忙卻可。
” 商左山雲:“顔平原《中興頌》,蓋變玉箸大篆為真楷耳。
” 劉房山嘗說海陵欲南征,先以十八人服禦與上一同私行抵淮上,以觇虛實,号曰黑護衛。
前次相下宿南郭逆旅,張燈置酒,聞有新進失職劉其姓者先在邸中,召與飲。
劉素善讴能詩,即以歌侑觞,辭氣慷慷,禮貌甚恭。
上喜甚,遂詢其所以至此之意而默識之。
黎明,劉複持酒餞謝。
上既乘,以手劄付劉曰:“府尹我親知也,可用此投獻。
”取錢幾幹缗。
劉依命谒府尹,疑通刺久不報,見左右皇遽具儀物授旨,方悟疇昔為海陵雲。
及還宮,即特旨起複劉為京朝官。
後從南狩,同殁江上。
至元十五年戊寅正月甲寅乙酉朔,同李侍講德新、應奉李謙陪百官就位,望拜行在所,凡七拜。
其侍儀司先一日于端門兩阙間灰界方所,以闆書百官号,随各司依品秩作等列。
班定,以次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