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楊凝式,小字詩,字虛白,五代時人,号希維居士。

    又雲關西老人,癸巳人。

     《心印帖》、《李老君枕中經》、《招客同飲帖》,皆唐人書。

    韓魏公書杜少陵《畫鹘詩》。

    擘窠大字墨迹,山谷書。

     《繼月帖》雲;“繼月學書,未知其要處。

    東坡先生雲:‘大字難于結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而有餘。

    ’又雲:‘學書時臨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書,細看令入神,乃到妙處。

    惟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格。

    ’” 山谷為甥張大同書擘科大字一卷,中雲:“涪翁自黔南遷于道二年矣,寓舍在城南居兒村側,蓬ワ柱宇,<鼠生>鼯同迳,然頗為諸少年以文章翰墨見強,尚有中州時舉子習氣未除耳。

    至于風日晴暖,策杖蹇蹶,雍容林邱之下,清江白石之間,老子于諸公亦有一日之長。

    時涪翁年五十六,病足不能拜,心腹中蒂芥如懷瓦石,未知後日複能作如此字否?其筆勢從橫,意韻潇散,絕類《瘗鶴銘》。

    書少陵《畫鶴》等詩。

    ” 山谷《練湖夜雨草聖》、《瘦藤草聖》十三篇,《辛未人日書》,皆公詩也。

    《草聖贈元亮侄》兩首,草書《廉頗傳》,書《韓非子》十六篇。

    後跋雲:“侄授萬裡來求書法,此不急務也。

    以萬裡來,故不能已。

    ”山谷書一十幅内此《君軒詩》擘科大字,體極瘐勁。

    又起草《墓銘》一;《草聖詩》三首,書王摩诘詩。

     山谷書一十幅,内《草聖》一為李華重試南豐鄭熙棗核筆,崇甯四年南樓書。

    蓋公絕筆也。

     《達觀台詩》、《草聖六言詩》,内行書五首,皆摩诘、王建、王介甫、東坡詩,後自雲:“老眼昏花,書不能佳,如醜婦昏鏡中梳妝,似亦妍耳。

    ” 蘇才翁《草聖少陵》二首。

     蘇氏寶章、東坡、黃門、邁、遲等帖,遲即颍濱子也。

     《遠涉帖》。

    予二十年前觀于大名魏氏家,未敢必為孔明書。

    及入秘監見《宣和書譜》,乃知宋禦府所取,為武侯書明矣。

     米書《黃龍寺碑》(宋相張商英撰)。

    襄陽書一十幅,内兩卷佳。

     蔡襄《元續帖》,凡九帖,帖帖筆法不同。

     宋少卿宏道說:“嘗見李德新所藏碑本雲:‘書學之傳,蔡邕得之于神人,邕傳女文姬,文姬傳鐘繇,繇傳衛夫人,夫人傳羲之,羲之傳獻之,獻之傳羊欣,欣傳蕭子雲,子雲傳王僧虔,僧虔傳智永,智水傳智果,智果傳虞世南,世南傳歐陽詢,詢傳張長史,長史傳顔魯公。

    ’” 古今畫: 閻立本畫古帝王一十四人:漢文昭帝、光武皇帝、魏文帝丕、蜀昭烈皇帝、吳孫權、晉武帝炎、陳宣帝、陳文帝、陳廢帝、後主叔寶、陳文帝、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炀帝。

    前宋楊褒家藏,後入秘閣。

    富弼、韓琦題識其後,但文昭帝有解雲:“漢文廟樂曰《昭德》,故曰昭文帝。

    ”又雲:“僞蜀李壽曾立号曰漢,興廟谥曰昭文。

    此文昭,又恐非也。

    ”十四帝除漢文、陳宣、廢帝、後主、炀帝,餘皆衮冕,若五方帝之儀。

    其曹丕、司馬炎、宇文邕容色皆嚴毅可畏、其宇文邕髯模糊滿颔,兩顴上亦有長須下垂。

     晉顧恺之《青牛道亡圖》(道士即封君達)。

     畫《洛神賦》(後有梁普光間題跋臨本)。

     吳道子《護法善神》。

     閣立本《阮孚葛屐圖》、《老子出關圖》、《老子西升經》,下虞世南楷書各段事迹。

     王維《山水圖》、《辋川圖》、《骊山圖》。

    韓《出水馬》。

     李昭訓《崆峒山圖》。

    李昭道《避暑宮圖》。

    戴松《牛》。

    李将軍《鹘》。

    唐人《翦[1234]馬》。

    貫休《行》、韓《正面馬》。

    韋偃《群衛圖》(後主收)《唐人化行天竺》。

    荊浩《江村早行》。

    韓《四馬圖》(七人解衣下水)、李升水墨《滕王閣圖》合幅,上畫人物宴集甚盛。

     張萱界畫《宮ト侍女圖》及《醉女圖》(内有以紫色粉塗面者香)。

     韓《三花禦馬真》。

    張萱《虢國夫人夜遊圖》、小李将軍《翠微宮圖》合幅。

    一幅畫騎者十四人、步者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