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北太平洋的夕陽紅似火
關燈
小
中
大
向站在身旁的參謀長草鹿少将傾吐了他身為對珍珠港發動攻擊的最高負責人的真實心情。
他低聲地說: &ldquo參謀長,不知你是怎麼想的?我竟接受了這麼棘手的任務!我想,當時我要是再硬一下頭皮幹脆把這一任務頂回去,那該多好啊!現在幹是幹起來了,但不知是否能幹好?&rdquo &ldquo沒問題,一定能幹好。
&rdquo &ldquo你是個樂天派,真叫我感到羨慕。
&rdquo 也許是神經過敏,南雲臉上多少顯露出一點陰郁的神色。
美國艦隊司令的《第一号戰鬥命令》 就在南雲和參謀長竊竊私語的時候,收到了一份使機動部隊首腦人物大驚失色的電報。
這是從先遣部隊第六艦隊的旗艦&ldquo香取号&rdquo上拍來的一份緊急電報。
原來,十一月二十四日,&ldquo香取号&rdquo駛離橫須賀港,經特魯克駛往馬紹爾群島的誇賈林島途中,于二十八日下午五時左右在塞班島以東一百六十海裡的地方突然遇上一艘美國布魯克林型巡洋艦,它正護衛着五艘運輸船朝菲律賓或關島方向駛去。
這艘布魯克林型巡洋艦排水量為九千七百噸,配備有十五門口徑為十五厘米的大炮。
而&ldquo香取号&rdquo則是一艘供教練用的巡洋艦,排水量為五千九百噸,艦上隻裝備有幾門口徑為十四厘米的大炮,戰鬥力差得無法比拟,航行速度也慢得可憐。
當時我方固然大吃一驚,但對方也非常緊張。
不過,到開戰那天,對夏威夷斷然進行突然襲擊的先遣部隊指揮官清水美光中将沒有改變航向,他從容不迫地指揮艦隊仍按原來的航向繼續前進。
當雙方相距近一萬米左右時,美國巡洋艦上的大炮突然調整仰角,把炮口一齊對準&ldquo香取号&rdquo。
霎時間,&ldquo香取号&rdquo上劍拔弩張,充滿了殺氣騰騰的氣氛。
但是,美國方面好像是掩護運輸船,從巡洋艦的煙囪裡放出大量濃煙,并兩次大幅度調整航向。
當美國方面的艦艇随同濃煙一起在水平線上消失時,&ldquo香取号&rdquo就用緊急暗語電報向上級報告了它同美國艦艇接觸的情況。
當時,二十八日早晨七時(夏威夷時間),由&ldquo猛牛司令&rdquo哈爾西率領的第八特遣隊(以航空母艦&ldquo企業号&rdquo和三艘重型巡洋艦、九艘驅逐艦為基幹)駛離珍珠港後,正加速駛往威克島執行特殊任務。
但隻有這一天,在哈爾西的艦隊中卻看不到有戰列艦。
原先哈爾西曾考慮到,為使日本方面,特别是夏威夷的日本間諜産生錯覺,使其認為美艦這一行動隻是一次例行訓練,因此有必要讓戰列艦跟随艦隊一起出發。
但後來之所以沒有讓戰列艦随隊出發,是因為他又斷定: 一、必須盡快地把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運往威克島; 二、時速僅十七海裡的戰列艦同時速達三十海裡的&ldquo企業号&rdquo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一起出航隻會礙手礙腳; 三、一旦與日本艦隊相遇,戰列艦幾乎無法保護美國的艦艇,而保證安全的最大要素是速度。
哈爾西率領艦從駛離珍珠港後不久,他就命令&ldquo企業号&rdquo艦長喬治·D·馬雷上校發布《第一号戰鬥命令》。
于是,馬雷艦長便向艦上人員發出下列命令: 一、&ldquo企業号&rdquo從現在起進入戰鬥狀态; 二、作好随時能夠投入戰鬥的準備; 三、也許會遇上敵潛艇。
這就是說,接到作戰部部長斯塔克的&ldquo戰争警告&rdquo後,在美國太平洋艦隊中至少有哈爾西的艦隊已采取了戰鬥态勢。
哈爾西在命令馬雷的同時,還向第八特遣隊下達了命令,要所有的飛機都帶上炸彈或魚雷;把魚雷上供演習用的彈頭都換上供實戰用的彈頭;飛行員應擊沉和擊落被發現的敵艦和敵機。
知道這次航行目的地是威克島的,一共隻有三個人,即哈爾西、派遣飛行隊長普特南海軍少校和另外一位軍官,所以在哈爾西的戰鬥命令下達後,整個特遣隊都沸騰起來了。
此時美國還沒有公開宣布對日宣戰,而且哈爾西也沒有把這項命令告訴過參謀們。
所以作戰參謀威廉·H·布萊卡中校左手拿着戰鬥命令,帶着疑惑不解的神色向哈爾西問道: &ldquo司令,你同意這項命令嗎?&rdquo &ldquo同意。
&rdquo &ldquo你知道這項命令意味着戰争嗎?&rdquo &ldquo知道。
&rdquo &ldquo但是不能由你司令個人來決定開戰,萬一出了事情誰來負責?&rdquo &ldquo我負責,可以嗎?如果發現敵人過來就先發制人。
有什麼争論到以後再說。
&rdquo哈爾西中将的回答就像他那綽号&ldquo猛牛&rdquo似地,聲調提得高高的。
哈爾西的艦隊停止了無線電通訊。
白天,派出反潛艇巡邏機擔任戒備,每天早晚兩次出動飛機在艦隊周圍三百英裡的範圍内搜索敵機敵艦。
因此可以說,如果那時發現了攻擊夏威夷的日本先遣部隊的潛艇,那麼太平洋戰争也許會因美國方面先放第一槍而爆發。
這裡順便提一下,哈爾西的艦隊于十二月四日早晨七時在離威克島大約二百英裡的地方,讓海軍陸戰隊的十二架F4F戰鬥機起飛後,便立即掉過船頭向珍珠港返航。
它打算于十二月七日早晨七時三十分(夏威夷時間&mdash&mdash即我軍第一批攻擊部隊開始進攻前二十五分鐘)進入珍珠港港口。
但因天氣不好,在給驅逐艦補給燃料方面耽誤了時間,因此在具有曆史意義那一天的黎明,哈爾西的艦隊還在離珍珠港二百英裡的地方。
那天早晨六時,哈爾西曾派出十八架SBD俯沖轟炸機兼帶前方巡邏任務先行飛往珍珠港。
當時&ldquo企業号&rdquo的艦上人員對那些能在自己前面早一步返回基地的飛行員還感到非常羨慕哩! 子孫後代戰鬥下去 十一月二十八日,東京拍給野村大使的電報中一開頭就說:&ldquo《赫爾備忘錄》對日本是一個蠻不講理的建議&rdquo,接着訓令如下: 日本政府決不能以此作為談判的基礎。
我方對此建議的答複,将在兩、三天内送到你處,日美談判可能因此而事實上中斷。
但希望不要給美國方面以停止談判的印象。
隻對他們說:我們正在等待訓令,雖然政府的意圖還不清楚,但我們認為,日本政府的主張始終是正當合理的,日本已為太平洋的和平作出了重大犧牲。
美國通過&ldquo魔術&rdquo,于二十八日(華盛頓時間)就獲悉了這份電報内容。
因此,從美國方面來看,事情已經很清楚,日本已不再要求同美國繼續舉行會談,它已最後下定決心要采取新的軍事行動。
美國認為,日本把締結協定的期限定為東京時間十一月二十九日(華盛頓時間十一月二十八日),這就意味着日本開始行動的日期已近在眼前。
赫爾一面看這份已被破譯的電報,一面直覺地感到:&ldquo來栖的使命正接近第二階段。
他的第一階段的使命是要使美國承認日本在東太平洋的統治地位。
第二階段的使命是,如果第一階段的使命以失敗而告終的話,那就用會談來拖住我們,直到日軍作好進攻準備為止&rdquo。
十一月二十九日上午九時三十分,日本政府當局以對美關系問題為中心,同一些重臣們進行暢談,并就決定開戰的問題作了說明,從而取得了他們的諒解。
随後,從下午二時起,天皇在皇宮書齋内花了一小時左右的時
他低聲地說: &ldquo參謀長,不知你是怎麼想的?我竟接受了這麼棘手的任務!我想,當時我要是再硬一下頭皮幹脆把這一任務頂回去,那該多好啊!現在幹是幹起來了,但不知是否能幹好?&rdquo &ldquo沒問題,一定能幹好。
&rdquo &ldquo你是個樂天派,真叫我感到羨慕。
&rdquo 也許是神經過敏,南雲臉上多少顯露出一點陰郁的神色。
美國艦隊司令的《第一号戰鬥命令》 就在南雲和參謀長竊竊私語的時候,收到了一份使機動部隊首腦人物大驚失色的電報。
這是從先遣部隊第六艦隊的旗艦&ldquo香取号&rdquo上拍來的一份緊急電報。
原來,十一月二十四日,&ldquo香取号&rdquo駛離橫須賀港,經特魯克駛往馬紹爾群島的誇賈林島途中,于二十八日下午五時左右在塞班島以東一百六十海裡的地方突然遇上一艘美國布魯克林型巡洋艦,它正護衛着五艘運輸船朝菲律賓或關島方向駛去。
這艘布魯克林型巡洋艦排水量為九千七百噸,配備有十五門口徑為十五厘米的大炮。
而&ldquo香取号&rdquo則是一艘供教練用的巡洋艦,排水量為五千九百噸,艦上隻裝備有幾門口徑為十四厘米的大炮,戰鬥力差得無法比拟,航行速度也慢得可憐。
當時我方固然大吃一驚,但對方也非常緊張。
不過,到開戰那天,對夏威夷斷然進行突然襲擊的先遣部隊指揮官清水美光中将沒有改變航向,他從容不迫地指揮艦隊仍按原來的航向繼續前進。
當雙方相距近一萬米左右時,美國巡洋艦上的大炮突然調整仰角,把炮口一齊對準&ldquo香取号&rdquo。
霎時間,&ldquo香取号&rdquo上劍拔弩張,充滿了殺氣騰騰的氣氛。
但是,美國方面好像是掩護運輸船,從巡洋艦的煙囪裡放出大量濃煙,并兩次大幅度調整航向。
當美國方面的艦艇随同濃煙一起在水平線上消失時,&ldquo香取号&rdquo就用緊急暗語電報向上級報告了它同美國艦艇接觸的情況。
當時,二十八日早晨七時(夏威夷時間),由&ldquo猛牛司令&rdquo哈爾西率領的第八特遣隊(以航空母艦&ldquo企業号&rdquo和三艘重型巡洋艦、九艘驅逐艦為基幹)駛離珍珠港後,正加速駛往威克島執行特殊任務。
但隻有這一天,在哈爾西的艦隊中卻看不到有戰列艦。
原先哈爾西曾考慮到,為使日本方面,特别是夏威夷的日本間諜産生錯覺,使其認為美艦這一行動隻是一次例行訓練,因此有必要讓戰列艦跟随艦隊一起出發。
但後來之所以沒有讓戰列艦随隊出發,是因為他又斷定: 一、必須盡快地把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機運往威克島; 二、時速僅十七海裡的戰列艦同時速達三十海裡的&ldquo企業号&rdquo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一起出航隻會礙手礙腳; 三、一旦與日本艦隊相遇,戰列艦幾乎無法保護美國的艦艇,而保證安全的最大要素是速度。
哈爾西率領艦從駛離珍珠港後不久,他就命令&ldquo企業号&rdquo艦長喬治·D·馬雷上校發布《第一号戰鬥命令》。
于是,馬雷艦長便向艦上人員發出下列命令: 一、&ldquo企業号&rdquo從現在起進入戰鬥狀态; 二、作好随時能夠投入戰鬥的準備; 三、也許會遇上敵潛艇。
這就是說,接到作戰部部長斯塔克的&ldquo戰争警告&rdquo後,在美國太平洋艦隊中至少有哈爾西的艦隊已采取了戰鬥态勢。
哈爾西在命令馬雷的同時,還向第八特遣隊下達了命令,要所有的飛機都帶上炸彈或魚雷;把魚雷上供演習用的彈頭都換上供實戰用的彈頭;飛行員應擊沉和擊落被發現的敵艦和敵機。
知道這次航行目的地是威克島的,一共隻有三個人,即哈爾西、派遣飛行隊長普特南海軍少校和另外一位軍官,所以在哈爾西的戰鬥命令下達後,整個特遣隊都沸騰起來了。
此時美國還沒有公開宣布對日宣戰,而且哈爾西也沒有把這項命令告訴過參謀們。
所以作戰參謀威廉·H·布萊卡中校左手拿着戰鬥命令,帶着疑惑不解的神色向哈爾西問道: &ldquo司令,你同意這項命令嗎?&rdquo &ldquo同意。
&rdquo &ldquo你知道這項命令意味着戰争嗎?&rdquo &ldquo知道。
&rdquo &ldquo但是不能由你司令個人來決定開戰,萬一出了事情誰來負責?&rdquo &ldquo我負責,可以嗎?如果發現敵人過來就先發制人。
有什麼争論到以後再說。
&rdquo哈爾西中将的回答就像他那綽号&ldquo猛牛&rdquo似地,聲調提得高高的。
哈爾西的艦隊停止了無線電通訊。
白天,派出反潛艇巡邏機擔任戒備,每天早晚兩次出動飛機在艦隊周圍三百英裡的範圍内搜索敵機敵艦。
因此可以說,如果那時發現了攻擊夏威夷的日本先遣部隊的潛艇,那麼太平洋戰争也許會因美國方面先放第一槍而爆發。
這裡順便提一下,哈爾西的艦隊于十二月四日早晨七時在離威克島大約二百英裡的地方,讓海軍陸戰隊的十二架F4F戰鬥機起飛後,便立即掉過船頭向珍珠港返航。
它打算于十二月七日早晨七時三十分(夏威夷時間&mdash&mdash即我軍第一批攻擊部隊開始進攻前二十五分鐘)進入珍珠港港口。
但因天氣不好,在給驅逐艦補給燃料方面耽誤了時間,因此在具有曆史意義那一天的黎明,哈爾西的艦隊還在離珍珠港二百英裡的地方。
那天早晨六時,哈爾西曾派出十八架SBD俯沖轟炸機兼帶前方巡邏任務先行飛往珍珠港。
當時&ldquo企業号&rdquo的艦上人員對那些能在自己前面早一步返回基地的飛行員還感到非常羨慕哩! 子孫後代戰鬥下去 十一月二十八日,東京拍給野村大使的電報中一開頭就說:&ldquo《赫爾備忘錄》對日本是一個蠻不講理的建議&rdquo,接着訓令如下: 日本政府決不能以此作為談判的基礎。
我方對此建議的答複,将在兩、三天内送到你處,日美談判可能因此而事實上中斷。
但希望不要給美國方面以停止談判的印象。
隻對他們說:我們正在等待訓令,雖然政府的意圖還不清楚,但我們認為,日本政府的主張始終是正當合理的,日本已為太平洋的和平作出了重大犧牲。
美國通過&ldquo魔術&rdquo,于二十八日(華盛頓時間)就獲悉了這份電報内容。
因此,從美國方面來看,事情已經很清楚,日本已不再要求同美國繼續舉行會談,它已最後下定決心要采取新的軍事行動。
美國認為,日本把締結協定的期限定為東京時間十一月二十九日(華盛頓時間十一月二十八日),這就意味着日本開始行動的日期已近在眼前。
赫爾一面看這份已被破譯的電報,一面直覺地感到:&ldquo來栖的使命正接近第二階段。
他的第一階段的使命是要使美國承認日本在東太平洋的統治地位。
第二階段的使命是,如果第一階段的使命以失敗而告終的話,那就用會談來拖住我們,直到日軍作好進攻準備為止&rdquo。
十一月二十九日上午九時三十分,日本政府當局以對美關系問題為中心,同一些重臣們進行暢談,并就決定開戰的問題作了說明,從而取得了他們的諒解。
随後,從下午二時起,天皇在皇宮書齋内花了一小時左右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