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北太平洋的夕陽紅似火
關燈
小
中
大
美軍發出&ldquo戰争警告&rdquo令
當時,美國顯然正在策劃要對日本采取敵對行動。
那就是美國派出兩架B24型飛機,對号稱為&ldquo太平洋上的直布羅陀&rdquo的日本海軍基地特魯克島和馬紹爾群島的要塞賈盧伊特進行偵察,其目的在于查明日本海軍艦艇的類型和數量,查明機場、飛機、兵營以及其他建築物的位置和數量。
這件事的起因,在于十一月中旬,正當日美關系處于極度緊張時,日本的四艘航空母艦突然去向不明。
有情報說&ldquo這些航空母艦好像正在馬紹爾群島方面活動&rdquo,所以要查明其所在位置。
十一月二十六日(即美國方面向日本遞交最後通牒&mdash&mdash《赫爾備忘錄》的那一天),在美國陸海軍聯席會議上,海軍方面把日軍在太平洋中部的動向作為一個問題提了出來。
當時,陸軍航空部隊指揮官阿諾德在會上對業已得到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同意、并經陸軍部部長史汀生批準的那份秘密計劃作了說明。
這一計劃是:先派出兩架B24型飛機飛往夏威夷,到那裡接受陸海軍當局對有關任務的詳細指示,接着就飛往威克島加油,然後對特魯克、波納佩、賈盧伊特進行偵察,偵察完畢就飛往新幾内亞東部的莫爾斯比港,最後再飛往馬尼拉郊區的克拉克機場降落。
十一月二十六日,陸軍部部長史汀生拍電報給夏威夷方面的陸軍部隊司令肖特中将,向他下達了命令,命令的主要内容如下: &ldquo指示B24型飛機的機組人員采取照相攝影和目側的辦法對加羅林群島的特魯克和馬紹爾群島的賈盧伊特進行偵察;希望能得到包括潛艇在内的有關艦艇類型和數量,以及機場、飛機、大炮、兵營等方面的情報。
照相攝影和目測偵察應在高空進行,時間不宜過久。
要利用我機飛行的最高高度和最快速度來避開日機。
一旦遭到攻擊,可采取一切自衛手段。
在B24型飛機飛抵夏威夷後,望通知它聽從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指示&rdquo。
由于這項命令必須在絕密的情況下執行,結果在飛機的配備上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差錯。
當時美國制造出來的B24型飛機隻有十一架,而且全部作為運輸機用于大西洋方面。
于是隻好趕緊從這些飛機中抽回兩架加以改裝,并必須給飛機裝上新的機槍和照相機,以及保護機組人員用的裝甲闆。
由于安裝工作超過了預定時間,再加上天氣不好,結果耽誤了飛往夏威夷的時間。
其中一架B24型飛機雖然好不容易地飛抵夏威夷的希卡姆機場,但此刻已經是開戰的前兩天&mdash&mdash十二月五日了。
盡管如此,這架飛機還要就地等待另一架B24型飛機飛抵那裡。
可是另一架飛機因發動機發生故障,推遲了從美國本土起飛的時間。
十二月七日這一天終于來到了。
那天早晨,希卡姆機場遭到日軍的空襲,那架B24型飛機的機組人員有兩人死亡,四人受傷;這樣,那架飛機就連同它的秘密任務一起全部淹沒在一片火海之中。
雖然,日本方面向美國方面提出的《乙案》是一個最後方案,但美國卻對此提交了一份所謂《赫爾備忘錄》作為答複。
其内容又與《乙案》毫無共同之處。
于是,日本方面于十一月二十七日下午二時召開大本營和政府聯絡會議,對《赫爾備忘錄》進行了讨論。
讨論結果,得出下列結論: &ldquo一、《赫爾備忘錄》顯然是對日本發出的最後通牒; &ldquo二、我國不能接受《赫爾備忘錄》。
美國明知日本不能接受而故意提出這個備忘錄; &ldquo三、可以斷定,美國已經決心對日開戰。
&rdquo 就在日本方面召開聯絡會議後的數小時,即二十七日上午(華盛頓時間),陸軍部部長史汀生拜訪了赫爾國務卿。
他問赫爾說: &ldquo暫行協定進行得怎麼樣了?&rdquo &ldquo這個問題已完全落空。
&rdquo赫爾回答後又補充說: &ldquo我對日美談判已束手無策,下一步要看你和諾克斯了,也就是說,要看陸軍和海軍的了。
&rdquo 接着,史汀生在陸軍部部長辦公室裡又同海軍部部長諾克斯、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陸軍作戰計劃部部長齊羅(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的代表)等人就下列兩個問題進行了讨論:一是應該如何對付日本攻擊的威脅;二是今後對派遣在遠東的美國陸海軍指揮官應發出何種警告。
鑒于總統至今還沒有明确表态,馬歇爾和斯塔克兩人便草拟了一份提交總統的《關于遠東形勢的報告》。
裡面提到下列兩點: 一、判斷日本将南進,特别是侵入泰國; 二、為了對抗日本的上述活動,美國在加強菲律賓的防禦力量之前,要盡可能避免對日開戰。
這是最後一次向總統陳述軍方的判斷、戰略和希望。
羅斯福雖然沒有采納這一報告,但卻同意向當地指揮官下達最後的戒備令。
于是,馬歇爾就在當天(十一月二十七日)先向菲律賓和夏威夷等地的陸軍部隊下達了一道戒備令。
命令說: &ldquo日本的敵對行動随時會發生。
如果敵對行動無法避免,美國則希望日本先放第一槍。
目前要采取偵察和其他必要手段&rdquo。
另外,斯塔克也向太平洋艦隊和亞洲艦隊發布指令。
他的指令比馬歇爾說得具體,一開頭就說:&ldquo此電應視為戰争警告&rdquo。
接着便指出:&ldquo日美談判已告結束。
預計日本将在最近幾天内采取侵略行動。
日軍可能對菲律賓、泰國、克拉地峽(馬來亞)或婆羅洲采取行動,應采取适當的防禦措施&rdquo。
金梅爾一接到這份&ldquo戰争警告&rdquo電報,就于十一月二十七日上午(夏威夷時間)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召開會議,就陸軍的殲擊機通過航空母艦&ldquo企業号&rdquo運往威克島和中途島的問題作出決定。
出席這次會議的,陸軍方面有夏威夷方面陸軍部隊司令肖特中将和夏威夷方面陸軍航空部隊指揮官馬丁少将等人。
海軍方面除金梅爾司令外,還有哈爾西中将(第八特遣隊指揮官)、布朗中将(第三特遣隊指揮官)、貝林賈少将(海軍巡邏機部隊指揮官)以及金梅爾的參謀人員。
會上,第一個發言的是肖特。
他說:&ldquo這批飛機恐怕會最先同敵機交戰,因此應當使用我們所擁有的最好飛機。
&rdquo 這時,哈爾西問馬丁道: &ldquo聽說你已命令你的殲擊機飛行員不得飛離海岸二十四公裡以外,這是真的嗎?&rdquo 馬丁點頭回答說:&ldquo是事實。
&rdquo &ldquo這完全不起作用。
我們需要的是能在海上飛行的飛行員。
&rdquo 根據哈爾西的主張,會議決定使用海軍航空兵部隊的十二架F4F戰鬥機。
會後,哈爾西與金梅爾共進午餐。
接着,他們兩人就這次的特殊任務等問題一直商談到下午六時左右。
&ldquo我說,金!我想請你明确地告訴我,你到底希望我幹到什麼程度?要是遇上日本艦艇和飛機,那該怎麼辦才好?&rdquo哈爾西問道。
金梅爾一面回過頭來直盯着哈爾西的眼睛,一面明确地回答說: &ldquo你在說什麼?一切全憑你的常識去辦吧。
&rdquo 此時,日本的機動部隊全軍&ldquo人銜枚,馬摘鈴&rdquo,遙望着夏威夷的上空,正在悄悄地東進。
艦隊指揮官南雲中将站在他的旗艦&ldquo赤城号&rdquo的艦橋上,凝視着十一月二十八日(東京時間)行将從北太平洋西面的水平線上消失的夕陽。
接着,他回過頭來
那就是美國派出兩架B24型飛機,對号稱為&ldquo太平洋上的直布羅陀&rdquo的日本海軍基地特魯克島和馬紹爾群島的要塞賈盧伊特進行偵察,其目的在于查明日本海軍艦艇的類型和數量,查明機場、飛機、兵營以及其他建築物的位置和數量。
這件事的起因,在于十一月中旬,正當日美關系處于極度緊張時,日本的四艘航空母艦突然去向不明。
有情報說&ldquo這些航空母艦好像正在馬紹爾群島方面活動&rdquo,所以要查明其所在位置。
十一月二十六日(即美國方面向日本遞交最後通牒&mdash&mdash《赫爾備忘錄》的那一天),在美國陸海軍聯席會議上,海軍方面把日軍在太平洋中部的動向作為一個問題提了出來。
當時,陸軍航空部隊指揮官阿諾德在會上對業已得到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同意、并經陸軍部部長史汀生批準的那份秘密計劃作了說明。
這一計劃是:先派出兩架B24型飛機飛往夏威夷,到那裡接受陸海軍當局對有關任務的詳細指示,接着就飛往威克島加油,然後對特魯克、波納佩、賈盧伊特進行偵察,偵察完畢就飛往新幾内亞東部的莫爾斯比港,最後再飛往馬尼拉郊區的克拉克機場降落。
十一月二十六日,陸軍部部長史汀生拍電報給夏威夷方面的陸軍部隊司令肖特中将,向他下達了命令,命令的主要内容如下: &ldquo指示B24型飛機的機組人員采取照相攝影和目側的辦法對加羅林群島的特魯克和馬紹爾群島的賈盧伊特進行偵察;希望能得到包括潛艇在内的有關艦艇類型和數量,以及機場、飛機、大炮、兵營等方面的情報。
照相攝影和目測偵察應在高空進行,時間不宜過久。
要利用我機飛行的最高高度和最快速度來避開日機。
一旦遭到攻擊,可采取一切自衛手段。
在B24型飛機飛抵夏威夷後,望通知它聽從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指示&rdquo。
由于這項命令必須在絕密的情況下執行,結果在飛機的配備上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差錯。
當時美國制造出來的B24型飛機隻有十一架,而且全部作為運輸機用于大西洋方面。
于是隻好趕緊從這些飛機中抽回兩架加以改裝,并必須給飛機裝上新的機槍和照相機,以及保護機組人員用的裝甲闆。
由于安裝工作超過了預定時間,再加上天氣不好,結果耽誤了飛往夏威夷的時間。
其中一架B24型飛機雖然好不容易地飛抵夏威夷的希卡姆機場,但此刻已經是開戰的前兩天&mdash&mdash十二月五日了。
盡管如此,這架飛機還要就地等待另一架B24型飛機飛抵那裡。
可是另一架飛機因發動機發生故障,推遲了從美國本土起飛的時間。
十二月七日這一天終于來到了。
那天早晨,希卡姆機場遭到日軍的空襲,那架B24型飛機的機組人員有兩人死亡,四人受傷;這樣,那架飛機就連同它的秘密任務一起全部淹沒在一片火海之中。
雖然,日本方面向美國方面提出的《乙案》是一個最後方案,但美國卻對此提交了一份所謂《赫爾備忘錄》作為答複。
其内容又與《乙案》毫無共同之處。
于是,日本方面于十一月二十七日下午二時召開大本營和政府聯絡會議,對《赫爾備忘錄》進行了讨論。
讨論結果,得出下列結論: &ldquo一、《赫爾備忘錄》顯然是對日本發出的最後通牒; &ldquo二、我國不能接受《赫爾備忘錄》。
美國明知日本不能接受而故意提出這個備忘錄; &ldquo三、可以斷定,美國已經決心對日開戰。
&rdquo 就在日本方面召開聯絡會議後的數小時,即二十七日上午(華盛頓時間),陸軍部部長史汀生拜訪了赫爾國務卿。
他問赫爾說: &ldquo暫行協定進行得怎麼樣了?&rdquo &ldquo這個問題已完全落空。
&rdquo赫爾回答後又補充說: &ldquo我對日美談判已束手無策,下一步要看你和諾克斯了,也就是說,要看陸軍和海軍的了。
&rdquo 接着,史汀生在陸軍部部長辦公室裡又同海軍部部長諾克斯、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陸軍作戰計劃部部長齊羅(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的代表)等人就下列兩個問題進行了讨論:一是應該如何對付日本攻擊的威脅;二是今後對派遣在遠東的美國陸海軍指揮官應發出何種警告。
鑒于總統至今還沒有明确表态,馬歇爾和斯塔克兩人便草拟了一份提交總統的《關于遠東形勢的報告》。
裡面提到下列兩點: 一、判斷日本将南進,特别是侵入泰國; 二、為了對抗日本的上述活動,美國在加強菲律賓的防禦力量之前,要盡可能避免對日開戰。
這是最後一次向總統陳述軍方的判斷、戰略和希望。
羅斯福雖然沒有采納這一報告,但卻同意向當地指揮官下達最後的戒備令。
于是,馬歇爾就在當天(十一月二十七日)先向菲律賓和夏威夷等地的陸軍部隊下達了一道戒備令。
命令說: &ldquo日本的敵對行動随時會發生。
如果敵對行動無法避免,美國則希望日本先放第一槍。
目前要采取偵察和其他必要手段&rdquo。
另外,斯塔克也向太平洋艦隊和亞洲艦隊發布指令。
他的指令比馬歇爾說得具體,一開頭就說:&ldquo此電應視為戰争警告&rdquo。
接着便指出:&ldquo日美談判已告結束。
預計日本将在最近幾天内采取侵略行動。
日軍可能對菲律賓、泰國、克拉地峽(馬來亞)或婆羅洲采取行動,應采取适當的防禦措施&rdquo。
金梅爾一接到這份&ldquo戰争警告&rdquo電報,就于十一月二十七日上午(夏威夷時間)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召開會議,就陸軍的殲擊機通過航空母艦&ldquo企業号&rdquo運往威克島和中途島的問題作出決定。
出席這次會議的,陸軍方面有夏威夷方面陸軍部隊司令肖特中将和夏威夷方面陸軍航空部隊指揮官馬丁少将等人。
海軍方面除金梅爾司令外,還有哈爾西中将(第八特遣隊指揮官)、布朗中将(第三特遣隊指揮官)、貝林賈少将(海軍巡邏機部隊指揮官)以及金梅爾的參謀人員。
會上,第一個發言的是肖特。
他說:&ldquo這批飛機恐怕會最先同敵機交戰,因此應當使用我們所擁有的最好飛機。
&rdquo 這時,哈爾西問馬丁道: &ldquo聽說你已命令你的殲擊機飛行員不得飛離海岸二十四公裡以外,這是真的嗎?&rdquo 馬丁點頭回答說:&ldquo是事實。
&rdquo &ldquo這完全不起作用。
我們需要的是能在海上飛行的飛行員。
&rdquo 根據哈爾西的主張,會議決定使用海軍航空兵部隊的十二架F4F戰鬥機。
會後,哈爾西與金梅爾共進午餐。
接着,他們兩人就這次的特殊任務等問題一直商談到下午六時左右。
&ldquo我說,金!我想請你明确地告訴我,你到底希望我幹到什麼程度?要是遇上日本艦艇和飛機,那該怎麼辦才好?&rdquo哈爾西問道。
金梅爾一面回過頭來直盯着哈爾西的眼睛,一面明确地回答說: &ldquo你在說什麼?一切全憑你的常識去辦吧。
&rdquo 此時,日本的機動部隊全軍&ldquo人銜枚,馬摘鈴&rdquo,遙望着夏威夷的上空,正在悄悄地東進。
艦隊指揮官南雲中将站在他的旗艦&ldquo赤城号&rdquo的艦橋上,凝視着十一月二十八日(東京時間)行将從北太平洋西面的水平線上消失的夕陽。
接着,他回過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