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元運興諸将扶社稷帝诏降衆仙受敕封
關燈
小
中
大
秉忠曰;&ldquo宋之國勢将亡,但主上南行不吉。
&rdquo 丁已,宋以趙葵為少保。
賈似道誣其侵蝕軍資,葵罷職,病卒。
己未,宋改元開慶。
蒙古主聞趙葵卒,自将兵代蜀,崩于軍。
忽必烈渡江,江、淮州縣俱降。
宋國大驚,以吳潛為左丞相,似道右丞相。
似道密遣使乞和.忽必烈班師。
庚申,宋改元景定。
蒙古忽必烈即位,建元中統,為元世祖,定國為大元。
聞宋披雲有道,封為通玄弘教披雲真人,主天下道教事。
以僧人思馬為國師,主統天下釋門,與宋披雲并禮。
使谕安南、高麗,皆請降。
時宋罷吳潛于循州,賈似道複使以毒藥殺之。
吳潛曾得道于彭鶴林,至是中毒,謂家人曰:&ldquo吾其死矣。
夜有風雷勿驚。
&rdquo是夜果風雷大作,其屍不見。
甲子秋,慧星出于柳。
劉秉忠謂帝曰:&ldquo宋主将殂矣。
&rdquo元改至元。
拜秉忠為太保。
冬十月,宋帝崩,太子基即位,為度宗。
乙醜,改元鹹甯。
丁卯,立全妃為後。
己巳,呂文德疽發背死。
庚午春,參知政事江萬裡以襄陽、樊城交急,請兵往救。
似道不回答,江萬裡請去。
時蒙古平章政事廉希憲調理有度,賈似道不以朝廷為憂,日坐葛嶺,起樓台,延羽流,塑己像其中。
建多寶閣,藏寶貨古玩。
大設雲水齋,有二道人人座,啖飲太過,家人拽出,則劍琴二囊也。
俄有二道進谒曰:&ldquo吾聞相度休休,有容為貴,何以拒乎?我二人因遊舊境,是以進谒。
敢以一詩呈獻: 平章威福極頑殘,社稷傾危爾自安。
促織半閑方鬥罷,朔風吹徹木棉寒。
&rdquo 白衣道者曰:&ldquo怙寵戕善,将使半壁河山盡遭腥穢,難逃陰譴,尚敢傲慢如此!我是吳都督周,此是關内侯葛也。
&rdquo黃衣道者曰:&ldquo福盡時當罹虎口,惟惜污我靈山耳。
&rdquo攜手昂然而去。
似道問博士,曰:&ldquo此是俠士也。
&rdquo 癸酉,元陷樊、襄。
甲戌,江萬裡罷相居饒。
是秋,宋帝崩。
似道立嘉國公量為恭帝,年四歲,謝太後臨朝稱制。
封兄罡為吉王,弟昂為信王。
時劉秉忠居南屏精舍,無病而逝。
元主驚悼,命伯顔南侵,攻鄂州,都統制張世傑力戰莫近。
伯顔去,圍鄂州,取荊湖。
宋帝幼,驚而成疾。
召醫李立之進藥而愈。
乙亥,宋改元德佑,似道師至蕪湖,請和,伯顔不許。
池州通判趙昂發夫妻同死,伯顔命葬之。
一夕,風雨大作,墓破不見其屍。
江萬裡赴水死。
江南諸郡,或降或遁。
江西都統密佑戰死。
張世傑師複饒州。
江東諸郡,皆降于元。
都統孟記克沙市,司馬夢求死之。
六月,诏賈似道安置會稽,鄭虎臣為監押,至漳州木棉庵殺之,以應前詩之兆。
丙子,克潭州,提刑李芾一門盡節。
知衡州尹彀舉家自焚。
湖南軍陷。
文天祥乞命吉王、信王鎮閩廣,太後從之,拜天祥為右丞相,保二王南行。
伯顔兵人臨安,收圖籍,封府庫,拘太後、宋帝北行。
丙子,天祥至溫州,奉罡開府福州。
是夏,奉罡即位為端宗,改元景炎。
封景為衛王。
元主廢帝量為瀛國公,尋為僧,全後為尼,同栖正智寺。
元分道取閩、廣,張世傑奉帝航海,走潮州。
元主以張弘範為元帥。
戊寅,帥師人閩、廣。
夏四月,端宗崩于綱州。
群臣欲散。
陸秀夫請立衛王,改元祥興,為帝景。
以陸秀夫為左丞相,與張世傑共秉政事,遷帝居崖山。
有大星南流隕海、小星千餘随之之兆,其聲如雷。
加天祥少保、信國公。
時中軍大疫,天祥
&rdquo 丁已,宋以趙葵為少保。
賈似道誣其侵蝕軍資,葵罷職,病卒。
己未,宋改元開慶。
蒙古主聞趙葵卒,自将兵代蜀,崩于軍。
忽必烈渡江,江、淮州縣俱降。
宋國大驚,以吳潛為左丞相,似道右丞相。
似道密遣使乞和.忽必烈班師。
庚申,宋改元景定。
蒙古忽必烈即位,建元中統,為元世祖,定國為大元。
聞宋披雲有道,封為通玄弘教披雲真人,主天下道教事。
以僧人思馬為國師,主統天下釋門,與宋披雲并禮。
使谕安南、高麗,皆請降。
時宋罷吳潛于循州,賈似道複使以毒藥殺之。
吳潛曾得道于彭鶴林,至是中毒,謂家人曰:&ldquo吾其死矣。
夜有風雷勿驚。
&rdquo是夜果風雷大作,其屍不見。
甲子秋,慧星出于柳。
劉秉忠謂帝曰:&ldquo宋主将殂矣。
&rdquo元改至元。
拜秉忠為太保。
冬十月,宋帝崩,太子基即位,為度宗。
乙醜,改元鹹甯。
丁卯,立全妃為後。
己巳,呂文德疽發背死。
庚午春,參知政事江萬裡以襄陽、樊城交急,請兵往救。
似道不回答,江萬裡請去。
時蒙古平章政事廉希憲調理有度,賈似道不以朝廷為憂,日坐葛嶺,起樓台,延羽流,塑己像其中。
建多寶閣,藏寶貨古玩。
大設雲水齋,有二道人人座,啖飲太過,家人拽出,則劍琴二囊也。
俄有二道進谒曰:&ldquo吾聞相度休休,有容為貴,何以拒乎?我二人因遊舊境,是以進谒。
敢以一詩呈獻: 平章威福極頑殘,社稷傾危爾自安。
促織半閑方鬥罷,朔風吹徹木棉寒。
&rdquo 白衣道者曰:&ldquo怙寵戕善,将使半壁河山盡遭腥穢,難逃陰譴,尚敢傲慢如此!我是吳都督周,此是關内侯葛也。
&rdquo黃衣道者曰:&ldquo福盡時當罹虎口,惟惜污我靈山耳。
&rdquo攜手昂然而去。
似道問博士,曰:&ldquo此是俠士也。
&rdquo 癸酉,元陷樊、襄。
甲戌,江萬裡罷相居饒。
是秋,宋帝崩。
似道立嘉國公量為恭帝,年四歲,謝太後臨朝稱制。
封兄罡為吉王,弟昂為信王。
時劉秉忠居南屏精舍,無病而逝。
元主驚悼,命伯顔南侵,攻鄂州,都統制張世傑力戰莫近。
伯顔去,圍鄂州,取荊湖。
宋帝幼,驚而成疾。
召醫李立之進藥而愈。
乙亥,宋改元德佑,似道師至蕪湖,請和,伯顔不許。
池州通判趙昂發夫妻同死,伯顔命葬之。
一夕,風雨大作,墓破不見其屍。
江萬裡赴水死。
江南諸郡,或降或遁。
江西都統密佑戰死。
張世傑師複饒州。
江東諸郡,皆降于元。
都統孟記克沙市,司馬夢求死之。
六月,诏賈似道安置會稽,鄭虎臣為監押,至漳州木棉庵殺之,以應前詩之兆。
丙子,克潭州,提刑李芾一門盡節。
知衡州尹彀舉家自焚。
湖南軍陷。
文天祥乞命吉王、信王鎮閩廣,太後從之,拜天祥為右丞相,保二王南行。
伯顔兵人臨安,收圖籍,封府庫,拘太後、宋帝北行。
丙子,天祥至溫州,奉罡開府福州。
是夏,奉罡即位為端宗,改元景炎。
封景為衛王。
元主廢帝量為瀛國公,尋為僧,全後為尼,同栖正智寺。
元分道取閩、廣,張世傑奉帝航海,走潮州。
元主以張弘範為元帥。
戊寅,帥師人閩、廣。
夏四月,端宗崩于綱州。
群臣欲散。
陸秀夫請立衛王,改元祥興,為帝景。
以陸秀夫為左丞相,與張世傑共秉政事,遷帝居崖山。
有大星南流隕海、小星千餘随之之兆,其聲如雷。
加天祥少保、信國公。
時中軍大疫,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