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元運興諸将扶社稷帝诏降衆仙受敕封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邀遊大地幾春秋,勸化時人不肯修。
性命機關堪守護,利名圈裡莫綢缪。
百年有限光陰促,一旦無常萬事休。
急早回頭勤苦煉,與君同上鳳麟洲。
卻說西河薩守堅,生于元符庚辰歲九月二十三日。
生時紅霞罩室。
幼而貞敏。
初學醫生,誤用藥殺人。
後棄家學道,遍訪名山,遇鐵師真人傳授妙旨,修成道果,自号全陽子。
嘗受九州提刑錄,主天下鬼神功過事,大顯神通。
道經湘陰浮梁,見人用童男女生祀廟神,守堅曰:&ldquo此等淫神,好焚其廟。
&rdquo言訖,雷火飛空,其廟立毀。
薩翁後遍行救濟,一十二年,積累百千萬億功勳。
至龍興江邊盥手,以口含水,唾而盥濯,忽見水中神影在頭上。
薩翁問是何神,神答曰:&ldquo吾先天主将火車靈官王是也。
久值靈霄殿,奉玉敕廟食湘陰,以懲此方惡業。
自真人焚吾廟後,相随一十二載,但候有過,便複前仇。
今真人功行已高,職隸天樞,願為部将,以備驅策。
&rdquo薩守堅與為盟誓,表達其情。
後至漳州,一朝諸将現形環侍,天诏召人天樞。
薩翁受诏,掌都天宗主、一元無上真君之職,旌幢幡蓋,仙童導引升天。
後命王靈官護法道門,世間凡有真志修道行功,必當随身擁護,倘有饑馑虎狼鬼妖惡人、一切刀兵水火,不能傷害其身。
部領銀牙鳳嘴将三千、虎首兵百萬,護持玄宗。
不表。
丙申,蒙古闊端破成都,文州守臣劉銳、趙汝向固守,援兵不至。
劉銳集家人,盡飲藥死。
及破城,劉銳及二子屍皆攝去。
趙汝向被執而殺之。
蒙古複侵江陵。
孟珙連破二十四寨。
複侵真州,丘嶽敗之。
丁酉,宋改元嘉熙。
己亥,水淹艮山門。
辛醜。
宋改元淳佑。
時蒙古主嗜酒,楚材谏,敕日進三鐘。
二月,帝疾笃,脈絕。
楚村言天下罪囚多枉,宜赦之以祈佑。
帝命赦發,脈複。
子月,楚材推太乙數,言帝不宜出獵。
帝不聽,徑出五日,還崩于道。
時蒙古乃馬真氏稱權專政。
楚材因谏不聽,憂憤而卒。
為相二十年.惟留琴書而已。
甲午,蒙古入兩淮。
呂文德大敗之。
複侵蜀,餘階敗之。
蒙古自太宗崩。
後六皇後掌國五年。
楚材卒,法度不一,内外離心。
是秋,貴由立,為定宗,乃太宗長子也。
是冬,聞宋孟珙卒,蒙古分道攻江淮。
丁未,宋以趙葵督江淮兵馬拒之。
己酉。
宋孫貴妃生一子,不哭而憨,因名敏。
庚戌,以賈似道制置兩淮,罷趙葵。
蒙古主定宗崩。
辛亥,立拖雷長子蒙哥為憲宗,命太弟忽必烈總治蒙古漢地事。
聞姚樞有道,召之,虛己受言,遂分道取淮、蜀。
宋以史天澤經略河南,軍民大治。
壬子,行會天曆,封王子敏為逸王。
癸醜,宋改元寶佑。
帝以四川為憂,有言餘階失戎伍心,帝以餘晦代之。
階聞之,不自安。
一夕暴卒。
後人有見于青城山,同一紫髯道者對坐石上,曰:&ldquo餘方憂憤悶絕,忽遇姚翁奉鐘離翁命喚醒至此。
&rdquo故人再拜,回視忽不見。
回往餘府通報,命不複揚言。
甲寅,诏籍階家财以犒師。
階子如孫家貧,償債不足,遇唐真人贈姜,皆變黃金。
如孫貨于市,有賈胡買之數十萬,道:&ldquo此金是唐真人丹金也,能辟水火,順年谷,外邦稱為至寶。
&rdquo如孫得以償債、置家産。
不表。
且說餘晦在蜀屢敗,召還。
忽必烈乃薦許衡為京兆提學,不至。
聞邢台劉秉忠有道,隐居武安山,忽必烈召僧海雲與秉忠俱至。
烈見其材。
薦秉忠相宅,遂營開平府。
蒙古主欲親伐宋,命蔔其行。
性命機關堪守護,利名圈裡莫綢缪。
百年有限光陰促,一旦無常萬事休。
急早回頭勤苦煉,與君同上鳳麟洲。
卻說西河薩守堅,生于元符庚辰歲九月二十三日。
生時紅霞罩室。
幼而貞敏。
初學醫生,誤用藥殺人。
後棄家學道,遍訪名山,遇鐵師真人傳授妙旨,修成道果,自号全陽子。
嘗受九州提刑錄,主天下鬼神功過事,大顯神通。
道經湘陰浮梁,見人用童男女生祀廟神,守堅曰:&ldquo此等淫神,好焚其廟。
&rdquo言訖,雷火飛空,其廟立毀。
薩翁後遍行救濟,一十二年,積累百千萬億功勳。
至龍興江邊盥手,以口含水,唾而盥濯,忽見水中神影在頭上。
薩翁問是何神,神答曰:&ldquo吾先天主将火車靈官王是也。
久值靈霄殿,奉玉敕廟食湘陰,以懲此方惡業。
自真人焚吾廟後,相随一十二載,但候有過,便複前仇。
今真人功行已高,職隸天樞,願為部将,以備驅策。
&rdquo薩守堅與為盟誓,表達其情。
後至漳州,一朝諸将現形環侍,天诏召人天樞。
薩翁受诏,掌都天宗主、一元無上真君之職,旌幢幡蓋,仙童導引升天。
後命王靈官護法道門,世間凡有真志修道行功,必當随身擁護,倘有饑馑虎狼鬼妖惡人、一切刀兵水火,不能傷害其身。
部領銀牙鳳嘴将三千、虎首兵百萬,護持玄宗。
不表。
丙申,蒙古闊端破成都,文州守臣劉銳、趙汝向固守,援兵不至。
劉銳集家人,盡飲藥死。
及破城,劉銳及二子屍皆攝去。
趙汝向被執而殺之。
蒙古複侵江陵。
孟珙連破二十四寨。
複侵真州,丘嶽敗之。
丁酉,宋改元嘉熙。
己亥,水淹艮山門。
辛醜。
宋改元淳佑。
時蒙古主嗜酒,楚材谏,敕日進三鐘。
二月,帝疾笃,脈絕。
楚村言天下罪囚多枉,宜赦之以祈佑。
帝命赦發,脈複。
子月,楚材推太乙數,言帝不宜出獵。
帝不聽,徑出五日,還崩于道。
時蒙古乃馬真氏稱權專政。
楚材因谏不聽,憂憤而卒。
為相二十年.惟留琴書而已。
甲午,蒙古入兩淮。
呂文德大敗之。
複侵蜀,餘階敗之。
蒙古自太宗崩。
後六皇後掌國五年。
楚材卒,法度不一,内外離心。
是秋,貴由立,為定宗,乃太宗長子也。
是冬,聞宋孟珙卒,蒙古分道攻江淮。
丁未,宋以趙葵督江淮兵馬拒之。
己酉。
宋孫貴妃生一子,不哭而憨,因名敏。
庚戌,以賈似道制置兩淮,罷趙葵。
蒙古主定宗崩。
辛亥,立拖雷長子蒙哥為憲宗,命太弟忽必烈總治蒙古漢地事。
聞姚樞有道,召之,虛己受言,遂分道取淮、蜀。
宋以史天澤經略河南,軍民大治。
壬子,行會天曆,封王子敏為逸王。
癸醜,宋改元寶佑。
帝以四川為憂,有言餘階失戎伍心,帝以餘晦代之。
階聞之,不自安。
一夕暴卒。
後人有見于青城山,同一紫髯道者對坐石上,曰:&ldquo餘方憂憤悶絕,忽遇姚翁奉鐘離翁命喚醒至此。
&rdquo故人再拜,回視忽不見。
回往餘府通報,命不複揚言。
甲寅,诏籍階家财以犒師。
階子如孫家貧,償債不足,遇唐真人贈姜,皆變黃金。
如孫貨于市,有賈胡買之數十萬,道:&ldquo此金是唐真人丹金也,能辟水火,順年谷,外邦稱為至寶。
&rdquo如孫得以償債、置家産。
不表。
且說餘晦在蜀屢敗,召還。
忽必烈乃薦許衡為京兆提學,不至。
聞邢台劉秉忠有道,隐居武安山,忽必烈召僧海雲與秉忠俱至。
烈見其材。
薦秉忠相宅,遂營開平府。
蒙古主欲親伐宋,命蔔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