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劉長生福州棄幻相長春子雪山複回書

關燈
詩曰: 曾憶當年采藥翁,求玄訪道悟真空。

    化機透徹心猿定,妙理圓融意馬彤。

    消盡陰魔超世俗,煉成陽質出樊籠。

    從今打破天羅網,快樂逍遙跨鶴沖。

     卻說丘長春真人在崇福宮别了衆門人,至睦州地界,路遇宋披雲、李靈陽,三人相見。

    俱未會面,彼此俱知有道,各談姓名,方知靈陽乃重陽之友,披雲乃丹陽之徒。

    那李靈陽自同和玉贍、王重陽等結庵同修,丹成,各人自去立功,遍處雲遊。

    至此不意而會長春、披雲,三人彼此相敬。

    宋披雲知長春是他師叔,執弟子禮,下拜道:&ldquo弟子久聞師言,師叔之名冠紫冊,德重天人,至今才得相見。

    &rdquo長春急忙留住,問道:&ldquo汝師丹陽,與不二在河南洛陽跨鶴飛升。

    聞汝等皆得丹陽真旨,道果皆可圓成矣。

    &rdquo披雲道:&ldquo我師授道于李大乘、趙蓬萊、韓清甫等數人,彼嘗未成,惟我勤修苦煉一十二載,始得脫胎神化。

    一感師父宏恩,二仗師叔福庇也。

    我聞龍川有藍橋者,舉進士不第,去隐霍山,嘗吹鐵笛,遇踏歌狂者,攜之飛升矣。

    &rdquo長春曰:&ldquo莫羨他人美,自己積功累行,以待天符。

    功成行滿之時,比他更美幾倍矣。

    今劉長生功圓返虛,我欲至福州一遊。

    &rdquo 靈陽、披雲亦欣然同去。

    不表。

     庚申歲,宋帝诏複留正少保,緻仕,卒。

    三月,故秘閣修撰朱熹卒,年七十一歲。

    是日大風拔木,洪水崩山。

    熹釋《四書》,編《通鑒綱目》。

    八月,太上皇崩。

    冬,韓後崩。

     辛酉,宋改元嘉泰。

    臨安大火,四日乃滅。

    時張道清在西蜀得譚真人之道,譚真人出外雲遊而去,張道清遂拜别衆位師兄弟們。

    後到九宮山精修一十餘載,道成,靈異莫測。

    宋帝有疾,屢召之,以符水進帝,病即愈。

    賜号真君。

    至是上言:&ldquo今秋大旱,當弛禁回天。

    &rdquo又言:&ldquo耶律氏将滅,彼乃荒狂之故,以此為鑒。

    &rdquo此時西遼直魯古出獵,乃蠻王伏兵,突出擒之。

    遼滅。

     壬戌春,京镗卒。

    佗胄加封太師,聞劉處玄在福州講經,欲往問其道。

    劉真人是年二月初六日鳴鼓集衆告曰:&ldquo韓子佗胄,殺機正熾,欲來求道,此人豈可聞道乎?吾欲赴仙師之約,爾等勿懈真修。

    吾當去矣!&rdquo時長春與披雲、靈陽三人将到,劉真人見之,拱手相别道:&ldquo汝等功圓道備,飛升有日。

    今朝告别,後會有期。

    &rdquo遂曲肱倏然而解。

    所著有《仙樂》、《太虛》、《盤陽》、《同塵》、《安閑》、《修真》文集六卷,又有派詩四十字留于後世,曰随山派: 思道明仁德,全真性複常。

    景高和禮義,嗣信守忠良。

    裕謙賢旅泰,宗友茂惟祥。

    盛益希誠樸,玄元世永昌。

     衆門人将師人殓已畢,過三日,起棺安葬。

    棺中輕如無物,衆人揭開棺蓋一看,隻存衣冠簪履等物。

    長春道:&ldquo劉師兄既已屍解而去,可就将衣冠等物埋葬,以作仙迹而已矣。

    &rdquo葬畢,衆人分投度化而去。

    有司奏宋帝:劉處玄化去。

    賜号輔化真人。

    時佗胄請追封嶽飛為鄂王。

     乙醜,宋改元開禧。

     丙寅夏,興州都統制吳曦反,以四州地獻金。

    時夏國李安全廢主純佑而自立,為襄宗。

    十月,金立吳曦為蜀王。

    是冬,蒙古奇渥溫鐵木真稱成吉思皇帝,建元聖武。

    乃是蒙古先有一女,名日阿蘭,寡居漠北,屢有天光照耀其腹,連生三子:長曰孛完合答吉,次曰孛吉撒赤,,三曰孛端叉兒。

    惟叉兒狀貌奇特,沉重寡言,人謂之癡,其母曰:&ldquo此兒非癡,子孫必有大貴。

    &rdquo其部世奉貢于遼、金,而總款于鞑靼。

    至叉兒九世孫也速該攻塔塔兒部,護其部長還于鐵裡溫盤陀山而生子,名奇握溫鐵木真。

    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