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王重陽設教行道德孫不二裝瘋學神仙

關燈


    &rdquo更欲與言,忽失所在。

    綸遂告疾還家,精思仙道。

    後遇柳仙授其丹道及屍解之訣,後屍解去。

    太常卿劉洪薦朱熹為樞密院編修,不至。

    宋帝謂其廉退可嘉,诏以主管台州崇道觀。

    朱熹聞張平叔得道,在崇道觀遐舉飛升,深企慕之。

    平叔少與象川翁在茲同業,張不第,茲顯達,熹歎曰:&ldquo顯達者,沉溺苦海;不第者,得道上升。

    塵世富貴,豈仙道之比哉!&rdquo時有孫葆光,字淵明,深究性命之學,元豐間,遇廣孟子授還丹之訣,自号無名子。

    遊于應天府,種蔬為業,又号商丘老圃。

    擇人而度。

     甲午春,宋改元淳熙。

    虞允文卒。

    安南王李天祥殂,子龍翰嗣,報喪于宋帝,帝遣使封之。

    召朱熹為秘書郎,不至。

    改主武夷山沖佑觀,複令知南康軍,引士子與之講論。

    是秋,宋帝立謝貴妃為後。

     丁酉,改行淳熙曆。

    重陽見宋帝冊後行曆,崇聖愛士,克盡君道,自居金地,覺有不安。

    時會集道衆講經論道,道俗鹹集。

     重陽一日在講堂普示雲:&ldquo汝等既入吾門,修身學道,必先煉性而後修命。

    性本屬木,鑽之則生煙火。

    火者,心也,本性定靜,心火自滅。

    所以《陰符經》雲:火生于木,禍發必克;奸生于國,時動必潰。

    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故修道者先煉無名種火,以心治心,将一切貪癡嫉妒、損人利己、貢高我慢、剛強暴惡以及種種不良之心滅盡,然後掃除過去、未來、現在之三心,人心淨盡,道心自現。

    道心者,即虛靈不時之本性元神,覺照自心煉得圓明透徹,毋使一點塵心來擾。

    至于遇境不生煙火,純純粹粹,任憑虛空粉碎,吾性湛然獨存。

    性工既成,丹基自固。

    倘然性地未堅,大道将成,亦有敗壞也。

    欲修大道,須要性命雙修,從有形以度無形,以無形制住有像。

    所以通靈者神也,長生者氣也,非安養元神,不能通靈達變;非伏住元氣,不能長生延年。

    所謂命不離性,命無性不立;性不離命,性無命不存。

    以氣養神,以神含氣,自然金木相投,水火既濟,結成胞胎,是名金丹,又謂玄宰。

    更用乾坤交媾,是成胎仙,三年溫養,似乳哺之嬰兒;九載大定,如習學之周遍。

    然後出入無間,變化神通,總不外乎自身中搜求耳。

    &rdquo 時孫不二得師傳授,勤修不怠,敗堵七年,三田返複,百竅流通,自号清靜散人。

    此時也在内聽講,上前行禮。

    重陽下座,喚不二至丹房,更授金液還丹之道及養胎出神、飛升駕鶴之法。

    一一傳授畢,遂吩咐道:&ldquo汝緣在河南洛陽地界了道,可往彼裝瘋磨煉,日乞鬧市,夜宿破窯,琢磨心身。

    道果圓成,自然脫胎神化。

    再可積功累行,到那時節,我來引汝朝拜金阙,得入西池。

    &rdquo不二謝拜師父道:&ldquo弟子倘有成道之日,永遠不忘師恩也。

    &rdquo複去辭别丹陽,将師父傳道、命往洛陽之事說了一遍。

    複向各位師兄各備辭别畢,回轉家中,約定明日就動身。

    是夕丹陽回家,囑咐多少言語。

     至天明,吃了早飯,那不二到房中将頭打散,臉上擦些塵垢,換得一身破褴的袖頭,裝成個瘋颠模樣。

    手拿一把破蒲扇,肩背一條破麻帕,包着一個瓜瓢,哈哈大笑出來,向丹陽把手一拱道:&ldquo請了!有緣再會。

    &rdquo往外就跑。

    丹陽一見,兩眼流淚。

    庭珍、庭瑞等一家大小湧出,見了這個樣子,各各放聲大哭。

    庭桂等問道:&ldquo母親為何蓦然瘋颠至此?往那裡而去?&rdquo丹陽道:&ldquo你母親今奉師命,往洛陽磨煉身心。

    但修道之事,非汝輩可知,亦不必挂念他,你們去幹你們的事罷。

    &rdquo 時全真庵一群的道友俱來拜送,丹陽道:&ldquo不二早已去矣。

    &rdquo馬家大小各各含淚。

    不表。

    丹陽與衆道友稱贊不二的道心堅固,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