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性格的其他表現形式
關燈
小
中
大
學問、墨守成規都不是遺傳特質,也不是不能改變的行為,而是個體偏差的生活态度。
這種偏差的生活态度在他們的靈魂中能量巨大,完全主宰了他們的性格特征,讓人無法擺脫。
服從 逆來順受的個體也難以勝任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崗位。
服從命令是他們慣常的模式。
這些人依靠他人制定的規則來生活,所以大多數傾向于選擇服務性的工作。
此外,他們的逆來順受還表現在人際關系的多個方面。
可以通過個體的外在表現來推測其是否具有這種特質,常見的表現是屈服和谄媚。
他們在别人面前點頭哈腰,仔細聆聽别人說的話。
他們對上級的命令、别人的言語不加思考就嚴格執行。
有時,他們覺得聽命于人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并能夠從中找到樂趣。
當然,總是試圖控制别人不是理想的人格特征,但過于聽命于人并以此為樂的性格也不健康。
對于很多人而言,尤其是女性,服從是社會生活的一條行為準則。
女性必須服從是不成文但根深蒂固的信條。
人們認為,女性為了服從而存在。
這一觀點對人類社會中所有的人際關系都帶來不利的、破壞性影響,但卻難以根除。
許多女性也奉行這一點。
然而,沒有人會從這樣的觀點中獲益。
如果人們能意識到女性并不是為服從而生的,生活将是另一番景象。
一個習慣了服從的女人遲早都會變得依賴,缺乏社會價值。
這裡有一個案例:一位女性在自由戀愛後嫁入豪門。
但她和丈夫都認同女性應該服從這一信條。
在婚後生活中,她漸漸變成了一台機器,隻知道做家務、服侍丈夫,身上所有的獨立性都消失殆盡。
周圍的人也漸漸習慣了她的變化,但沒有一個人從她的變化中獲益。
上述案例中,由于夫妻雙方都是知識分子,事情并沒有進一步惡化。
但是,對于觀念中認為服從是女性天職的大多數女性而言,這位患者的命運就是前車之鑒。
事實上,這一觀點與人性之間蘊藏着巨大沖突。
例如,當丈夫認為妻子的服從理所應當時,一旦妻子表現出不服從,雙方就會引發沖突。
事實上,要個體完全服從于他人是天方夜譚。
有些女性已将服從内化為性格特征的一部分,她們需要找專制、冷酷的男性作為伴侶。
這種不自然的兩性關系遲早會發展成公開的戰争。
這些女性的做法讓我們看到女性天性服從的這一偏見是多麼荒唐可笑。
擺脫這一困境的方法是:當夫妻一起生活時,必須以公平的勞動分工為前提,任何一方不應處于被統治的地位。
在當前社會,如果這隻是一個理想,至少可作為評估個體的文明發展水平的标準。
在兩性關系協調、男性角色負擔過重與國家民族沖突等問題中,都可以見到服從的特質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文明中,經濟制度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
或許,當今社會的大多數人都是奴隸的後代。
盡管貴族與奴隸階層的絕對對立已消失了數百年,但當今社會在特定群體中還保留着世襲制度,保留了服從和奴隸制的模式,從而造就了男權社會。
在古代,工作是奴隸等下等人做的事,貴族無須染指。
貴族被視為權傾一方和品德優秀的人。
統治階級中才擁有所謂&ldquo最優秀&rdquo,即希臘語中&ldquoAristos&rdquo的人。
上層社會掌握在這些&ldquo最優秀&rdquo的人手中。
事實上,這些&ldquo最優秀&rdquo的人是由其掌握的權力來決定的,與他們的品行毫無關系。
處于奴隸階級的人才會被評價和分類,上層社會則掌握着評估的權力。
在當代社會,有些觀點受到奴隸和貴族思想的影響。
奴隸制在人類社會逐漸統一和諧的今天已經變得一錢不值。
但是,思想家尼采卻對貴族統治和奴隸屈從的思想推崇備至。
時至今日,摒棄有關貴族與奴隸的階級思想,認為人人生而平等依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但是,相信衆生絕對平等的思想萌芽已經是人類文明前進的一大步。
這一想法能幫助個體不斷進步,避免行為上出現嚴重的失誤。
例如,有些人已經變得奴性十足,隻有對别人感恩戴德時才會感到開心。
他們為自己的奴性不停地辯解,強調自己存在的價值。
這時,我們不要被他們開心的表現蒙蔽,事實上,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感到不快樂。
專橫 與奴性個體相反,專橫個體在人際關系中必須占據主導和主要地位。
他們的生活重心是:&ldquo我怎樣能超過别人?&rdquo專橫的個體總是會遇到各種挫折。
一般而言,專橫個體如果沒有太多的惡意挑釁行為,也可能是有用之才。
主管或者負責人都可以是這些具有專橫特質的人。
具有專橫特質的人傾向于選擇那些看重組織和領導能力的工作。
在動亂或是革命時期,具有專橫特質的人會脫穎而出。
因為他們有一定的指揮才能,有成為統治者的态度和欲望,并為此進行了必要的準備。
他們已經不滿足于在家中發
這種偏差的生活态度在他們的靈魂中能量巨大,完全主宰了他們的性格特征,讓人無法擺脫。
服從 逆來順受的個體也難以勝任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崗位。
服從命令是他們慣常的模式。
這些人依靠他人制定的規則來生活,所以大多數傾向于選擇服務性的工作。
此外,他們的逆來順受還表現在人際關系的多個方面。
可以通過個體的外在表現來推測其是否具有這種特質,常見的表現是屈服和谄媚。
他們在别人面前點頭哈腰,仔細聆聽别人說的話。
他們對上級的命令、别人的言語不加思考就嚴格執行。
有時,他們覺得聽命于人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并能夠從中找到樂趣。
當然,總是試圖控制别人不是理想的人格特征,但過于聽命于人并以此為樂的性格也不健康。
對于很多人而言,尤其是女性,服從是社會生活的一條行為準則。
女性必須服從是不成文但根深蒂固的信條。
人們認為,女性為了服從而存在。
這一觀點對人類社會中所有的人際關系都帶來不利的、破壞性影響,但卻難以根除。
許多女性也奉行這一點。
然而,沒有人會從這樣的觀點中獲益。
如果人們能意識到女性并不是為服從而生的,生活将是另一番景象。
一個習慣了服從的女人遲早都會變得依賴,缺乏社會價值。
這裡有一個案例:一位女性在自由戀愛後嫁入豪門。
但她和丈夫都認同女性應該服從這一信條。
在婚後生活中,她漸漸變成了一台機器,隻知道做家務、服侍丈夫,身上所有的獨立性都消失殆盡。
周圍的人也漸漸習慣了她的變化,但沒有一個人從她的變化中獲益。
上述案例中,由于夫妻雙方都是知識分子,事情并沒有進一步惡化。
但是,對于觀念中認為服從是女性天職的大多數女性而言,這位患者的命運就是前車之鑒。
事實上,這一觀點與人性之間蘊藏着巨大沖突。
例如,當丈夫認為妻子的服從理所應當時,一旦妻子表現出不服從,雙方就會引發沖突。
事實上,要個體完全服從于他人是天方夜譚。
有些女性已将服從内化為性格特征的一部分,她們需要找專制、冷酷的男性作為伴侶。
這種不自然的兩性關系遲早會發展成公開的戰争。
這些女性的做法讓我們看到女性天性服從的這一偏見是多麼荒唐可笑。
擺脫這一困境的方法是:當夫妻一起生活時,必須以公平的勞動分工為前提,任何一方不應處于被統治的地位。
在當前社會,如果這隻是一個理想,至少可作為評估個體的文明發展水平的标準。
在兩性關系協調、男性角色負擔過重與國家民族沖突等問題中,都可以見到服從的特質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文明中,經濟制度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
或許,當今社會的大多數人都是奴隸的後代。
盡管貴族與奴隸階層的絕對對立已消失了數百年,但當今社會在特定群體中還保留着世襲制度,保留了服從和奴隸制的模式,從而造就了男權社會。
在古代,工作是奴隸等下等人做的事,貴族無須染指。
貴族被視為權傾一方和品德優秀的人。
統治階級中才擁有所謂&ldquo最優秀&rdquo,即希臘語中&ldquoAristos&rdquo的人。
上層社會掌握在這些&ldquo最優秀&rdquo的人手中。
事實上,這些&ldquo最優秀&rdquo的人是由其掌握的權力來決定的,與他們的品行毫無關系。
處于奴隸階級的人才會被評價和分類,上層社會則掌握着評估的權力。
在當代社會,有些觀點受到奴隸和貴族思想的影響。
奴隸制在人類社會逐漸統一和諧的今天已經變得一錢不值。
但是,思想家尼采卻對貴族統治和奴隸屈從的思想推崇備至。
時至今日,摒棄有關貴族與奴隸的階級思想,認為人人生而平等依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但是,相信衆生絕對平等的思想萌芽已經是人類文明前進的一大步。
這一想法能幫助個體不斷進步,避免行為上出現嚴重的失誤。
例如,有些人已經變得奴性十足,隻有對别人感恩戴德時才會感到開心。
他們為自己的奴性不停地辯解,強調自己存在的價值。
這時,我們不要被他們開心的表現蒙蔽,事實上,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感到不快樂。
專橫 與奴性個體相反,專橫個體在人際關系中必須占據主導和主要地位。
他們的生活重心是:&ldquo我怎樣能超過别人?&rdquo專橫的個體總是會遇到各種挫折。
一般而言,專橫個體如果沒有太多的惡意挑釁行為,也可能是有用之才。
主管或者負責人都可以是這些具有專橫特質的人。
具有專橫特質的人傾向于選擇那些看重組織和領導能力的工作。
在動亂或是革命時期,具有專橫特質的人會脫穎而出。
因為他們有一定的指揮才能,有成為統治者的态度和欲望,并為此進行了必要的準備。
他們已經不滿足于在家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