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

關燈
我們宇宙的結構 為了使個體能夠根據環境做出适應性的行為調整,個體的心理機制應具備對外部世界形成整體印象的能力。

    心理機制還根據個體對外部世界的明确解釋,沿着童年早期形成的理想化行為模式的路線來達到确定的目标。

    雖然我們很難用準确、全面的術語來表達&ldquo對外部世界的解釋&rdquo和&ldquo生活目标&rdquo,但我們可以将它們描述為&ldquo永恒的光環&rdquo,并總是與個體的機能缺陷相對立。

    個體的心理活動隻由内在目标所驅動,而目标的建立是以個體具備的改變能力和一定的行動自由為前提的。

    個體精神生活的豐富和完善建立在自由探索的行動基礎之上。

    例如,當兒童第一次從地上站起來,他就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覺察到環境中的危險。

    當他第一次嘗試行動,尤其是擡腳走路時,他可能經曆不同程度的困難,這種行動上的挫敗可能增強或打擊他對未來的希望和信心。

    在成年人看來并不重要或常見的一些現象,卻會對兒童的靈魂産生巨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其世界觀的塑造。

    運動困難的兒童的理想就是自己能夠自由活動,因此他們會崇尚暴力或冒險行為。

    這一理想可以通過詢問他們最喜歡的遊戲,或者長大後想做什麼反映出來。

    通常這些兒童會回答想成為汽車司機、火車司機或諸如此類的職業,表明他們無意識裡想要克服自己的障礙,獲得自由行動的能力。

    如果他們實現了這一生活目标,自卑感和受挫感就會在體驗到完美的自由運動的過程中被徹底消除。

    同理,發育緩慢或體弱多病的兒童也常體驗到受挫感。

    例如,先天性視力缺陷的兒童形容周圍環境時,會使用更多&ldquo視覺&rdquo相關詞彙;聽覺缺陷的兒童會表現出對某些音調的強烈興趣,聽到這些音調會感到愉快。

     對于想要征服世界的兒童來說,感官是他确定與所處世界的本質聯系最為重要的器官。

    通過感官,兒童可以構建自己的客觀世界。

    感官是兒童望向環境的眼睛,通過獲取視覺信息,兒童注意到周圍的人,從而為他積累個人經驗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

    聽覺、嗅覺、觸覺和軀體感覺器官(耳、鼻、舌頭和皮膚)傾向于處理短暫的、敏感的刺激,而視覺器官主要處理穩定的、持久的環境信息,對于兒童構建整體的客觀世界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然而,對于主要依賴聽覺信息的個體來說,聲音在他的精神活動發展中更具價值。

    通常,我們很少能見到以運動機能占主導地位的個體,或是對嗅覺或味覺刺激更敏感的個體。

    因為一方面,嗅覺發達的個體在人類文明中并不占優勢。

    另一方面,運動機能發達的個體,他們的特點是明顯多動,自童年期到成年期。

    在童年期,他們僅對肢體的活動感興趣,甚至在睡覺時也會在床上翻來覆去。

    這時,我們必須将這些&ldquo好動&rdquo的兒童區分出來。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不以某個優勢器官或器官群探索環境的兒童是不能融入環境的。

    無論是通過感覺器官還是運動器官,兒童都是在利用自身的優勢器官收集周圍環境的信息,構建出自己所處的客觀世界。

    因此,隻有了解兒童接觸世界的優勢器官,才能更好地理解人類。

    兒童與客觀環境發生的所有聯系,包括态度和行為方式都是以優勢器官的機能為基礎的,進而通過知識經驗賦予這些行為以價值。

    器官的機能缺陷會影響個體童年期對客觀世界形成主觀印象,進而影響其往後的發展。

     世界觀發展中的元素 個體當前的目标會影響某些特定心理能力的選擇、強度和活動性,這些心理能力對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我們盡管生活在一個共同的客觀世界中,但每個人的經曆都有獨特性。

    我們每個人都隻重視與自己當前的目标相契合的事件,并賦予這一事件特殊的解釋。

    我們如果不能明确個體所追求的生活目标,以及他的行為受到這一目标的影響這一點,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其行為,也不能對其行為進行準确評估。

     知覺 由外部世界所産生的印象和刺激通過感覺器官傳遞到大腦,并在腦内留下痕迹,通過這些痕迹建立想象和記憶,從而形成知覺體驗。

    但是,知覺體驗與照片不同,它會賦予外部世界帶有個體特殊性、與其品質相關的信息。

    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不相同,也不會對經曆的同一件事産生完全相同的反應。

    如果我們詢問人們對于自己所處客觀世界的看法,答案一定是千差萬别的。

    對于兒童而言,由于優勢器官和行為模式在童年早期已被塑造,他們隻會感知到環境中适合他已有行為模式的信息。

    例如,視覺特别發達的兒童所形成的知覺體驗具有明顯的視覺特征。

    在自然界中,大多數人都屬于視覺優勢動物。

    還有一部分人是聽覺優勢,通過聲音信息來填補對自己所處客觀世界的整體印象。

    這些知覺體驗不需要與客觀事實完全契合,為了适應個體的生活目标和行為模式,個體能夠重新調整、改變他與外部世界的聯系。

    個體的獨特性就在于他對客觀世界的感知方式和知覺體驗。

    知覺體驗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生理現象,更是一種心理功能,由它可以獲得最接近個體内心想法的信息。

     記憶 基于知覺體驗,靈魂的發展與活動能力密切相關。

    靈魂與運動的關聯與生俱來,靈魂的活動由個體的目标和運動目的所決定。

    個體必須對所接收到的客觀環境信息及它們之間的關聯進行收集和整理,而靈魂作為體現個體适應性的重要器官,也必須發展出相應的記憶能力,以便個體進行防禦和維持生存。

     靈魂對個體所面臨的問題做出的反應會在靈魂的結構上留下痕迹這一點總是顯而易見的。

    個體的适應性決定了記憶和評估能力的重要地位。

    如果沒有記憶,個體不可能未雨綢缪。

    可以推測,所有記憶信息的儲存都有特定的目的。

    記憶不是偶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