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裂眦寄
關燈
小
中
大
寄園主人曰:“裂眦一寄,餘專為平寇作也。
餘宰交城,交山延邪數郡,稱盜薮,往往乘飚出為民害,破城邑,戕弑職官,聞者鹹目裂發豎。
餘奉都劄剿賊,渠魁數十,不憚艱阻,以計盡殲之,降其黨,晉人快焉。
嗟乎!涓涓不息,将為江河,盜賊一興,生民塗炭,折巨柯于萌蘖,是在留心民瘼者矣。
他若忠義之遭屯,國事之潰裂,又皆緻寇之大原,能不鑒諸?” ◎流寇瑣聞 寇足言乎?即曰遺臭,何煩污牍也。
然同一闖、獻耳,或剿之而捷,或觸之而碎,平寇豈無術欤?爰{艹叟}瑣談,亦以資識。
流寇起自崇祯元年,迄于明亡,大抵皆邊盜逃兵,土寇饑民,此撲彼興,不可勝計。
始于王嘉胤,終于李自成、張獻忠,生民遭毒,良不可言。
(《雞窗刺言》) 寇之毒也,萌于秦,延于晉,及畿南,蔓于豫、楚、蜀、江北,出沒秦、豫、楚、蜀,蹂躏無虛日,民遭菅刈,殺人八百萬,流血三千裡,殆不啻焉。
(《翦寇錄》) 群盜闖獻,麋爛天下,破城屠邑,迄無甯日。
表而出之,俾考古者,知生民之不幸。
(《嘯虹筆記》)崇祯元年戌辰十一月延安大饑。
參政洪承疇擊賊。
府谷民王嘉胤倡亂,又有不沾泥、楊六郎。
白水盜王二等掠蒲州韓城。
劫宜君獄。
合嘉胤五六千人。
米脂李自成從嘉胤,已而群盜破,自成走匿。
延安張獻忠從亂。
二年己巳正月是年秦大旱。
洛川、淳化、三水、略陽、清水、成縣、韓城、宜君、中部、石泉、宜川、綏德、葭耀、靜甯、潼關、陽平關、金鎖關,流賊恣掠。
固原逃兵掠泾陽、富平,執遊擊。
二月官兵剿漢南賊,平。
獻據米脂十八寨乞降。
三月流盜掠真甯、甯州、安化、三水。
四月固原賊犯耀州,參政洪承疇破之。
十一月京師警。
山西巡撫耿如杞兵叛于涿,掠良鄉勁卒,皆為盜,擾山東。
大盜混天王掠延川、米脂、青澗。
耿如杞兵叛,自成與之合衆萬餘,推高迎祥為闖王,自稱闖将,寇山西、河南。
三年庚午正月秦連年旱,邊卒以饑饷嘩,劉懋奏裁驿站,于是盜益多。
陝西邊盜王子順、苗美連逃兵掠綏德,圍韓城,犯青澗,美叔苗登霧聚安定。
王嘉胤陷府谷。
他盜入山西,犯襄陵、吉州、太平、曲沃。
王子順、苗美陷蒲縣,賊自神木渡河,分三部犯趙城、洪洞、汾霍,掠石樓永和、吉隰。
賊首号橫天一字王。
五月(1111格式????) 賊破金鎖關。
六月王嘉胤陷黃甫咱、清水二營,據府谷,掠延安、慶陽,城堡多陷。
王子順、張述、聖姬三兒降。
賊魁黃虎、小紅狼、一丈青、龍江水、掠地虎、郝小泉俱免死安置。
山西流寇破蒲城、路安。
八月 王嘉胤勾西人入犯。
十月 王嘉胤陷清水營,複陷府谷,大盜李老柴攻合水。
十一月 賊陷河曲。
十二月 神一元破甯塞據之,圍靖邊,陷柳樹澗、保安等城。
四年辛未正月 禦史吳赈饑。
神一元陷保安,為官兵擊敗,死,弟一魁領其衆。
山西賊犯平陽,王嘉胤渡河,掠菜園溝。
二月神一魁劫甯下,破慶陽、東關。
宜君賊趙和尚等犯泾陽、三原、韓城、澄城。
神一魁陷合水。
三月副總兵曹文诏大破賊。
孫繼業、茹成名降。
陝盜劉五、可天飛據鹿角城,混飛獨行狼聚蘆保岑分犯各縣,陷武安華亭。
王老虎圍莊浪。
宜君雒川盜起。
四月神一魁降,餘黨郝臨庵、劉六衆數萬恣掠。
賊陷始興。
降賊不沾泥複攻米脂,巡撫洪承疇剿之,殺雙翅虎,縛柴金龍以降。
五月時榆林連旱四年,西安大荒。
闖王虎、金翅鵬降,鵬即子順侄成功也。
延安賊趙四兒即點燈子掠韓城、泾陽,尋降。
李應期誅降盜王子順。
滿天星降,黨二萬人複叛去。
賊陷中部。
六月曹文诏擊斬王嘉胤。
嘉胤死,其黨推王自用号紫金梁,其黨有老犭回犭回、八金剛、闖王、闖将、八大王、掃地王、闖塌天、破甲錐、邢紅狼、亂世王、混天王、顯道神、鄉裡人、活地草等,分三十六營。
州賊混天猴張孟金謀襲靖邊,獨行狼等犯合水。
七月曹文诏大破賊。
上天龍、馬老虎、獨行狼掠州,尋降。
趙四兒渡山西,入沁水。
賊陷中部。
八月官兵斬慶陽劉六。
山西賊入河北,犯濟源。
九月承疇擒趙四兒。
神一魁複叛,其黨黃友才斬以獻。
獨頭虎、滿天星、一丈青、上天猴等恣掠宜雒。
黃友才複叛。
趙四兒黨黑殺神起,又有過天星、蠍子塊與紫金梁等共數十部。
陝西賊陷宜川。
十一月陝賊譚雄陷安塞,官軍誘斬之。
不沾泥張存孟陷安定。
降丁混天猴勾盜陷甘泉,劫饷。
十二月甘泉賊陷宜君、葭州。
諸降盜複叛,攻綏德。
獻及羅汝才等九百人降洪承疇。
五年壬申正月洪承疇、曹文诏等剿甯塞寇,幾盡。
西澳之捷,川兵來第一。
官軍斬黃友才。
延綏賊僞為米商,陷宣君,複陷保安、合水。
流入山西者陷永甯、蒲州。
承疇擊敗賊,賊破華亭,擾莊。
承疇破鐵角城,斬可天飛,而郝臨庵、獨行狼亦就誅。
二月盜夜入州。
三月陷華亭。
四月潮廣流盜自興國入江西秦和、吉安。
七月山西賊陷大甯。
八月紫金梁、老犭回犭回圍窦莊,既而乞降,八大王、闖塌天不從,犯濟源,陷溫陽。
九月山西賊破臨縣、豹山,據其城,又陷修武,焚掠武陟、輝縣,圍恒慶,賊盡向河北。
官軍與戰,複入沁水。
十月賊喬六自斬其魁降。
十二月賊閻王虎據交城、文水。
邢滿州、上天龍據吳城、向陽,紫金梁入榆次,入壽陽。
時亂世王遣其弟混天王乞降不得,陷霍垣,曲長子又陷遼州。
趙和尚等斬其魁霍維端降。
六年癸酉正月是年山陝大饑。
賊闌入畿南西山,距順德百裡,分賊西犯上縣、固關,南犯河北。
二月賊踞林縣,饑民相望起。
三月蜀賊寇百丈關,紳張道擒滿天星、闖王。
四月賊陷平順。
五月河北賊陷涉縣。
六月命内豎盧九德等赴中州夾擊。
河北賊圍湯陰、林輝、涉安,别賊自陽城、垣曲來,合于濟源。
山西賊陷和順。
七月山西賊陷樂平、永和、沁水。
八月河北賊攻彰德。
陝西賊攻慶德。
九月張應昌獲賊張有義,即一盞燈。
十月山西河北賊二十四營渡河犯闵鄉,陷渑池,分入河南、湖廣、漢中、興平。
畿内賊至甯晉,掠南宮,走五台。
十二月河南賊陷伊陽,盧氏掠汝州、浙川、内鄉、光化、均州,犯南陽。
湖廣賊假進香陷鄖西。
湖廣賊陷上津。
陝賊陷鎮安。
延綏巡撫陳奇瑜擊斬永甯關賊鑽天哨、開山斧、一座城。
七年甲戌正月大旱。
降盜王剛、王之臣、通天柱等至太原挾賞,巡撫斬之。
王之臣即豹五,通天柱,孝義土賊也。
河南賊薄谷城,掠光化、新野,圍均州,入夷陵。
陝賊陷洵陽。
興安賊陷紫陽、平利、曰河,破鳳縣,入四川,陷迂安。
楚賊陷房縣、保康。
犯信陽、鄧州,敗,奔商雒,與自成合陷澄城。
寇平涼、州,旋與群賊出漳關。
二月進陳奇瑜總督誅賊。
三月山西自去秋八月至是不雨,人相食。
四月山西永甯民殺食父母。
川賊複入陝,陷兩當風縣。
楚賊盡西奔漢中。
五月洪承疇出援甘肅。
陝别賊陷文縣,再陷鳳縣、漢南。
六月洪承疇等厄賊漢中,賊詐降,陳奇瑜信之,賊出險,複不可制。
賊出棧道,陷麟遊、永壽,陷同安。
官軍圍闖于車箱峽,自縛乞降,奇瑜縱之,出複叛去。
七月陷澄城,圍洽陽,轉寇平涼、州。
八月豫賊謀襲汴。
陝賊複陷隴州。
賊先鋒高傑降。
閏八月河南大旱。
陝賊陷靈台、崇信、白水、經州。
九月賊二十營至函谷,陷扶風。
豫賊入黃州、廣濟。
十月河南掃地王趨江北,掠潛山、太湖宿松。
别賊陷陳州、靈寶。
楚賊趨顯陵。
總兵左光先擊闖富平、高陵間。
十一月逮奇喻。
大寇聚秦中。
江北賊陷英山,焚霍山。
十二月陝西鄖陽各告警,賊遊兵東下常德。
八年乙亥河南賊陷榮陽,屠汜水,又陷固。
秦賊數十萬出關,三分入晉,入豫,入楚。
河南北賊三分,陷榮、汜,掠鄭州,犯。
賊集宛雒,闖獨留秦平,衆七八萬。
洪承疇敗之,乞撫後複振,突出潼關。
掠廬鳳安慶。
正月商州,圍汝甯,掠歸德。
襄陽賊與女合十五營,數十萬。
河南賊複入漢中,陷甯羌。
江北賊陷霍丘。
陝西賊陷靈台。
河南賊三分趨六安、鳳陽、颍濮,陷颍州。
陷鳳陽,焚皇陵,恣搶三日,闖、獻皆與。
陷巢縣,攻舒城,圍六合。
陷舒城、無為州。
河南賊畏承疇兵,入潼關。
河北賊滿天星張大受向麻城,抵漢口。
二月江北賊陷潛山、羅田。
陷太湖,時豫秦晉楚江北皆多盜。
與老犭回犭回西走商州。
三月湖廣盜陷麻城。
村民擒斬黃大盜、爬天王。
漢中賊陷甯羌。
五月冬春之間,寇奔豫,奔楚,奔江北,至是悉萃于秦。
六月曹文诏殉節。
秦賊搖天動陷西和。
秦賊陷澄城。
八月命楚撫盧象總理讨賊。
陷鹹陽。
商雒寇複入河南,犯盧氏。
十月老犭回犭回陷陝州。
翻山鹞降闖王渡河。
十一月河南賊焚關廂而西,老犭回犭回犯南鄧。
秦賊一字王二十萬、撞天王十七萬犯闵鄉、靈寶。
整齊王敗走偃鞏、汝州,群賊大會于龍門白沙,營六十裡,敗入霍丘,逼鳳陽。
群賊再出潼關,大敗。
十二月闖王、曹操數十萬圍光州,屠之。
漢中群賊會漢南。
江北賊陷巢縣、含山、和州。
合諸賊圍盧州,陷巢縣、含山、和州、犯江浦。
九年丙子正月總理盧象次鳳陽諸兵。
闖王、闖塌天、八大王、搖天動七賊數十萬攻滁州,盧象、祖寬大敗之,走鳳陽,焚懷遠。
棗陽賊紫薇星陷懷遠、靈壁,逼泗州。
混天王伏誅。
郎襄賊焚殺賊。
江北賊陷蕭縣。
陝賊陷麟遊。
滁賊敗,突入沛縣。
河南别賊陷阌鄉。
闖王、掃地王、紫金梁二十四營攻除州不克,遂陷虞城。
群賊大會于蘭陽。
合群賊圍滁廬,象大挫之,竄河南。
二月山西亂,人相食。
賊陷周山、大湖。
鄖賊焚竹山。
過天星敗降,尋複劫掠。
走慶陽、甯。
三月河南饑,母烹其女。
山西賊陷和順,九條龍,張胖子陷谷城、官山、竹溪、房山,賊将黑殺神、飛山虎誅。
闖王、蠍子塊入漢中,犯鞏昌北境。
過天星複叛于延安,李自成、老犭回犭回、混十萬自楚豫入商雒。
誘别部當官軍,自出延酉。
六月犯朝邑,分隔米脂、延安、綏德、衣錦、書遊。
七月陝賊陷成縣。
孫傳庭抓擒闖王高迎祥及劉哲傑等于京。
老犭回犭回焚開封、西關。
時群盜出沒豫楚,散而複合。
賊推自成為闖王,犯階徽。
九月京師警命象入衛。
象去,賊休息襄鄖,秋高乃出二十萬,沿江而下烽及儀。
寇至尉氏、登封、汝南。
犯鳳翔。
十月河南寇陷襄城。
漢南賊陷褒城。
十年丁醜正月老犭回犭回趨桐城。
老犭回犭回、整齊王、八大王兵敗,分為四,犯廬江、舒城,分擾江北。
時滿天星侵商雒。
李自成犯安西。
過天星據隴。
蠍子塊勾西人。
餘楚賊盡在江北。
别賊池河。
犯泾陽、三原寇蕲黃,敗于黃岡,複入江。
北掠至儀真,尋西入楚。
二月命陝撫孫傳庭總理河南。
左良玉連破賊,擒一條蔥、新來虎。
四月據階成。
閏四月天旱。
老犭回犭回入營避暑六安,散入潛山、太湖。
五月鄖襄賊犯荊州,焚荊王墳園。
七月江北賊陷六合,圍天長。
八月突入鳳陽,掠器械,分往河南、泗州。
十月過天星同李闖入蜀,混天王、蠍子塊随之。
偕過天星九股入蜀,陷甯羌、昭化、劍州、梓潼、江油、崇甯。
十一月江北賊陷靈璧。
十二月禁軍大集襄陽。
命洪承疇、孫傳庭合剿。
賊走鄖西。
十一年戊寅正月左良玉、陳洪範破賊鄖西。
敗于鄖西,再降于陳洪範。
二月陝寇盡聚西川。
陷廬溪。
八月總督洪承疇報陝賊剿降盡,命出關。
江北賊陷睢甯。
曹操會過天星、托天王、十反王、整齊王、小秦王、混世王、整十萬、革裡眼于楚州,犯襄陽。
洪承疇、孫傳庭大破之,闖困潼關原僅十八騎,遂自蜀入楚依獻,獻不允。
走商雒,依老犭回犭回營卧夜。
半年授以百人,後谷房變,複同諸賊出文階。
十月京師警,召孫傳庭、洪承疇入衛。
曹操乞撫,操即羅汝才,分屯房竹。
獻亦就撫,屯谷地。
十二月承疇改督遼薊。
十一年己卯二月革裡眼、射塌天合混十萬,掠信陽、光山。
三月群賊會固始,乃趨六安避夏。
四月良玉再破射塌天,降之,即李萬慶。
五月獻複叛于谷城。
七月羅汝才九營複叛,獻一賊合房縣。
八月大學士楊嗣昌督師讨賊。
十月老犭回犭回、革裡眼、左金王四股犯安慶、桐城,相持逾年。
左金王即蘭養成。
十一月是年南京、河南、山東、山西旱饑。
十三年庚辰二月羅汝才掠信陽,陷光州。
被左良玉大破于瑪瑙山,遁竄興房。
五月羅汝才、過天星七股入蜀,官軍扼夔門。
陷大昌,犯夔州。
賀人龍生擒自來虎等,石女帥邀之,又斬東山虎。
擒賊副塌天,賊入乾溪。
羅過分道西行,率小秦王、上天王、混世王、一連莺、關索走雲陽。
江北賊陷羅田。
六月官軍擒賊,赦其俘一杆槍,自來虎伍林為軍鋒。
擒掠山虎,汝友之精銳殆盡。
托天王堂安國降,遣抓地虎谕過天星。
擒流金鐘、金狗兒、滾地狼,又可天虎等降,降将楊旭、一隻虎随官軍追賊。
入巫山隘。
七月羅汝才、小秦王、上天王、混世王、一連莺踞太甯。
小秦王、金翅鵬降。
汝才合于獻。
操與獻合。
八月赈河東、真定、山東、河南。
過天星惠登相降。
登相,青澗人。
饑民聚太行山,所在蜂起。
江北賊革左突霍大陷麻城、黃梅。
河南郊縣李際遇、申清邦、任辰、張鼎為盜,衆五萬。
關索、王光恩、楊光南降。
羅汝才之入蜀,九殷、整十萬、掃地王、小秦王、金翅鵬、托天王、過天星、關索八股相繼降。
革左副鳳陽。
秦師大破賊蠍子塊,誅。
秦兵大破闖于函谷,部賊相繼降,闖竄漢南,屢欲自經。
會嗣昌以圍帥必缺空武關一路,遂逃鄖陽,得饑民數萬,複大振。
獻、操陷大昌。
十月老犭回犭回、革趨楚。
降将掃地王張一川被獻擒,呙死。
官軍逼之,操、獻陷劍州,走西川。
十一月是年南京、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浙江大旱。
人相食,草木俱盡。
是冬闖困ゾ、函,蠍子塊死,滿天星、張妙、邢家米及闖部大天王、鎮天王、一條龍、小紅狼、九良星相繼請降,闖潰圍出。
河南上寇起。
袁時中聚衆數萬,破開州。
十二月困永甯,陷之,殺萬安王采锵,土寇一鬥谷等應之。
陷宜陽,時得李岩為謀主。
十四年辛己正月山東盜李廷實、李鼎铉陷高唐州,山東所在賊起。
圍河南府,叛兵迎之,城遂陷,福王遇害。
八巴州大敗官軍于開縣,複下夔門,走興房山中。
二月河南土寇陷新野,羅汝才與獻自川入楚。
河南土冠瓦<缶辛>子、一鬥谷歸闖,合攻開封。
山東土冠逼東阿、汶上,革左僞降,旋叛。
河南土寇孟三據河陰,官軍斷之。
席卷子女玉帛入山,圍開封,周王卻之。
襲破襄陽,害襄王,渡江,破樊城,陷當陽、郏縣,又陷光州、新野,攻固始,再陷光州。
革左在皖桐勾合之。
獻、操陷随州。
三月嗣昌缢。
陝督丁啟睿督師。
革左走麻城勾獻。
四月陷歸德,牛金星降賊,薦宋獻策。
五月赦傅宗龍督陝兵讨賊。
河南袁時中二十萬窺鳳、泗。
泰安土寇十餘萬掠兖州,走邳州,焚掠犯徐州,至揚州南沙河店,毀漕船,入東平州豐縣,徐州賊合之,東平賊李青山屯梁山。
賀人龍破闖于靈峽山中。
時闖衆五十萬,曹操複與合,衆益強。
獻賊敗歸之,複去。
破傅宗龍軍,遂陷項城,分賊屠商水、扶溝。
闖操合陷葉縣,劉國能死陷泌陽。
獻回,革左、自霍太來會。
左良玉于郾城陷襄城。
六月兩京、河南、山東、浙江蝗旱,多饑盜。
左革陷宿松、英山。
被左師敗于南陽,西走。
與操合,陷信陽、沁陽,走随州。
七月陷潛山,圍麻城。
圍鄖陽。
陷鄖西忤于獻,北走與闖合。
獻破鄖兵,有衆數十萬。
八月掠信陽,左帥大敗之,負重創遁山中,僅數百人。
九月羅汝才自南陽趨鄧浙,合闖。
獻大敗奔犭回,革左同入霍山拒守。
因操以奔自成,自成将殺之,東走與犭回、革入霍山。
十月太監劉元斌、盧九德率兵追賊。
獻率犭回、革左、自霍大會闖于河南。
合六營複攻舒城。
十一月降将李萬慶沒于賊。
複陷襄城,殺陝撫汪喬年。
圍南陽,陷之,唐王遇害。
十二月陷洧州、許州、長葛、鄢陵,合操陷禹州,徽王遇害。
再圍開封,陳永福射中闖左目。
十五年壬午正月起孫傳庭督陝兵讨賊。
山東李青山就擒,誅。
左革陷潛山、巢縣。
攻開封。
陷亳州。
二月左革陷全椒。
闖、操合群盜八十萬圍陳州,屠之。
陷睢。
州、太康。
令犭回、革複攻舒城。
三月左革、犭回五股合獻攻六安,袁時中會之,旋合于闖。
圍歸德,陷之,陷甯陵、考城。
操三攻開封,大破援兵。
四月傳庭斬賀。
陷之,袁時中以賊合陷六安。
五月革賊陷無為州。
襲破廬州。
六月革左複入六安英霍山中。
革賊入舒城。
陷盧江。
七月革賊毀廬州城。
八月革左、犭回掠信陽,出麻城,會獻、時中,突入蕭縣。
合水陸賊五十六營于皖江,複陷六安,謀入金陵。
九月老犭回犭回分兵犯蕪湖、桐安,革左犯穎州,旋合闖。
決河灌開封。
候恂督師河上,推官黃澍以舟迎周王北渡。
走潛山,黃德功大敗之,腹心婦豎俱盡。
十月誅劉元斌。
敗官軍于南陽。
屠南陽,闖、操合趨汝甯。
再被劉良佐敗于安慶,走蕲水。
十一月袁時中合于闖。
遊賊窺懷慶,欲北渡。
閏十一月河南土寇蜂起,李好、孫學禮、李際遇各數萬。
合諸賊圍汝甯,屠之。
向襄陽,掠崇王由貴等以行。
屠桐城,陷無為州、黃梅、大湖。
十二月袁時中東犯鳳皖荊州,迎賊。
左良玉避賊,賊陷襄,分賊陷夷陵、宜城、荊門,向荊州,遣老犭回犭回據夷陵以犯澧。
十六年癸未正月左良玉避賊東下。
流士叛兵自貴、小秦王、托塔王、劉公子、混江龍、管泰山俱冒左軍劫掠。
陷承天,犯顯陵,分賊陷潛江、京山,攻德安,陷雲夢。
入黃陂,屠之,陷景陵。
陂廣濟,襲蕲州,陷蕲水,陷黃州,稱西王陷羅田。
二月湖廣土冠陷澧州、常德,又陷武岡,殺岷王。
諸蠻獠皆伺釁,土寇勾引攻掠,盡歸闖。
遣賊陷麻城,攻陝縣,陷之。
三月闖襲殺革裡眼、左金玉,并其衆,革即賀一龍。
羅汝才為闖攻鄖陽。
澧州土寇勾闖陷常德辰嶽諸府相繼陷。
闖襲殺革左并其衆屠蕲州且盡破蕲水,驅美女以彜城。
四月闖殺汝才。
汝才号曹操,初錄高迎祥,後合獻,又合闖。
殺曹操,攻鄖陽,陷保康,入禹州。
攻袁時中,殺之并其衆。
五月闖攻殺袁時中。
老犭回犭回降闖,為所部,即馬守應。
自後止闖、獻兩大賊。
破漢陽,陷武昌,沉楚王,屠楚宗,盡驅民于江。
六月大造戰艦于荊襄,遣老犭回犭回攻常德,闖謀自王于荊。
衆五六萬,每一兵後二十餘人,凡百萬人。
闖留賊守襄陽,率精稅住河南,與官軍戰,大敗,奔襄城,謀據關。
七月官軍迫之賊四渡。
陷鹹甯、蒲圻,向嶽州,三敗,悉二十萬衆圍陷之。
陷長湘潭,又陷衡州、永州,破寶慶、常德,分賊入廣西全州,犯江西袁州。
獻歸長沙,陷萍鄉。
徇攸縣、分宜。
十月一隻虎陷阙鄉,陷潼關,孫傳庭陣亡。
陷華陰,屠渭南,陷州,屠商州,陷臨潼,陷西安。
分賊掠商延、中部。
陷延安,屠鳳翔,陷榆林,屠之,搗甯夏,三邊俱沒,屠慶陽,傳檄定河南西境。
十二月遣賊入漢中,不克。
前鋒渡河,入山西,陷平陽,殺西河王等三百人,遣賊陷甘州。
十七年甲申正月稱王于西安,僭号大順,改元永昌,通好獻賊。
自嶽陽北渡,步騎數十萬入夔州。
二月徇山西平陽州縣,破太原,執晉王,犯大同,殺代王,宗室殆盡。
入屠庸真,保定、大名皆不守。
賊在萬縣阻小漲三閱月。
三月十九日崇祯帝缢于煤山。
後殉朝臣死節。
陷京師。
吳三桂乞本朝大兵。
四月皇清大兵破賊。
闖迎戰永平,大敗于一片石。
走京師,稱帝,西走真定。
五月敗定州,中流矢,闖殺李岩。
自井陉走平陽,走韓城,益發兵陷漢中。
六月複遣賊出潼關,掠河南,又遣賊略四川保甯。
入涪州,陷重慶,瑞王阖宮被害。
八月僞立祖祢廟于西安,駐韓城,日恣屠戮。
十月陷成都,署王阖宮被害。
十一月蜀諸郡讨賊兵起。
稱西王,改元大順。
十二月自七月至是,成都屬邑之人俱被殺盡。
順治二年乙酉二月本朝大兵破潼關,闖走藍田、武關,入襄陽,奔辰州,将合獻。
三月左良玉死,左夢庚兵東下。
向武昌,居五十日,謀奪舟南下,取宣歙。
四月走鹹甯、蒲圻,過通城川湖,何騰蛟攻之,走至羅公山,村民誅之。
本朝大兵至漢中,疾馳五晝夜至鹽亭,射中獻,擒斬之,其黨潰入滇黔。
李自成米脂人,張獻忠膚施人,俱生于萬曆三十四年,二賊同庚,後四年,明烈帝生。
(《翦寇錄》) 闖賊父守中禱子于華山,夢神以破軍星為之子,生自成呼為黃來兒。
闖賊之禍,與黃巢大相類,黃巢播虐遍天下,後掘其祖墓,斬黃獸而巢滅。
自成破雒後,聲勢日益張,朝廷密下秦撫汪喬年圖之。
米脂令邊大受執自成族人,拷得其瘗地,入萬山中二百裡,有李氏村,村旁聚葬十六冢中,一冢始祖也。
相傳穴為仙人所定,有鐵燈,架醮火圹中,曰鐵燈不滅,李氏興。
發之,有蝼蟻數石,火光尚熒熒然。
斷其棺,骨青黑色,毛骨被體而黃。
腦後穴如錢大,中盤赤蛇,長三四寸,有角。
見日而飛,高丈許,以目迎日色而吞咋者六七,顧眼射日,尚未開,反而仍伏。
喬年殛膚骨并蛇,臘之以聞,後矢著闖目,舉事無成,亦與巢同一結局。
(《貞勝紀》) 李自成妻韓氏,故倡也,縣役蓋君祿與之通。
自成殺淫者,偕李過亡命甘州。
後妻邢氏,又與高傑通,高傑竊之以降。
潼關原之敗,妻女為官軍得。
張獻忠瑪瑙山之敗,妻女九人,被擒者七,淫掠之報,已見當身矣。
(《溶集》) 流寇所至,必先有鳥集如鴨,此凫之先見也。
(《政餘筆錄》) 多盜之鄉,婦子望夕陽則反鎖,走陷萊間睡熟,率為狼齧足,或負兒女去。
(《怡曝堂集》) 獻賊少從軍,隸總兵王威,犯淫掠當斬,别将陳洪範來谒,力救之。
威不得已,斬其黨十七人,鞭獻忠百,免亡關中為盜。
獻忠天性兇黠,然進思舊恩,每飯必祝之,數語其下曰:“陳總兵活我。
”刻旃檀為洪範像,事之。
後知官軍中有陳将軍,喜曰:“此豈吾恩人耶?”讠之良是,乃選名姝,赉美珠文币以進曰:“獻忠向蒙公一言以免,有大恩不及報,公豈遂忘之耶?今遇于此,天也,願率所部降,随馬足自效。
”降後,熊文燦撫馭失宜,複叛去。
(《綏史》) 流寇初起,三邊總督楊鶴獨主撫賊,出險,遂橫不可制,是流賊之禍,鶴始之也。
闖賊将擒,督師大學士楊嗣昌謂圍師必阙,漫開函谷一道,闖逸出,遂毒不可收,是流賊之禍,昌終之也。
前後誤國,可謂是父是子。
夫兵法變化入神,豈容拘泥?先設三伏,然後開圍,如盛彥師之殲李密,庶乎可也。
若嗣昌直是解綱縱虎,豈合陰符?(《嘯虹筆記》) 楊鶴之于神一魁,給賞花紅,鼓樂迎導,索副則予以官,求安插則定其境,奉之惟恐不及。
有潼關道胡其俊者,賊獨頭虎已出其境,追送九十萬錢,名曰饋赆。
又因其索酒篝梁肉,傳緻給之。
當賊初起,輕胡廷晏之安坐不擊,謂此吾省城賢主人,關中傳以為笑。
(《綏史》) 中部城南有橋山,松柏甚茂,為黃帝葬衣冠處。
隆坊鬥大一城,上僅容趾,民丁不滿二百。
吳禦史至,激勸守城,又捐俸為浚濠堡。
駐公館頹屋三楹,日夜坐卧一破桌上,天雨則枕衾皆濡,所從門書幾十五人,與同居處。
炮火箭镞,時時照射,城中誓必死,以勵将士,九月始複中部,擒首獻俘。
(《憶記》) 秦寇半出官兵,官兵與戰,率皆其識面親鄰,矢石間相與語言,有泣下者。
賊辄遺所掠牛驢,及老幼病殘脅從之人,恣官兵俘殺報功,謂之打活仗。
(同上) 甲戌晉中有三大夥賊,一名活地草賀宗漢,一名顯道神高加讨,一名鄉襄人劉浩然,各以千萬計,屯聚汾相平陽要害。
前撫院撫之,給予廪饷,歲費金錢累萬,而實分投出境,焚掠如故。
(同上) 永樂既都北京,令山東、河南、江北諸郡衛所各軍,春秋兩班,赴京部科點驗,發京營一體操練,以習軍士之勞,省征調之煩,壯京師之衛,備邊隘之防,法甚善也。
其後分發近邊築工,折其半納班價矣。
又其後皂親驸馬侯伯有墳工,辄乞恩請班軍,以數千計,皆折價入橐矣。
領班官歲斂軍士金錢入京,募人應點,本軍遂不赴京,大失祖宗之意。
崇祯末年,流寇紛起,上屢行停免,而地方殘破,軍人十忘八九。
(同上) 清澗孟長更于本處石油寺,日則讀書,夜則點燈抄寫。
鄉人訛傳長更在石油寺,若黃巢造兵書作反。
長更不能自白,恐官司捕之,遂倡衆作亂,衆号點燈子,或曰點燈子,即趙四兒。
(《寇志》) 乙亥正月,吳禦史密谕安插官龔能訪諸賊名号,各營可用,間得其平日相疑情狀,乃手書朱帖,谕某有私禀,欲殺某出獻,時不可失,虛爵賞以待久矣。
如是者數封,令誤投其營,果猜懼。
一日有手提渠賊劉浩然首級,赴轅門報明者,給重賞,營衆駭散,分投活地草、顯道神營者甚夥。
複為問牒,谕道神營,言頃報功者已給殊賞,爾營亦多有其人。
又言某欲圖謀出降狀。
顯道神大疑,于二月離巢出掠,率衆東下。
乃懸重賞犒軍,出師追至忻代山中,賊首持大棗棍,立馬大呼曰:“我顯道神也,敢來決戰。
”虎大威一箭正中其喉,仆馬獲擒,諸賊披靡。
殺七百餘級凱旋。
顯道神死,舁至忻州,驗其狀果猙獰,所持棗棍重三十餘斤,長九尺。
軍士言:馬上舞之,若猛獸撲人,銳不可當,往日與戰,為所擊斃者甚多。
(《記憶》) 乙亥交城縣北皆山,東連太原,西接邊徼,盜賊出沒不測,兵至則遁,路險不可窮追。
乃檄趙民懷追剿近邊一帶土賊,而疏請耀薛敏忠交城守備,于山中要害處達堡砦領兵守之。
賊出沒皆在吾兩眼中,發兵追擊,多擒獲者,賊不獲逞。
(同上) 交山賊胎芽于此,延至國初,姜壤叛亂,流毒千裡,幾數十年。
餘奉诏剿殺,另具《交山平寇傳》中。
河南流賊張甚,謀欲渡晉,吳檄縣道與将領分泛嚴防,兵不足,節以沿河一帶村民,給衣甲旗幟,往來上下不絕。
賊望之,皆以為兵。
除夕語衆軍曰:“年節恐軍士酣飲離次,為賊所窺,此數日夜更宜嚴惕,過此無虞矣。
”賊果是夜呼噪至,我軍寂然,度相逼,則發炮擊之,傷者甚衆,至明乃止。
次日賊遍滿山谷,然終不得渡。
(同上) 流賊破鳳陽,殺戮之慘,天地為黑。
有縛人之夫與父,而淫其妻女,然後殺之者。
有驅人之父,淫其女以為戲,而後殺之者。
甚至裸孕婦于前,共蔔其腹中男女,剖而驗之以為戲;一試不已,至再至三者。
又甚至以大鍋煮油,擲孩子于内,觀其跳躍啼号,以為樂者。
又甚至縛人于地,生刳其腹,實以米豆,牽群馬而争飼之。
取人之血,和米麥為粥,以喂馬驢,使之腹壯而能沖敵者。
所擄人子女百千,臨行不能多帶,盡殺而去。
或殺人而間以蘆葦薪木堆城下,縱火焚之,令穢氣煙焰,薰逼城上,守兵立仆。
(《明季遺聞》) 賊陷鳳陽,鳳陽無城郭,賊大至,留守朱國相,千戶陳宏祖、陳其忠巷戰死。
賊焚皇陵,樓殿為燼,燔松三十萬株,殺守陵太監六十餘人。
縱高牆罪宗九十一人,焚留守分司府廳五百九十四間,焚鼓樓龍興寺六十七間,毀民房二萬二千六百五十二間。
殺知府顔容暄等官六員,失印二夥,武官失印二十夥。
殺武官四十一人,殺生員六十六名,陵牆班軍二千二百八十四名,高牆軍一百九十六名,精兵七百五十五名,操軍八百餘名。
賊渠列幟,自稱古元真龍皇帝,恣掠二日。
太監盧九德,總兵楊禦蕃以川兵三千救鳳陽,南京兵亦至。
賊奔,以筵{專}蔔于神祠,不利,刳神像而去,趨廬州。
(《寇志》) 賊圍六合,聚稚子百十,環木焚之,聽其哀号,以為笑樂。
又裸婦人數千,詈于城下,少有愧阻,即磔之,攻三日而去。
(同上) 賊颍穎州,時州人之為守禦者甚豫。
有韓進士者,别業在城外,一樓高可瞰城,衆議去之,韓不可。
及賊至登樓,雨射城上,故城守者一隅缺,賊坎而登,城遂陷。
然韓父母妻子亦皆見屠,明季進士勢重可笑。
(《太白劍》) 徐太史緻覺、铨部緻章兄弟為諸生時,賊破城,大徐抱幼女匿城上窩鋪,餓一日矣。
忽賊入民樓,擄财物,得一囊,乃面餅也,怒而擲城上,遂得食不死。
次日聞賊稍歸營,急出城,一賊則已尾之,踉跄奔空宅中,入床下。
忽又一人入,大徐方懼,旋聞其人慘号聲,賊已亂槊刺其人死。
乃知亦為賊所逐,逃床下求免,賊刺之,誤以為即大徐也,遂得免。
小徐遇賊,急躍入城河,賊以矛刺其喉,僅離寸許,不中。
賊灣其身欲中之,則岸崩若将陷狀,如是數四。
賊以不能刺徐也,慚甚而去,小徐複登岸走,遂免。
(《棣園夜話》) 廬州城下一丐者,猝遇賊,即投身火水中。
一賊怪其人不出,為繞水俟之。
丐忽躍起,掣賊足入水;賊倉卒莫知所為,竟死丐手。
太守吳公賞之,旌為奇功。
(《太白劍》) 賊将入桐城時,火光連數十裡。
一老人通不經意,賊至自扶杖出見,與絮語平生窮苦狀,謂不足備主人。
賊笑曰:“汝苦若此,何必久住世間為?”笑而殺之。
又一翁赴其戚屬家,其家方洶洶出避,翁罵曰:“汝曹一出此室,立碎矣,正當需乃公,為而居守。
”其家避未竟而賊至,翁立見殺。
(同上) 乙亥賊逼桐城,營城東,及夜城上炮如号,賊誡其屬曰:“趁此少睡,但聽城上聲息或偶寂,須急起作備。
”近日又言若遇數十人,或百人,則直前薄之,彼一人動,衆立亂矣。
若七八人或十數人,則謹避之,此必骨肉肝膈之能相死者。
兩語皆拔自賊中者言之,其用意頗入微。
(同上) 乙亥賊破桐城時,嘗晨持一美婦,磔之東門橋頭,時乘城者俱見之。
後拔自賊中者言,此婦以先一夕見賊,賊欲污之,婦怒取案上酒盂提破賊,而賊恨之,不令速死。
其磔必于東門橋,欲衆辱之。
(同上) 邑陶沖驿之側,婦某氏,當倉卒時,與其田主婦數輩,同匿一空室。
其主人婦賢,婦素德之。
亡何,望見賊騎至,衆皆泣。
某氏曰:“無恐,第明日收我屍于某處耳。
”因獨出門,若将他奔者,賊執之,問内有人否,婦曰:“無之。
”又問此間有騾馬何處,婦對某家有之,賊令為導行。
少頃至所約死處,度室中諸人已得脫,乃曰:“我一女子,何知騾馬處?”因具道所以。
一賊頗義之,又一賊竟刃擊之。
明日覓者至,尚能少作聲,始死。
又賊至小龍時,居民迫渡一水,折其橋。
賊至,擄得予家一人曰某者,令治橋。
某曰:“我一人活,将衆人死乎?”遂遇害。
(《孑遺錄》) 賊丁醜之趣桐城也,大衆盡奔,有劉道者,年七十,獨身當栅門,橫矛大呼,白髭盡張如胃磔。
賊數十騎不敢前,更回馬從他道以入。
道從容還,負其店主人一老媪,走匿舍後山,從山頂望塵起,尤齧齒頓足,其氣直欲吞賊,世何嘗無壯士哉?是為正月十日,予以是夕奔俠山,予房弟兆已先在。
予曰:“賊易與耳,但鄉人積為威劫,若夜擾之,必得所欲。
”兆曰:“諾。
”明日往見所善伍生,議皆合,少年多願從者。
遂前迹賊,得之王氏宅,時賊醉且就睡矣。
而所将諸少年,膽中怯,未至賊百步許,辄大噪。
賊倉卒得為備,然兩生尤前鬥,凡殺馬十餘匹,賊被槍者數人。
自是賊氣少折,每經裡中,辄相戒備兩生。
(《太白劍》) 甲寅三藩反,饒寇起,徽州惶擾。
餘祖籍世居休甯,予入城議屯練為禦賊計,梗議者反焚輿碎傘。
餘村名舊市,自屯練約五百人,賊破休邑,獨不敢過舊市。
獻賊及革裡眼、老犭回犭回、左金王諸賊,屯應霍間,四十八寨。
擄掠男婦,有逃者獲回,捆馬上,遊各寨遍,人各加以刀箭,乃殺死。
(《鵬升集》) 有張席之者,運司吏也,陰賊善謀,所交遍群不逞,又工術數。
一日方食,忽放箸曰:“事發矣!”亡何,南部捕牒至而張已亡,及賊犯中都廣陵,獲二牒雲:“為張王所使,通約龔徐兩家者。
”張即席之也。
于是衆始知席之去為賊吏,因捕得龔徐兩家,皆伏法。
所謂龔徐者,龔十三、十四、徐二鹹也。
十三浙之龍遊人,以拳勇知名,常白晝殺珠賈,人不敢诘。
其弟十四亦強有力,遇事辄為前鋒。
此兩人橫廣陵中二十年,所居華屋美姬,視公卿家。
二鹹者,本泰州諸生,從泰來家運司之側,與十三兄弟為死友。
每圖一事,龔以悍,徐以狡,其力能作使諸惡少及衙門用事者,無所不極意。
至是聞賊且逼,徐忽操小船泊江渚,十三兄弟部所黨弄兵,倡言備兵,實謀應賊也。
蓋三人皆故交席之,非前覺,事不可知矣。
然徐奴視其父,父常訟之官,官不問。
節婦宋氏,有殊色。
徐計奪其節,婦自殺,官亦不問。
又領司吏某家,見其女,屬媒緻意;時女已許字人,吏懼,買他女似女者以獻。
徐久覺其詐,中以危法,此官為中之也,又不止不問而已。
最後奪諸生某之妓,主憤甚,實其惡于學使者凡款百餘,僅從薄罰,妓終不返。
十三常冒比部舍人檄征浙憲千锾,事覺系獄,殺其獄卒以逃。
及後來廣陵,人皆知之,直指使者亦常少逮治之,不竟也。
(《太白劍》) 嘗行定遠道中,遇押送宗人入高牆者楚藩也。
凡男女二十人,入一小轎,其小如棺,橫木貫之,以攔其胸。
旁為小孔,通飲食。
有一人從孔中告饑甚哀,送者怒,立起碎轎,執其人捶之,至腦裂脅折而死,棄之去。
蓋一馬奴與同來甚久者,心痛其事,為人言之。
又時行李止一肩,二十人共之,問其故,蓋所資甚富,所經有司遞送,用夫數十人。
因過某鈔關,榷關者某主事,心涎焉,以搜獲夾帶禁物為名,遂盡有之。
尤可怪者,流賊犯中都時,獨不犯此牆。
(同上) 盱眙令蔣佳祯,西粵人也。
盱眙故無城,賊間至,令送其母渡河,置泗州,與訣曰:“兒不得為母有矣!”谒直指以印付之,直指雅知令賢,挽其行。
令奮曰:“佳祯受命天子,令盱眙,盱眙之外無寸土,是令死地也。
”遽拂袖去。
所素團練鄉兵若幹人,望見令渡河歸,皆冒死來聽命,遂共前擊賊。
賊見其有必死意,頗畏之,且前且卻。
令自度終不免,問其下曰:“邑百姓逃盡乎?”曰:“盡矣。
”令太息曰:“吾民幸免,若等可即散。
”獨一門子、一皂隸痛哭不忍舍,卒共赴敵死。
令既死,其民哭之,如哭其私,今祠之。
(《志忠傳》) 林聞頂雲:“鳳陽自兵火之後,十載不聞雞聲。
”郝炯卿亦雲:“六安州男子俱無右手,誠可恨也!”(《怡曝堂集》) 六合再破時,寇聚衆将坑之。
忽有令免死,人斷一手。
争先伸臂,無言痛者。
(同上) 賊最畏總兵曹文诏,其兄子标将曹變蛟,更骁勇,時為之謠曰:“軍中有一曹,流賊聞之心膽搖。
”文诏自隸馬世龍麾下為軍鋒,入秦。
四年春,擊賊栗園,大勝,又克河曲,斬賊一千五百餘。
六月斬王嘉胤。
是年冬殲點燈子。
五年春,擊殺可天飛、郝臨庵、獨行狼,八月又敗賊甘泉。
六年春,斬代賊千五百級,又敗賊榆杜,又斬陽城賊千餘級。
乃因小故,陷以他事落職。
二年及複予官職,氣益銳,雖屢立功,八年五月,卒戰死于真甯,賊遂益無所憚。
诏弟文耀陣沒忻州,變蛟亦善戰多功,後松山不食死,一門沒王事,曹氏稱最。
(《懷秋集》) 熊文燦庸鄙無能,駐節襄陽,于後圃種蔬,日用數十人灌溉。
時旱,郡邑申文祈雨。
文燦批文雲:“園蔬茁茂,禾苗何以獨枯?不過奸民為逋糧地耳。
”左良玉謀于巡按林銘球,巡道王瑞旃欲誘執張獻忠。
文燦曰:“殺降不祥。
”力庇之,乃移其營于城内。
(《明季遺聞》) 廬江某氏兄弟,夢其祖曰:“寇至矣,急買某空宅,當免難。
”如其言,僅存門樓而已。
寇至,兄弟避其
餘宰交城,交山延邪數郡,稱盜薮,往往乘飚出為民害,破城邑,戕弑職官,聞者鹹目裂發豎。
餘奉都劄剿賊,渠魁數十,不憚艱阻,以計盡殲之,降其黨,晉人快焉。
嗟乎!涓涓不息,将為江河,盜賊一興,生民塗炭,折巨柯于萌蘖,是在留心民瘼者矣。
他若忠義之遭屯,國事之潰裂,又皆緻寇之大原,能不鑒諸?” ◎流寇瑣聞 寇足言乎?即曰遺臭,何煩污牍也。
然同一闖、獻耳,或剿之而捷,或觸之而碎,平寇豈無術欤?爰{艹叟}瑣談,亦以資識。
流寇起自崇祯元年,迄于明亡,大抵皆邊盜逃兵,土寇饑民,此撲彼興,不可勝計。
始于王嘉胤,終于李自成、張獻忠,生民遭毒,良不可言。
(《雞窗刺言》) 寇之毒也,萌于秦,延于晉,及畿南,蔓于豫、楚、蜀、江北,出沒秦、豫、楚、蜀,蹂躏無虛日,民遭菅刈,殺人八百萬,流血三千裡,殆不啻焉。
(《翦寇錄》) 群盜闖獻,麋爛天下,破城屠邑,迄無甯日。
表而出之,俾考古者,知生民之不幸。
(《嘯虹筆記》)崇祯元年戌辰十一月延安大饑。
參政洪承疇擊賊。
府谷民王嘉胤倡亂,又有不沾泥、楊六郎。
白水盜王二等掠蒲州韓城。
劫宜君獄。
合嘉胤五六千人。
米脂李自成從嘉胤,已而群盜破,自成走匿。
延安張獻忠從亂。
二年己巳正月是年秦大旱。
洛川、淳化、三水、略陽、清水、成縣、韓城、宜君、中部、石泉、宜川、綏德、葭耀、靜甯、潼關、陽平關、金鎖關,流賊恣掠。
固原逃兵掠泾陽、富平,執遊擊。
二月官兵剿漢南賊,平。
獻據米脂十八寨乞降。
三月流盜掠真甯、甯州、安化、三水。
四月固原賊犯耀州,參政洪承疇破之。
十一月京師警。
山西巡撫耿如杞兵叛于涿,掠良鄉勁卒,皆為盜,擾山東。
大盜混天王掠延川、米脂、青澗。
耿如杞兵叛,自成與之合衆萬餘,推高迎祥為闖王,自稱闖将,寇山西、河南。
三年庚午正月秦連年旱,邊卒以饑饷嘩,劉懋奏裁驿站,于是盜益多。
陝西邊盜王子順、苗美連逃兵掠綏德,圍韓城,犯青澗,美叔苗登霧聚安定。
王嘉胤陷府谷。
他盜入山西,犯襄陵、吉州、太平、曲沃。
王子順、苗美陷蒲縣,賊自神木渡河,分三部犯趙城、洪洞、汾霍,掠石樓永和、吉隰。
賊首号橫天一字王。
五月(1111格式????) 賊破金鎖關。
六月王嘉胤陷黃甫咱、清水二營,據府谷,掠延安、慶陽,城堡多陷。
王子順、張述、聖姬三兒降。
賊魁黃虎、小紅狼、一丈青、龍江水、掠地虎、郝小泉俱免死安置。
山西流寇破蒲城、路安。
八月 王嘉胤勾西人入犯。
十月 王嘉胤陷清水營,複陷府谷,大盜李老柴攻合水。
十一月 賊陷河曲。
十二月 神一元破甯塞據之,圍靖邊,陷柳樹澗、保安等城。
四年辛未正月 禦史吳赈饑。
神一元陷保安,為官兵擊敗,死,弟一魁領其衆。
山西賊犯平陽,王嘉胤渡河,掠菜園溝。
二月神一魁劫甯下,破慶陽、東關。
宜君賊趙和尚等犯泾陽、三原、韓城、澄城。
神一魁陷合水。
三月副總兵曹文诏大破賊。
孫繼業、茹成名降。
陝盜劉五、可天飛據鹿角城,混飛獨行狼聚蘆保岑分犯各縣,陷武安華亭。
王老虎圍莊浪。
宜君雒川盜起。
四月神一魁降,餘黨郝臨庵、劉六衆數萬恣掠。
賊陷始興。
降賊不沾泥複攻米脂,巡撫洪承疇剿之,殺雙翅虎,縛柴金龍以降。
五月時榆林連旱四年,西安大荒。
闖王虎、金翅鵬降,鵬即子順侄成功也。
延安賊趙四兒即點燈子掠韓城、泾陽,尋降。
李應期誅降盜王子順。
滿天星降,黨二萬人複叛去。
賊陷中部。
六月曹文诏擊斬王嘉胤。
嘉胤死,其黨推王自用号紫金梁,其黨有老犭回犭回、八金剛、闖王、闖将、八大王、掃地王、闖塌天、破甲錐、邢紅狼、亂世王、混天王、顯道神、鄉裡人、活地草等,分三十六營。
州賊混天猴張孟金謀襲靖邊,獨行狼等犯合水。
七月曹文诏大破賊。
上天龍、馬老虎、獨行狼掠州,尋降。
趙四兒渡山西,入沁水。
賊陷中部。
八月官兵斬慶陽劉六。
山西賊入河北,犯濟源。
九月承疇擒趙四兒。
神一魁複叛,其黨黃友才斬以獻。
獨頭虎、滿天星、一丈青、上天猴等恣掠宜雒。
黃友才複叛。
趙四兒黨黑殺神起,又有過天星、蠍子塊與紫金梁等共數十部。
陝西賊陷宜川。
十一月陝賊譚雄陷安塞,官軍誘斬之。
不沾泥張存孟陷安定。
降丁混天猴勾盜陷甘泉,劫饷。
十二月甘泉賊陷宜君、葭州。
諸降盜複叛,攻綏德。
獻及羅汝才等九百人降洪承疇。
五年壬申正月洪承疇、曹文诏等剿甯塞寇,幾盡。
西澳之捷,川兵來第一。
官軍斬黃友才。
延綏賊僞為米商,陷宣君,複陷保安、合水。
流入山西者陷永甯、蒲州。
承疇擊敗賊,賊破華亭,擾莊。
承疇破鐵角城,斬可天飛,而郝臨庵、獨行狼亦就誅。
二月盜夜入州。
三月陷華亭。
四月潮廣流盜自興國入江西秦和、吉安。
七月山西賊陷大甯。
八月紫金梁、老犭回犭回圍窦莊,既而乞降,八大王、闖塌天不從,犯濟源,陷溫陽。
九月山西賊破臨縣、豹山,據其城,又陷修武,焚掠武陟、輝縣,圍恒慶,賊盡向河北。
官軍與戰,複入沁水。
十月賊喬六自斬其魁降。
十二月賊閻王虎據交城、文水。
邢滿州、上天龍據吳城、向陽,紫金梁入榆次,入壽陽。
時亂世王遣其弟混天王乞降不得,陷霍垣,曲長子又陷遼州。
趙和尚等斬其魁霍維端降。
六年癸酉正月是年山陝大饑。
賊闌入畿南西山,距順德百裡,分賊西犯上縣、固關,南犯河北。
二月賊踞林縣,饑民相望起。
三月蜀賊寇百丈關,紳張道擒滿天星、闖王。
四月賊陷平順。
五月河北賊陷涉縣。
六月命内豎盧九德等赴中州夾擊。
河北賊圍湯陰、林輝、涉安,别賊自陽城、垣曲來,合于濟源。
山西賊陷和順。
七月山西賊陷樂平、永和、沁水。
八月河北賊攻彰德。
陝西賊攻慶德。
九月張應昌獲賊張有義,即一盞燈。
十月山西河北賊二十四營渡河犯闵鄉,陷渑池,分入河南、湖廣、漢中、興平。
畿内賊至甯晉,掠南宮,走五台。
十二月河南賊陷伊陽,盧氏掠汝州、浙川、内鄉、光化、均州,犯南陽。
湖廣賊假進香陷鄖西。
湖廣賊陷上津。
陝賊陷鎮安。
延綏巡撫陳奇瑜擊斬永甯關賊鑽天哨、開山斧、一座城。
七年甲戌正月大旱。
降盜王剛、王之臣、通天柱等至太原挾賞,巡撫斬之。
王之臣即豹五,通天柱,孝義土賊也。
河南賊薄谷城,掠光化、新野,圍均州,入夷陵。
陝賊陷洵陽。
興安賊陷紫陽、平利、曰河,破鳳縣,入四川,陷迂安。
楚賊陷房縣、保康。
犯信陽、鄧州,敗,奔商雒,與自成合陷澄城。
寇平涼、州,旋與群賊出漳關。
二月進陳奇瑜總督誅賊。
三月山西自去秋八月至是不雨,人相食。
四月山西永甯民殺食父母。
川賊複入陝,陷兩當風縣。
楚賊盡西奔漢中。
五月洪承疇出援甘肅。
陝别賊陷文縣,再陷鳳縣、漢南。
六月洪承疇等厄賊漢中,賊詐降,陳奇瑜信之,賊出險,複不可制。
賊出棧道,陷麟遊、永壽,陷同安。
官軍圍闖于車箱峽,自縛乞降,奇瑜縱之,出複叛去。
七月陷澄城,圍洽陽,轉寇平涼、州。
八月豫賊謀襲汴。
陝賊複陷隴州。
賊先鋒高傑降。
閏八月河南大旱。
陝賊陷靈台、崇信、白水、經州。
九月賊二十營至函谷,陷扶風。
豫賊入黃州、廣濟。
十月河南掃地王趨江北,掠潛山、太湖宿松。
别賊陷陳州、靈寶。
楚賊趨顯陵。
總兵左光先擊闖富平、高陵間。
十一月逮奇喻。
大寇聚秦中。
江北賊陷英山,焚霍山。
十二月陝西鄖陽各告警,賊遊兵東下常德。
八年乙亥河南賊陷榮陽,屠汜水,又陷固。
秦賊數十萬出關,三分入晉,入豫,入楚。
河南北賊三分,陷榮、汜,掠鄭州,犯。
賊集宛雒,闖獨留秦平,衆七八萬。
洪承疇敗之,乞撫後複振,突出潼關。
掠廬鳳安慶。
正月商州,圍汝甯,掠歸德。
襄陽賊與女合十五營,數十萬。
河南賊複入漢中,陷甯羌。
江北賊陷霍丘。
陝西賊陷靈台。
河南賊三分趨六安、鳳陽、颍濮,陷颍州。
陷鳳陽,焚皇陵,恣搶三日,闖、獻皆與。
陷巢縣,攻舒城,圍六合。
陷舒城、無為州。
河南賊畏承疇兵,入潼關。
河北賊滿天星張大受向麻城,抵漢口。
二月江北賊陷潛山、羅田。
陷太湖,時豫秦晉楚江北皆多盜。
與老犭回犭回西走商州。
三月湖廣盜陷麻城。
村民擒斬黃大盜、爬天王。
漢中賊陷甯羌。
五月冬春之間,寇奔豫,奔楚,奔江北,至是悉萃于秦。
六月曹文诏殉節。
秦賊搖天動陷西和。
秦賊陷澄城。
八月命楚撫盧象總理讨賊。
陷鹹陽。
商雒寇複入河南,犯盧氏。
十月老犭回犭回陷陝州。
翻山鹞降闖王渡河。
十一月河南賊焚關廂而西,老犭回犭回犯南鄧。
秦賊一字王二十萬、撞天王十七萬犯闵鄉、靈寶。
整齊王敗走偃鞏、汝州,群賊大會于龍門白沙,營六十裡,敗入霍丘,逼鳳陽。
群賊再出潼關,大敗。
十二月闖王、曹操數十萬圍光州,屠之。
漢中群賊會漢南。
江北賊陷巢縣、含山、和州。
合諸賊圍盧州,陷巢縣、含山、和州、犯江浦。
九年丙子正月總理盧象次鳳陽諸兵。
闖王、闖塌天、八大王、搖天動七賊數十萬攻滁州,盧象、祖寬大敗之,走鳳陽,焚懷遠。
棗陽賊紫薇星陷懷遠、靈壁,逼泗州。
混天王伏誅。
郎襄賊焚殺賊。
江北賊陷蕭縣。
陝賊陷麟遊。
滁賊敗,突入沛縣。
河南别賊陷阌鄉。
闖王、掃地王、紫金梁二十四營攻除州不克,遂陷虞城。
群賊大會于蘭陽。
合群賊圍滁廬,象大挫之,竄河南。
二月山西亂,人相食。
賊陷周山、大湖。
鄖賊焚竹山。
過天星敗降,尋複劫掠。
走慶陽、甯。
三月河南饑,母烹其女。
山西賊陷和順,九條龍,張胖子陷谷城、官山、竹溪、房山,賊将黑殺神、飛山虎誅。
闖王、蠍子塊入漢中,犯鞏昌北境。
過天星複叛于延安,李自成、老犭回犭回、混十萬自楚豫入商雒。
誘别部當官軍,自出延酉。
六月犯朝邑,分隔米脂、延安、綏德、衣錦、書遊。
七月陝賊陷成縣。
孫傳庭抓擒闖王高迎祥及劉哲傑等于京。
老犭回犭回焚開封、西關。
時群盜出沒豫楚,散而複合。
賊推自成為闖王,犯階徽。
九月京師警命象入衛。
象去,賊休息襄鄖,秋高乃出二十萬,沿江而下烽及儀。
寇至尉氏、登封、汝南。
犯鳳翔。
十月河南寇陷襄城。
漢南賊陷褒城。
十年丁醜正月老犭回犭回趨桐城。
老犭回犭回、整齊王、八大王兵敗,分為四,犯廬江、舒城,分擾江北。
時滿天星侵商雒。
李自成犯安西。
過天星據隴。
蠍子塊勾西人。
餘楚賊盡在江北。
别賊池河。
犯泾陽、三原寇蕲黃,敗于黃岡,複入江。
北掠至儀真,尋西入楚。
二月命陝撫孫傳庭總理河南。
左良玉連破賊,擒一條蔥、新來虎。
四月據階成。
閏四月天旱。
老犭回犭回入營避暑六安,散入潛山、太湖。
五月鄖襄賊犯荊州,焚荊王墳園。
七月江北賊陷六合,圍天長。
八月突入鳳陽,掠器械,分往河南、泗州。
十月過天星同李闖入蜀,混天王、蠍子塊随之。
偕過天星九股入蜀,陷甯羌、昭化、劍州、梓潼、江油、崇甯。
十一月江北賊陷靈璧。
十二月禁軍大集襄陽。
命洪承疇、孫傳庭合剿。
賊走鄖西。
十一年戊寅正月左良玉、陳洪範破賊鄖西。
敗于鄖西,再降于陳洪範。
二月陝寇盡聚西川。
陷廬溪。
八月總督洪承疇報陝賊剿降盡,命出關。
江北賊陷睢甯。
曹操會過天星、托天王、十反王、整齊王、小秦王、混世王、整十萬、革裡眼于楚州,犯襄陽。
洪承疇、孫傳庭大破之,闖困潼關原僅十八騎,遂自蜀入楚依獻,獻不允。
走商雒,依老犭回犭回營卧夜。
半年授以百人,後谷房變,複同諸賊出文階。
十月京師警,召孫傳庭、洪承疇入衛。
曹操乞撫,操即羅汝才,分屯房竹。
獻亦就撫,屯谷地。
十二月承疇改督遼薊。
十一年己卯二月革裡眼、射塌天合混十萬,掠信陽、光山。
三月群賊會固始,乃趨六安避夏。
四月良玉再破射塌天,降之,即李萬慶。
五月獻複叛于谷城。
七月羅汝才九營複叛,獻一賊合房縣。
八月大學士楊嗣昌督師讨賊。
十月老犭回犭回、革裡眼、左金王四股犯安慶、桐城,相持逾年。
左金王即蘭養成。
十一月是年南京、河南、山東、山西旱饑。
十三年庚辰二月羅汝才掠信陽,陷光州。
被左良玉大破于瑪瑙山,遁竄興房。
五月羅汝才、過天星七股入蜀,官軍扼夔門。
陷大昌,犯夔州。
賀人龍生擒自來虎等,石女帥邀之,又斬東山虎。
擒賊副塌天,賊入乾溪。
羅過分道西行,率小秦王、上天王、混世王、一連莺、關索走雲陽。
江北賊陷羅田。
六月官軍擒賊,赦其俘一杆槍,自來虎伍林為軍鋒。
擒掠山虎,汝友之精銳殆盡。
托天王堂安國降,遣抓地虎谕過天星。
擒流金鐘、金狗兒、滾地狼,又可天虎等降,降将楊旭、一隻虎随官軍追賊。
入巫山隘。
七月羅汝才、小秦王、上天王、混世王、一連莺踞太甯。
小秦王、金翅鵬降。
汝才合于獻。
操與獻合。
八月赈河東、真定、山東、河南。
過天星惠登相降。
登相,青澗人。
饑民聚太行山,所在蜂起。
江北賊革左突霍大陷麻城、黃梅。
河南郊縣李際遇、申清邦、任辰、張鼎為盜,衆五萬。
關索、王光恩、楊光南降。
羅汝才之入蜀,九殷、整十萬、掃地王、小秦王、金翅鵬、托天王、過天星、關索八股相繼降。
革左副鳳陽。
秦師大破賊蠍子塊,誅。
秦兵大破闖于函谷,部賊相繼降,闖竄漢南,屢欲自經。
會嗣昌以圍帥必缺空武關一路,遂逃鄖陽,得饑民數萬,複大振。
獻、操陷大昌。
十月老犭回犭回、革趨楚。
降将掃地王張一川被獻擒,呙死。
官軍逼之,操、獻陷劍州,走西川。
十一月是年南京、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浙江大旱。
人相食,草木俱盡。
是冬闖困ゾ、函,蠍子塊死,滿天星、張妙、邢家米及闖部大天王、鎮天王、一條龍、小紅狼、九良星相繼請降,闖潰圍出。
河南上寇起。
袁時中聚衆數萬,破開州。
十二月困永甯,陷之,殺萬安王采锵,土寇一鬥谷等應之。
陷宜陽,時得李岩為謀主。
十四年辛己正月山東盜李廷實、李鼎铉陷高唐州,山東所在賊起。
圍河南府,叛兵迎之,城遂陷,福王遇害。
八巴州大敗官軍于開縣,複下夔門,走興房山中。
二月河南土寇陷新野,羅汝才與獻自川入楚。
河南土冠瓦<缶辛>子、一鬥谷歸闖,合攻開封。
山東土冠逼東阿、汶上,革左僞降,旋叛。
河南土寇孟三據河陰,官軍斷之。
席卷子女玉帛入山,圍開封,周王卻之。
襲破襄陽,害襄王,渡江,破樊城,陷當陽、郏縣,又陷光州、新野,攻固始,再陷光州。
革左在皖桐勾合之。
獻、操陷随州。
三月嗣昌缢。
陝督丁啟睿督師。
革左走麻城勾獻。
四月陷歸德,牛金星降賊,薦宋獻策。
五月赦傅宗龍督陝兵讨賊。
河南袁時中二十萬窺鳳、泗。
泰安土寇十餘萬掠兖州,走邳州,焚掠犯徐州,至揚州南沙河店,毀漕船,入東平州豐縣,徐州賊合之,東平賊李青山屯梁山。
賀人龍破闖于靈峽山中。
時闖衆五十萬,曹操複與合,衆益強。
獻賊敗歸之,複去。
破傅宗龍軍,遂陷項城,分賊屠商水、扶溝。
闖操合陷葉縣,劉國能死陷泌陽。
獻回,革左、自霍太來會。
左良玉于郾城陷襄城。
六月兩京、河南、山東、浙江蝗旱,多饑盜。
左革陷宿松、英山。
被左師敗于南陽,西走。
與操合,陷信陽、沁陽,走随州。
七月陷潛山,圍麻城。
圍鄖陽。
陷鄖西忤于獻,北走與闖合。
獻破鄖兵,有衆數十萬。
八月掠信陽,左帥大敗之,負重創遁山中,僅數百人。
九月羅汝才自南陽趨鄧浙,合闖。
獻大敗奔犭回,革左同入霍山拒守。
因操以奔自成,自成将殺之,東走與犭回、革入霍山。
十月太監劉元斌、盧九德率兵追賊。
獻率犭回、革左、自霍大會闖于河南。
合六營複攻舒城。
十一月降将李萬慶沒于賊。
複陷襄城,殺陝撫汪喬年。
圍南陽,陷之,唐王遇害。
十二月陷洧州、許州、長葛、鄢陵,合操陷禹州,徽王遇害。
再圍開封,陳永福射中闖左目。
十五年壬午正月起孫傳庭督陝兵讨賊。
山東李青山就擒,誅。
左革陷潛山、巢縣。
攻開封。
陷亳州。
二月左革陷全椒。
闖、操合群盜八十萬圍陳州,屠之。
陷睢。
州、太康。
令犭回、革複攻舒城。
三月左革、犭回五股合獻攻六安,袁時中會之,旋合于闖。
圍歸德,陷之,陷甯陵、考城。
操三攻開封,大破援兵。
四月傳庭斬賀。
陷之,袁時中以賊合陷六安。
五月革賊陷無為州。
襲破廬州。
六月革左複入六安英霍山中。
革賊入舒城。
陷盧江。
七月革賊毀廬州城。
八月革左、犭回掠信陽,出麻城,會獻、時中,突入蕭縣。
合水陸賊五十六營于皖江,複陷六安,謀入金陵。
九月老犭回犭回分兵犯蕪湖、桐安,革左犯穎州,旋合闖。
決河灌開封。
候恂督師河上,推官黃澍以舟迎周王北渡。
走潛山,黃德功大敗之,腹心婦豎俱盡。
十月誅劉元斌。
敗官軍于南陽。
屠南陽,闖、操合趨汝甯。
再被劉良佐敗于安慶,走蕲水。
十一月袁時中合于闖。
遊賊窺懷慶,欲北渡。
閏十一月河南土寇蜂起,李好、孫學禮、李際遇各數萬。
合諸賊圍汝甯,屠之。
向襄陽,掠崇王由貴等以行。
屠桐城,陷無為州、黃梅、大湖。
十二月袁時中東犯鳳皖荊州,迎賊。
左良玉避賊,賊陷襄,分賊陷夷陵、宜城、荊門,向荊州,遣老犭回犭回據夷陵以犯澧。
十六年癸未正月左良玉避賊東下。
流士叛兵自貴、小秦王、托塔王、劉公子、混江龍、管泰山俱冒左軍劫掠。
陷承天,犯顯陵,分賊陷潛江、京山,攻德安,陷雲夢。
入黃陂,屠之,陷景陵。
陂廣濟,襲蕲州,陷蕲水,陷黃州,稱西王陷羅田。
二月湖廣土冠陷澧州、常德,又陷武岡,殺岷王。
諸蠻獠皆伺釁,土寇勾引攻掠,盡歸闖。
遣賊陷麻城,攻陝縣,陷之。
三月闖襲殺革裡眼、左金玉,并其衆,革即賀一龍。
羅汝才為闖攻鄖陽。
澧州土寇勾闖陷常德辰嶽諸府相繼陷。
闖襲殺革左并其衆屠蕲州且盡破蕲水,驅美女以彜城。
四月闖殺汝才。
汝才号曹操,初錄高迎祥,後合獻,又合闖。
殺曹操,攻鄖陽,陷保康,入禹州。
攻袁時中,殺之并其衆。
五月闖攻殺袁時中。
老犭回犭回降闖,為所部,即馬守應。
自後止闖、獻兩大賊。
破漢陽,陷武昌,沉楚王,屠楚宗,盡驅民于江。
六月大造戰艦于荊襄,遣老犭回犭回攻常德,闖謀自王于荊。
衆五六萬,每一兵後二十餘人,凡百萬人。
闖留賊守襄陽,率精稅住河南,與官軍戰,大敗,奔襄城,謀據關。
七月官軍迫之賊四渡。
陷鹹甯、蒲圻,向嶽州,三敗,悉二十萬衆圍陷之。
陷長湘潭,又陷衡州、永州,破寶慶、常德,分賊入廣西全州,犯江西袁州。
獻歸長沙,陷萍鄉。
徇攸縣、分宜。
十月一隻虎陷阙鄉,陷潼關,孫傳庭陣亡。
陷華陰,屠渭南,陷州,屠商州,陷臨潼,陷西安。
分賊掠商延、中部。
陷延安,屠鳳翔,陷榆林,屠之,搗甯夏,三邊俱沒,屠慶陽,傳檄定河南西境。
十二月遣賊入漢中,不克。
前鋒渡河,入山西,陷平陽,殺西河王等三百人,遣賊陷甘州。
十七年甲申正月稱王于西安,僭号大順,改元永昌,通好獻賊。
自嶽陽北渡,步騎數十萬入夔州。
二月徇山西平陽州縣,破太原,執晉王,犯大同,殺代王,宗室殆盡。
入屠庸真,保定、大名皆不守。
賊在萬縣阻小漲三閱月。
三月十九日崇祯帝缢于煤山。
後殉朝臣死節。
陷京師。
吳三桂乞本朝大兵。
四月皇清大兵破賊。
闖迎戰永平,大敗于一片石。
走京師,稱帝,西走真定。
五月敗定州,中流矢,闖殺李岩。
自井陉走平陽,走韓城,益發兵陷漢中。
六月複遣賊出潼關,掠河南,又遣賊略四川保甯。
入涪州,陷重慶,瑞王阖宮被害。
八月僞立祖祢廟于西安,駐韓城,日恣屠戮。
十月陷成都,署王阖宮被害。
十一月蜀諸郡讨賊兵起。
稱西王,改元大順。
十二月自七月至是,成都屬邑之人俱被殺盡。
順治二年乙酉二月本朝大兵破潼關,闖走藍田、武關,入襄陽,奔辰州,将合獻。
三月左良玉死,左夢庚兵東下。
向武昌,居五十日,謀奪舟南下,取宣歙。
四月走鹹甯、蒲圻,過通城川湖,何騰蛟攻之,走至羅公山,村民誅之。
本朝大兵至漢中,疾馳五晝夜至鹽亭,射中獻,擒斬之,其黨潰入滇黔。
李自成米脂人,張獻忠膚施人,俱生于萬曆三十四年,二賊同庚,後四年,明烈帝生。
(《翦寇錄》) 闖賊父守中禱子于華山,夢神以破軍星為之子,生自成呼為黃來兒。
闖賊之禍,與黃巢大相類,黃巢播虐遍天下,後掘其祖墓,斬黃獸而巢滅。
自成破雒後,聲勢日益張,朝廷密下秦撫汪喬年圖之。
米脂令邊大受執自成族人,拷得其瘗地,入萬山中二百裡,有李氏村,村旁聚葬十六冢中,一冢始祖也。
相傳穴為仙人所定,有鐵燈,架醮火圹中,曰鐵燈不滅,李氏興。
發之,有蝼蟻數石,火光尚熒熒然。
斷其棺,骨青黑色,毛骨被體而黃。
腦後穴如錢大,中盤赤蛇,長三四寸,有角。
見日而飛,高丈許,以目迎日色而吞咋者六七,顧眼射日,尚未開,反而仍伏。
喬年殛膚骨并蛇,臘之以聞,後矢著闖目,舉事無成,亦與巢同一結局。
(《貞勝紀》) 李自成妻韓氏,故倡也,縣役蓋君祿與之通。
自成殺淫者,偕李過亡命甘州。
後妻邢氏,又與高傑通,高傑竊之以降。
潼關原之敗,妻女為官軍得。
張獻忠瑪瑙山之敗,妻女九人,被擒者七,淫掠之報,已見當身矣。
(《溶集》) 流寇所至,必先有鳥集如鴨,此凫之先見也。
(《政餘筆錄》) 多盜之鄉,婦子望夕陽則反鎖,走陷萊間睡熟,率為狼齧足,或負兒女去。
(《怡曝堂集》) 獻賊少從軍,隸總兵王威,犯淫掠當斬,别将陳洪範來谒,力救之。
威不得已,斬其黨十七人,鞭獻忠百,免亡關中為盜。
獻忠天性兇黠,然進思舊恩,每飯必祝之,數語其下曰:“陳總兵活我。
”刻旃檀為洪範像,事之。
後知官軍中有陳将軍,喜曰:“此豈吾恩人耶?”讠之良是,乃選名姝,赉美珠文币以進曰:“獻忠向蒙公一言以免,有大恩不及報,公豈遂忘之耶?今遇于此,天也,願率所部降,随馬足自效。
”降後,熊文燦撫馭失宜,複叛去。
(《綏史》) 流寇初起,三邊總督楊鶴獨主撫賊,出險,遂橫不可制,是流賊之禍,鶴始之也。
闖賊将擒,督師大學士楊嗣昌謂圍師必阙,漫開函谷一道,闖逸出,遂毒不可收,是流賊之禍,昌終之也。
前後誤國,可謂是父是子。
夫兵法變化入神,豈容拘泥?先設三伏,然後開圍,如盛彥師之殲李密,庶乎可也。
若嗣昌直是解綱縱虎,豈合陰符?(《嘯虹筆記》) 楊鶴之于神一魁,給賞花紅,鼓樂迎導,索副則予以官,求安插則定其境,奉之惟恐不及。
有潼關道胡其俊者,賊獨頭虎已出其境,追送九十萬錢,名曰饋赆。
又因其索酒篝梁肉,傳緻給之。
當賊初起,輕胡廷晏之安坐不擊,謂此吾省城賢主人,關中傳以為笑。
(《綏史》) 中部城南有橋山,松柏甚茂,為黃帝葬衣冠處。
隆坊鬥大一城,上僅容趾,民丁不滿二百。
吳禦史至,激勸守城,又捐俸為浚濠堡。
駐公館頹屋三楹,日夜坐卧一破桌上,天雨則枕衾皆濡,所從門書幾十五人,與同居處。
炮火箭镞,時時照射,城中誓必死,以勵将士,九月始複中部,擒首獻俘。
(《憶記》) 秦寇半出官兵,官兵與戰,率皆其識面親鄰,矢石間相與語言,有泣下者。
賊辄遺所掠牛驢,及老幼病殘脅從之人,恣官兵俘殺報功,謂之打活仗。
(同上) 甲戌晉中有三大夥賊,一名活地草賀宗漢,一名顯道神高加讨,一名鄉襄人劉浩然,各以千萬計,屯聚汾相平陽要害。
前撫院撫之,給予廪饷,歲費金錢累萬,而實分投出境,焚掠如故。
(同上) 永樂既都北京,令山東、河南、江北諸郡衛所各軍,春秋兩班,赴京部科點驗,發京營一體操練,以習軍士之勞,省征調之煩,壯京師之衛,備邊隘之防,法甚善也。
其後分發近邊築工,折其半納班價矣。
又其後皂親驸馬侯伯有墳工,辄乞恩請班軍,以數千計,皆折價入橐矣。
領班官歲斂軍士金錢入京,募人應點,本軍遂不赴京,大失祖宗之意。
崇祯末年,流寇紛起,上屢行停免,而地方殘破,軍人十忘八九。
(同上) 清澗孟長更于本處石油寺,日則讀書,夜則點燈抄寫。
鄉人訛傳長更在石油寺,若黃巢造兵書作反。
長更不能自白,恐官司捕之,遂倡衆作亂,衆号點燈子,或曰點燈子,即趙四兒。
(《寇志》) 乙亥正月,吳禦史密谕安插官龔能訪諸賊名号,各營可用,間得其平日相疑情狀,乃手書朱帖,谕某有私禀,欲殺某出獻,時不可失,虛爵賞以待久矣。
如是者數封,令誤投其營,果猜懼。
一日有手提渠賊劉浩然首級,赴轅門報明者,給重賞,營衆駭散,分投活地草、顯道神營者甚夥。
複為問牒,谕道神營,言頃報功者已給殊賞,爾營亦多有其人。
又言某欲圖謀出降狀。
顯道神大疑,于二月離巢出掠,率衆東下。
乃懸重賞犒軍,出師追至忻代山中,賊首持大棗棍,立馬大呼曰:“我顯道神也,敢來決戰。
”虎大威一箭正中其喉,仆馬獲擒,諸賊披靡。
殺七百餘級凱旋。
顯道神死,舁至忻州,驗其狀果猙獰,所持棗棍重三十餘斤,長九尺。
軍士言:馬上舞之,若猛獸撲人,銳不可當,往日與戰,為所擊斃者甚多。
(《記憶》) 乙亥交城縣北皆山,東連太原,西接邊徼,盜賊出沒不測,兵至則遁,路險不可窮追。
乃檄趙民懷追剿近邊一帶土賊,而疏請耀薛敏忠交城守備,于山中要害處達堡砦領兵守之。
賊出沒皆在吾兩眼中,發兵追擊,多擒獲者,賊不獲逞。
(同上) 交山賊胎芽于此,延至國初,姜壤叛亂,流毒千裡,幾數十年。
餘奉诏剿殺,另具《交山平寇傳》中。
河南流賊張甚,謀欲渡晉,吳檄縣道與将領分泛嚴防,兵不足,節以沿河一帶村民,給衣甲旗幟,往來上下不絕。
賊望之,皆以為兵。
除夕語衆軍曰:“年節恐軍士酣飲離次,為賊所窺,此數日夜更宜嚴惕,過此無虞矣。
”賊果是夜呼噪至,我軍寂然,度相逼,則發炮擊之,傷者甚衆,至明乃止。
次日賊遍滿山谷,然終不得渡。
(同上) 流賊破鳳陽,殺戮之慘,天地為黑。
有縛人之夫與父,而淫其妻女,然後殺之者。
有驅人之父,淫其女以為戲,而後殺之者。
甚至裸孕婦于前,共蔔其腹中男女,剖而驗之以為戲;一試不已,至再至三者。
又甚至以大鍋煮油,擲孩子于内,觀其跳躍啼号,以為樂者。
又甚至縛人于地,生刳其腹,實以米豆,牽群馬而争飼之。
取人之血,和米麥為粥,以喂馬驢,使之腹壯而能沖敵者。
所擄人子女百千,臨行不能多帶,盡殺而去。
或殺人而間以蘆葦薪木堆城下,縱火焚之,令穢氣煙焰,薰逼城上,守兵立仆。
(《明季遺聞》) 賊陷鳳陽,鳳陽無城郭,賊大至,留守朱國相,千戶陳宏祖、陳其忠巷戰死。
賊焚皇陵,樓殿為燼,燔松三十萬株,殺守陵太監六十餘人。
縱高牆罪宗九十一人,焚留守分司府廳五百九十四間,焚鼓樓龍興寺六十七間,毀民房二萬二千六百五十二間。
殺知府顔容暄等官六員,失印二夥,武官失印二十夥。
殺武官四十一人,殺生員六十六名,陵牆班軍二千二百八十四名,高牆軍一百九十六名,精兵七百五十五名,操軍八百餘名。
賊渠列幟,自稱古元真龍皇帝,恣掠二日。
太監盧九德,總兵楊禦蕃以川兵三千救鳳陽,南京兵亦至。
賊奔,以筵{專}蔔于神祠,不利,刳神像而去,趨廬州。
(《寇志》) 賊圍六合,聚稚子百十,環木焚之,聽其哀号,以為笑樂。
又裸婦人數千,詈于城下,少有愧阻,即磔之,攻三日而去。
(同上) 賊颍穎州,時州人之為守禦者甚豫。
有韓進士者,别業在城外,一樓高可瞰城,衆議去之,韓不可。
及賊至登樓,雨射城上,故城守者一隅缺,賊坎而登,城遂陷。
然韓父母妻子亦皆見屠,明季進士勢重可笑。
(《太白劍》) 徐太史緻覺、铨部緻章兄弟為諸生時,賊破城,大徐抱幼女匿城上窩鋪,餓一日矣。
忽賊入民樓,擄财物,得一囊,乃面餅也,怒而擲城上,遂得食不死。
次日聞賊稍歸營,急出城,一賊則已尾之,踉跄奔空宅中,入床下。
忽又一人入,大徐方懼,旋聞其人慘号聲,賊已亂槊刺其人死。
乃知亦為賊所逐,逃床下求免,賊刺之,誤以為即大徐也,遂得免。
小徐遇賊,急躍入城河,賊以矛刺其喉,僅離寸許,不中。
賊灣其身欲中之,則岸崩若将陷狀,如是數四。
賊以不能刺徐也,慚甚而去,小徐複登岸走,遂免。
(《棣園夜話》) 廬州城下一丐者,猝遇賊,即投身火水中。
一賊怪其人不出,為繞水俟之。
丐忽躍起,掣賊足入水;賊倉卒莫知所為,竟死丐手。
太守吳公賞之,旌為奇功。
(《太白劍》) 賊将入桐城時,火光連數十裡。
一老人通不經意,賊至自扶杖出見,與絮語平生窮苦狀,謂不足備主人。
賊笑曰:“汝苦若此,何必久住世間為?”笑而殺之。
又一翁赴其戚屬家,其家方洶洶出避,翁罵曰:“汝曹一出此室,立碎矣,正當需乃公,為而居守。
”其家避未竟而賊至,翁立見殺。
(同上) 乙亥賊逼桐城,營城東,及夜城上炮如号,賊誡其屬曰:“趁此少睡,但聽城上聲息或偶寂,須急起作備。
”近日又言若遇數十人,或百人,則直前薄之,彼一人動,衆立亂矣。
若七八人或十數人,則謹避之,此必骨肉肝膈之能相死者。
兩語皆拔自賊中者言之,其用意頗入微。
(同上) 乙亥賊破桐城時,嘗晨持一美婦,磔之東門橋頭,時乘城者俱見之。
後拔自賊中者言,此婦以先一夕見賊,賊欲污之,婦怒取案上酒盂提破賊,而賊恨之,不令速死。
其磔必于東門橋,欲衆辱之。
(同上) 邑陶沖驿之側,婦某氏,當倉卒時,與其田主婦數輩,同匿一空室。
其主人婦賢,婦素德之。
亡何,望見賊騎至,衆皆泣。
某氏曰:“無恐,第明日收我屍于某處耳。
”因獨出門,若将他奔者,賊執之,問内有人否,婦曰:“無之。
”又問此間有騾馬何處,婦對某家有之,賊令為導行。
少頃至所約死處,度室中諸人已得脫,乃曰:“我一女子,何知騾馬處?”因具道所以。
一賊頗義之,又一賊竟刃擊之。
明日覓者至,尚能少作聲,始死。
又賊至小龍時,居民迫渡一水,折其橋。
賊至,擄得予家一人曰某者,令治橋。
某曰:“我一人活,将衆人死乎?”遂遇害。
(《孑遺錄》) 賊丁醜之趣桐城也,大衆盡奔,有劉道者,年七十,獨身當栅門,橫矛大呼,白髭盡張如胃磔。
賊數十騎不敢前,更回馬從他道以入。
道從容還,負其店主人一老媪,走匿舍後山,從山頂望塵起,尤齧齒頓足,其氣直欲吞賊,世何嘗無壯士哉?是為正月十日,予以是夕奔俠山,予房弟兆已先在。
予曰:“賊易與耳,但鄉人積為威劫,若夜擾之,必得所欲。
”兆曰:“諾。
”明日往見所善伍生,議皆合,少年多願從者。
遂前迹賊,得之王氏宅,時賊醉且就睡矣。
而所将諸少年,膽中怯,未至賊百步許,辄大噪。
賊倉卒得為備,然兩生尤前鬥,凡殺馬十餘匹,賊被槍者數人。
自是賊氣少折,每經裡中,辄相戒備兩生。
(《太白劍》) 甲寅三藩反,饒寇起,徽州惶擾。
餘祖籍世居休甯,予入城議屯練為禦賊計,梗議者反焚輿碎傘。
餘村名舊市,自屯練約五百人,賊破休邑,獨不敢過舊市。
獻賊及革裡眼、老犭回犭回、左金王諸賊,屯應霍間,四十八寨。
擄掠男婦,有逃者獲回,捆馬上,遊各寨遍,人各加以刀箭,乃殺死。
(《鵬升集》) 有張席之者,運司吏也,陰賊善謀,所交遍群不逞,又工術數。
一日方食,忽放箸曰:“事發矣!”亡何,南部捕牒至而張已亡,及賊犯中都廣陵,獲二牒雲:“為張王所使,通約龔徐兩家者。
”張即席之也。
于是衆始知席之去為賊吏,因捕得龔徐兩家,皆伏法。
所謂龔徐者,龔十三、十四、徐二鹹也。
十三浙之龍遊人,以拳勇知名,常白晝殺珠賈,人不敢诘。
其弟十四亦強有力,遇事辄為前鋒。
此兩人橫廣陵中二十年,所居華屋美姬,視公卿家。
二鹹者,本泰州諸生,從泰來家運司之側,與十三兄弟為死友。
每圖一事,龔以悍,徐以狡,其力能作使諸惡少及衙門用事者,無所不極意。
至是聞賊且逼,徐忽操小船泊江渚,十三兄弟部所黨弄兵,倡言備兵,實謀應賊也。
蓋三人皆故交席之,非前覺,事不可知矣。
然徐奴視其父,父常訟之官,官不問。
節婦宋氏,有殊色。
徐計奪其節,婦自殺,官亦不問。
又領司吏某家,見其女,屬媒緻意;時女已許字人,吏懼,買他女似女者以獻。
徐久覺其詐,中以危法,此官為中之也,又不止不問而已。
最後奪諸生某之妓,主憤甚,實其惡于學使者凡款百餘,僅從薄罰,妓終不返。
十三常冒比部舍人檄征浙憲千锾,事覺系獄,殺其獄卒以逃。
及後來廣陵,人皆知之,直指使者亦常少逮治之,不竟也。
(《太白劍》) 嘗行定遠道中,遇押送宗人入高牆者楚藩也。
凡男女二十人,入一小轎,其小如棺,橫木貫之,以攔其胸。
旁為小孔,通飲食。
有一人從孔中告饑甚哀,送者怒,立起碎轎,執其人捶之,至腦裂脅折而死,棄之去。
蓋一馬奴與同來甚久者,心痛其事,為人言之。
又時行李止一肩,二十人共之,問其故,蓋所資甚富,所經有司遞送,用夫數十人。
因過某鈔關,榷關者某主事,心涎焉,以搜獲夾帶禁物為名,遂盡有之。
尤可怪者,流賊犯中都時,獨不犯此牆。
(同上) 盱眙令蔣佳祯,西粵人也。
盱眙故無城,賊間至,令送其母渡河,置泗州,與訣曰:“兒不得為母有矣!”谒直指以印付之,直指雅知令賢,挽其行。
令奮曰:“佳祯受命天子,令盱眙,盱眙之外無寸土,是令死地也。
”遽拂袖去。
所素團練鄉兵若幹人,望見令渡河歸,皆冒死來聽命,遂共前擊賊。
賊見其有必死意,頗畏之,且前且卻。
令自度終不免,問其下曰:“邑百姓逃盡乎?”曰:“盡矣。
”令太息曰:“吾民幸免,若等可即散。
”獨一門子、一皂隸痛哭不忍舍,卒共赴敵死。
令既死,其民哭之,如哭其私,今祠之。
(《志忠傳》) 林聞頂雲:“鳳陽自兵火之後,十載不聞雞聲。
”郝炯卿亦雲:“六安州男子俱無右手,誠可恨也!”(《怡曝堂集》) 六合再破時,寇聚衆将坑之。
忽有令免死,人斷一手。
争先伸臂,無言痛者。
(同上) 賊最畏總兵曹文诏,其兄子标将曹變蛟,更骁勇,時為之謠曰:“軍中有一曹,流賊聞之心膽搖。
”文诏自隸馬世龍麾下為軍鋒,入秦。
四年春,擊賊栗園,大勝,又克河曲,斬賊一千五百餘。
六月斬王嘉胤。
是年冬殲點燈子。
五年春,擊殺可天飛、郝臨庵、獨行狼,八月又敗賊甘泉。
六年春,斬代賊千五百級,又敗賊榆杜,又斬陽城賊千餘級。
乃因小故,陷以他事落職。
二年及複予官職,氣益銳,雖屢立功,八年五月,卒戰死于真甯,賊遂益無所憚。
诏弟文耀陣沒忻州,變蛟亦善戰多功,後松山不食死,一門沒王事,曹氏稱最。
(《懷秋集》) 熊文燦庸鄙無能,駐節襄陽,于後圃種蔬,日用數十人灌溉。
時旱,郡邑申文祈雨。
文燦批文雲:“園蔬茁茂,禾苗何以獨枯?不過奸民為逋糧地耳。
”左良玉謀于巡按林銘球,巡道王瑞旃欲誘執張獻忠。
文燦曰:“殺降不祥。
”力庇之,乃移其營于城内。
(《明季遺聞》) 廬江某氏兄弟,夢其祖曰:“寇至矣,急買某空宅,當免難。
”如其言,僅存門樓而已。
寇至,兄弟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