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撚須寄
關燈
小
中
大
。
豈知詩寫性情,興盡即止,獨不可減而為四為六為七,增而為九為十乎?要須加一分嫌長,減一分嫌短,乃為妙耳。
(《嘯虹筆記》) 自宋員外迪以潇湘風景,寫平遠山水八幅,一時觀者留題,目為潇湘八景。
南渡詩人若陳允平衡仲張叔安周密公瑾溪漢倬然,皆有《西湖十景》詞。
而北平舊市載金明昌随事有《燕京八景》,元人或作為古風,或演為小曲。
所謂八景者,居庸疊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風,瓊瑤春陰,薊門飛雨,西山積雪,盧溝曉日,金台夕照是已。
至永樂間,館閣諸公相集倡和,更薊門飛雨為薊門煙樹,或又增益二題為十景,和者相屬。
因而十室之邑,三裡之城,五畝之園,以及琳宮梵宇,靡不有八景十景詩,可憎甚矣! 鮑泉和《春日詩》:新莺始新歸,新蝶複新飛,新花滿新樹,新日麗新晖。
新光新氣早,新望新盈抱,新水新綠浮,新禽初聽好。
新景自新還,新葉複新扳,新枝新可結,新愁讵解顔?新詩獨氤氲,新知不可聞,新扇如新月,新蓋學新雲。
新落連珠淚,新點石榴裙。
(同上) 疊字詞頗有,疊字詩不多見。
嘉靖間,倭子從紹興雨中往曹娥江,賦詩曰:“渺渺茫茫浪潑天,霏霏拂拂雨和煙,蒼蒼翠翠山遮寺,白白紅紅花滿川。
整整齊齊沙上雁,來來往往渡頭船,行行坐坐看無盡,世世生生作話傳。
天連泗水水連天,香鎖孤村村鎖煙,樹繞藤羅羅繞樹,川通巫峽峽通川。
酒迷醉客客迷酒,船送行人人送船,此會應難難會此,傳今話古古今傳。
”亦甚有味。
(《堯山堂外史》) 藥名詩,如張藉《答鄱陽客詩》雲“江臯歲暮相逢地,黃藥霜前半夏枝”之類是也。
近世有禽言詩,甚有巧趣。
然論禽言詩,當如藥名詩,用其名字,隐入詩句中,造語穩當,無異尋常詩,乃為造微入妙。
如藥名詩雲:“四海無遠志,一溪甘遂心。
”遠志甘遂。
二藥名也。
禽言詩雲:“喚起窗前曙,催歸日未西。
”喚起催歸,二禽名也。
(《客中閑集》) 舒狀元春遊,用重疊意作詩曰:“春風春日競春華,春水春山春景佳,新柳戀莺莺戀柳,好花迷蝶蝶迷花。
尋芳子入遊芳伴,買酒人投賣酒家,去是路兮歸是路,馬頭相對日頭斜。
”又用曲牌名作詩雲:“惟愛宜春令去遊,風光猶勝小梁州,黃莺兒唱今朝事,香柳娘牽舊日愁。
三棒鼓催花下酒,一江風送渡頭舟,嗟予沉酸東風裡,笑剔銀燈上小樓。
”(同上) 甲戌秋日,毛子行九,寄我疊字詩,因廣其體,一句三用疊字,極所至,由二四五疊至疊十二字為一句,有“夜夜夜深看夜月,山山山外訪山人”句。
又以曲牌名入詩,近俚,改用詞名藥名,各成四律,即用《林卧遙集》韻。
唐伯虎《花月吟》:花香月色兩相宜,惜月憐花卧轉轉,月落漫憑花送酒,花殘還有月催詩。
隔花窺月無多影,帶月看花别樣姿,多少花前月下客,年年和月醉花枝。
(《客中閑集》) 餘效子畏體,有《花月吟》四律雲:“花輝玉蔓月淩樓,問月評花徹夜遊,花霧瞳嚨殘月度,月波蕩漾落花流。
多情月姊花容瘦,解語花姑月佩留,訴月長歌花競秀,月臨花嶼雁行秋。
”“花枝拂月袅香塵,月色花姿共一真,探月花驚栖宿鳥,看花月傍旅行人。
月邀花步尋難遍,花簇月眉曲不伸,退谷誰為花月主?花洲月渡夜投綸。
”“秋老荷殘菊月餘,月初才别浣花居,曾纟番月樣花王譜,新檢花叢月老書。
衰草殘花沙月白,曉風斜月野花舒,練光萦月花溪碎,吞月銜花跋刺魚。
”“開盡心花對月論,花身月魄兩溫存,花朝月夜餐雲母,月窟花房繞竹孫。
急擊花鈴催月禦,高磨月鏡印花樽,撚花弄月憐尤惜,重疊花陰罩月墩。
” 國初東南人士重詩社,每一有力者為主,聘詩人為考官。
隔歲封題于諸郡之能詩者,期以明春集卷,私試開榜次名,仍刻其優者,略如科舉之法。
今世所傳,惟浦江吳氏月泉吟社,謝翺為考官,《春日田園雜興》為題,取羅公福為首。
其所刻詩,以和平溫厚為主,無甚警拔,而卷中亦無能過之者,蓋一時所尚如此。
(《麓堂詩話》) 羅明仲嘗謂三言亦可為體,出樹處二韻,迫西涯題扇。
西涯即授筆雲:“揚風帆,出江樹。
家遙遙,在何處?”又因圍棋,出端觀二韻,即曰:“勝與負,相為端。
我因君,得大觀。
”(同上) 樂府是官署之名,其官有令,有音監,有遊檄。
《漢書·張仿傳》使大奴駿等四十餘人,群黨盛兵弩,白晝入樂府,攻射官寺。
《後漢書·律曆志》元帝時,郎中京房知五聲之音,六十律之數,上使太子太傅韋元成,建議大夫章維試問房于樂府是也。
後人乃以樂府所采之詩,即名之曰樂府誤矣,曰古樂府尤誤。
《後漢書·馬廖傳》言哀帝去樂府注雲:“哀帝即位,诏罷鄭衛之音,減郊祭及武樂等人數。
”是亦以《樂府》所采之詩,即名之樂府也。
(《日知錄》) 溫飛卿《題賀知章故居》,疊韻作絕句雲:“廢砌翳薜荔,枯湖無菰浦,老媪寶藁草,愚儒輸逋租。
”又兩中與李先期垂釣,先後相失,因作疊韻絕句雲:“隔石覓履迹,西溪迷雞啼,小鳥擾曉沼,犁泥齊低畦。
”(《晚唐詩》) 燈謎詩,前人間亦有之,然皆鄙俚,不足諷詠。
予友遂安毛會侯令尹名際可,有燈謎詩十六首,每首各自為題,每句隐一古人姓名,共在一部《孟子》内,為燈謎開一生面。
(《嘯虹筆記》) 《太平樂》:虎旅歸來已罷兵(畢戰),關梁無禁任遙征(言行)。
九重天子稱仁聖(王良),異獸趨朝負辇行(象)。
《春閨》:春日問花花解語(桃應),兒家庭樹綠楊多(子柳),東鄰相對憐嬌小(西子),争比椒房絕豔何(宮之奇)? 《贈友》:綠柳陰中點绛紅(楊朱),良材勝任棟方隆(杞粱)。
少年意氣皆堪托(子懷),一諾何妨缟通(然友)? 《歸田樂》:垂楊枝上漏春光(洩柳),歸去來辭獨擅揚(晉文),從此塵勞皆頓歇(長息),素絲良馬為誰忙(綿助)? 《凱歌》:節誦陽和萬彙蘇(景春),降藩歸化效前驅(王順)。
北門鎖鑰推良佐(司城貞子),絕域從今按版圖(貊稽)。
《嘲一家棋低》:滿院棋聲暑氣收(奕秋),乃翁局敗少機謀(公輸子)。
君家季父還猶豫(子叔疑),為語兒童且自休(子莫)。
《王會圖》:美玉無瑕輯瑞同(白圭),岐豐佳氣慶雲中(周霄),從天産下麟蟲長(龍子),兩道祥光一色紅(丹朱)。
《少年行》:廣廈華堂俠少遊(屋盧子),更偕同輩結綢缪(曹交),端居忽覺雄心起(莊暴),反哺慈禽一網收(烏獲)。
《官怨》:夜永雞鳴漏未收(景醜),官家沉醉百無憂(王骥),蛾眉一色誰相讓(顔般)?南院光輝對院幽(此官<黑幻>)。
《湯餅會》:将逢彌月祝無災(浩生不害),衤肅褓殷勤擁抱來(慎子)。
諸子兒孫皆長大(公孫衍),含饴最喜是初孩(曾元)。
《感舊》:弦管聲調豹袖鮮(樂正裘),當年遺迹幾推遷(東伐)。
阿樓清興原如此(原公之斯),卻喜塵勞久已捐(陳辛)。
《春怨》:欲絕良緣美日窺(成間),檀郎年少好豐姿(子都),為伊消瘦腸迥轉(瘠環),細數更籌夜半知(時子)。
《嘲村學究》:身長九尺皓須眉(高叟),俯首長如持滿時(戴盈之)。
村塾全然無約束(任兒),孺子攜幼浴清池(子濯)。
《村居》:中男驅犢向前村(牧仲),須避南山百獸尊(陽虎)。
更與諸兒相共語(告子),年來齒落複生根。
《客況》:岩西嶽接西京(華周),天際冥鴻物外情(飛)。
莫道途遙頻顧仆(百裡奚),衰年負荷托勞生(戴不勝)。
《家慶》:舊事追思陟鼎台(陳相),長男濟困散家财(孟施舍)。
更傳遲暮添丁好(晏子),疑是{錢}堅改姓來(彭更)。
詩牌集字,詳于吳興王良樞一譜,其式用牙牌六百扇,廣六分,厚一分,以一面刻字,一面空白,其字聲平仄,以朱墨别之。
椿牌一扇,長準詩牌二,刻曰詩伯。
凡易牌均為四分,每一百扇以一人為詩伯。
執椿牌内取一扇,以字盡數到某人,次第取用。
以紙筆令詩伯掌之,聽各人自取韻,自制題,詩成細評優劣。
分牌式之外,又有分韻式,立題式,用字式,借字式,較勝式,品第式,借寄式,翻新式,和韻式,收殘式,洗荒式,疊錦式,聯珠式,合璧式,煥彩式。
其跋雲:“餘得是譜,藏之舊矣。
小峰先生一見而奇之,先生性不飲,然多飲興,為近世觞政繁俗,宜歸于雅,乃刻而傳焉。
夫嘉賓式宴,導樂宣和,即不如唐人擅場,而适趣遠矣。
”(《詩牌譜》) ◎詩話 放翁雲:六十年間萬首詩。
又雲:三日無詩便覺衰。
詩可須臾離耶?況五七字耳。
而生平胸次直傳千古,人品心術胥于是乎?在予林卧,遙集疊千五百律,意不可盡。
益知詩學無窮,移情風雅者當有同心。
詩非苦吟不工,孟浩然眉毛盡落;裴袖手,衣袖至穿;王維走入醋甕,皆苦吟之驗也。
(《存餘堂詩話》) 韓詩多悲,韓詩三百六十首,哭泣三百首;白詩多樂,白詩二千八百首,飲酒者九百首。
詩本性情,多悲多樂,不免性情之偏。
(《說儲》) 王孟端舍人作詩清麗,嘗有人久客京師,乃别取婦。
孟端作詩寄之雲:“新花枝勝舊花枝,從此無心念别離。
可信秦淮今夜月,有人相對數歸期。
”其人得詩感泣,不日歸。
(《南濠詩話》) 宗嶽二公,以忠節戰功,冠于南宋,戎馬倥偬,何暇筆硯?餘嘗見宗忠簡石刻《華陰道二絕》雲:“煙遮晃白初疑雪,日映斓斑卻是花。
馬渡急流行小崦,柳絲如織映人家。
”又雲:“菅茅作屋幾家居,雲确風簾路不纡。
坡側杏花溪畔柳,分明摩诘辋川圖。
”嶽武穆《湖南僧寺詩》,有“潭水寒生月,松風夜帶秋”之句,唐之名家,不過如此。
(《升庵外集》) 退之“下視禹九州,□塵集毫端”、長吉“遙望齊州九點煙,一彌海水杯中瀉”,與老杜所謂“摩胸蕩層雲,決眦入飛鳥”者,是詩家何等眼界?(《裨史》) 米元章書法固精,詩律更妙,予愛其《望海樓》雲:“雲間鐵甕近青天,缥缈飛樓百尺連。
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洲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春風秋月兩茫然。
”又《詠潮》雲:“怒氣号聲逝海門,州人傳是子胥魂。
天排雲陣千家吼,地擁銀山萬馬奔。
勢與月輪齊朔望,信如壺漏報朝昏。
吳亡越罷成何事?一唱漁歌過遠村。
”又《垂虹亭一絕》雲:“斷雲一葉洞庭帆,玉破鲈魚霜破柑。
好作新詩繼桑苎,垂虹秋色滿東南。
”(《升庵外集》) 詩人志向,各自不同,如題漁父之作有美其山水之樂者,有憫其風波之苦者。
陸龜蒙雲:“一艇輕劃看晚濤,接離抛下漱春醪。
相逢便倚蒹葭浦,更唱菱歌劈海螫。
”鄭谷雲:“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滿浦風。
一尺鲈魚新釣得,呼兒吹火荻花中。
”江陰卞戶部(華伯榮)雲:“天外閑雲物外情,功名真是一絲輕。
浪花深處魚如舞,隻為心安不受驚。
”祝希哲雲:“荻花風緊水生鱗,山色浮空淡抹銀。
總道江南好風景,從前都屬打魚人。
”是皆羨其樂也。
李西涯雲:“漁家生事苦難勝,盡日江頭未滿罾。
回首不知天已暮,晚風吹浪濕{髟曾}。
唐子畏雲:“朱門公子馔鮮鱗,争詫金盤一尺銀。
誰信深溪狼虎裡,滿身風雨是漁人?”文徵明雲:“小舟生長五湖濱,雨笠風蓑不去身。
三尺銀鳊數斤鯉,長年辛苦隻供人。
”是皆憐其苦也。
屬意雖不同,而寫景詠物,各極其妙。
(《烏衣佳話》) 明太祖《題隐者詩》雲:“固潔精魂欲上天,幽居深處水雲邊,煙封遠浦沙鷗盡,樹鎖前山草鹿眠。
書假管城應複路,楮生墨客未回川,逢人更祝堅清志,那必雲衢足蹑前?”其《早行》雲:“忙着征衣快着鞭,回頭月挂柳稍邊,兩三點露不為雨,七八個星尚在天。
茅店雞鳴人過語,竹離犬吠客驚眠,等閑擁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其《詠新月》雲:“誰将玉爪指長空,萬裡山河一樣同,映水有鈎魚怯釣,銜山無箭鳥疑弓。
清光未放雲霄外,素影遙分宇宙中,輪滿待逢三五夜,九州四海照無窮。
”其《詠接樹》雲:“老幹将柯伐去燒,從新接起舊枝條,雖然未曆風霜苦,自是先沾雨露饒。
四五鍬泥牢護足,二三皮篾緊纏腰,東君看顧歸家後,分付兒童莫去搖!”餘多見小說,不具載。
(《禦制文集》) 臨海趙太守,洪武間卒業太學,為中貴《題蠶婦圖》雲:“蠶未成絲葉已無,鬓雲撩亂粉痕枯。
宮中羅绮輕如布,争得王孫見此圖。
”太祖幸中貴宅見之,诘問。
中貴以趙對,即召除肇慶知府,在郡有廉聲。
及歸,歎曰:“昔趙清獻持一硯,今吾倍之。
”遂持二硯以歸,時号趙雙硯。
(《仰山勝錄》) 劉基初見明太祖,問能詩乎?基曰:“儒者末事,何謂不能?”時帝方食,指所用斑竹箸,使賦之。
基應聲曰:“一對湘江玉并看,二妃曾灑淚痕斑。
”帝颦戲曰:“秀才氣味。
”基曰:“未也,漢家四百年天下,盡在留侯一借間。
”帝大悅,恨相見晚。
(《堯山堂外紀》) 劉基《病足詩》:“昊天容我作支離,病瘧才除足就羸,跬步不妨猶以鼈,踔行那得更憐夔?抱珍獻楚何堪再,斫樹收龐亦未遲,塞臾于今知匪禍,周雞從此免為犧。
”(《客中閑集》) 太祖嘗微行入酒坊,遇一監生,時坐客滿案,乃移土地神幾,與生對席,間其裡居,則四川重慶人也。
帝因屬句曰:“千裡為重,重水重山重慶府。
”生應曰:“一人成大,大邦大國大明君。
”帝又舉案幾小木,命生賦詩,應曰:“寸木元從斧削成,每于低處立功名;他時若得台端用,要向人間治不平。
”帝喜,翌日召生,命為按察司,今人家供土神于地始此。
(《堯山堂外記》) 明兵圍集慶路,與元兵大戰,元兵解去,乃堅守江左。
見驿中有七歲兒,居其中,上問之。
對曰:“臣父當此役已故,今臣代父耳。
”上曰:“善對乎?”曰:“然。
”上曰:“七歲兒童當馬驿。
”即對曰:“萬年天子坐龍庭。
”上喜,蠲其役。
(同上) 《新知錄》雲:“金兵南下,宋室播遷金沙,潘武目擊中原之荼毒,而為四禽言詩,以寓慨焉。
辭意惋切,因錄之。
交交桑扈,交交桑扈,桑滿牆陰三月暮。
去年蠶時處深閨,今年蠶時涉遠路。
路旁忽聞人采桑,恨不相與攜傾筐。
一身不蠶甘凍死,隻憶兒女無衣裳。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家在浙江東釁住。
離家一程遠一程,飲食不同言語異。
今之眷聚皆寇雠,開口強笑心懷憂,家鄉欲歸歸未得,不如狐死猶首丘。
泥滑滑,泥滑滑,脫了繡鞋脫羅襪。
前營上馬忙起行,後隊搭駝疾催發。
行來數裡日已低,北望燕京在天末,朝來傳令更可怪,落後行遲都斫殺。
鹑鸪鸪,鹁鸪鸪,帳房遍野仍前呼。
阿姊含羞對阿妹,大嫂揮涕看小姑。
一家不幸俱被虜,猶幸同處為妻孥,願言相憐莫相妒,這個不是新丈夫。
”新安黃生道京官之苦,亦作五禽言雲:“泥滑滑,我欲舉步,前颠後蹶宦途此日泥沒胫,草鞋索斷足無襪。
泥滑滑,前路漫漫何時達?提壺盧,客來置酒問中廚,槽坊昨日索酒債,僮仆空手難為沽。
提壺盧,主人無錢空嗟籲。
不如歸去淵明有辭,平子有賦。
月俸但夠充馬料,京城冷宦實難措。
不如歸去,三平兩滿随分度。
姑姑姑,中夜太息婦語夫:良人為官妾不樂,面無粉黛衣無襦。
姑姑姑,不如商婦多金珠。
得過且過,外官原是京官作,州府司道缺如林,宦囊有日裒然大。
得過且過,爾我耐心守窮餓。
”(《嘯虹筆記》) 明高帝在軍中喜閱經史,操筆成文,征僞《漢潇湘賦詩》雲:“馬渡溪頭苜蓿香,片雲片雨滿潇湘。
東風吹醒英雄夢,不是鹹陽是洛陽。
”(《說海》) 洪武間,張彥倫《詠愁詩》:“來何容易去何遲?半在胸中半在眉。
門掩落花春去後,窗含殘月酒醒時。
濃如野外連天草,亂似空中惹地絲。
除卻五侯歌舞地,人間無處不相随。
”(《堯山堂外記》) 毗陵李氏,年十六,《詠破錢》雲:“半輪殘月掩塵埃,依稀猶有開元字。
想見清光未破時,買盡人間不平事。
”(《稗史》) 高皇誅藍玉籍其家,隻字往來皆連罪。
孫蒉與玉題一畫,故殺之,臨刑口占雲:“街鼓三聲近,西山日又斜,黃泉無客舍,今夜宿誰家?”高皇問監殺指揮,孫蒉死時何語?以此詩對。
高皇怒曰:“有此好詩,何不早奏?”竟殺指揮。
(《列朝詩集》) 虎丘劍池,雲是阖闾埋玉處,一潭清冷,深不可測。
宋戊子歲,忽幹,中見石扉。
遊人競下探之,見石扇上題二絕雲:“望月登樓海氣昏,劍池無底浸雲根。
老僧隻恐山攜去,日暮先教鎖寺門。
”又“劍去池空一水寒,遊人到此憑欄杆。
年來世事消磨盡,隻有青山依舊看。
”(《叢編》) 明太祖初渡江時,潛行至太平府不惹庵,因宿焉。
僧異之,苦詢其爵裡姓氏,乃索筆題詩曰:“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光腥。
山僧不識英雄漢,隻管哓哓問姓名。
”後登極,聞詩已無有,命械僧至京,将殺之。
僧曰:“禦制後,僅有臣亡師一偈在焉。
”問偈雲何?即誦雲:“禦筆題詩不敢留,留時深恐鬼神愁。
故将法水輕輕洗,尚有龍光射鬥牛。
”上笑而釋之。
(《龍興記》) 楊按察基字孟載,少負詩名,會稽楊廉夫來吳下,于坐上屬賦《鐵笛歌》,即效鐵驗。
廉夫驚喜,與俱東,謂從遊者曰:“吾在東吳,又得一鐵,優于老鐵矣。
”與高啟張羽徐貢為詩友,人稱國初吳中四傑。
(《列朝詩集》) 吳人張習曰:“國初以高揚張徐比唐之四傑,故老言不惟文才之似,而其終局亦不相遠。
眉庵盈川令終如一,太史之斃,同乎賓王,北郭雖不溺海,僅全要領,而非首丘,按察投龍江,又與照鄰無異。
”(同上) 唐子儀名文鳳,以字行,歙人,山長仲實次子,生而穎悟過人,以文見重當世,知名之士,得從諸故老遊。
經史百氏,無不精究,善真草篆隸書,辟教紫陽書院,以文學征于朝,授知興國縣,擢趙王府紀善,以禮義導翼,數有谏诤,卒年八十六歲。
子儀與祖元、父仲實俱以文學擅名,時号小三蘇,為詩文豐缛闳深,有《梧岡集》。
(同上) 明初時嘗欲征倭國,彼遣使害哩嘛哈奉表乞降,上問倭國風俗如何?害哩嘛哈以詩答曰:“國比中原國,人如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
銀壅刍新酒,金刀繪錦鱗,年年三二月,桃李一般春。
”(《遵聞錄》) 明初詩僧稱宗泐,同時有德祥者,亦工于詩。
其《送僧東遊》雲:“與雲秋别寺,同月夜行船。
”《詠蟬》雲:“玉貂名并世,黃雀患相連,”泐複不能道也。
又《蔔築》雲:“草生橋斷處,花落燕來初。
”(《南濠詩話》) 錢塘吳忄造,洪武間官四川,其父敬夫思之,作詩雲:“劍閣淩雲鳥道邊,路難聞說上青天,山川萬裡身如寄,鴻雁三秋信不傳。
落葉打窗風似雨,孤燈背壁夜如年,老懷一掬鐘情淚,幾度沾衣獨泫然。
”敬夫卒而忄造始以丁憂還家,沉浮宦海者,念此詩能不悚然?(《昨非庵集》) 來複字見心,豫章人,先以人材仕元至學士,因亂,遂祝發為僧,改今名雲。
來複髯甚長,後為僧而髯如故,尤工于詩,所與遊皆名士。
初為給事中,嘗賦《聽雨》:“挂冠赢得賦閑居,聽雨羅浮老故廬,夜滴梧桐燈盡後,曉臨荷芰酒醒初。
打窗聲稱江濤急,入坐寒兼地籁虛,忽憶候朝天上去,更愁泥滑出無驢。
”又一日《送李宗遠歸廣東詩》雲:“三山木落雁啼霜,虎踞關頭買小航。
明日相思望南鬥,水流不盡楚天長。
”又詩雲:“太平身退更何憂?歸老南山問故邱。
一色梅花三萬樹,夜和明月醉羅浮。
”又雲:“聞說高侯氣膽狂,校詩多在白雲窗。
秋來椰子甘如蜜,寄我須緘五百雙。
”又雲:“鹦鹉杯深泛紫霞,風涼渾訝谪仙家。
錦袍留客催春燕,開遍東園豆蔻花。
”胸次清灑出塵,溢為詩章,類如此。
時僧宗泐著稱,複與之齊名,太祖嘗誦其所為詩文,稱賞久之。
時蜀王雅志釋典,禮遇複甚隆,王在中都構西堂讀書,召儒臣日與講論,複亦在列。
又建寶訓堂,以奉祖訓,及前代帝王經典,命複作記。
王又為澄心觀,書崇本敬賢四箴以自警,複亦代草。
以得達太祖,召問曰:“汝不欲仕我而去,出家為僧,然留須亦有說乎?”對曰:“削發除煩惱,留須表丈夫。
”太祖笑而遣之。
又一日召見賜膳畢,複上詩稱謝,詩雲:“淇園風雨曉吹香,手挽袈裟近禦床,阙下彩雲生雉尾,坐中金動龍光。
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盞醍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
”太祖覽詩大怒曰:“汝詩用殊字,是謂我為歹朱耶。
又言無德誦陶唐,謂朕無德,則雖以陶唐誦我而不能耶?何物奸僧,敢大膽如此?”欲殺之,複遂玉箸雙垂,圓寂于丹墀之下。
或曰:“見心之從釋者亦從赤松子之意欤?”有《蒲庵集》行世。
(《孤樹哀談》) 明初一僧敲缽賣詩,聲絕詩就,有以雞卵命之賦,僧應聲曰:“一塊無瑕玉,中含混沌形,忽然成五德,叫落滿天星。
”(《莫氏八材》) 蘇景元名大,休甯人,貫穿群經,通趙東山《春秋》屬辭之學,教授弟子。
嘗輯新安文粹,撰國朝人歌詩,為《皇明正音》。
成化中,年七十,自為墓志而卒。
(《列朝詩集》) 周子羽名翼,号戆齋,有《題雁來紅一絕》雲:“翔雁南來塞草秋,未霜紅葉已先愁;綠珠宴罷歸金谷,七尺珊瑚夜不收。
”雁來紅草名。
(《堯山堂外紀》) 瞿宗吉《熨鬥詩》:“有柄何曾挹酒漿,随時用舍屬閨房,幹旋天上陽和氣,平貼人間錦繡香;悴袖卷紗移玉钏,金篝分火近牙床,衣成遠寄征夫去,印顆何時肘後黃?”(《綠雅》) 鳳仙花有紅白紫數種,宋時謂之金鳳花,其葉可以染指甲為紅色。
元人瞿宗吉詩:金盆玉露搗仙葩,解使纖纖玉有瑕,一點愁凝鹦鹉啄,十分春上牡丹芽;嬌彈粉淚抛紅豆,戲掐花枝镂绛霞,女伴相逢頻借問,幾回錯認守宮砂。
又《玉簪花詩》:白露初凝氣候涼,花神獻寶助新妝,多來銀色三千界,壓盡金钗十二行;秋水為神冰琢骨,龍涎作炷麝傳香,不須石上憂磨折,長在佳人ヮ髻傍。
(同上) 楊孟載春草詩最傳,其警聯曰:“六朝舊恨斜陽外,南浦新愁細雨中。
”又《詠新柳》雲:“濃如煙草淡如金,濯濯姿容袅袅陰,漸軟已無憔翠色,未長先有别離心;風來東面知深淺,月到稍頭覺夜深惆怅隋宮千萬樹,淡煙疏雨正沈沈。
”《詠春水》雲:“溶溶漾漾欲平橋,知是巴山雪盡消,紅雨落花來滾滾,綠煙芳草去迢迢;沅湘已沒鷗邊渡,湓浦新添□外潮,向晚漁郎走相報,大家齊上木蘭桡。
”(《鹿堂詩話》) 建文初,茅大方擢右副都禦史
豈知詩寫性情,興盡即止,獨不可減而為四為六為七,增而為九為十乎?要須加一分嫌長,減一分嫌短,乃為妙耳。
(《嘯虹筆記》) 自宋員外迪以潇湘風景,寫平遠山水八幅,一時觀者留題,目為潇湘八景。
南渡詩人若陳允平衡仲張叔安周密公瑾溪漢倬然,皆有《西湖十景》詞。
而北平舊市載金明昌随事有《燕京八景》,元人或作為古風,或演為小曲。
所謂八景者,居庸疊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風,瓊瑤春陰,薊門飛雨,西山積雪,盧溝曉日,金台夕照是已。
至永樂間,館閣諸公相集倡和,更薊門飛雨為薊門煙樹,或又增益二題為十景,和者相屬。
因而十室之邑,三裡之城,五畝之園,以及琳宮梵宇,靡不有八景十景詩,可憎甚矣! 鮑泉和《春日詩》:新莺始新歸,新蝶複新飛,新花滿新樹,新日麗新晖。
新光新氣早,新望新盈抱,新水新綠浮,新禽初聽好。
新景自新還,新葉複新扳,新枝新可結,新愁讵解顔?新詩獨氤氲,新知不可聞,新扇如新月,新蓋學新雲。
新落連珠淚,新點石榴裙。
(同上) 疊字詞頗有,疊字詩不多見。
嘉靖間,倭子從紹興雨中往曹娥江,賦詩曰:“渺渺茫茫浪潑天,霏霏拂拂雨和煙,蒼蒼翠翠山遮寺,白白紅紅花滿川。
整整齊齊沙上雁,來來往往渡頭船,行行坐坐看無盡,世世生生作話傳。
天連泗水水連天,香鎖孤村村鎖煙,樹繞藤羅羅繞樹,川通巫峽峽通川。
酒迷醉客客迷酒,船送行人人送船,此會應難難會此,傳今話古古今傳。
”亦甚有味。
(《堯山堂外史》) 藥名詩,如張藉《答鄱陽客詩》雲“江臯歲暮相逢地,黃藥霜前半夏枝”之類是也。
近世有禽言詩,甚有巧趣。
然論禽言詩,當如藥名詩,用其名字,隐入詩句中,造語穩當,無異尋常詩,乃為造微入妙。
如藥名詩雲:“四海無遠志,一溪甘遂心。
”遠志甘遂。
二藥名也。
禽言詩雲:“喚起窗前曙,催歸日未西。
”喚起催歸,二禽名也。
(《客中閑集》) 舒狀元春遊,用重疊意作詩曰:“春風春日競春華,春水春山春景佳,新柳戀莺莺戀柳,好花迷蝶蝶迷花。
尋芳子入遊芳伴,買酒人投賣酒家,去是路兮歸是路,馬頭相對日頭斜。
”又用曲牌名作詩雲:“惟愛宜春令去遊,風光猶勝小梁州,黃莺兒唱今朝事,香柳娘牽舊日愁。
三棒鼓催花下酒,一江風送渡頭舟,嗟予沉酸東風裡,笑剔銀燈上小樓。
”(同上) 甲戌秋日,毛子行九,寄我疊字詩,因廣其體,一句三用疊字,極所至,由二四五疊至疊十二字為一句,有“夜夜夜深看夜月,山山山外訪山人”句。
又以曲牌名入詩,近俚,改用詞名藥名,各成四律,即用《林卧遙集》韻。
唐伯虎《花月吟》:花香月色兩相宜,惜月憐花卧轉轉,月落漫憑花送酒,花殘還有月催詩。
隔花窺月無多影,帶月看花别樣姿,多少花前月下客,年年和月醉花枝。
(《客中閑集》) 餘效子畏體,有《花月吟》四律雲:“花輝玉蔓月淩樓,問月評花徹夜遊,花霧瞳嚨殘月度,月波蕩漾落花流。
多情月姊花容瘦,解語花姑月佩留,訴月長歌花競秀,月臨花嶼雁行秋。
”“花枝拂月袅香塵,月色花姿共一真,探月花驚栖宿鳥,看花月傍旅行人。
月邀花步尋難遍,花簇月眉曲不伸,退谷誰為花月主?花洲月渡夜投綸。
”“秋老荷殘菊月餘,月初才别浣花居,曾纟番月樣花王譜,新檢花叢月老書。
衰草殘花沙月白,曉風斜月野花舒,練光萦月花溪碎,吞月銜花跋刺魚。
”“開盡心花對月論,花身月魄兩溫存,花朝月夜餐雲母,月窟花房繞竹孫。
急擊花鈴催月禦,高磨月鏡印花樽,撚花弄月憐尤惜,重疊花陰罩月墩。
” 國初東南人士重詩社,每一有力者為主,聘詩人為考官。
隔歲封題于諸郡之能詩者,期以明春集卷,私試開榜次名,仍刻其優者,略如科舉之法。
今世所傳,惟浦江吳氏月泉吟社,謝翺為考官,《春日田園雜興》為題,取羅公福為首。
其所刻詩,以和平溫厚為主,無甚警拔,而卷中亦無能過之者,蓋一時所尚如此。
(《麓堂詩話》) 羅明仲嘗謂三言亦可為體,出樹處二韻,迫西涯題扇。
西涯即授筆雲:“揚風帆,出江樹。
家遙遙,在何處?”又因圍棋,出端觀二韻,即曰:“勝與負,相為端。
我因君,得大觀。
”(同上) 樂府是官署之名,其官有令,有音監,有遊檄。
《漢書·張仿傳》使大奴駿等四十餘人,群黨盛兵弩,白晝入樂府,攻射官寺。
《後漢書·律曆志》元帝時,郎中京房知五聲之音,六十律之數,上使太子太傅韋元成,建議大夫章維試問房于樂府是也。
後人乃以樂府所采之詩,即名之曰樂府誤矣,曰古樂府尤誤。
《後漢書·馬廖傳》言哀帝去樂府注雲:“哀帝即位,诏罷鄭衛之音,減郊祭及武樂等人數。
”是亦以《樂府》所采之詩,即名之樂府也。
(《日知錄》) 溫飛卿《題賀知章故居》,疊韻作絕句雲:“廢砌翳薜荔,枯湖無菰浦,老媪寶藁草,愚儒輸逋租。
”又兩中與李先期垂釣,先後相失,因作疊韻絕句雲:“隔石覓履迹,西溪迷雞啼,小鳥擾曉沼,犁泥齊低畦。
”(《晚唐詩》) 燈謎詩,前人間亦有之,然皆鄙俚,不足諷詠。
予友遂安毛會侯令尹名際可,有燈謎詩十六首,每首各自為題,每句隐一古人姓名,共在一部《孟子》内,為燈謎開一生面。
(《嘯虹筆記》) 《太平樂》:虎旅歸來已罷兵(畢戰),關梁無禁任遙征(言行)。
九重天子稱仁聖(王良),異獸趨朝負辇行(象)。
《春閨》:春日問花花解語(桃應),兒家庭樹綠楊多(子柳),東鄰相對憐嬌小(西子),争比椒房絕豔何(宮之奇)? 《贈友》:綠柳陰中點绛紅(楊朱),良材勝任棟方隆(杞粱)。
少年意氣皆堪托(子懷),一諾何妨缟通(然友)? 《歸田樂》:垂楊枝上漏春光(洩柳),歸去來辭獨擅揚(晉文),從此塵勞皆頓歇(長息),素絲良馬為誰忙(綿助)? 《凱歌》:節誦陽和萬彙蘇(景春),降藩歸化效前驅(王順)。
北門鎖鑰推良佐(司城貞子),絕域從今按版圖(貊稽)。
《嘲一家棋低》:滿院棋聲暑氣收(奕秋),乃翁局敗少機謀(公輸子)。
君家季父還猶豫(子叔疑),為語兒童且自休(子莫)。
《王會圖》:美玉無瑕輯瑞同(白圭),岐豐佳氣慶雲中(周霄),從天産下麟蟲長(龍子),兩道祥光一色紅(丹朱)。
《少年行》:廣廈華堂俠少遊(屋盧子),更偕同輩結綢缪(曹交),端居忽覺雄心起(莊暴),反哺慈禽一網收(烏獲)。
《官怨》:夜永雞鳴漏未收(景醜),官家沉醉百無憂(王骥),蛾眉一色誰相讓(顔般)?南院光輝對院幽(此官<黑幻>)。
《湯餅會》:将逢彌月祝無災(浩生不害),衤肅褓殷勤擁抱來(慎子)。
諸子兒孫皆長大(公孫衍),含饴最喜是初孩(曾元)。
《感舊》:弦管聲調豹袖鮮(樂正裘),當年遺迹幾推遷(東伐)。
阿樓清興原如此(原公之斯),卻喜塵勞久已捐(陳辛)。
《春怨》:欲絕良緣美日窺(成間),檀郎年少好豐姿(子都),為伊消瘦腸迥轉(瘠環),細數更籌夜半知(時子)。
《嘲村學究》:身長九尺皓須眉(高叟),俯首長如持滿時(戴盈之)。
村塾全然無約束(任兒),孺子攜幼浴清池(子濯)。
《村居》:中男驅犢向前村(牧仲),須避南山百獸尊(陽虎)。
更與諸兒相共語(告子),年來齒落複生根。
《客況》:岩西嶽接西京(華周),天際冥鴻物外情(飛)。
莫道途遙頻顧仆(百裡奚),衰年負荷托勞生(戴不勝)。
《家慶》:舊事追思陟鼎台(陳相),長男濟困散家财(孟施舍)。
更傳遲暮添丁好(晏子),疑是{錢}堅改姓來(彭更)。
詩牌集字,詳于吳興王良樞一譜,其式用牙牌六百扇,廣六分,厚一分,以一面刻字,一面空白,其字聲平仄,以朱墨别之。
椿牌一扇,長準詩牌二,刻曰詩伯。
凡易牌均為四分,每一百扇以一人為詩伯。
執椿牌内取一扇,以字盡數到某人,次第取用。
以紙筆令詩伯掌之,聽各人自取韻,自制題,詩成細評優劣。
分牌式之外,又有分韻式,立題式,用字式,借字式,較勝式,品第式,借寄式,翻新式,和韻式,收殘式,洗荒式,疊錦式,聯珠式,合璧式,煥彩式。
其跋雲:“餘得是譜,藏之舊矣。
小峰先生一見而奇之,先生性不飲,然多飲興,為近世觞政繁俗,宜歸于雅,乃刻而傳焉。
夫嘉賓式宴,導樂宣和,即不如唐人擅場,而适趣遠矣。
”(《詩牌譜》) ◎詩話 放翁雲:六十年間萬首詩。
又雲:三日無詩便覺衰。
詩可須臾離耶?況五七字耳。
而生平胸次直傳千古,人品心術胥于是乎?在予林卧,遙集疊千五百律,意不可盡。
益知詩學無窮,移情風雅者當有同心。
詩非苦吟不工,孟浩然眉毛盡落;裴袖手,衣袖至穿;王維走入醋甕,皆苦吟之驗也。
(《存餘堂詩話》) 韓詩多悲,韓詩三百六十首,哭泣三百首;白詩多樂,白詩二千八百首,飲酒者九百首。
詩本性情,多悲多樂,不免性情之偏。
(《說儲》) 王孟端舍人作詩清麗,嘗有人久客京師,乃别取婦。
孟端作詩寄之雲:“新花枝勝舊花枝,從此無心念别離。
可信秦淮今夜月,有人相對數歸期。
”其人得詩感泣,不日歸。
(《南濠詩話》) 宗嶽二公,以忠節戰功,冠于南宋,戎馬倥偬,何暇筆硯?餘嘗見宗忠簡石刻《華陰道二絕》雲:“煙遮晃白初疑雪,日映斓斑卻是花。
馬渡急流行小崦,柳絲如織映人家。
”又雲:“菅茅作屋幾家居,雲确風簾路不纡。
坡側杏花溪畔柳,分明摩诘辋川圖。
”嶽武穆《湖南僧寺詩》,有“潭水寒生月,松風夜帶秋”之句,唐之名家,不過如此。
(《升庵外集》) 退之“下視禹九州,□塵集毫端”、長吉“遙望齊州九點煙,一彌海水杯中瀉”,與老杜所謂“摩胸蕩層雲,決眦入飛鳥”者,是詩家何等眼界?(《裨史》) 米元章書法固精,詩律更妙,予愛其《望海樓》雲:“雲間鐵甕近青天,缥缈飛樓百尺連。
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洲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春風秋月兩茫然。
”又《詠潮》雲:“怒氣号聲逝海門,州人傳是子胥魂。
天排雲陣千家吼,地擁銀山萬馬奔。
勢與月輪齊朔望,信如壺漏報朝昏。
吳亡越罷成何事?一唱漁歌過遠村。
”又《垂虹亭一絕》雲:“斷雲一葉洞庭帆,玉破鲈魚霜破柑。
好作新詩繼桑苎,垂虹秋色滿東南。
”(《升庵外集》) 詩人志向,各自不同,如題漁父之作有美其山水之樂者,有憫其風波之苦者。
陸龜蒙雲:“一艇輕劃看晚濤,接離抛下漱春醪。
相逢便倚蒹葭浦,更唱菱歌劈海螫。
”鄭谷雲:“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滿浦風。
一尺鲈魚新釣得,呼兒吹火荻花中。
”江陰卞戶部(華伯榮)雲:“天外閑雲物外情,功名真是一絲輕。
浪花深處魚如舞,隻為心安不受驚。
”祝希哲雲:“荻花風緊水生鱗,山色浮空淡抹銀。
總道江南好風景,從前都屬打魚人。
”是皆羨其樂也。
李西涯雲:“漁家生事苦難勝,盡日江頭未滿罾。
回首不知天已暮,晚風吹浪濕{髟曾}。
唐子畏雲:“朱門公子馔鮮鱗,争詫金盤一尺銀。
誰信深溪狼虎裡,滿身風雨是漁人?”文徵明雲:“小舟生長五湖濱,雨笠風蓑不去身。
三尺銀鳊數斤鯉,長年辛苦隻供人。
”是皆憐其苦也。
屬意雖不同,而寫景詠物,各極其妙。
(《烏衣佳話》) 明太祖《題隐者詩》雲:“固潔精魂欲上天,幽居深處水雲邊,煙封遠浦沙鷗盡,樹鎖前山草鹿眠。
書假管城應複路,楮生墨客未回川,逢人更祝堅清志,那必雲衢足蹑前?”其《早行》雲:“忙着征衣快着鞭,回頭月挂柳稍邊,兩三點露不為雨,七八個星尚在天。
茅店雞鳴人過語,竹離犬吠客驚眠,等閑擁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其《詠新月》雲:“誰将玉爪指長空,萬裡山河一樣同,映水有鈎魚怯釣,銜山無箭鳥疑弓。
清光未放雲霄外,素影遙分宇宙中,輪滿待逢三五夜,九州四海照無窮。
”其《詠接樹》雲:“老幹将柯伐去燒,從新接起舊枝條,雖然未曆風霜苦,自是先沾雨露饒。
四五鍬泥牢護足,二三皮篾緊纏腰,東君看顧歸家後,分付兒童莫去搖!”餘多見小說,不具載。
(《禦制文集》) 臨海趙太守,洪武間卒業太學,為中貴《題蠶婦圖》雲:“蠶未成絲葉已無,鬓雲撩亂粉痕枯。
宮中羅绮輕如布,争得王孫見此圖。
”太祖幸中貴宅見之,诘問。
中貴以趙對,即召除肇慶知府,在郡有廉聲。
及歸,歎曰:“昔趙清獻持一硯,今吾倍之。
”遂持二硯以歸,時号趙雙硯。
(《仰山勝錄》) 劉基初見明太祖,問能詩乎?基曰:“儒者末事,何謂不能?”時帝方食,指所用斑竹箸,使賦之。
基應聲曰:“一對湘江玉并看,二妃曾灑淚痕斑。
”帝颦戲曰:“秀才氣味。
”基曰:“未也,漢家四百年天下,盡在留侯一借間。
”帝大悅,恨相見晚。
(《堯山堂外紀》) 劉基《病足詩》:“昊天容我作支離,病瘧才除足就羸,跬步不妨猶以鼈,踔行那得更憐夔?抱珍獻楚何堪再,斫樹收龐亦未遲,塞臾于今知匪禍,周雞從此免為犧。
”(《客中閑集》) 太祖嘗微行入酒坊,遇一監生,時坐客滿案,乃移土地神幾,與生對席,間其裡居,則四川重慶人也。
帝因屬句曰:“千裡為重,重水重山重慶府。
”生應曰:“一人成大,大邦大國大明君。
”帝又舉案幾小木,命生賦詩,應曰:“寸木元從斧削成,每于低處立功名;他時若得台端用,要向人間治不平。
”帝喜,翌日召生,命為按察司,今人家供土神于地始此。
(《堯山堂外記》) 明兵圍集慶路,與元兵大戰,元兵解去,乃堅守江左。
見驿中有七歲兒,居其中,上問之。
對曰:“臣父當此役已故,今臣代父耳。
”上曰:“善對乎?”曰:“然。
”上曰:“七歲兒童當馬驿。
”即對曰:“萬年天子坐龍庭。
”上喜,蠲其役。
(同上) 《新知錄》雲:“金兵南下,宋室播遷金沙,潘武目擊中原之荼毒,而為四禽言詩,以寓慨焉。
辭意惋切,因錄之。
交交桑扈,交交桑扈,桑滿牆陰三月暮。
去年蠶時處深閨,今年蠶時涉遠路。
路旁忽聞人采桑,恨不相與攜傾筐。
一身不蠶甘凍死,隻憶兒女無衣裳。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家在浙江東釁住。
離家一程遠一程,飲食不同言語異。
今之眷聚皆寇雠,開口強笑心懷憂,家鄉欲歸歸未得,不如狐死猶首丘。
泥滑滑,泥滑滑,脫了繡鞋脫羅襪。
前營上馬忙起行,後隊搭駝疾催發。
行來數裡日已低,北望燕京在天末,朝來傳令更可怪,落後行遲都斫殺。
鹑鸪鸪,鹁鸪鸪,帳房遍野仍前呼。
阿姊含羞對阿妹,大嫂揮涕看小姑。
一家不幸俱被虜,猶幸同處為妻孥,願言相憐莫相妒,這個不是新丈夫。
”新安黃生道京官之苦,亦作五禽言雲:“泥滑滑,我欲舉步,前颠後蹶宦途此日泥沒胫,草鞋索斷足無襪。
泥滑滑,前路漫漫何時達?提壺盧,客來置酒問中廚,槽坊昨日索酒債,僮仆空手難為沽。
提壺盧,主人無錢空嗟籲。
不如歸去淵明有辭,平子有賦。
月俸但夠充馬料,京城冷宦實難措。
不如歸去,三平兩滿随分度。
姑姑姑,中夜太息婦語夫:良人為官妾不樂,面無粉黛衣無襦。
姑姑姑,不如商婦多金珠。
得過且過,外官原是京官作,州府司道缺如林,宦囊有日裒然大。
得過且過,爾我耐心守窮餓。
”(《嘯虹筆記》) 明高帝在軍中喜閱經史,操筆成文,征僞《漢潇湘賦詩》雲:“馬渡溪頭苜蓿香,片雲片雨滿潇湘。
東風吹醒英雄夢,不是鹹陽是洛陽。
”(《說海》) 洪武間,張彥倫《詠愁詩》:“來何容易去何遲?半在胸中半在眉。
門掩落花春去後,窗含殘月酒醒時。
濃如野外連天草,亂似空中惹地絲。
除卻五侯歌舞地,人間無處不相随。
”(《堯山堂外記》) 毗陵李氏,年十六,《詠破錢》雲:“半輪殘月掩塵埃,依稀猶有開元字。
想見清光未破時,買盡人間不平事。
”(《稗史》) 高皇誅藍玉籍其家,隻字往來皆連罪。
孫蒉與玉題一畫,故殺之,臨刑口占雲:“街鼓三聲近,西山日又斜,黃泉無客舍,今夜宿誰家?”高皇問監殺指揮,孫蒉死時何語?以此詩對。
高皇怒曰:“有此好詩,何不早奏?”竟殺指揮。
(《列朝詩集》) 虎丘劍池,雲是阖闾埋玉處,一潭清冷,深不可測。
宋戊子歲,忽幹,中見石扉。
遊人競下探之,見石扇上題二絕雲:“望月登樓海氣昏,劍池無底浸雲根。
老僧隻恐山攜去,日暮先教鎖寺門。
”又“劍去池空一水寒,遊人到此憑欄杆。
年來世事消磨盡,隻有青山依舊看。
”(《叢編》) 明太祖初渡江時,潛行至太平府不惹庵,因宿焉。
僧異之,苦詢其爵裡姓氏,乃索筆題詩曰:“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光腥。
山僧不識英雄漢,隻管哓哓問姓名。
”後登極,聞詩已無有,命械僧至京,将殺之。
僧曰:“禦制後,僅有臣亡師一偈在焉。
”問偈雲何?即誦雲:“禦筆題詩不敢留,留時深恐鬼神愁。
故将法水輕輕洗,尚有龍光射鬥牛。
”上笑而釋之。
(《龍興記》) 楊按察基字孟載,少負詩名,會稽楊廉夫來吳下,于坐上屬賦《鐵笛歌》,即效鐵驗。
廉夫驚喜,與俱東,謂從遊者曰:“吾在東吳,又得一鐵,優于老鐵矣。
”與高啟張羽徐貢為詩友,人稱國初吳中四傑。
(《列朝詩集》) 吳人張習曰:“國初以高揚張徐比唐之四傑,故老言不惟文才之似,而其終局亦不相遠。
眉庵盈川令終如一,太史之斃,同乎賓王,北郭雖不溺海,僅全要領,而非首丘,按察投龍江,又與照鄰無異。
”(同上) 唐子儀名文鳳,以字行,歙人,山長仲實次子,生而穎悟過人,以文見重當世,知名之士,得從諸故老遊。
經史百氏,無不精究,善真草篆隸書,辟教紫陽書院,以文學征于朝,授知興國縣,擢趙王府紀善,以禮義導翼,數有谏诤,卒年八十六歲。
子儀與祖元、父仲實俱以文學擅名,時号小三蘇,為詩文豐缛闳深,有《梧岡集》。
(同上) 明初時嘗欲征倭國,彼遣使害哩嘛哈奉表乞降,上問倭國風俗如何?害哩嘛哈以詩答曰:“國比中原國,人如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
銀壅刍新酒,金刀繪錦鱗,年年三二月,桃李一般春。
”(《遵聞錄》) 明初詩僧稱宗泐,同時有德祥者,亦工于詩。
其《送僧東遊》雲:“與雲秋别寺,同月夜行船。
”《詠蟬》雲:“玉貂名并世,黃雀患相連,”泐複不能道也。
又《蔔築》雲:“草生橋斷處,花落燕來初。
”(《南濠詩話》) 錢塘吳忄造,洪武間官四川,其父敬夫思之,作詩雲:“劍閣淩雲鳥道邊,路難聞說上青天,山川萬裡身如寄,鴻雁三秋信不傳。
落葉打窗風似雨,孤燈背壁夜如年,老懷一掬鐘情淚,幾度沾衣獨泫然。
”敬夫卒而忄造始以丁憂還家,沉浮宦海者,念此詩能不悚然?(《昨非庵集》) 來複字見心,豫章人,先以人材仕元至學士,因亂,遂祝發為僧,改今名雲。
來複髯甚長,後為僧而髯如故,尤工于詩,所與遊皆名士。
初為給事中,嘗賦《聽雨》:“挂冠赢得賦閑居,聽雨羅浮老故廬,夜滴梧桐燈盡後,曉臨荷芰酒醒初。
打窗聲稱江濤急,入坐寒兼地籁虛,忽憶候朝天上去,更愁泥滑出無驢。
”又一日《送李宗遠歸廣東詩》雲:“三山木落雁啼霜,虎踞關頭買小航。
明日相思望南鬥,水流不盡楚天長。
”又詩雲:“太平身退更何憂?歸老南山問故邱。
一色梅花三萬樹,夜和明月醉羅浮。
”又雲:“聞說高侯氣膽狂,校詩多在白雲窗。
秋來椰子甘如蜜,寄我須緘五百雙。
”又雲:“鹦鹉杯深泛紫霞,風涼渾訝谪仙家。
錦袍留客催春燕,開遍東園豆蔻花。
”胸次清灑出塵,溢為詩章,類如此。
時僧宗泐著稱,複與之齊名,太祖嘗誦其所為詩文,稱賞久之。
時蜀王雅志釋典,禮遇複甚隆,王在中都構西堂讀書,召儒臣日與講論,複亦在列。
又建寶訓堂,以奉祖訓,及前代帝王經典,命複作記。
王又為澄心觀,書崇本敬賢四箴以自警,複亦代草。
以得達太祖,召問曰:“汝不欲仕我而去,出家為僧,然留須亦有說乎?”對曰:“削發除煩惱,留須表丈夫。
”太祖笑而遣之。
又一日召見賜膳畢,複上詩稱謝,詩雲:“淇園風雨曉吹香,手挽袈裟近禦床,阙下彩雲生雉尾,坐中金動龍光。
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盞醍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
”太祖覽詩大怒曰:“汝詩用殊字,是謂我為歹朱耶。
又言無德誦陶唐,謂朕無德,則雖以陶唐誦我而不能耶?何物奸僧,敢大膽如此?”欲殺之,複遂玉箸雙垂,圓寂于丹墀之下。
或曰:“見心之從釋者亦從赤松子之意欤?”有《蒲庵集》行世。
(《孤樹哀談》) 明初一僧敲缽賣詩,聲絕詩就,有以雞卵命之賦,僧應聲曰:“一塊無瑕玉,中含混沌形,忽然成五德,叫落滿天星。
”(《莫氏八材》) 蘇景元名大,休甯人,貫穿群經,通趙東山《春秋》屬辭之學,教授弟子。
嘗輯新安文粹,撰國朝人歌詩,為《皇明正音》。
成化中,年七十,自為墓志而卒。
(《列朝詩集》) 周子羽名翼,号戆齋,有《題雁來紅一絕》雲:“翔雁南來塞草秋,未霜紅葉已先愁;綠珠宴罷歸金谷,七尺珊瑚夜不收。
”雁來紅草名。
(《堯山堂外紀》) 瞿宗吉《熨鬥詩》:“有柄何曾挹酒漿,随時用舍屬閨房,幹旋天上陽和氣,平貼人間錦繡香;悴袖卷紗移玉钏,金篝分火近牙床,衣成遠寄征夫去,印顆何時肘後黃?”(《綠雅》) 鳳仙花有紅白紫數種,宋時謂之金鳳花,其葉可以染指甲為紅色。
元人瞿宗吉詩:金盆玉露搗仙葩,解使纖纖玉有瑕,一點愁凝鹦鹉啄,十分春上牡丹芽;嬌彈粉淚抛紅豆,戲掐花枝镂绛霞,女伴相逢頻借問,幾回錯認守宮砂。
又《玉簪花詩》:白露初凝氣候涼,花神獻寶助新妝,多來銀色三千界,壓盡金钗十二行;秋水為神冰琢骨,龍涎作炷麝傳香,不須石上憂磨折,長在佳人ヮ髻傍。
(同上) 楊孟載春草詩最傳,其警聯曰:“六朝舊恨斜陽外,南浦新愁細雨中。
”又《詠新柳》雲:“濃如煙草淡如金,濯濯姿容袅袅陰,漸軟已無憔翠色,未長先有别離心;風來東面知深淺,月到稍頭覺夜深惆怅隋宮千萬樹,淡煙疏雨正沈沈。
”《詠春水》雲:“溶溶漾漾欲平橋,知是巴山雪盡消,紅雨落花來滾滾,綠煙芳草去迢迢;沅湘已沒鷗邊渡,湓浦新添□外潮,向晚漁郎走相報,大家齊上木蘭桡。
”(《鹿堂詩話》) 建文初,茅大方擢右副都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