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滅燭寄
關燈
小
中
大
久,化為磷。
磷者着地及草木,如露不可見;行人觸之者,着體有光,拂拭之,旋即分散無數。
有細吒聲如焰豆,靜坐良久,尋滅。
後其人忽忽如失魂,經日乃差。
休與歙皆古新安地。
歙之北鄉有靈金山,自明初相國李善長為文锓之版,每年七月刷焚之。
火忽一點自山頭起至千萬點,須臾遍山谷。
後版模糊,刊一新者,火不複見。
人以舊版刷焚之,火如故,至今士人挈伴往觀焉。
餘祖居休甯之舊墅,夜出溪于祠前嘗見磷光現桑園。
朱長芳住屋前後,熒熒火焰不定。
一夕與三弟靖士(今武進士為浔州都司)納涼祠外,遙見朱屋周圍叢光,綠而且暗。
餘曰:“此磷也,試喝之,當滅。
”三弟厲聲叱之,如故。
餘繼之曰:“咄!”光遂滅。
不二年,朱氏一門,盡登鬼篆,今成空地。
嘗見幻術孔姓扃之室内,壁外一呼,應聲而至,其室封鍵如故。
赤身獨立,兩手擲土,初小漸大,須臾山積,不知土從何來。
又一人劉姓,令人鐵椎擊其腹與腎囊了不痛,或數人持兵刺之,終日不能中。
又一人房姓,設楮筆幾上,屏圍障之,外焚符陳請,即聞内筆硯聲。
泊啟屏帷,雲煙滿紙,寂然無人,俗皆神之。
三人者皆素狡黠無賴,特借小術,攫人财物。
(《蘇譚》) 青田山中有異,劉伯溫隐居時,日對之坐,山忽開石門,進之,見石壁有字曰:“山為基開。
”取石擊之,石門又開,進入内,有道士枕書卧,乃兵書也。
曰:“明日能熟之,吾當授汝。
”明日果熟,遂授以兵法。
少時讀書寺中,僧房有一異人,每出神去,鎖門或一月半月。
偶有北來使客,無房可宿,見此空房,擊開之曰:“此人死矣,可速焚瘗。
我住之。
”僧不能禁,遂焚之。
其人神返,身已焚無複可生,每夜啼呼曰:“我在何處?”基知之,開窗應曰:“我在此。
”神即附之,聰明增前數倍天文兵法,一覽洞悟。
(《龍興慈記》) 明侍郎車敬微時讀書國中,夜歸遇暴風雨迷路,遙見林中火由小院出。
敬扣門,一童子曰:“師使我候郎君久矣。
”門額有體玄字,入見老翁坐長明燈下,起相勞苦。
敬乞一燭,尋歸路。
翁笑曰:“山中那得燭?有小枯葉,郎君且燎濕衣。
”敬暗問童子,知其自稱逍遙翁,童子名楊孤。
敬疑其為隐君子也,修謹進問,翁曰:“昔體玄先生居逍遙谷中,吾世業醫,往來中條山。
後聞陶隐君丹室在此,因采藥南來,結庵淹歲,今亦将還矣。
”燎衣訖,乞還。
翁命少孤牽一牛出,命騎歸。
又呼一童少逸曰:“将吾舊籠來。
”就籠中取一僧帽為贈。
敬辭曰:“吾志期匡濟天下,翁安得以此相戲?”翁曰:“吾昔亦有志斯世,後因所輔非材,不用吾謀,禍幾不測。
得此一籠,始獲解脫;不然,豈複能生出宜秋門乎?郎君第收此帽,他日當自理會。
”敬卻之,翁但歎息而已。
敬遙窺籠中諸物,悉箍桶具,及僧家衣缽耳,乃乘牛緻謝而别。
方出林而牛甚駛,須臾及門,呼其家人舉火牽牛,忽咆哮化虎而去。
比明,尋體玄山居不可得,數日後,過縣西四十裡,陶弘景丹室故基。
旁有古廟,仿佛雨夜所經行者,壁有潘阆《夏日宿西禅院詩》,即東坡所見“夜涼疑有雨,院靜若無僧”之筆也,筆墨猶新。
(《正氣記》) 阆為宋太宗時人,四百年後,猶現仙蹤。
餘丙戌讀書靈隐山,山頂有庵,庵僧柱峰夜擊闆念佛警衆。
每夜深,樓隙嘗見燈光數點,僧人指為虎精。
餘夜讀聲高,與虎聲念佛聲相答。
柱峰所擊闆盡蝕,予易以銅闆;逾夜聲寂然,詢之雲:“一黑虎聞銅聲,驚舐其腓,血溢而仆。
”又有黃虎若咎黑者,擠之去,得不死。
戊年中秋,同李分虎登韬光玩月,柱峰尚存。
餘尚書靖知桂州時,每月盈夕,聞笛聲甚清遠;察其聲,自深林處大柏木中出;乃伐為枕,笛聲如故,公甚寶之。
公季弟欲窮其怪,命工鋸視,但見木之文理,正如人月下吹笛像,膠合之,不複有聲。
(《樽俎餘功》) 海甯胡奎字虛白,甯府教授,嘗歸自江西,泊舟番郡之望湖亭,見亭上石刻東坡“黑雲推雨未遮山”一絕次韻和之,書之于壁。
忽見一叟來,誦其詩曰:“子非鬥南老人耶?”乃為長揖舉手,不知所在,因以鬥南老人自号。
(《列朝詩集》) 福建布政使朱彰景泰初,谪為陝西莊浪驿丞,有西番使臣入貢一貓,道經于驿,彰問貓何異而上貢?使臣雲:“欲知其異,今夕請試之。
”其貓盛罩于鐵籠,納着空房内,明日起視,有數十鼠伏籠外盡死。
使臣雲:“此貓所在,雖數裡外鼠,皆來伏死,貓王也。
”(《續已編》) 張王基吳郡舊治也,大亂後百餘年,忽有三異:生一草結實如小紅燈,夜則開之以承露;人取飲之,百病自愈,人呼為天膏,一異也。
其根可以為廚科,置飲食中,盛暑不敗,一異也。
一男子陰囊大如鬥,号浪蕩子,陝西大賈識為至寶買去,俟其死,破囊得二玉碗,世所絕無,三異也。
(《龍興慈記》) 天順間,征士吳與弼到京,英宗禦文華殿召對。
吳默然無應,惟曰:“客臣上疏,衆方駭異。
”上不悅,駕起。
吳出至左順門除帽視之,有蠍在頂螫皮肉紅腫,方知其适不能答者,以螫故也。
宋淳熙間,史寺丞輪對,适言高宗某事,史忽淚下,上問故?對曰:“因念先帝舊恩耳!”孝宗亦下淚。
明旦禦批史為侍郎。
不知當時乃為蜈蚣齧也。
均為蟲齧,而遇不遇異。
(《笑史》) 成化丙戌,姑蘇劉昌自西華抵扶溝,坐堂上,見有若霧者,從東來,著樹并草莖皆白。
少頃堆積枝柯間,玲珑雕镂甚怪,問輿皂此何物?曰:“樹架也。
”因檢《玉筍集》有雲:“冰淩木架達官怕。
”既而聞河南李少寶賢有疾,竟卒。
(《懸笥肖援》) 餘戊申莅任晉地,季冬二十六日,署中晨起,見林木皆白,枝柯雕镂,仰視太空及地,絕無所睹。
詢之土人,曰:“此樹架也。
”因作《樹架記》。
成化間,邰陽民生興手指甲内,見紅紋如線纡曲,每雷雨辄旋動小苦,興數欲自剔去之。
後夢一男子,形容甚異,謂興曰:“餘乃龍也,谪托君體,三日後當去,幸勿訝。
”至期雷雨大作,自牖出其手,有龍裂甲飛去。
(《陝西統志》) 成化中,星殒于山東莒城縣馬長史家門中。
初墜地,其光煜煜,而星體腐軟如粉漿。
馬家人馬杖抵之,沒杖成穴,久而漸堅,乃成一石。
(《續編》) 金華永康縣山亭中,有枯松樹,因斷之,誤堕水中,化為石。
取未化者,試如水中,随亦化焉。
其所化者,枝幹及皮,與松無異,且堅勁有未化者,數段相兼,留之以旌異物。
(《錄異記》) 按唐馬自然居延真觀,一夕大雨飓風,松忽化為石仆地,悉皆斷截;大者徑二三尺,尚存松節脂脈。
士人運為坐具,小如拳者,堪置幾案間。
餘門人王宛先孝廉,曾于遼東見木化石,其半仍木雲。
長山城南樓淇鐘懸數十年,叩之無聲。
萬曆間,令張文龍奠而遷之城西樓台,凡七十日,有小兒相博戲,誤擊鐘有聲,自此大鳴。
成化間,大鐘二,蕩淮水中,聲勢欲躍起。
總兵陳統即平江伯,祭之,一鐘遂上,令懸于朝宗門樓,聲聞百裡,其一止泗上。
(《彙書》) 妖人王臣自幼為南京公侯府家人,數易主,亦數易名。
惟妖術惑取人财,所得辄盡,累為主人惡刑所加,兩足皆不能良行。
成化初術于江陰,諸大家皆不納,獨周惟瞻稍待之。
見其一箧中,有二木人,長尺餘,能目相抵觸,會作進退,聽其指揮。
臣或手取他人之物,同棄水中,少頃自其袖中出。
凡人之物經其目者必能暗取。
後往北京,遽攀援得見上。
歲辛醜,上命中官王敬同往采藥于湖湘江右江浙京東諸郡。
二人者,從以無賴二十餘輩,專務攫取财物,所曆歲緻激變。
江陰諸大家以舊恨,更受其毒。
癸卯至蘇,命工熔銀為元寶,累二千餘錠。
凡江南之書畫器玩,道釋像典之精絕者,檢括殆盡。
複以妖書數十本,命府學諸生手抄,屢抄不中,實欲得賄。
諸生無所出,因緻罰于校官,時在胥門,諸生王順輩數十人,不勝忿恚,大肆醜诋。
适有樵擔至前,遂各取一木,擁至其前,将有所加。
二人者大懼,避驿舍中,其下人皆被痛毆而散。
自此氣焰少息,蘇人得不深受其害。
二人遂奏諸生抗命,監司官府救過之不暇,且為諸生甚危;惟巡撫大司馬王公知而大喜,因奏二人不法。
上遣邏卒往捕,時大暑,卒裸其體,遍塗狗血,複囊狗血,以破其術。
至錦衣獄中三日,斬于市,函其首,曆示所害之地。
(《寓圃雜記》) 弘治末,太倉民家生兒,兩手背相粘著,兩面相外,其首如雀,其陰皆雄。
(《祝枝山語怪》) 正德中,韓恭簡寝疾甚笃,久之夢一黃衣道士來視,以藥數丸之曰:“從此即愈。
”因贈詩一絕,且期十年來視。
詩曰:“霸越平吳一燼灰,是誰強我下漁矶?黃金消盡陶朱象,夢繞寒山不得歸。
”自是病漸愈。
其後複大病,自疑前夢為兇兆,促家人為大歸計。
一日,又夢前道人曰:“公病尚亡恙。
”再與藥丸,贈一詩曰:“天上文星暗不明,英雄空自為蒼生;十年戎馬蠻江外,墜淚碑高百崦城。
”臨别仍期十年外重來,病尋愈。
恭簡于宦轍所經,意遇所謂百崦城者,迄不得。
後被危症,且春秋高矣,自謂必不起。
俄複夢前道人,其慰言受藥,不異曩時,又贈一詩曰:“一尊矩鬯白天來,平地光芒接上台;門外翩翩雙鶴至,五雲深處小蓬萊。
”言别而去,無複重來之約。
後病良已,至乙卯遭地震而死,竟不知詩所謂。
(《陝西通志》) 松江楊扇湖地暖不成冰,萬曆三十年冬大風,瞰之若漫天雪,多紅燈蠕蠕;旦視之,則冰山也,高五丈許。
又武宗時霸州文安縣一夕大風,河水所然僵立,高起者二丈餘,凍成冰柱,中多空隙。
闊數尺,以至于數十丈者,沿河七八十裡皆然。
亡何,流寇至,男婦數十萬,盡匿其中,竟以免難。
(《物理小識》) 正德間,上元縣錢臣醉,與妻李氏交媾,為妹所窺。
次早臣出,姑诘嫂夜來事,淫興遽發。
嫂戲與姑效交歡狀,兩陰相合,将大遺精,流入小姑陰,經閉腹高,遂成胎。
姑之舅淩銑疑有私情,告官鞫之,得其實,議得李氏錢臣錢氏等所犯,俱依不應得為而為之事,合依律的決,照律取贖。
錢氏仍候所孕身輕,給與錢臣收養,照舊配與淩銑次男為妻;兩家毋得複生異議,卷照。
(《開卷一噱》) 江西甯藩宸濠父康王初無子,嘗于宮中齋禱。
一日王午寝,忽夢天狼降宮中,須臾食宮中人殆盡,複繞而逼王,王寤惡之,中刻宸濠生。
其母洪也,洪亦失愛于王,王命亟殺之。
宮中人環跪而請曰:“向憂無子,今有子而又棄之耶?”鐘陵王者,康王弟也。
狂易,常放言淩其兄。
至是亟騎而至曰:“喜王兄之得子也,又聞将殺之,甚善,弟幸多子矣。
”康王怒,遽命育之,六月十三日也。
及濠年十三,即私幸樂妓,微服而遊市中。
王覺曰:“符吾夢矣。
”以鐵鋤斫殺數侍者,縛濠于柱,親鞭之數百,必殺之。
王春者,臨海人,王甥也。
慧而多才,以明經舉于鄉,王素愛之。
春馳至,以身蔽濠曰:“殺春殺春。
”王不得已,遂舍焉。
後謀逆國除,卒符夢雲。
(《呵凍亻曼筆》) 蕭縣相襲不撞鐘,以為撞之則水至。
嘉靖間,縣尹朱同芳不聽,水果大至,漂沒田廬,同芳堅不聽,水亦尋涸。
及孫重光尹蕭,父老懇情,重光遂止之。
乃為文以祭鐘曰:“鼓焉以鐘,晨昏之軌,民有訛言,金能利水。
為民父母,從此而已,禦患無德,随俗可恥。
鐘兮鐘兮!尚鑒于此。
”比重光去,王荩臣繼之,複撞鐘,其家病禍相沿,懼而複止。
胡梅林取各寺觀銅鐘,制大将軍擊倭,殆無孑遺。
惟桐廬縣城東一鐘,有蟒蛇蟠其上,軍士懼不敢動,再取再如之,乃止。
士人雲:“其鐘聲聞五十裡。
”《炎徼記聞》雲:“廣西崇善縣有飛來鐘,相傳自交趾思琅州飛來者。
指揮沈希儀遣舍人劉達往相之,欲捶取其銅,以造軍器,将近鐘數百步,仆地死。
”(《彙書初編》) 正德丙子,汪西甯都縣通天村有合抱枯樹,伛仆已久,忽風雨大作,隐隐有聲,頓起如故。
其後嘉靖由藩封,入繼大統。
(同上) 嘉靖壬子,馬少保文莊率門人數輩,卒業太華青柯坪。
一日有戲歐同舍家人,絕于洞上,衆忄匡惑無措。
文莊禱于神,夜見火光如籠燈,冉冉從山腰入洞,其人蘇,言白衣人令伊起,其時門人有盛少宰讷、鄭運使劄在焉,師弟後多貴無。
(《陝西通志》) 嘉靖末,有方士寓沈太史懋孝家,挾一木神,稱卓少仙,長二尺許,紫袍冠帶,綽有威儀。
備小桌椅坐台上,揖讓言笑如生,談詩論文,可聽,能知未來事。
時懋孝未第,方與談谑間忽指門外曰:“貴同年至矣!”則馮敏功也,後果同榜。
(《平湖縣志》) 嘉靖甲辰,張子微有外弟趙生,其生前為大同趙某子,列本學增廣生。
暑日迎督學,飲火酒,大醉卧樹側,仆以水澆之,遂氣絕。
魂遊水邊,見犬來,畏為所齧。
适有孕婦在傍,避身婦邊,不覺入其婦孕中。
是晚婦産子,生見已生為嬰兒,即悟托生在此。
北地貧者生子,不坐月,即往饷田間。
時有一犬在床前,生呼其婦曰:“爾出外須閉門,勿使犬近床。
”婦人大駭,以為妖,欲擊殺之,乃不敢言。
至五歲,見乘馬者,呼其名曰:“我是汝母舅某生也。
”其人驚報其家,以錢贖回,其妻尚未改醮也。
(《座右編》) 夏少師嘗祈夢九鯉仙,得問舟子三字。
及罷相再起,泊舟淮上與夢羽賦詩贈别,取孟浩然詩,探韻拈得問舟子詩雲:“向夕問舟子,前程沒幾多,灘頭正好泊,淮裡足風波。
”怅然不樂,罷酒而别。
(《列朝詩集》) 湖州董尚書浔陽公得姑蘇某家山石,高五丈,用巨舟載歸,至震釋舟,沈堕水中。
公不能釋,募善泅者,入水求之。
泅者摸石,盛石一大石盤上,盤可合五人抱,公甚異駭,命數百入次第皆起之而巳。
石置盤孔,毫末湊洽,蓋即當時以盛石者,而某家亦不知所始。
又王元美先生家藏一銅唾壺,為上代物,常以自随,然僅其底耳。
已過太湖,童子誤堕水中,公懸十金,募人撈取,持以上,視之,乃其蓋子。
先生大喜,再懸十金,令撈取,又得焉,吻合完好,益足珍貴。
(《珊瑚網》) 福甯州筆架山在大金海中,嘉靖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南海浮來五山自筆架山外而至,峰巒突兀,上有草木人馬,往來貿易,阖城聚觀,自午逾申乃沒,蓋海市也。
海市現于登萊海中,而偶見于福甯州海中者如此。
(《閩書》) 嘉靖二十二年九月,江西參議王喬齡奏獻皇始封之國,舟泊龍江關,慈烏以萬數集江柳,向舟鳴噪。
江西提學副使李夢陽恭述于文集可考,其事神異,宜付錄史館。
(《彙書二編》) 錢遜叔侍郎,少時氵斥汴,舟敗溺水,流二十裡,遇救得不死。
旬日乃苦腰痛,不悟其故;視之有手迹,大如扇,色正青,五指及掌,宛然可識,若擎其腰間者。
(《座右編》) 嘉靖間,桃源令甘勳履任三日,嫡庶争寵,爪破其面。
公自負貌美,被爪破,遂雉經死,邑士紳往哭之,公父乃曰:“吾兒不幸有此,然亦有數。
向者生時,夢人相賀,持彩聯書二句其上曰:四百姚涞榜,三日桃源令。
莫測其兆。
已而登姚狀元榜,其年進士四百人,今令桃源三日,夢固先告我矣。
”(同上) 宣府都指揮胡缙有妾死後,八十裡外民産一女,生便言我胡指揮二室也。
其家來告,胡不信,令二仆往。
女見仆遽呼名曰:“汝輩來何用?請主翁來。
”仆返命,胡猶不信,更命二婢往,亦然,胡乃自往。
女見胡喜,言前生事,胡即抱女于懷;女附耳戚戚密言舊事,胡不覺淚下,頓足悲傷,與叙委曲。
女又言家有某物瘗某地,胡遂取女歸,女益呼諸子諸婦家人,一一慰谕。
從而發地,悉得其貨,因呼之為前世娘。
女言幽冥間,與世所傳無異。
又言死者須飲迷魂湯,我方飲時,為一犬過,踣而失湯,遂不飲而過,是以記臆了了。
(同上) 萬曆二十七年,于皖寄鹽課銀八百五十兩,為船戶龔四盜去爪分。
正月初五日,巴河地方緝獲。
先是龔四盜銀在家,每夜門壁盡響,舉不得安枕。
及拿獲,将銀送巡司封貯,又複響;巡司驚懼,通知原主領回方靜。
(《先曾祖日記》) 休甯萬安街民家,常日空中抛擲瓦礫。
其家心驚,延法師壓禁無驗。
異日客有識者,謂曰:“此地必有伏屍,因人居其上,而襲其陽氣,緻有此異。
”乃命人發之,果有木榇二十餘,因令遷于隙地,奠之,投擲始息。
湖州闵公霖宦京都時,得一棄宅,人不敢居。
闵曰:“此宅幽暗,故陰氣盛。
”乃揭瓦推壁,複暴烈日中久之,方修葺居之,竟無恙,其陰氣已散也。
(《稗史》) 萬曆丁酉,河南鞏縣大道,有木匠持斧,往役于人,憩樹下,忽聞鼓樂聲,不知其自。
谛聽之,乃出樹中,遂将斧擊樹數下;其内曰:“不好不好,必斫進來矣。
”匠亦重加斧,乃有細人長三四寸,各執樂器,自樹中出地上,猶自作樂數疊。
時來者停車馬皆見,乃仆地,人以聞官。
(《耳談》) 萬曆甲辰,松江某村馬生卵,破之中有珠,此與萬曆戊子郡中大虹橋驢生卵同。
(同上) 萬曆壬辰間,一老人号醒神,自雲數百歲,曾見高王張三豐,又自詭為越王,至今不死。
又雲:“曆海外諸國萬餘。
”陳眉公曰:“聽醒神語,是一本活《西遊記》。
”(《笑史》) 閩人武弁陳生,寓揚州軍門,料敵有奇中。
後何吉陽先生任南少司寇,以大司馬李克齋公薦,至居衙中,談人往事,及家居墳墓園宅,如指諸掌。
生所挾,有樟柳神焉,神僅三寸許,白面紅衣,能從袖出,躍至幾上,飲水曆曆有聲。
時而自歎,作閩語,謂曾為儒生,死而陳制取之,然相随不久,亦當去矣。
(《耳談》) 河南某邑皂隸,得一小木偶于道旁,置帽中,将歸為兒戲也。
忽聞帽中人語曰:“今日回官府話,有二十闆之厄。
”皂心異之。
比至,令果怒,抽簽将責,皂大笑。
令诘其故:曰:“先聞木偶言,事系前定。
”令收其木人入,免皂責。
嗣後凡審判,先置木人紗帽中,聽其語,折獄如神。
囹圄報失囚,衆方駭,令曰:“速趨某渡頭,穿白者是也。
”迹之,果得。
三年後不複靈,令亦内召矣。
(《嘯虹筆記》) 萬曆初,姑蘇浒墅關王序三家,豢一豬,已二載。
一日銜其主衣裙行,異之,随其所往,以嘴掀土,出瘗金千兩,取之,家遂大饒。
自是德豬,飼以香飯,澡以淨泉,衣綿藉氈十一年,大可比牛;遠農皆來借觀,而稱其家金為豬金。
後死,棺殓祭奠,如人禮。
黃州府團江有一家,父亡而豬生,夜夢父稱是此豬,倍加愛養,不忍殺宰。
至八年,肥大不可行,人競來觀之,丁酉年始死。
(《耳談》) 柳道彥談其家莊客壯子,病瘍死二日矣。
客自往城中市棺,為債家所困,撻傷,或以語其家,其家男婦競奔之。
壯子亦起行十餘裡,抵債家,會罷争而屍仆其家堂上,以是成訟,大耗債家錢。
又有士人獨處一齋中,忽有好女子逾敗垣入,就榻上死,駭愕不察所以。
已門前男女數輩,急趨過曰:“死尚走去,況生耶?”士呼至,以榻屍示之,乃其家死女,驚暴雷走失,舁歸殓之。
(同上) 萬曆間,尚書潘季馴治河,築高家堰屢潰。
一夕夢赤面長髯者告曰:“吾漢壽亭侯也,河有毒龍是崇,吾念公勤于王事,當為公斬之。
”翌旦白晝昏晦,風雷交作,河浪掀天。
少頃,風雷并息,波面盡赤得斷蛟二,而堤以就。
尚書表其事于朝,天子敕建祠淮上。
尚書幼時,晚步龍溪渡口,聞水底二人語,明午替死者至矣。
知其鬼也。
翌午命人守之,果一人墜水救之。
尚書誓得大志,必造一橋,後果以十萬金,起橋渡口,名潘公橋。
(《湖州府志》) 吳相國自言:“六歲出就外傅,從師館子西禅林之殿左,每晨入佛殿,見兩旁羅漢,手眼俱動,不知其土塑也。
後稍長入寺,乃不複見。
”(《憶記》) 順治戊子,餘讀書靈隐寺五松房,山筍甚盛。
餘挖二根植窗前,僧大笑曰:“筍那得活?”今竟成林矣。
汝南人鄭奇道遇一端正婦,乞得寄載車上,從之,詣郵卒樓,夜共樓宿。
明日婦死,卒驚白亭長,亭長擊鼓會諸廬吏,共集診之。
乃亭西北八裡吳氏婦,新卒,夜殡滅火,火至失之。
即持去,後奇亦尋卒。
(《風欲通》) 毫州之野,夏夜有婦裸體卧瓜棚下納涼,夫來與淫而去。
忽蛇複以尾淫之,婦覺尾出。
如此者再,始扪以手,識為蛇,大呼;夫至,尚見蛇逸入洞中,此以淫感也。
(《續彜堅志》) 滇南蒙岫山有人見蛇自碎,片片星散。
不知者偶拾一片視之,則諸片複合,齧人即死。
(《耳談》) 蜀烏撒軍民府,有嶺壁立萬仞,泉窪其上,曰:“聖人泉。
”其下行者呼曰:“{浦女}{浦女}。
”行道之人渴矣,則泉即飛下。
百人一人,随量皆足,而泉亦即止。
(同上) 泰興劉太宰機未第時,郡中偶有鷹神,乃一獵鷹也,能為人言。
一日飛入公宅,公家作糍以詞之;其奴作之不潔,鷹攫其帽,若懲之者。
呼公語曰:“公大貴,他日當得八人擡轎,參贊南畿。
”已而飛去,後皆如其言。
(同上) 萬曆四十六年四月,禮部奏城河水赤,西自宣武門外東響閘起,至正陽門外,禦河閘止,約長三裡許,水色盡赤,深紅紫暗,狀如積敗之血。
四十七年四月中,正陽門外禦河水,複殷赤如前,時正遼陽三路喪師之候。
(《槎庵小乘》) 萬曆丁亥,金台有婦人,以羊毛遍鬻于市,忽不見。
繼而都人身生泡瘤,漸大,痛死者甚衆,瘤内惟有羊毛。
有道人傳一方,以黑豆莜麥為粉,塗之,毛落而愈,名羊毛疔。
(《名醫類案》) 衍聖公庾廪中,有巨鼠為暴,狸奴被者,不可勝數。
一日西商攜一貓至,其形如常,索價五十金曰:“保為公殺此。
”公不信,商固要文契而縱之曰:“克則受金。
”乃聽其所為。
貓入廪,穴米自覆而露其喙。
鼠行過其上,嗅之,貓躍起齧其喉,鼠哀鳴踯跳,上下梁者數十度,而貓持之愈力,遂斷其喉,貓亦力盡,明旦驗視,已雙斃,其鼠重三十斤。
(《湖海搜奇》) 萬曆戊午,馬湖青羊二江合湧逆上岷江,水立數十丈。
戴移孝雲:“揚子江曾斷流一時許。
”沈天士雲:“甲午年,寡婦礬下有渡船過江,見江中心幹到底,久而後合。
”中通曰:“此或江驅洲沙擁起,繼則推去耳。
”壬寅年七月,新城鄉忽從地湧出崩山,凡數十裡,紅黃如脂。
癸卯年九月,江漢水漲,自楚達金陵,始至色黑如醬,三旬退。
(《物理小識》) 《榕城紀異》雲:“康熙辛木閏七月四日,飓風壤衙舍舟楫。
二十九日海溢傷人更甚,沿海一帶,千百年安堵之區,頃刻蕩然。
韓公雍總督兩廣軍中,獲一善星象者,懼其妖言惑衆,命斬之。
及斬,公試問之曰:“斬汝者誰與?”星士曰:“绯衣人。
”公特命劊者更白衣斬之,以破其言,公謂術其妄矣。
後問諸劊者,乃裴姓也,公愕然。
又斬一人,首仆地其人兩手捧其首,疾趨數步而蹶。
(《西樵野記》) 萬曆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夜初更,在儀真春字旗飲酒,忽天中有一紅物如鯉,又形頭大尾小,約三尺長,外有紅暈。
未幾豐家巷失火,燒去百餘家,其物即散。
(《先曾祖日記》) 萬曆庚寅長洲縣民呂氏雞,産一人形數寸,眉目皆具。
甲午元日雷,二月無錫縣羊乳一兒,形如猴面,作兒啼。
二月河南八十二縣大饑,父子相食。
(《稗史》) 虞長孺祖母年二十時,秋夜露坐庭中,見有三人挨月過,異之。
急呼長孺伯母同觀。
伯母出遲,僅見其二,須臾俱入月中矣。
(《快雪堂漫錄》) 淮安衛人王铉,年六十,喪其左目,未幾繼喪右目,蒙然一瞽人,未嘗醫療。
丁醜歲年七十,暑夜納涼仰卧,忽見星鬥,起而稽颡,旬日間兩目了然。
铉性醇真,雖權子母,若貧不能償,往往焚卷。
(《客中閑集》) 杭城牙儈父死,停柩于庭,有客夜宿樓上,以小木棍防身。
三鼓忽聞梯聲,疑必賊也,黑影中果見一人上樓。
時衆挑夫卧樓闆,鼾聲如雷,其人以臀遍坐其首,聲皆息。
複近床揭帳,客舉棍奮力擊之踉跄倒,呼燈至,乃儈父屍也。
棺蓋大開,複納之棺,瘗焉。
(《嘯虹筆記》) 太倉人偶武孟嘗為武岡州幕官,因鑿渠得
磷者着地及草木,如露不可見;行人觸之者,着體有光,拂拭之,旋即分散無數。
有細吒聲如焰豆,靜坐良久,尋滅。
後其人忽忽如失魂,經日乃差。
休與歙皆古新安地。
歙之北鄉有靈金山,自明初相國李善長為文锓之版,每年七月刷焚之。
火忽一點自山頭起至千萬點,須臾遍山谷。
後版模糊,刊一新者,火不複見。
人以舊版刷焚之,火如故,至今士人挈伴往觀焉。
餘祖居休甯之舊墅,夜出溪于祠前嘗見磷光現桑園。
朱長芳住屋前後,熒熒火焰不定。
一夕與三弟靖士(今武進士為浔州都司)納涼祠外,遙見朱屋周圍叢光,綠而且暗。
餘曰:“此磷也,試喝之,當滅。
”三弟厲聲叱之,如故。
餘繼之曰:“咄!”光遂滅。
不二年,朱氏一門,盡登鬼篆,今成空地。
嘗見幻術孔姓扃之室内,壁外一呼,應聲而至,其室封鍵如故。
赤身獨立,兩手擲土,初小漸大,須臾山積,不知土從何來。
又一人劉姓,令人鐵椎擊其腹與腎囊了不痛,或數人持兵刺之,終日不能中。
又一人房姓,設楮筆幾上,屏圍障之,外焚符陳請,即聞内筆硯聲。
泊啟屏帷,雲煙滿紙,寂然無人,俗皆神之。
三人者皆素狡黠無賴,特借小術,攫人财物。
(《蘇譚》) 青田山中有異,劉伯溫隐居時,日對之坐,山忽開石門,進之,見石壁有字曰:“山為基開。
”取石擊之,石門又開,進入内,有道士枕書卧,乃兵書也。
曰:“明日能熟之,吾當授汝。
”明日果熟,遂授以兵法。
少時讀書寺中,僧房有一異人,每出神去,鎖門或一月半月。
偶有北來使客,無房可宿,見此空房,擊開之曰:“此人死矣,可速焚瘗。
我住之。
”僧不能禁,遂焚之。
其人神返,身已焚無複可生,每夜啼呼曰:“我在何處?”基知之,開窗應曰:“我在此。
”神即附之,聰明增前數倍天文兵法,一覽洞悟。
(《龍興慈記》) 明侍郎車敬微時讀書國中,夜歸遇暴風雨迷路,遙見林中火由小院出。
敬扣門,一童子曰:“師使我候郎君久矣。
”門額有體玄字,入見老翁坐長明燈下,起相勞苦。
敬乞一燭,尋歸路。
翁笑曰:“山中那得燭?有小枯葉,郎君且燎濕衣。
”敬暗問童子,知其自稱逍遙翁,童子名楊孤。
敬疑其為隐君子也,修謹進問,翁曰:“昔體玄先生居逍遙谷中,吾世業醫,往來中條山。
後聞陶隐君丹室在此,因采藥南來,結庵淹歲,今亦将還矣。
”燎衣訖,乞還。
翁命少孤牽一牛出,命騎歸。
又呼一童少逸曰:“将吾舊籠來。
”就籠中取一僧帽為贈。
敬辭曰:“吾志期匡濟天下,翁安得以此相戲?”翁曰:“吾昔亦有志斯世,後因所輔非材,不用吾謀,禍幾不測。
得此一籠,始獲解脫;不然,豈複能生出宜秋門乎?郎君第收此帽,他日當自理會。
”敬卻之,翁但歎息而已。
敬遙窺籠中諸物,悉箍桶具,及僧家衣缽耳,乃乘牛緻謝而别。
方出林而牛甚駛,須臾及門,呼其家人舉火牽牛,忽咆哮化虎而去。
比明,尋體玄山居不可得,數日後,過縣西四十裡,陶弘景丹室故基。
旁有古廟,仿佛雨夜所經行者,壁有潘阆《夏日宿西禅院詩》,即東坡所見“夜涼疑有雨,院靜若無僧”之筆也,筆墨猶新。
(《正氣記》) 阆為宋太宗時人,四百年後,猶現仙蹤。
餘丙戌讀書靈隐山,山頂有庵,庵僧柱峰夜擊闆念佛警衆。
每夜深,樓隙嘗見燈光數點,僧人指為虎精。
餘夜讀聲高,與虎聲念佛聲相答。
柱峰所擊闆盡蝕,予易以銅闆;逾夜聲寂然,詢之雲:“一黑虎聞銅聲,驚舐其腓,血溢而仆。
”又有黃虎若咎黑者,擠之去,得不死。
戊年中秋,同李分虎登韬光玩月,柱峰尚存。
餘尚書靖知桂州時,每月盈夕,聞笛聲甚清遠;察其聲,自深林處大柏木中出;乃伐為枕,笛聲如故,公甚寶之。
公季弟欲窮其怪,命工鋸視,但見木之文理,正如人月下吹笛像,膠合之,不複有聲。
(《樽俎餘功》) 海甯胡奎字虛白,甯府教授,嘗歸自江西,泊舟番郡之望湖亭,見亭上石刻東坡“黑雲推雨未遮山”一絕次韻和之,書之于壁。
忽見一叟來,誦其詩曰:“子非鬥南老人耶?”乃為長揖舉手,不知所在,因以鬥南老人自号。
(《列朝詩集》) 福建布政使朱彰景泰初,谪為陝西莊浪驿丞,有西番使臣入貢一貓,道經于驿,彰問貓何異而上貢?使臣雲:“欲知其異,今夕請試之。
”其貓盛罩于鐵籠,納着空房内,明日起視,有數十鼠伏籠外盡死。
使臣雲:“此貓所在,雖數裡外鼠,皆來伏死,貓王也。
”(《續已編》) 張王基吳郡舊治也,大亂後百餘年,忽有三異:生一草結實如小紅燈,夜則開之以承露;人取飲之,百病自愈,人呼為天膏,一異也。
其根可以為廚科,置飲食中,盛暑不敗,一異也。
一男子陰囊大如鬥,号浪蕩子,陝西大賈識為至寶買去,俟其死,破囊得二玉碗,世所絕無,三異也。
(《龍興慈記》) 天順間,征士吳與弼到京,英宗禦文華殿召對。
吳默然無應,惟曰:“客臣上疏,衆方駭異。
”上不悅,駕起。
吳出至左順門除帽視之,有蠍在頂螫皮肉紅腫,方知其适不能答者,以螫故也。
宋淳熙間,史寺丞輪對,适言高宗某事,史忽淚下,上問故?對曰:“因念先帝舊恩耳!”孝宗亦下淚。
明旦禦批史為侍郎。
不知當時乃為蜈蚣齧也。
均為蟲齧,而遇不遇異。
(《笑史》) 成化丙戌,姑蘇劉昌自西華抵扶溝,坐堂上,見有若霧者,從東來,著樹并草莖皆白。
少頃堆積枝柯間,玲珑雕镂甚怪,問輿皂此何物?曰:“樹架也。
”因檢《玉筍集》有雲:“冰淩木架達官怕。
”既而聞河南李少寶賢有疾,竟卒。
(《懸笥肖援》) 餘戊申莅任晉地,季冬二十六日,署中晨起,見林木皆白,枝柯雕镂,仰視太空及地,絕無所睹。
詢之土人,曰:“此樹架也。
”因作《樹架記》。
成化間,邰陽民生興手指甲内,見紅紋如線纡曲,每雷雨辄旋動小苦,興數欲自剔去之。
後夢一男子,形容甚異,謂興曰:“餘乃龍也,谪托君體,三日後當去,幸勿訝。
”至期雷雨大作,自牖出其手,有龍裂甲飛去。
(《陝西統志》) 成化中,星殒于山東莒城縣馬長史家門中。
初墜地,其光煜煜,而星體腐軟如粉漿。
馬家人馬杖抵之,沒杖成穴,久而漸堅,乃成一石。
(《續編》) 金華永康縣山亭中,有枯松樹,因斷之,誤堕水中,化為石。
取未化者,試如水中,随亦化焉。
其所化者,枝幹及皮,與松無異,且堅勁有未化者,數段相兼,留之以旌異物。
(《錄異記》) 按唐馬自然居延真觀,一夕大雨飓風,松忽化為石仆地,悉皆斷截;大者徑二三尺,尚存松節脂脈。
士人運為坐具,小如拳者,堪置幾案間。
餘門人王宛先孝廉,曾于遼東見木化石,其半仍木雲。
長山城南樓淇鐘懸數十年,叩之無聲。
萬曆間,令張文龍奠而遷之城西樓台,凡七十日,有小兒相博戲,誤擊鐘有聲,自此大鳴。
成化間,大鐘二,蕩淮水中,聲勢欲躍起。
總兵陳統即平江伯,祭之,一鐘遂上,令懸于朝宗門樓,聲聞百裡,其一止泗上。
(《彙書》) 妖人王臣自幼為南京公侯府家人,數易主,亦數易名。
惟妖術惑取人财,所得辄盡,累為主人惡刑所加,兩足皆不能良行。
成化初術于江陰,諸大家皆不納,獨周惟瞻稍待之。
見其一箧中,有二木人,長尺餘,能目相抵觸,會作進退,聽其指揮。
臣或手取他人之物,同棄水中,少頃自其袖中出。
凡人之物經其目者必能暗取。
後往北京,遽攀援得見上。
歲辛醜,上命中官王敬同往采藥于湖湘江右江浙京東諸郡。
二人者,從以無賴二十餘輩,專務攫取财物,所曆歲緻激變。
江陰諸大家以舊恨,更受其毒。
癸卯至蘇,命工熔銀為元寶,累二千餘錠。
凡江南之書畫器玩,道釋像典之精絕者,檢括殆盡。
複以妖書數十本,命府學諸生手抄,屢抄不中,實欲得賄。
諸生無所出,因緻罰于校官,時在胥門,諸生王順輩數十人,不勝忿恚,大肆醜诋。
适有樵擔至前,遂各取一木,擁至其前,将有所加。
二人者大懼,避驿舍中,其下人皆被痛毆而散。
自此氣焰少息,蘇人得不深受其害。
二人遂奏諸生抗命,監司官府救過之不暇,且為諸生甚危;惟巡撫大司馬王公知而大喜,因奏二人不法。
上遣邏卒往捕,時大暑,卒裸其體,遍塗狗血,複囊狗血,以破其術。
至錦衣獄中三日,斬于市,函其首,曆示所害之地。
(《寓圃雜記》) 弘治末,太倉民家生兒,兩手背相粘著,兩面相外,其首如雀,其陰皆雄。
(《祝枝山語怪》) 正德中,韓恭簡寝疾甚笃,久之夢一黃衣道士來視,以藥數丸之曰:“從此即愈。
”因贈詩一絕,且期十年來視。
詩曰:“霸越平吳一燼灰,是誰強我下漁矶?黃金消盡陶朱象,夢繞寒山不得歸。
”自是病漸愈。
其後複大病,自疑前夢為兇兆,促家人為大歸計。
一日,又夢前道人曰:“公病尚亡恙。
”再與藥丸,贈一詩曰:“天上文星暗不明,英雄空自為蒼生;十年戎馬蠻江外,墜淚碑高百崦城。
”臨别仍期十年外重來,病尋愈。
恭簡于宦轍所經,意遇所謂百崦城者,迄不得。
後被危症,且春秋高矣,自謂必不起。
俄複夢前道人,其慰言受藥,不異曩時,又贈一詩曰:“一尊矩鬯白天來,平地光芒接上台;門外翩翩雙鶴至,五雲深處小蓬萊。
”言别而去,無複重來之約。
後病良已,至乙卯遭地震而死,竟不知詩所謂。
(《陝西通志》) 松江楊扇湖地暖不成冰,萬曆三十年冬大風,瞰之若漫天雪,多紅燈蠕蠕;旦視之,則冰山也,高五丈許。
又武宗時霸州文安縣一夕大風,河水所然僵立,高起者二丈餘,凍成冰柱,中多空隙。
闊數尺,以至于數十丈者,沿河七八十裡皆然。
亡何,流寇至,男婦數十萬,盡匿其中,竟以免難。
(《物理小識》) 正德間,上元縣錢臣醉,與妻李氏交媾,為妹所窺。
次早臣出,姑诘嫂夜來事,淫興遽發。
嫂戲與姑效交歡狀,兩陰相合,将大遺精,流入小姑陰,經閉腹高,遂成胎。
姑之舅淩銑疑有私情,告官鞫之,得其實,議得李氏錢臣錢氏等所犯,俱依不應得為而為之事,合依律的決,照律取贖。
錢氏仍候所孕身輕,給與錢臣收養,照舊配與淩銑次男為妻;兩家毋得複生異議,卷照。
(《開卷一噱》) 江西甯藩宸濠父康王初無子,嘗于宮中齋禱。
一日王午寝,忽夢天狼降宮中,須臾食宮中人殆盡,複繞而逼王,王寤惡之,中刻宸濠生。
其母洪也,洪亦失愛于王,王命亟殺之。
宮中人環跪而請曰:“向憂無子,今有子而又棄之耶?”鐘陵王者,康王弟也。
狂易,常放言淩其兄。
至是亟騎而至曰:“喜王兄之得子也,又聞将殺之,甚善,弟幸多子矣。
”康王怒,遽命育之,六月十三日也。
及濠年十三,即私幸樂妓,微服而遊市中。
王覺曰:“符吾夢矣。
”以鐵鋤斫殺數侍者,縛濠于柱,親鞭之數百,必殺之。
王春者,臨海人,王甥也。
慧而多才,以明經舉于鄉,王素愛之。
春馳至,以身蔽濠曰:“殺春殺春。
”王不得已,遂舍焉。
後謀逆國除,卒符夢雲。
(《呵凍亻曼筆》) 蕭縣相襲不撞鐘,以為撞之則水至。
嘉靖間,縣尹朱同芳不聽,水果大至,漂沒田廬,同芳堅不聽,水亦尋涸。
及孫重光尹蕭,父老懇情,重光遂止之。
乃為文以祭鐘曰:“鼓焉以鐘,晨昏之軌,民有訛言,金能利水。
為民父母,從此而已,禦患無德,随俗可恥。
鐘兮鐘兮!尚鑒于此。
”比重光去,王荩臣繼之,複撞鐘,其家病禍相沿,懼而複止。
胡梅林取各寺觀銅鐘,制大将軍擊倭,殆無孑遺。
惟桐廬縣城東一鐘,有蟒蛇蟠其上,軍士懼不敢動,再取再如之,乃止。
士人雲:“其鐘聲聞五十裡。
”《炎徼記聞》雲:“廣西崇善縣有飛來鐘,相傳自交趾思琅州飛來者。
指揮沈希儀遣舍人劉達往相之,欲捶取其銅,以造軍器,将近鐘數百步,仆地死。
”(《彙書初編》) 正德丙子,汪西甯都縣通天村有合抱枯樹,伛仆已久,忽風雨大作,隐隐有聲,頓起如故。
其後嘉靖由藩封,入繼大統。
(同上) 嘉靖壬子,馬少保文莊率門人數輩,卒業太華青柯坪。
一日有戲歐同舍家人,絕于洞上,衆忄匡惑無措。
文莊禱于神,夜見火光如籠燈,冉冉從山腰入洞,其人蘇,言白衣人令伊起,其時門人有盛少宰讷、鄭運使劄在焉,師弟後多貴無。
(《陝西通志》) 嘉靖末,有方士寓沈太史懋孝家,挾一木神,稱卓少仙,長二尺許,紫袍冠帶,綽有威儀。
備小桌椅坐台上,揖讓言笑如生,談詩論文,可聽,能知未來事。
時懋孝未第,方與談谑間忽指門外曰:“貴同年至矣!”則馮敏功也,後果同榜。
(《平湖縣志》) 嘉靖甲辰,張子微有外弟趙生,其生前為大同趙某子,列本學增廣生。
暑日迎督學,飲火酒,大醉卧樹側,仆以水澆之,遂氣絕。
魂遊水邊,見犬來,畏為所齧。
适有孕婦在傍,避身婦邊,不覺入其婦孕中。
是晚婦産子,生見已生為嬰兒,即悟托生在此。
北地貧者生子,不坐月,即往饷田間。
時有一犬在床前,生呼其婦曰:“爾出外須閉門,勿使犬近床。
”婦人大駭,以為妖,欲擊殺之,乃不敢言。
至五歲,見乘馬者,呼其名曰:“我是汝母舅某生也。
”其人驚報其家,以錢贖回,其妻尚未改醮也。
(《座右編》) 夏少師嘗祈夢九鯉仙,得問舟子三字。
及罷相再起,泊舟淮上與夢羽賦詩贈别,取孟浩然詩,探韻拈得問舟子詩雲:“向夕問舟子,前程沒幾多,灘頭正好泊,淮裡足風波。
”怅然不樂,罷酒而别。
(《列朝詩集》) 湖州董尚書浔陽公得姑蘇某家山石,高五丈,用巨舟載歸,至震釋舟,沈堕水中。
公不能釋,募善泅者,入水求之。
泅者摸石,盛石一大石盤上,盤可合五人抱,公甚異駭,命數百入次第皆起之而巳。
石置盤孔,毫末湊洽,蓋即當時以盛石者,而某家亦不知所始。
又王元美先生家藏一銅唾壺,為上代物,常以自随,然僅其底耳。
已過太湖,童子誤堕水中,公懸十金,募人撈取,持以上,視之,乃其蓋子。
先生大喜,再懸十金,令撈取,又得焉,吻合完好,益足珍貴。
(《珊瑚網》) 福甯州筆架山在大金海中,嘉靖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南海浮來五山自筆架山外而至,峰巒突兀,上有草木人馬,往來貿易,阖城聚觀,自午逾申乃沒,蓋海市也。
海市現于登萊海中,而偶見于福甯州海中者如此。
(《閩書》) 嘉靖二十二年九月,江西參議王喬齡奏獻皇始封之國,舟泊龍江關,慈烏以萬數集江柳,向舟鳴噪。
江西提學副使李夢陽恭述于文集可考,其事神異,宜付錄史館。
(《彙書二編》) 錢遜叔侍郎,少時氵斥汴,舟敗溺水,流二十裡,遇救得不死。
旬日乃苦腰痛,不悟其故;視之有手迹,大如扇,色正青,五指及掌,宛然可識,若擎其腰間者。
(《座右編》) 嘉靖間,桃源令甘勳履任三日,嫡庶争寵,爪破其面。
公自負貌美,被爪破,遂雉經死,邑士紳往哭之,公父乃曰:“吾兒不幸有此,然亦有數。
向者生時,夢人相賀,持彩聯書二句其上曰:四百姚涞榜,三日桃源令。
莫測其兆。
已而登姚狀元榜,其年進士四百人,今令桃源三日,夢固先告我矣。
”(同上) 宣府都指揮胡缙有妾死後,八十裡外民産一女,生便言我胡指揮二室也。
其家來告,胡不信,令二仆往。
女見仆遽呼名曰:“汝輩來何用?請主翁來。
”仆返命,胡猶不信,更命二婢往,亦然,胡乃自往。
女見胡喜,言前生事,胡即抱女于懷;女附耳戚戚密言舊事,胡不覺淚下,頓足悲傷,與叙委曲。
女又言家有某物瘗某地,胡遂取女歸,女益呼諸子諸婦家人,一一慰谕。
從而發地,悉得其貨,因呼之為前世娘。
女言幽冥間,與世所傳無異。
又言死者須飲迷魂湯,我方飲時,為一犬過,踣而失湯,遂不飲而過,是以記臆了了。
(同上) 萬曆二十七年,于皖寄鹽課銀八百五十兩,為船戶龔四盜去爪分。
正月初五日,巴河地方緝獲。
先是龔四盜銀在家,每夜門壁盡響,舉不得安枕。
及拿獲,将銀送巡司封貯,又複響;巡司驚懼,通知原主領回方靜。
(《先曾祖日記》) 休甯萬安街民家,常日空中抛擲瓦礫。
其家心驚,延法師壓禁無驗。
異日客有識者,謂曰:“此地必有伏屍,因人居其上,而襲其陽氣,緻有此異。
”乃命人發之,果有木榇二十餘,因令遷于隙地,奠之,投擲始息。
湖州闵公霖宦京都時,得一棄宅,人不敢居。
闵曰:“此宅幽暗,故陰氣盛。
”乃揭瓦推壁,複暴烈日中久之,方修葺居之,竟無恙,其陰氣已散也。
(《稗史》) 萬曆丁酉,河南鞏縣大道,有木匠持斧,往役于人,憩樹下,忽聞鼓樂聲,不知其自。
谛聽之,乃出樹中,遂将斧擊樹數下;其内曰:“不好不好,必斫進來矣。
”匠亦重加斧,乃有細人長三四寸,各執樂器,自樹中出地上,猶自作樂數疊。
時來者停車馬皆見,乃仆地,人以聞官。
(《耳談》) 萬曆甲辰,松江某村馬生卵,破之中有珠,此與萬曆戊子郡中大虹橋驢生卵同。
(同上) 萬曆壬辰間,一老人号醒神,自雲數百歲,曾見高王張三豐,又自詭為越王,至今不死。
又雲:“曆海外諸國萬餘。
”陳眉公曰:“聽醒神語,是一本活《西遊記》。
”(《笑史》) 閩人武弁陳生,寓揚州軍門,料敵有奇中。
後何吉陽先生任南少司寇,以大司馬李克齋公薦,至居衙中,談人往事,及家居墳墓園宅,如指諸掌。
生所挾,有樟柳神焉,神僅三寸許,白面紅衣,能從袖出,躍至幾上,飲水曆曆有聲。
時而自歎,作閩語,謂曾為儒生,死而陳制取之,然相随不久,亦當去矣。
(《耳談》) 河南某邑皂隸,得一小木偶于道旁,置帽中,将歸為兒戲也。
忽聞帽中人語曰:“今日回官府話,有二十闆之厄。
”皂心異之。
比至,令果怒,抽簽将責,皂大笑。
令诘其故:曰:“先聞木偶言,事系前定。
”令收其木人入,免皂責。
嗣後凡審判,先置木人紗帽中,聽其語,折獄如神。
囹圄報失囚,衆方駭,令曰:“速趨某渡頭,穿白者是也。
”迹之,果得。
三年後不複靈,令亦内召矣。
(《嘯虹筆記》) 萬曆初,姑蘇浒墅關王序三家,豢一豬,已二載。
一日銜其主衣裙行,異之,随其所往,以嘴掀土,出瘗金千兩,取之,家遂大饒。
自是德豬,飼以香飯,澡以淨泉,衣綿藉氈十一年,大可比牛;遠農皆來借觀,而稱其家金為豬金。
後死,棺殓祭奠,如人禮。
黃州府團江有一家,父亡而豬生,夜夢父稱是此豬,倍加愛養,不忍殺宰。
至八年,肥大不可行,人競來觀之,丁酉年始死。
(《耳談》) 柳道彥談其家莊客壯子,病瘍死二日矣。
客自往城中市棺,為債家所困,撻傷,或以語其家,其家男婦競奔之。
壯子亦起行十餘裡,抵債家,會罷争而屍仆其家堂上,以是成訟,大耗債家錢。
又有士人獨處一齋中,忽有好女子逾敗垣入,就榻上死,駭愕不察所以。
已門前男女數輩,急趨過曰:“死尚走去,況生耶?”士呼至,以榻屍示之,乃其家死女,驚暴雷走失,舁歸殓之。
(同上) 萬曆間,尚書潘季馴治河,築高家堰屢潰。
一夕夢赤面長髯者告曰:“吾漢壽亭侯也,河有毒龍是崇,吾念公勤于王事,當為公斬之。
”翌旦白晝昏晦,風雷交作,河浪掀天。
少頃,風雷并息,波面盡赤得斷蛟二,而堤以就。
尚書表其事于朝,天子敕建祠淮上。
尚書幼時,晚步龍溪渡口,聞水底二人語,明午替死者至矣。
知其鬼也。
翌午命人守之,果一人墜水救之。
尚書誓得大志,必造一橋,後果以十萬金,起橋渡口,名潘公橋。
(《湖州府志》) 吳相國自言:“六歲出就外傅,從師館子西禅林之殿左,每晨入佛殿,見兩旁羅漢,手眼俱動,不知其土塑也。
後稍長入寺,乃不複見。
”(《憶記》) 順治戊子,餘讀書靈隐寺五松房,山筍甚盛。
餘挖二根植窗前,僧大笑曰:“筍那得活?”今竟成林矣。
汝南人鄭奇道遇一端正婦,乞得寄載車上,從之,詣郵卒樓,夜共樓宿。
明日婦死,卒驚白亭長,亭長擊鼓會諸廬吏,共集診之。
乃亭西北八裡吳氏婦,新卒,夜殡滅火,火至失之。
即持去,後奇亦尋卒。
(《風欲通》) 毫州之野,夏夜有婦裸體卧瓜棚下納涼,夫來與淫而去。
忽蛇複以尾淫之,婦覺尾出。
如此者再,始扪以手,識為蛇,大呼;夫至,尚見蛇逸入洞中,此以淫感也。
(《續彜堅志》) 滇南蒙岫山有人見蛇自碎,片片星散。
不知者偶拾一片視之,則諸片複合,齧人即死。
(《耳談》) 蜀烏撒軍民府,有嶺壁立萬仞,泉窪其上,曰:“聖人泉。
”其下行者呼曰:“{浦女}{浦女}。
”行道之人渴矣,則泉即飛下。
百人一人,随量皆足,而泉亦即止。
(同上) 泰興劉太宰機未第時,郡中偶有鷹神,乃一獵鷹也,能為人言。
一日飛入公宅,公家作糍以詞之;其奴作之不潔,鷹攫其帽,若懲之者。
呼公語曰:“公大貴,他日當得八人擡轎,參贊南畿。
”已而飛去,後皆如其言。
(同上) 萬曆四十六年四月,禮部奏城河水赤,西自宣武門外東響閘起,至正陽門外,禦河閘止,約長三裡許,水色盡赤,深紅紫暗,狀如積敗之血。
四十七年四月中,正陽門外禦河水,複殷赤如前,時正遼陽三路喪師之候。
(《槎庵小乘》) 萬曆丁亥,金台有婦人,以羊毛遍鬻于市,忽不見。
繼而都人身生泡瘤,漸大,痛死者甚衆,瘤内惟有羊毛。
有道人傳一方,以黑豆莜麥為粉,塗之,毛落而愈,名羊毛疔。
(《名醫類案》) 衍聖公庾廪中,有巨鼠為暴,狸奴被者,不可勝數。
一日西商攜一貓至,其形如常,索價五十金曰:“保為公殺此。
”公不信,商固要文契而縱之曰:“克則受金。
”乃聽其所為。
貓入廪,穴米自覆而露其喙。
鼠行過其上,嗅之,貓躍起齧其喉,鼠哀鳴踯跳,上下梁者數十度,而貓持之愈力,遂斷其喉,貓亦力盡,明旦驗視,已雙斃,其鼠重三十斤。
(《湖海搜奇》) 萬曆戊午,馬湖青羊二江合湧逆上岷江,水立數十丈。
戴移孝雲:“揚子江曾斷流一時許。
”沈天士雲:“甲午年,寡婦礬下有渡船過江,見江中心幹到底,久而後合。
”中通曰:“此或江驅洲沙擁起,繼則推去耳。
”壬寅年七月,新城鄉忽從地湧出崩山,凡數十裡,紅黃如脂。
癸卯年九月,江漢水漲,自楚達金陵,始至色黑如醬,三旬退。
(《物理小識》) 《榕城紀異》雲:“康熙辛木閏七月四日,飓風壤衙舍舟楫。
二十九日海溢傷人更甚,沿海一帶,千百年安堵之區,頃刻蕩然。
韓公雍總督兩廣軍中,獲一善星象者,懼其妖言惑衆,命斬之。
及斬,公試問之曰:“斬汝者誰與?”星士曰:“绯衣人。
”公特命劊者更白衣斬之,以破其言,公謂術其妄矣。
後問諸劊者,乃裴姓也,公愕然。
又斬一人,首仆地其人兩手捧其首,疾趨數步而蹶。
(《西樵野記》) 萬曆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夜初更,在儀真春字旗飲酒,忽天中有一紅物如鯉,又形頭大尾小,約三尺長,外有紅暈。
未幾豐家巷失火,燒去百餘家,其物即散。
(《先曾祖日記》) 萬曆庚寅長洲縣民呂氏雞,産一人形數寸,眉目皆具。
甲午元日雷,二月無錫縣羊乳一兒,形如猴面,作兒啼。
二月河南八十二縣大饑,父子相食。
(《稗史》) 虞長孺祖母年二十時,秋夜露坐庭中,見有三人挨月過,異之。
急呼長孺伯母同觀。
伯母出遲,僅見其二,須臾俱入月中矣。
(《快雪堂漫錄》) 淮安衛人王铉,年六十,喪其左目,未幾繼喪右目,蒙然一瞽人,未嘗醫療。
丁醜歲年七十,暑夜納涼仰卧,忽見星鬥,起而稽颡,旬日間兩目了然。
铉性醇真,雖權子母,若貧不能償,往往焚卷。
(《客中閑集》) 杭城牙儈父死,停柩于庭,有客夜宿樓上,以小木棍防身。
三鼓忽聞梯聲,疑必賊也,黑影中果見一人上樓。
時衆挑夫卧樓闆,鼾聲如雷,其人以臀遍坐其首,聲皆息。
複近床揭帳,客舉棍奮力擊之踉跄倒,呼燈至,乃儈父屍也。
棺蓋大開,複納之棺,瘗焉。
(《嘯虹筆記》) 太倉人偶武孟嘗為武岡州幕官,因鑿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