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焚麈寄
關燈
小
中
大
閨中異人
女主乎内,以聲不越阃為賢,豈尚異哉?獨自娲天補石來,異者多矣。
吾摘其近以愧須眉。
漢曹大家班昭續成《漢書》,崔篆母師氏封義成夫人。
秦窦滔妻蘇若蘭,齊劉孝綽三妹,陳女學士袁大舍等,秦韋逞母宣文君,唐女學士宋若萃若昭若倫若華若憲,阙圖南妹為不栉進士。
婦人能文者,類不勝舉,要當以蘇若蘭為冠。
(《嘯虹筆記》) 唐三原孟媪号張大夫,夫死續夫,事郭汾陽,七十二歲仍生二子,百餘歲卒。
李抱玉青衣石氏,冒封國子祭酒。
齊女子婁逞仕至揚州義曹從事。
(同上) 隋室既受周禅,蘇威遁歸田裡,可謂節矣,而終失身于僭僞之朝。
宋議立異姓,秦桧抗言見執,可謂義矣,而終誤國于渡江之後。
王莽篡漢,其女為孝平後,稱疾不起,守志終身。
曹丕篡漢,其妹為孝獻後,以玺抵軒,涕泣橫流。
楊堅篡周,其女為天元後,憤惋不平,形于辭色。
徐诰篡吳,其女為太子琏妃,聞呼公主,則涕泣而辭。
司馬炎篡魏,其諸祖安平王孚自稱有魏貞士,不豫廢立之謀略。
武篡唐,其侄安平王攸緒棄官不受其賜,歸隐嵩山。
朱溫篡唐,其兄廣王全昱責其滅唐社稷,知有覆宗之禍。
此三男子四婦人者,不韪其親,可見天理人心之不泯矣。
(《蜩笑偶言》) 女學士,孔貴嫔也,女校書,唐薛濤也,女進士,宋女郎林妙玉也,女狀元,蜀黃崇嘏也。
崇嘏臨邛人作詩上蜀相周庠,庠首薦之,屢攝府縣,吏事精敏,胥徒畏服。
庠欲妻以女,嘏作詩辭之曰:“一從拾翠碧江湄,貧守蓬茅但賦詩,自服藍衫居郡掾,永抛鸾鏡畫娥眉;立身卓爾青松操,挺志堅然白璧姿,暮府若容為坦腹,願天速變作男兒。
”庠大驚,具迹本末,乃嫁之。
傳奇女狀元《春桃記》,蓋黃事也。
(《升庵外集》) 獨孤信三女俱為後,各生周隋唐一朝天子,長生周武帝,次生隋炀帝,次生唐高祖。
(《獨異志》) 晉王李克用妻劉氏夫人,常随軍行,至于軍機,多所取益。
(《北夢瑣言》) 女子為女官者,女侍中;後魏元妻胡氏,齊高嶽母山氏,趙彥{穴友}母傅氏,南漢盧瓊仙,女尚書;魏明帝選知書女子為女學士;宋孝武朝韓蘭英為女博士。
女子為男官者,女将軍晉王欽起兵,顧氵突母孔氏年百餘,以為軍司馬,複以己女為貞烈将軍。
唐行營節度許叔異以衛州女子侯氏,滑州女子唐氏,青州女子王氏,歃血赴義,奏授為果毅。
陳女白頸鴉為契舟懷化将軍,侍夫數十人。
女子執國政者,齊陸太姬,司綸者,唐上官婕妤。
女子詐為男子而有官位者;石祭酒,婁錄事,黃崇嘏、薛濤、林妙玉之外,又有朔方兵馬使禦史大夫孟氏。
(《宛委餘編》) 女子善将兵者,趙陀同時有保甯洗氏、陳氏;又有馮寶妻洗氏,封石龍夫人,明石柱司土官秦良玉。
作賊者,漢交趾女征貳、征側,反擾嶺外六十餘城。
唐睦州女子陳碩真反,破睦歙二州。
明永樂時唐賽兒反。
(《雞窗剩言》) 晉王女為正烈将軍,朱序母守襄陽,築夫人城,唐鄒保英妻為誠節夫人,王氏女殺賊為奇義夫人,荀女拔圍請兵,古立應妻高守城,封犭旬忠縣君,平陽公主起兵,号娘子軍。
(《嘯虹筆記》) 韓氏保甯民家女也,明玉珍亂蜀,女恐為所掠,乃易男子飾,從征南,往返七年,人無知者。
後遇其叔,一見驚異,乃攜歸四川,人皆呼曰貞女。
(《焦氏筆乘》) 黃善聰金陵惟清橋人,年十二失母,有姊已适人。
父販線香為活,憐善聰孤幼無依,詭為男子裝,攜之遊盧鳳間數年,父亦死。
善聰變姓名曰張勝,仍習其業。
李英者,亦販香自金陵來,不知其女也,約為火伴,同寝食者逾年。
恒稱有疾,不解衣,夜乃溲溺。
弘治辛亥正月,與英偕返金陵,年已二十矣。
往見其姊,姊言初無弟,安來此?善聰笑曰:“弟即善聰也,”泣語其故。
姊怒且詈之曰:“男女亂群,辱我甚矣!汝雖自明,誰則信之?”拒不納。
善聰不勝憤懑,泣且誓曰:“妹此身苟污,有死而已,須令明白,以表此心。
”其鄰有隐婆,姊呼驗之,果處子,乃相持恸哭,手為易男子裝。
明日英來,再約同往,則善聰俄為女子矣。
英大駭,問知其故,怏怏如有失。
歸告其母,其母賢之,時英猶未室,即為求婚。
善聰不從曰:“妾竟歸英,保人無疑乎?”交親鄰裡相勸,則涕泣橫流,所執益堅,傾都喧傳,以為奇事。
廠衛聞之,乃助其聘禮,判為夫婦。
(同上) 節孝婦宋氏,洪武初坐戍金齒,奉姑偕行,過盤江守渡,題詩郵亭璧上,訴其流離困踣之情。
今南永昌城西,有碑樹祠旁,禦史黃忠題其碑陰焉,祠則禦史陰汝登建。
其詩雲:“郵亭咫尺堪投宿,手握親姑憩茆屋,抱薪就地旋鋪攤,支頤相向吞聲哭。
傍人問我來何方?亻免首哀哀訴衷曲,妾家祖居金華府,海道曾為上千戶。
舉艘連粟大都回,金牌敕賜雙飛虎,兄弟晦迹在山林,立志從文不從武。
今朝玉堂宋學士,亦與妾家同一譜,{并}年嫁向衢州城,夫婿好學明詩經。
《離騷》子史遍搜覽,志欲出仕蘇蒼生,前春郡邑忽交辟,辭親千裡決神京。
丹墀對策中殿舉,馳書飛報泥金名,承恩拜除阆州守,飄然畫舸西南行。
到官未幾訪遺老,要把奸頑盡除掃,日則升堂治公務,夜則挑燈理文稿。
守廉不使纖塵污,執法緻遭僚佐怒,府推獲罪苦相攀,察院來提有誰訴?臨行囊橐無锱铢,惟有舊日将去書,城中父老泣相送,道傍聞者鹹嗟籲!彼時征贓動盈萬,妾夫自料無從辦,經旬苦打不成招,暗囑家人莫送飯。
嗟籲餓死囹圄中,頭旗原籍來抄封,當時指望耀門戶,豈期一旦翻成空。
親鄰憐妾貧和洗,斂抄殷勤饋行李,伶仃三口到京師,奉旨邊軍戍金齒。
阿弟遠送龍江邊,臨岐抱頭哭向天,姊南弟北兩割痛,别後再會知何年?開船未遠子病倒,求醫問蔔皆難保,武昌城外野坡前,白骨誰憐葬青草?初然有子相依傍,身安且不憂蕩家,如今子死姑年高,縱到南有誰望?八月葬船渡常德,促裝登途慘行色,空林日暮鹧鸪啼,聲聲叫道行不得。
上山險如登雲梯,百戶發放來取齊,雨晴泥滑把姑手,一步一仆身沾泥。
晚來走向營中宿,神思昏昏倦無力,五更睡熟起身遲,飯鍋未熟旗頭逼。
翻思昔日深閨内,遠行不出中門外,融融日影上欄杆,花落庭前鳥聲碎。
玉髻斜簪金鳳翹,翠雲纏鬓蛾眉嬌,繡房新刺雙蝴蝶,坐久尚快春風饒,豈知一旦夫亡後,萬裡遐荒要親走,半途日暮姑雲饑,欲丐奉姑羞舉口。
同來一婦天台人,情儇薄似秋空雲,喪夫未經二十日,畫眉重嫁鹽商君。
血色紅裙繡羅襖,終日騎驢涉長道,穩坐不知行路難,揚鞭笑指青山小。
取歡但感新人心,那憶舊夫恩愛深,嗟籲風俗日頹敗,廢盡大義貪黃金。
妾心汪汪淡如水,甯受饑寒不受恥,幾回欲葬江魚腹,姑存未敢求先死。
前途姑身少康健,辛苦奉姑終不怨,姑亡妾亦随姑亡,地下何慚見夫面?說罷傷心淚如雨,咽咽垂頭不成語,道傍見者為酸心,隔嶺猿啼叫何許?”(《鐵橋志》) 洪武間,勃封滇中武定府土官地法叔妻商勝為武定府知府。
(《通記》) 靖難後,誅﹃臣僚妻子,發教坊或配象奴,有一烈婦題詩于衣帶間,赴武定橋河而死。
或雲:“松江謝氏婦,籍沒給配象奴,詩曰:‘不忍将身配象奴,手提麥飯祭亡夫;今朝武定橋頭死,要使清風滿帝都。
’”(《列朝詩集》) 正統間,項襄毅公忠以随駕陷于邊陲,因善一胡婦,婦曰:“君欲歸乎?”公曰:“固所願也。
”婦曰:“吾頗習途徑,與君俱往。
”随戒候糧,同公潛行,行且強半,婦曰:“此去邊關,尚須四日程,度所齋糧,不足供兩人;且俱入關,必多盤诘,往則偕斃耳。
前途遊騎漸少,達彼甚易,請從此别。
”遂以糧授公,竟自刎死。
公急救不及,忍痛獨行,甫抵關,枵腹已一日矣,乃祀婦于家廟。
(《遺愁集》) 夜梅者,人婦也。
正統初,本邦犯境,至順甯郡,男女與敵,皆北。
夜梅手持尺劍,殺其百十餘騎而歸。
(《名勝志》) 歸安女倪氏,許聘陳敏八,敏八從軍不返,誤以死聞,倪矢志不嫁。
越五十載而敏八歸,始成婚姻之禮,女年六十一,夫年六十八;兩人霜雪盈颠,人号白頭花燭,此僅事,亦韻事也。
(《湖州府志》) 景東府治東,有邦泰山,土官陶姓世居其麓。
正統間,上知府陶瓒襲職。
值麓川叛寇入境,瓒祖母阿襄率所部禦賊,斬馘甚多,境土以安,朝廷命進襄為太淑人。
(《景東府志勝》) 文紹祖福州福清縣人,有子與柴公行議,親既問名,柴女忽中風。
紹祖欲更之,其妻大怒曰:“我有兒當使其順天理,自然久長,悖理傷義,是為速禍。
”因勸紹祖仍娶柴女歸。
次年紹祖子登第,柴女風疾亦痊,生三子皆登第。
(《臣鑒錄》) 豐城楊女為李姓婦,談兵圍南昌,小校王某掠歸山東,婦曲意事其妻,甚見昵,生一子矣。
校家漸落。
從軍去。
婦詭語妻曰:“妾故夫大家,先世遺厚赀,曾以金珠數斛,潛瘗密室。
今夫死妾擄,棟宇皆盡,使得發埋赀至此,何患不富乎?但非妾親行不可!此呱呱,何堪久擲?”妻大笑曰:“若子吾自撫之。
”乃釋{并},靴腰刀,從兩健兒躍馬而南渡章江;去家數十裡,止逆旅,以醇酒醉兩健兒,夜起馘之。
馳至裡,以策撾家門,坐索故夫,夫出匍匐不敢仰視。
趨曰:“妾非他,被掠楊氏婦也。
”具述易妝巧脫狀,縣官為給牒獎許,紳士歌詩美之。
(《彙書》) 女學士沈氏,名瓊蓮,字營中,烏程人,世傳富民沈萬三之後。
有廷禮父子皆仕于曹,沈以父兄之素,得通籍掖廷。
嘗試守宮論,其發端雲:“甚矣秦之無道也!宮豈必守哉?”孝廟悅,擢居第一,給事禁中,為女學士。
弟溥官通判,即就試寄詩者也。
今吳興人呼為女閣老,傳其宮體諸詩,時人以為婕妤,花蕊不足多讓。
(《列朝詩集》) 白母者,山陰葛氏女也,年十六,歸白公瑾。
公素弱,母為善調節,使讀書成所學。
成化中以進士為分宜知縣,母與俱往。
其明年,公病逾時,而庫所貯銀,尚數千兩;縣境有因饑作亂者,聚徒百餘人,将劫取之。
縣無城郭,寇倉卒及門,諸簿丞與其妻孥,俱棄署走匿他所。
母獨分命家人,力拒其兩門,乃始遷公别室埋其銀污池中,着公之服,升堂以候賊。
賊至,則陽為好語相勞,出其所私藏钗弭衣服諸物,以與賊,賊謝而去;而不知陰以表識之,用是捕獲。
(《徐文長集》) 廣東按察使唐彬有女七歲,于衙前手執荔枝。
弘治間,嫁山陰進士張琦,生子元沖,升廣東副使同往,再升按察使又往,凡三到,後人立三到堂志之。
既而孫一坤複任廣東按察使,接武是職。
(《珊瑚網》) 盧漢妻李氏,名妙惠,有貞操。
弘治初盧會試不第,留京講學。
有同姓名者死,誤傳至家。
會歲饑,父母憐寡,強以聘江西新淦巨商謝能之子啟。
李自經者再,不得死,迫歸謝。
謝繼母亦揚州人,李懇乞為婢,以全節操。
啟不得奪,李侍母不離。
啟先載鹽赴江西,母與李繼歸舟泊金山,母與李登寺酬願。
李題詩于壁雲:“一自當年析鳳凰,至今消息兩茫茫,蓋棺不作懷金婦,入地還尋折桂郎;彭澤曉煙歸宿夢,潇湘夜雨斷愁腸,新詩寫向金山寺,高挂雲帆過豫章。
”署其後曰:“揚盧漢妻李氏題。
”既而盧舉進士,以修實錄,差往江西,過揚州,知李已嫁,登金山寺,見所題詩而泣。
及至江西,訪鹽船多舣河下,教隸誦詩,往來鹽船間二日。
李聞知,喚問詩從何處得?隸告以故。
李驚喜曰:“吾夫尚存耶?”密約暮夜以舟來迓,蓋恐明言之,則聲揚不雅也。
是夜果附舟舁至盧寓館,為夫婦如初。
蓋李歸謝二年,貞操益勵,謝母亦為護持,以遂其志。
及是歸,盧母亦歎異。
(《堯山堂外紀》) 張紅橋閩縣良家女也,居于紅橋之西,因自号紅橋。
聰敏善屬文,豪右争欲委禽,紅橋不可,語父母曰:“欲得才如李青蓮者事之。
”于是操觚之士鹹以五七字為媒;邑子王恭目負擅場,一ツ而已,都不留意。
長樂王賞賃居東鄰,竊見其睡起,寄之以詩,怒其輕薄,深居不出,悒悒而去。
之友福清林鴻道過其居,留宿,适見張焚香庭前,托鄰媪投詩。
張捧詩為之啟齒,援筆而答。
媪将詩賀鴻曰:“張娘子案頭詩卷堆積,曾未揮毫,今屬和君詩,誠所希有。
”鴻大喜過望,使媪道殷勤。
越月餘,始獲命鴻遂舍其家,以外室處之,自是唱和推敲情好日笃。
盛飾訪鴻,求張一見,張愈自匿。
密賄侍兒,潛窺鴻與張狎作酥乳雲鬓二詩調之,張愈怒。
稱知其意,乃挽鴻遊二山,越數日,鴻歸,夜至所居張方倚橋而望,鴻賦一絕句,張倚和焉。
越一年,鴻有金陵之遊,唱和《大江東》一阕,留連惜别。
又明年,鴻自金陵寄《摸魚兒》一阕,絕句四首。
張自鴻去後,獨坐小樓顧影欲絕;及見鴻詩祠,感念成疾,不數月而卒,鴻歸遽往訪之,張已卒,失聲長号。
徨之際,忽見床頭玉佩懸一緘,拆之,有《蝶戀花》詞,及七言絕句。
鴻哀怨不勝,賦哀詞守之,過紅橋一恸而絕。
(《列朝詩集》) 正德中,古杭清平山巷趙家妻黎氏,生二女。
庚辰春,黎攜二女觀燈,叢雜中少女為惡少掠去,賣臨清沈鵬,擅名青樓,号賽濤,以詞翰能賽薛濤也。
長女歸周子文,子文為吏赴京,過臨清,見賽濤貌肖其妻,注目久之,因留宿焉問所從來,秘不敢言,偶檢故書中,得詩一紙,子文诘之,乃告其故。
訟之官,攜歸。
父母即以賽濤歸子文。
有《曲江莺啭集》,皆賽濤詩詞也。
(同上) 薄少君婁東人,秀才沈承妻也。
承字君烈,有隽才而夭,薄為詩百首以吊之。
逾年值君烈忌辰,酹酒一恸而絕。
哭夫詩,錄十首:海内風流一瞬傾,彼蒼難白古今争;哭君莫作秋閨怨,薤露須歌鐵闆聲。
上帝征賢相紫宸,賦樓何足屈君身?仙才天上原來少,故舉凡間學道人。
鐵骨支貧意獨深,有情不屑顧黃金;時人漫賞雕蟲技,沒卻英雄一片心。
碧落黃泉兩未知,他生甯有晤言期;情生欲化山頭石,劫盡還愁石爛時。
獨上荒樓落日熏,依然城市接寒雲;恍疑廊下閑吟句,遙憶須眉莫是君。
水次鱗居接葦蕭,魚喧米晚來潮,河梁日暮行人少,猶望君歸過闆橋。
兒幼應知未識予,予從汝父莫躊蹰;今生汝父無縣見,好向他年讀父書。
男兒結局賤浮名,曲首空嗟一未成;遺得八旬垂白父,戶三老眼欲無聲。
他人哭我我無知,我哭他人我則悲;今日我悲君不哭,先離煩憫是便宜。
沉沉夜壑燃幽炬,冢入松根逼寝處;風凄月苦知者誰?夜與山前石人語。
(《名苑詩歸》) 嘉靖間,常熟沙頭市女子季貞一,少有夙慧,其父老儒也。
抱置膝上,令詠燭詩,應聲曰:“淚滴非因痛,花開豈為春?”其父推堕地曰:“非良女子也。
”後果以放誕緻死。
(同上) 嘉靖宮人張氏早卒,殓于宮後,宮制:凡殓者必索其身畔。
得羅巾,有詩,以聞于上。
上傷之,以宮監不早聞,枝殺數人。
詩曰:“悶倚欄杆強笑歌,嬌恣無力怯宮羅;欲将舊恨題紅葉,隻恐新愁上翠蛾。
雨過玉階天色淨,風吹金鎖夜涼多;從來不識君王面,棄置無情奈若何!”南甯伯毛舜臣在南京留守,灑埽舊内,見别院牆壁,多舊時宮人題詠,年久剝落,不能盡識。
其一署雲媚蘭仙子書,末二句猶存雲:“寒氣逼人眠不得,鐘聲催月下斜廊。
”字婉麗,辭憶凄怨,可想其風神月思。
(《堯山堂外紀》) 周才美為子娶婦,見其賢能,分理家政,付與鬥斛秤尺各二器,谕以出輕納重,大小長短之法。
其婦不悅,即拜辭舅姑,不願為婦。
才美愕然曰:“吾家薄有田産,可供伏臘,何遽辭去?”婦曰:“翁之所為,有逆天道,妾他日生子,定不肖敗家;人謂妾之所生,恐被沾累。
”才美曰:“汝言誠是,當悉除之。
”婦問:“所用鬥秤年數若幹?”才美曰:“約用二十餘載。
”婦曰:“必欲妾留此,許以小鬥量入,大鬥量出,小秤短尺買物,大秤長尺賣物,以守前日期瞞之數。
”才美感悟,欣然許諾,聽其所為;其婦後生二子,皆少年登第。
(《臣鑒錄》) 木生泾字元經,正德朝以鄉薦入太學,嘗登秦觀峰,夢老媪攜一女子甚麗,以一扇遺生,有詩雲:“煙中芍藥朦胧睡,兩底梨花淺淡妝;小院黃昏人定後,隔牆遙辨麝蘭香。
”明年入都,道出土橋,渡溪水,得遺扇于草中,異之。
題二詩于樹上雲:“隔牆遙望綠楊斜,聯袂女郎歌落花;風定細聲聽不見,茜裙紅入那人家?異鳥嬌花不奈愁,湘簾初卷月沉鈎;人間三月無紅葉,卻放桃花逐水流。
”永樂中用薦為工部郎沐浴之日,偕僚友同出土橋,偶憩田家。
老媪熟視其扇曰:“此扇吾女涓涓手迹也,偶過溪橋失之,何為入君手?女尋扇至溪橋,見二絕句,朝夕諷詠,得非君作乎?”命涓涓出見,宛如夢中,二詩果生舊題也,共相歎異,遂為夫婦。
(《列朝詩集》) 閨許多有帶英氣者,王季重先生女題《蔺相如傳》,有“七寸小臣刃,五步大王頭”之句,一時稱其豪拔,管于嘉從洪承疇軍,其妻吳葉仙送之一絕:“萬裡從軍急,孤身一劍愁,家園落日裡,莫上最高樓!”亦有英雄氣色。
後管卒,設帳受女徒,終于尼。
(《西臯外集》) 徐氏居莆之北關,父龐鄉為新安郡丞,以女許配俞郎。
俞纨兒也,合卺之夕,傅姆囑屬對句而就寝。
徐指二硯出句曰:“點點楊花入硯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俞縮瑟不能成句。
徐笑曰:“何不雲‘雙雙燕子飛簾幕,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後徐氏卒,俞郎取其著作,焚棄之,僅存批點二十一史,又《悼志賦》一首,梁鴻王凝妻諸贊,及讀《離騷》、六朝、隋唐史論數十篇,友人鄭邦衡梓之以傳。
(《列朝詩集》) 瑤華字靈光,金陵曲中名妓,歸于新安江景純,負俠氣,憂時慷慨,期毀家以纾國難,靈光多所助。
景純以畏友目之,蔔居白門城南,築樓六朝古松下,讀書賦詩,屏卻丹華。
景純好畜古書畫鼎彜之屬,經其鑒别,不失毫黍,王伯谷亟稱之,以為今之李清照也。
景純在裡門,有《寄衣詩》雲:“閉妾深閨惟有夢,憐君故國豈無衣?”手字清勤婉約。
景純沒後,遂不作詩,所著遠山樓槁亦不存。
吳非熊尤岸然自負,靈光詩一出,皆閣筆裣衽。
(同上) 天啟元年,宣撫使奢崇明叛,石主宣撫司掌印女官秦良玉勤王。
秦氏世為宣撫司,兄秦邦屏邦翰援遼力戰死。
弟秦民屏重傷,突圍出得歸。
時蔺賊厚遺秦氏求其助。
良玉斬使留銀,率所部精兵萬餘,同弟民屏及侄翼明,卷甲疾趨,潛度重慶,營于南平關,扼賊歸路。
遣兵夜襲兩河,燒其船以阻賊東下,自率大兵沿江而上,水陸并進。
又留兵一千,護守忠州,以為犄角。
移文夔州,設兵瞿防塘,為上下聲援。
後又大破流賊;女将掌兵,一時無兩。
(《貞勝》) 崇祯末,秦良玉自将兵三萬援夔城,過夔一步,即其石主司,守夔亦守家也。
知綿州陸遜之罷官歸,巡撫遣之按行營壘,過秦。
秦冠帶佩刀出見,左右男妾十餘人,然能制其下,視他将加肅,為陸置酒歎曰:“邵公不知兵,吾一婦人受國恩應死,所恨與邵同死耳。
”未幾賊大至,張令被射死,秦石主兵亦覆沒。
秦單騎見撫曰:“事急矣!盡發吾溪洞之卒,可二萬,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足破賊。
”土宮家用一箸一帚調兵者,最急箸以能破者畢至,帚則掃境内出也。
邵見嗣昌與己不相中,而蜀無見糧,峒寨之人記可信,遂謝玉良計不用邵撫捷春也。
(《稗史》) 王二本女子,順天安東人,年十八父母攜之入京,易男子衣冠,鬻于鑲白旗德任。
甲寅黔滇亂德任南征,挈之往,盡瘁服勞,周旋戎馬之間,凡七載,德任愛其勤。
辛酉滇南平,大師凱旋,次江黃而王二病,延醫弗瘳,一夕氣垂絕;主人辦棺具,易其衣,乃知為處子也。
衆皆色然駭,相與嗟泣。
比雞鳴複蘇,調治之,病愈,王知迹已露,請為尼,主人許之。
滿兵在楚者數萬,傳為美談,醵金共作佛事。
祝發之日,送者如雲。
(《桑門王二傳》) 四川石主女帥秦良玉帥師,秦王召具賜彩币羊酒,禦制詩旌之曰:“蜀錦征袍手制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不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裡行?”(《崇祯遺錄》) 崇祯四年七月,賊點澄子自秦入晉,犯沁水縣,七陳化有豆莊,故張忠烈公铨裡居也。
先是铨父尚書五典謂天下将亂,築牆為堡甚堅,至是五典已沒,铨子道浚道澤官京師,賊至衆議棄去。
铨妻霍氏語其幼子道澄曰:“避賊而出,家不保;出而遇賊,身不保,等死;死于家,不愈死于野乎?”躬率僮仆守,賊缳攻之,堡中矢石并發,傷賊甚衆。
四日退冀北道,王肇生表之曰夫人。
(《成流寇始末》) 江蘇韓巡撫遣幹辦赍金與劄,赴北京,道山東旅店樓上,誤傾污其衣,怒甚。
店主向樓罵曰:“浪小婦,何污貴人衣?速下請罪。
”幹辦知其為妓也,怒盡解;比至,顔色妖異,光焰動人,是夜遂接枕席。
四鼓起行,妓亦去,至前林,則響馬号箭至矣。
幹辦泣曰:“予奉公往都,若劫我,禍将不旋踵。
”盜近前,乃美少年,忽擲帽睜星眸曰“認得老娘否?”幹辦視之,夜來妓也,哀告之。
妓曰:“念汝枕上情,文書與手劄俱還汝。
”盡攫其金去。
幹辦反責店主,店主曰:“旅客如織,彼與汝前後同來投宿耳,知為誰乎?”(《柳朝叢談》) 都城南居賢坊民劉蘭女劉氏,以哭母毀死,巡城禦史曹選以聞。
氏頗知文墨,并習女工。
萬曆二十七年,曾經備選貴人不中,遂不肯擇人,毀齒自矢,事兩尊人甚孝。
三十歲足迹不出閨門,日惟閉戶誦經讀書,兼作女工,即至親比鄰,未嘗見其聲色。
本年八月,母張氏病笃,女悉心奉侍,母進食,女亦進食,母不食,女亦不食。
至二十三日,張死,女跪靈前泣血,水漿絕不食。
至九月初三日,女亦氣絕,死時異香滿室,人鹹異之。
(《崇祯長編》) ◎譚屑 《譚屑》類清談矣,何《焚麈》之有非也。
村媪磨針,呼以悟學事,有不相謀而相師者是在其人。
張湯之為父,而有張安世之子;劉歆之為子,而劉更生為之父。
許敬忠之為祖,而有許遠之孫;韓胄之為孫,而有韓琦之祖,信乎!賢否不系乎世類。
故祖父之賢者,子孫當思克紹前烈;父祖之不賢者,子孫當思克蓋前愆。
(《稗史》) 兵部尚書如常衡州衡山人也,明成祖兵起,首先勸進,封忠誠伯。
後死,召其子镛襲爵,以父在功罪之間,不受。
宋晟定遠人也,以父開國,襲都督。
建文時,通謀于燕,其子乃以力戰死于靈璧。
常晟二君,有愧乃子。
(同上) 張弘範張世傑本兄弟也,而一為元伐宋期于削平;一奉宋抗元,志存社稷。
比于諸葛弟兄,又有間矣。
(《楮記室》) 王安石<并刃>為新法,而其弟安國非之;韓绛附會安石,而其弟維争之。
曾布陰禍善類,而其弟肇移書勸之;邪正相反,誠判若參商。
至若王處仲親為叛逆,而其弟竺法深獨脫然遊方之外,此尤品之最卓者。
(《說儲》) 徐中山王而有增壽之子,李岐王而有景隆之子。
增壽為弟,而又有輝祖之兄,何父子兄弟迥殊欤?(《麗亭新語》) 阮籍遺落世事,不向禮數,取教其子渾則曰:“仲容鹹已預吾此流,汝不得複爾。
”元延祖棄官反初服,嘗曰:“人生衣食,可适一飽,不宜複有所須。
”每灌園掇新,以為有生之役盡此。
及戒其子次山輩,則曰:“兒曹逢時,故(時祿山反)不得自安山林,勉勵名節,無近羞辱。
”古人父子相期,不必出于一塗。
(《說儲》) 李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
李由告歸鹹陽,李斯罩酒于家,百官長令,皆前為壽,門庭車騎以千數。
李斯慨然歎曰:“吾聞物禁太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可以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
”其後卒及于禍。
吳陸遜為丞相,子抗大司馬抗子機為大都督統軍二十萬。
後軍敗被谮,父子兄弟皆死。
唐杜審權位至宰相,子讓能位太尉平章事,讓能子曉朱梁時為禮部尚書平章事,讓能賜死,曉為亂兵所殺,三世為将相,道家所忌也。
漢之蕭曹,唐之房杜姚宋,身佐英主,手造王圖,而曹至子削封,蕭五祀絕祀。
房喬次子遺愛與公主謀反誅。
杜如晦次子荷說承乾建大事誅。
姚崇長子彜,次子奕,奕子閑為牛仙客幕府,見仙客疾亟,逼仙客為表,薦奕為相。
仙客妻以聞,元宗杖殺之。
宋六子,渾尚怒華衡,俱以贓敗,廣平之業衰焉。
再造之功,若郭汾陽三四傳不複能振裔孫元亨僅為永興教授。
狄梁公曾孫飄泊岷漢,于谒侯王。
宋相三,李文正公,文靖公沈,文定公迪,一時名宰,子孫相繼宦達,數世之後,亦複蕭條,無一人在仕版者。
昔郭汾陽治第,謂工人曰:“好築牆,勿令不牢。
”築者對曰:“數十年來,京師達官貴人,亦皆某所築;今某死某亡,某敗某絕,人自改換,牆固無恙。
”公聞之惕然,即請老。
(《雞窗剩言》) 有舉孝廉而為人主者,魏武吳大帝也。
狀元及第而為人主者,夏主李遵顼也。
(《續筆剩》) 郭霸常來俊臣糞穢,俊臣鄙之;宋之問捧張易之溺器,易之輕之。
閻朝隐為武後禱疾,以身代犧,後張元一畫代犧圖以進,後大笑,鄙其為人;趙履溫寨衫為安樂公主背挽犢車,後遭﹃,人割一脔,骨肉俱盡。
成敬奇省姚祟疾,對祟涕泣,懷中置生雀數頭,向崇放而祝之,願令公速愈。
崇惡其媚曰:“此淚何自而來?”遂不複接遇。
寶懷貞诏事中貴,每見士人無須,誤為中官,必曲加承接,卒不免貶,明皇時投水而死。
噫!彼輩為谄佞可悅人耳,乃輕則取厭,重則喪身,冷眼觑來,可不枉做了小人?(《座右編》) 項王喑啞叱咤,當是極粗豪男子;而寵戀虞姬,臨亡不舍。
蘇子卿吞氈齧雪,視死如歸,而不免取彼婦生子。
關雲長忠肝義膽,可對天日,而啟曹公求秦宜祿妻,曹又疑而自取之。
趙閱道為鐵面禦史,乃悅一營妓,令老兵夜召之,又令人促之。
範文正守鄱陽,屬意小妓,既去,乃以詩寄衛而取之。
此數公事,皆與其人絕不相類,當是色戒未易破除。
宋正色立朝,而善羯鼓,賦梅花,又似極風流人物,尤不可曉。
(《客中閑集》) 袁中徹以相名天下,有二婿,一為盜死獄中,一覆舟死于水,二女皆寡于家。
忠徹每為談相,妻必叱雲:“莫訛言,且相女婿之目何在?”曰:“吾能人相,不能天相也。
”(《豆栅談》) 王廣津作相日,穿庭一井,将天下寶玉珍珠投其中,沒水共飲。
李昌夔在荊州打獵,其妻獨孤氏亦出紅妝錦,勒女隊三千人。
魚朝恩有洞房,四壁安琉璃闆,中貯江水及萍藻,諸色魚蝦,号魚藻洞。
文昌富貴後,打金蓮花盆盛水濯足,謂酹生平所不足。
元載寵姬薛瑤英幼喻香,肌肉皆香,處以金絲卻塵褥。
李德裕好飲惠山泉,自京至常州,置水遞。
虞孝仁伐遼,以駱駝負函盛水,養魚自給。
羊稚舒冬釀,令人抱甕,須臾複易使酒速成味美。
符郎使小兒跪而張口承唾。
于頓為襄州日,點山燈一,上油二千石。
石季倫廁有紗帳茵褥,婢供香囊,劉實謂誤入其内。
劉琰侍妾數千,悉教誦《魯靈光殿賦》。
葦陟馐備珍奇,廚中所棄,猶值萬錢,宴公侯家,雖極水陸,不下箸。
噫!天地生财,隻有此數,彼嗟半菽不飽,獨非吾屬毛離裡而來者乎?侈汰自豪,究皆禍不旋踵,豈天道之惡盈,抑亦人事之必至?(《培元錄》) 狄梁公之思親也,南望白雲而伫立,梁景之思兄梁也,亦南望白雲而慘然。
孝友根于至性,辄以雲物動情,亦見性情合處。
(《說儲》) 晉靈公刺客,不殺趙宣子,漢楊琳刺客,不殺蔡中郎,晉劉裕刺客,不殺司馬楚之,唐太子承乾刺客,不殺于志甯,淮南張颢刺客,不殺嚴可求,西夏刺客,不殺韓魏公,苗劉刺客,不殺張魏公,此輩正自有人。
(《蜩笑偶言》) 《前漢書》表古今人物,其失也渾,《新唐書》表宰相世系,其失也濫。
備三長如班歐,猶有此失,矧其他乎?(同上) 狄靈慶親為袁粲門人,而抱首粲!子者,慶也,周某(史失其名)親為陸超之門人,而手斬超頭者周也。
陶谷親為晉相李崧所錄用,而構成崧族誅者,谷也。
究之狄被噬于□狗,周折頸于墜。
相阿之死,墓門屢遭雷殛,而骸骨不少留,彼其仇視恩地不祥莫大焉。
(《說儲》) 剖冰而雙鯉躍出者,王祥也;叩淩而一魚踴出者,王延也;卧冰而童子送鯉者,楚僚也;泣禱河神而冰開得尺許蹶者,查道也。
又焦華冬中得瓜,以愈父疾;王薦雪中得瓜,以止母渴。
孝思所感,動植之類,且以非時應之。
彼季夏思凍魚脍,仲冬思生地黃者,即慕容熙以南面之尊,切責有司,而猶不得,以是益信孝感之神。
(同上) 古之異人,去來必有所自,微子感牽牛星,顔子感中台星,張良感弧星,樊哙感狼星,東方朔感歲星,則生而禀星精者也。
傳說為箕,奚仲(四星)造父王良(并五星)各垂象于天,則殁而成列宿者也。
又如唐房為永禅師,白樂天海中山主,宋晁迥靜居天主,楊億武夷君,陳堯次南庵主,張方平山藏院知藏,歐陽修神清洞主,韓琦紫府真人,富弼昆侖真人,王會青草堂和尚,蘇轼陝右成禅師,皆生而知前身者。
蔣濟為南山伯,荀ダ為秦山君,劉聰須遮國王,韓擒虎蔡襄并閻羅王,皆死而知後身者。
(同上) 朱子《綱目》一書,字字繼《麟經》之筆,莒人滅曾阝,《春秋》不為少諱,乃呂易赢,牛易馬,何《綱目》竟不置一詞乎?且期年而生子政,既雲期年,焉知非嬴氏之種?得毋恨始皇焚書坑儒,為此論以快心乎?若牛馬之謠,乃魂時張夜石圖,所現他物甚多,不止牛馬二種,何得以此定其為牛吏子與?武氏亦系篡奪,世人不樂為辨之也,朱子作《綱目》要非無見。
(《嘯虹史》) 杜子美客耒陽,一日過江上,舟中飲醉。
是夕江水瀑漲,子美為驚濤漂泛其屍,不知落于何處。
元宗思子美,诏求之聶令,乃積空土于江上曰:“子美為白酒牛炙脹而死。
”(《劇談》) 李白人傳其醉遊采石,捉月而溺死,然今采石矶有李墓,或雲病死,另詳豕渡。
(同上) 元黨人之貶,蘇子瞻得儋州,予由得雷州,劉莘老得新州,皆取字之偏旁,則幾以遷客為戲。
(同上) 文翁拔劍擊江神而回複,水遂平,王遵執璧,當金堤而水波旋卻。
武肅命強弩射海濤,濤頭竟趨西陵。
白沃史君以鞭指當湖,而東南一隅,水至不沒,精誠既至,足迥狂瀾。
(同上) 張洪陽相公見《玉茗堂四記》,謂湯義仍曰:“君有如此妙才,何不講學?”湯曰:“此正吾講學,公所講是性,吾所講是情。
”(《遣愁集》) 子美賣文為活,翻令室倒懸,言其無假借也,而語意不露,味之愈佳。
子雲家無擔石之儲,其作《法言》,蜀人赍錢十萬,願載其名,子雲卻之。
張知白守亳,亳富人修佛廟成,知白召穆修為記,富人遺五百金,求修附名。
修投金庭下曰:“吾不忍以匪人污吾文也,彼售書求米者,非惟人品徑庭,即其書可知矣。
”(《稗史》) 唐荊川曰:“仆偶想宇宙間有二三絕可笑事,其屠沽細人,稍有一碗飯吃,死後必有篇墓志。
其達官貴人略有些名,自在世者死後,必有部詩文刻集;如生而飲食,死而棺椁之不可缺。
”而王所謂墓志與文集者,皆不久泯滅;若盡存在世間,即使以大地為架子,亦安頓不下矣。
倘悉付祖龍,南山煤炭竹木,盡當減價。
(《遣愁集》) 金壇三茅靈觀,每年顯化攝衆,自陳罪業,葷酒斷迹。
及湖賊揭竿山頂,千年宮殿,付之一炬,而山神不能杵伏。
甲寅之亂,江西上清官亦為賊毀,說者謂天師但能驅邪魅,不能制生人,然數之所為,豈易避焉?(《鵬升集》) 瓠裡子自吳歸粵,相國使人送之曰:“使自擇官舟,以渡送者。
”未至,于是舟泊于浒者以千數,瓠裡子欲擇之而不能識。
送者至,問之曰:“舟若是多也,惡乎擇?”對曰:“甚易也,但視其敝蓬,蓬折桧帆者,即官舟也。
”從而得之,瓠裡子仰天歎曰:“今之治政,其亦以民為官民與?則愛之者鮮矣,宜其敝也。
”(《郁離子微》) 宣德間,慈溪一縣令初至任,謂群下曰:“汝聞諺雲:‘滅門刺史,破家縣令乎?’”中有一父老對曰:“某等隻聞得豈弟君子,民之父母。
”縣令為之默然。
(《西墅雜記》) 兵部尚書徐家居,新貴皆薄其出身吏胥。
狀元某歸,徐往賀,不得已往答,不與言,一茶而起。
徐問曰:“狀元幾年一個?”笑答曰:“三年。
”又問:“吏員為尚書,幾年一個?”無以答。
某同入儒學,某指夫子像戲之曰:“認得這位老先生否?”曰:“認得這位老先生是不由科目出身的。
”(《蓉集》) 龔介庵祖錫由江南布政,内升太常寺卿,偕予修輯《賦役全書》。
館中語諸同事雲:“趙農部每與予面談,不諱吏員二字,吾甚感其重;我若加意周旋,反成輕佻。
” 何淡所撰李克嗣墓志銘,贊曰:“前數十年,士大夫多以富為諱,争自灑濯,以免公議。
今聞人仕,衆必問曰:‘好衙門否?’聞人退,衆必問曰:‘有收拾否?’且耀金珠,廣田宅,以驕裡闾者,世不以為過,亦風氣使然。
”(《玉堂叢語》) 有牝雞啼者,主人命宰之,左右曰:“此不祥之兆,同為宰雞。
”主人曰:“是雞之不祥也,彼一啼而罹殺身之禍,于人何預耶?”(《莫氏入林》) 牝雞司農,及雄雞夜啼,俗皆謂之不祥。
餘居杭時,雞忽夜啼,命宰之;三兒景行方幼,遽止之曰:“信不祥乎?雞乃預報主人,是忠也;若不足信,又何為以一啼而戕其命?”餘以其近理,遂從之。
凡遇奇異之人,奇異之事,要有定見,漠然不動,方無诖誤。
江西舉人但調元,素有文名。
一日遊瓊州,遇李某王某講天文,尊信之,訝為異人。
萬曆癸醜會試,調元首二場佳甚,葉台山相國已拟為會元。
反閱第三場,問天文策,對雲:“惟海上李某王某可聘入修定。
”葉大驚,亟黜落之。
朱平涵相國曰:“但生瓊州之遊,特尋冤對,以厄其進取耳。
”餘筆此以為見谶易動者之戒。
(《蘇譚》) 趙清獻欲絕欲,挂父母畫像于卧床中,以自監。
趙康靖中歲,嘗置黃黑豆于幾案,以驗善惡。
歐陽文忠暮年,有小疾,不服藥,隻孤坐習思以卻之。
文節構枯木庵死心寮以為養疴之所。
伊川于室中置尖物,劉元城谪炎瘴,舉念絕欲。
東坡谪瘴鄉,惟盡絕欲念,為萬全之良藥,古人克己工夫如此。
(《座右編》) 漢張倉子百人,趙王彭祖子七十二人。
唐隸王琰子五十五人,榮王碗子五十八人,延王賓子三十六人,皆玄宗之孫,而玄宗亦有子三十人,宋徽宗子三十八人,張耆四十二人,杜子微一百四十人,馮蓋三十人。
(《湧童小品》) 胡梅林被逮,自謂宋以來少保當厄者三人,一嶽武穆,一于忠肅,一自謂也。
然胡雖有勞,要非二公匹,而汪南溟以戚南唐匹之。
戚本良将,以江陵波及,自薊門調廣西,不貶爵,與胡之被逮者又異,那可并舉?(同上) 三代後,嘗言有三個匠:一漆匠金安藏,一石匠安民,一漆匠楊。
士大夫有愧此三匠者多矣!(《嘯虹筆記》)
吾摘其近以愧須眉。
漢曹大家班昭續成《漢書》,崔篆母師氏封義成夫人。
秦窦滔妻蘇若蘭,齊劉孝綽三妹,陳女學士袁大舍等,秦韋逞母宣文君,唐女學士宋若萃若昭若倫若華若憲,阙圖南妹為不栉進士。
婦人能文者,類不勝舉,要當以蘇若蘭為冠。
(《嘯虹筆記》) 唐三原孟媪号張大夫,夫死續夫,事郭汾陽,七十二歲仍生二子,百餘歲卒。
李抱玉青衣石氏,冒封國子祭酒。
齊女子婁逞仕至揚州義曹從事。
(同上) 隋室既受周禅,蘇威遁歸田裡,可謂節矣,而終失身于僭僞之朝。
宋議立異姓,秦桧抗言見執,可謂義矣,而終誤國于渡江之後。
王莽篡漢,其女為孝平後,稱疾不起,守志終身。
曹丕篡漢,其妹為孝獻後,以玺抵軒,涕泣橫流。
楊堅篡周,其女為天元後,憤惋不平,形于辭色。
徐诰篡吳,其女為太子琏妃,聞呼公主,則涕泣而辭。
司馬炎篡魏,其諸祖安平王孚自稱有魏貞士,不豫廢立之謀略。
武篡唐,其侄安平王攸緒棄官不受其賜,歸隐嵩山。
朱溫篡唐,其兄廣王全昱責其滅唐社稷,知有覆宗之禍。
此三男子四婦人者,不韪其親,可見天理人心之不泯矣。
(《蜩笑偶言》) 女學士,孔貴嫔也,女校書,唐薛濤也,女進士,宋女郎林妙玉也,女狀元,蜀黃崇嘏也。
崇嘏臨邛人作詩上蜀相周庠,庠首薦之,屢攝府縣,吏事精敏,胥徒畏服。
庠欲妻以女,嘏作詩辭之曰:“一從拾翠碧江湄,貧守蓬茅但賦詩,自服藍衫居郡掾,永抛鸾鏡畫娥眉;立身卓爾青松操,挺志堅然白璧姿,暮府若容為坦腹,願天速變作男兒。
”庠大驚,具迹本末,乃嫁之。
傳奇女狀元《春桃記》,蓋黃事也。
(《升庵外集》) 獨孤信三女俱為後,各生周隋唐一朝天子,長生周武帝,次生隋炀帝,次生唐高祖。
(《獨異志》) 晉王李克用妻劉氏夫人,常随軍行,至于軍機,多所取益。
(《北夢瑣言》) 女子為女官者,女侍中;後魏元妻胡氏,齊高嶽母山氏,趙彥{穴友}母傅氏,南漢盧瓊仙,女尚書;魏明帝選知書女子為女學士;宋孝武朝韓蘭英為女博士。
女子為男官者,女将軍晉王欽起兵,顧氵突母孔氏年百餘,以為軍司馬,複以己女為貞烈将軍。
唐行營節度許叔異以衛州女子侯氏,滑州女子唐氏,青州女子王氏,歃血赴義,奏授為果毅。
陳女白頸鴉為契舟懷化将軍,侍夫數十人。
女子執國政者,齊陸太姬,司綸者,唐上官婕妤。
女子詐為男子而有官位者;石祭酒,婁錄事,黃崇嘏、薛濤、林妙玉之外,又有朔方兵馬使禦史大夫孟氏。
(《宛委餘編》) 女子善将兵者,趙陀同時有保甯洗氏、陳氏;又有馮寶妻洗氏,封石龍夫人,明石柱司土官秦良玉。
作賊者,漢交趾女征貳、征側,反擾嶺外六十餘城。
唐睦州女子陳碩真反,破睦歙二州。
明永樂時唐賽兒反。
(《雞窗剩言》) 晉王女為正烈将軍,朱序母守襄陽,築夫人城,唐鄒保英妻為誠節夫人,王氏女殺賊為奇義夫人,荀女拔圍請兵,古立應妻高守城,封犭旬忠縣君,平陽公主起兵,号娘子軍。
(《嘯虹筆記》) 韓氏保甯民家女也,明玉珍亂蜀,女恐為所掠,乃易男子飾,從征南,往返七年,人無知者。
後遇其叔,一見驚異,乃攜歸四川,人皆呼曰貞女。
(《焦氏筆乘》) 黃善聰金陵惟清橋人,年十二失母,有姊已适人。
父販線香為活,憐善聰孤幼無依,詭為男子裝,攜之遊盧鳳間數年,父亦死。
善聰變姓名曰張勝,仍習其業。
李英者,亦販香自金陵來,不知其女也,約為火伴,同寝食者逾年。
恒稱有疾,不解衣,夜乃溲溺。
弘治辛亥正月,與英偕返金陵,年已二十矣。
往見其姊,姊言初無弟,安來此?善聰笑曰:“弟即善聰也,”泣語其故。
姊怒且詈之曰:“男女亂群,辱我甚矣!汝雖自明,誰則信之?”拒不納。
善聰不勝憤懑,泣且誓曰:“妹此身苟污,有死而已,須令明白,以表此心。
”其鄰有隐婆,姊呼驗之,果處子,乃相持恸哭,手為易男子裝。
明日英來,再約同往,則善聰俄為女子矣。
英大駭,問知其故,怏怏如有失。
歸告其母,其母賢之,時英猶未室,即為求婚。
善聰不從曰:“妾竟歸英,保人無疑乎?”交親鄰裡相勸,則涕泣橫流,所執益堅,傾都喧傳,以為奇事。
廠衛聞之,乃助其聘禮,判為夫婦。
(同上) 節孝婦宋氏,洪武初坐戍金齒,奉姑偕行,過盤江守渡,題詩郵亭璧上,訴其流離困踣之情。
今南永昌城西,有碑樹祠旁,禦史黃忠題其碑陰焉,祠則禦史陰汝登建。
其詩雲:“郵亭咫尺堪投宿,手握親姑憩茆屋,抱薪就地旋鋪攤,支頤相向吞聲哭。
傍人問我來何方?亻免首哀哀訴衷曲,妾家祖居金華府,海道曾為上千戶。
舉艘連粟大都回,金牌敕賜雙飛虎,兄弟晦迹在山林,立志從文不從武。
今朝玉堂宋學士,亦與妾家同一譜,{并}年嫁向衢州城,夫婿好學明詩經。
《離騷》子史遍搜覽,志欲出仕蘇蒼生,前春郡邑忽交辟,辭親千裡決神京。
丹墀對策中殿舉,馳書飛報泥金名,承恩拜除阆州守,飄然畫舸西南行。
到官未幾訪遺老,要把奸頑盡除掃,日則升堂治公務,夜則挑燈理文稿。
守廉不使纖塵污,執法緻遭僚佐怒,府推獲罪苦相攀,察院來提有誰訴?臨行囊橐無锱铢,惟有舊日将去書,城中父老泣相送,道傍聞者鹹嗟籲!彼時征贓動盈萬,妾夫自料無從辦,經旬苦打不成招,暗囑家人莫送飯。
嗟籲餓死囹圄中,頭旗原籍來抄封,當時指望耀門戶,豈期一旦翻成空。
親鄰憐妾貧和洗,斂抄殷勤饋行李,伶仃三口到京師,奉旨邊軍戍金齒。
阿弟遠送龍江邊,臨岐抱頭哭向天,姊南弟北兩割痛,别後再會知何年?開船未遠子病倒,求醫問蔔皆難保,武昌城外野坡前,白骨誰憐葬青草?初然有子相依傍,身安且不憂蕩家,如今子死姑年高,縱到南有誰望?八月葬船渡常德,促裝登途慘行色,空林日暮鹧鸪啼,聲聲叫道行不得。
上山險如登雲梯,百戶發放來取齊,雨晴泥滑把姑手,一步一仆身沾泥。
晚來走向營中宿,神思昏昏倦無力,五更睡熟起身遲,飯鍋未熟旗頭逼。
翻思昔日深閨内,遠行不出中門外,融融日影上欄杆,花落庭前鳥聲碎。
玉髻斜簪金鳳翹,翠雲纏鬓蛾眉嬌,繡房新刺雙蝴蝶,坐久尚快春風饒,豈知一旦夫亡後,萬裡遐荒要親走,半途日暮姑雲饑,欲丐奉姑羞舉口。
同來一婦天台人,情儇薄似秋空雲,喪夫未經二十日,畫眉重嫁鹽商君。
血色紅裙繡羅襖,終日騎驢涉長道,穩坐不知行路難,揚鞭笑指青山小。
取歡但感新人心,那憶舊夫恩愛深,嗟籲風俗日頹敗,廢盡大義貪黃金。
妾心汪汪淡如水,甯受饑寒不受恥,幾回欲葬江魚腹,姑存未敢求先死。
前途姑身少康健,辛苦奉姑終不怨,姑亡妾亦随姑亡,地下何慚見夫面?說罷傷心淚如雨,咽咽垂頭不成語,道傍見者為酸心,隔嶺猿啼叫何許?”(《鐵橋志》) 洪武間,勃封滇中武定府土官地法叔妻商勝為武定府知府。
(《通記》) 靖難後,誅﹃臣僚妻子,發教坊或配象奴,有一烈婦題詩于衣帶間,赴武定橋河而死。
或雲:“松江謝氏婦,籍沒給配象奴,詩曰:‘不忍将身配象奴,手提麥飯祭亡夫;今朝武定橋頭死,要使清風滿帝都。
’”(《列朝詩集》) 正統間,項襄毅公忠以随駕陷于邊陲,因善一胡婦,婦曰:“君欲歸乎?”公曰:“固所願也。
”婦曰:“吾頗習途徑,與君俱往。
”随戒候糧,同公潛行,行且強半,婦曰:“此去邊關,尚須四日程,度所齋糧,不足供兩人;且俱入關,必多盤诘,往則偕斃耳。
前途遊騎漸少,達彼甚易,請從此别。
”遂以糧授公,竟自刎死。
公急救不及,忍痛獨行,甫抵關,枵腹已一日矣,乃祀婦于家廟。
(《遺愁集》) 夜梅者,人婦也。
正統初,本邦犯境,至順甯郡,男女與敵,皆北。
夜梅手持尺劍,殺其百十餘騎而歸。
(《名勝志》) 歸安女倪氏,許聘陳敏八,敏八從軍不返,誤以死聞,倪矢志不嫁。
越五十載而敏八歸,始成婚姻之禮,女年六十一,夫年六十八;兩人霜雪盈颠,人号白頭花燭,此僅事,亦韻事也。
(《湖州府志》) 景東府治東,有邦泰山,土官陶姓世居其麓。
正統間,上知府陶瓒襲職。
值麓川叛寇入境,瓒祖母阿襄率所部禦賊,斬馘甚多,境土以安,朝廷命進襄為太淑人。
(《景東府志勝》) 文紹祖福州福清縣人,有子與柴公行議,親既問名,柴女忽中風。
紹祖欲更之,其妻大怒曰:“我有兒當使其順天理,自然久長,悖理傷義,是為速禍。
”因勸紹祖仍娶柴女歸。
次年紹祖子登第,柴女風疾亦痊,生三子皆登第。
(《臣鑒錄》) 豐城楊女為李姓婦,談兵圍南昌,小校王某掠歸山東,婦曲意事其妻,甚見昵,生一子矣。
校家漸落。
從軍去。
婦詭語妻曰:“妾故夫大家,先世遺厚赀,曾以金珠數斛,潛瘗密室。
今夫死妾擄,棟宇皆盡,使得發埋赀至此,何患不富乎?但非妾親行不可!此呱呱,何堪久擲?”妻大笑曰:“若子吾自撫之。
”乃釋{并},靴腰刀,從兩健兒躍馬而南渡章江;去家數十裡,止逆旅,以醇酒醉兩健兒,夜起馘之。
馳至裡,以策撾家門,坐索故夫,夫出匍匐不敢仰視。
趨曰:“妾非他,被掠楊氏婦也。
”具述易妝巧脫狀,縣官為給牒獎許,紳士歌詩美之。
(《彙書》) 女學士沈氏,名瓊蓮,字營中,烏程人,世傳富民沈萬三之後。
有廷禮父子皆仕于曹,沈以父兄之素,得通籍掖廷。
嘗試守宮論,其發端雲:“甚矣秦之無道也!宮豈必守哉?”孝廟悅,擢居第一,給事禁中,為女學士。
弟溥官通判,即就試寄詩者也。
今吳興人呼為女閣老,傳其宮體諸詩,時人以為婕妤,花蕊不足多讓。
(《列朝詩集》) 白母者,山陰葛氏女也,年十六,歸白公瑾。
公素弱,母為善調節,使讀書成所學。
成化中以進士為分宜知縣,母與俱往。
其明年,公病逾時,而庫所貯銀,尚數千兩;縣境有因饑作亂者,聚徒百餘人,将劫取之。
縣無城郭,寇倉卒及門,諸簿丞與其妻孥,俱棄署走匿他所。
母獨分命家人,力拒其兩門,乃始遷公别室埋其銀污池中,着公之服,升堂以候賊。
賊至,則陽為好語相勞,出其所私藏钗弭衣服諸物,以與賊,賊謝而去;而不知陰以表識之,用是捕獲。
(《徐文長集》) 廣東按察使唐彬有女七歲,于衙前手執荔枝。
弘治間,嫁山陰進士張琦,生子元沖,升廣東副使同往,再升按察使又往,凡三到,後人立三到堂志之。
既而孫一坤複任廣東按察使,接武是職。
(《珊瑚網》) 盧漢妻李氏,名妙惠,有貞操。
弘治初盧會試不第,留京講學。
有同姓名者死,誤傳至家。
會歲饑,父母憐寡,強以聘江西新淦巨商謝能之子啟。
李自經者再,不得死,迫歸謝。
謝繼母亦揚州人,李懇乞為婢,以全節操。
啟不得奪,李侍母不離。
啟先載鹽赴江西,母與李繼歸舟泊金山,母與李登寺酬願。
李題詩于壁雲:“一自當年析鳳凰,至今消息兩茫茫,蓋棺不作懷金婦,入地還尋折桂郎;彭澤曉煙歸宿夢,潇湘夜雨斷愁腸,新詩寫向金山寺,高挂雲帆過豫章。
”署其後曰:“揚盧漢妻李氏題。
”既而盧舉進士,以修實錄,差往江西,過揚州,知李已嫁,登金山寺,見所題詩而泣。
及至江西,訪鹽船多舣河下,教隸誦詩,往來鹽船間二日。
李聞知,喚問詩從何處得?隸告以故。
李驚喜曰:“吾夫尚存耶?”密約暮夜以舟來迓,蓋恐明言之,則聲揚不雅也。
是夜果附舟舁至盧寓館,為夫婦如初。
蓋李歸謝二年,貞操益勵,謝母亦為護持,以遂其志。
及是歸,盧母亦歎異。
(《堯山堂外紀》) 張紅橋閩縣良家女也,居于紅橋之西,因自号紅橋。
聰敏善屬文,豪右争欲委禽,紅橋不可,語父母曰:“欲得才如李青蓮者事之。
”于是操觚之士鹹以五七字為媒;邑子王恭目負擅場,一ツ而已,都不留意。
長樂王賞賃居東鄰,竊見其睡起,寄之以詩,怒其輕薄,深居不出,悒悒而去。
之友福清林鴻道過其居,留宿,适見張焚香庭前,托鄰媪投詩。
張捧詩為之啟齒,援筆而答。
媪将詩賀鴻曰:“張娘子案頭詩卷堆積,曾未揮毫,今屬和君詩,誠所希有。
”鴻大喜過望,使媪道殷勤。
越月餘,始獲命鴻遂舍其家,以外室處之,自是唱和推敲情好日笃。
盛飾訪鴻,求張一見,張愈自匿。
密賄侍兒,潛窺鴻與張狎作酥乳雲鬓二詩調之,張愈怒。
稱知其意,乃挽鴻遊二山,越數日,鴻歸,夜至所居張方倚橋而望,鴻賦一絕句,張倚和焉。
越一年,鴻有金陵之遊,唱和《大江東》一阕,留連惜别。
又明年,鴻自金陵寄《摸魚兒》一阕,絕句四首。
張自鴻去後,獨坐小樓顧影欲絕;及見鴻詩祠,感念成疾,不數月而卒,鴻歸遽往訪之,張已卒,失聲長号。
徨之際,忽見床頭玉佩懸一緘,拆之,有《蝶戀花》詞,及七言絕句。
鴻哀怨不勝,賦哀詞守之,過紅橋一恸而絕。
(《列朝詩集》) 正德中,古杭清平山巷趙家妻黎氏,生二女。
庚辰春,黎攜二女觀燈,叢雜中少女為惡少掠去,賣臨清沈鵬,擅名青樓,号賽濤,以詞翰能賽薛濤也。
長女歸周子文,子文為吏赴京,過臨清,見賽濤貌肖其妻,注目久之,因留宿焉問所從來,秘不敢言,偶檢故書中,得詩一紙,子文诘之,乃告其故。
訟之官,攜歸。
父母即以賽濤歸子文。
有《曲江莺啭集》,皆賽濤詩詞也。
(同上) 薄少君婁東人,秀才沈承妻也。
承字君烈,有隽才而夭,薄為詩百首以吊之。
逾年值君烈忌辰,酹酒一恸而絕。
哭夫詩,錄十首:海内風流一瞬傾,彼蒼難白古今争;哭君莫作秋閨怨,薤露須歌鐵闆聲。
上帝征賢相紫宸,賦樓何足屈君身?仙才天上原來少,故舉凡間學道人。
鐵骨支貧意獨深,有情不屑顧黃金;時人漫賞雕蟲技,沒卻英雄一片心。
碧落黃泉兩未知,他生甯有晤言期;情生欲化山頭石,劫盡還愁石爛時。
獨上荒樓落日熏,依然城市接寒雲;恍疑廊下閑吟句,遙憶須眉莫是君。
水次鱗居接葦蕭,魚喧米晚來潮,河梁日暮行人少,猶望君歸過闆橋。
兒幼應知未識予,予從汝父莫躊蹰;今生汝父無縣見,好向他年讀父書。
男兒結局賤浮名,曲首空嗟一未成;遺得八旬垂白父,戶三老眼欲無聲。
他人哭我我無知,我哭他人我則悲;今日我悲君不哭,先離煩憫是便宜。
沉沉夜壑燃幽炬,冢入松根逼寝處;風凄月苦知者誰?夜與山前石人語。
(《名苑詩歸》) 嘉靖間,常熟沙頭市女子季貞一,少有夙慧,其父老儒也。
抱置膝上,令詠燭詩,應聲曰:“淚滴非因痛,花開豈為春?”其父推堕地曰:“非良女子也。
”後果以放誕緻死。
(同上) 嘉靖宮人張氏早卒,殓于宮後,宮制:凡殓者必索其身畔。
得羅巾,有詩,以聞于上。
上傷之,以宮監不早聞,枝殺數人。
詩曰:“悶倚欄杆強笑歌,嬌恣無力怯宮羅;欲将舊恨題紅葉,隻恐新愁上翠蛾。
雨過玉階天色淨,風吹金鎖夜涼多;從來不識君王面,棄置無情奈若何!”南甯伯毛舜臣在南京留守,灑埽舊内,見别院牆壁,多舊時宮人題詠,年久剝落,不能盡識。
其一署雲媚蘭仙子書,末二句猶存雲:“寒氣逼人眠不得,鐘聲催月下斜廊。
”字婉麗,辭憶凄怨,可想其風神月思。
(《堯山堂外紀》) 周才美為子娶婦,見其賢能,分理家政,付與鬥斛秤尺各二器,谕以出輕納重,大小長短之法。
其婦不悅,即拜辭舅姑,不願為婦。
才美愕然曰:“吾家薄有田産,可供伏臘,何遽辭去?”婦曰:“翁之所為,有逆天道,妾他日生子,定不肖敗家;人謂妾之所生,恐被沾累。
”才美曰:“汝言誠是,當悉除之。
”婦問:“所用鬥秤年數若幹?”才美曰:“約用二十餘載。
”婦曰:“必欲妾留此,許以小鬥量入,大鬥量出,小秤短尺買物,大秤長尺賣物,以守前日期瞞之數。
”才美感悟,欣然許諾,聽其所為;其婦後生二子,皆少年登第。
(《臣鑒錄》) 木生泾字元經,正德朝以鄉薦入太學,嘗登秦觀峰,夢老媪攜一女子甚麗,以一扇遺生,有詩雲:“煙中芍藥朦胧睡,兩底梨花淺淡妝;小院黃昏人定後,隔牆遙辨麝蘭香。
”明年入都,道出土橋,渡溪水,得遺扇于草中,異之。
題二詩于樹上雲:“隔牆遙望綠楊斜,聯袂女郎歌落花;風定細聲聽不見,茜裙紅入那人家?異鳥嬌花不奈愁,湘簾初卷月沉鈎;人間三月無紅葉,卻放桃花逐水流。
”永樂中用薦為工部郎沐浴之日,偕僚友同出土橋,偶憩田家。
老媪熟視其扇曰:“此扇吾女涓涓手迹也,偶過溪橋失之,何為入君手?女尋扇至溪橋,見二絕句,朝夕諷詠,得非君作乎?”命涓涓出見,宛如夢中,二詩果生舊題也,共相歎異,遂為夫婦。
(《列朝詩集》) 閨許多有帶英氣者,王季重先生女題《蔺相如傳》,有“七寸小臣刃,五步大王頭”之句,一時稱其豪拔,管于嘉從洪承疇軍,其妻吳葉仙送之一絕:“萬裡從軍急,孤身一劍愁,家園落日裡,莫上最高樓!”亦有英雄氣色。
後管卒,設帳受女徒,終于尼。
(《西臯外集》) 徐氏居莆之北關,父龐鄉為新安郡丞,以女許配俞郎。
俞纨兒也,合卺之夕,傅姆囑屬對句而就寝。
徐指二硯出句曰:“點點楊花入硯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俞縮瑟不能成句。
徐笑曰:“何不雲‘雙雙燕子飛簾幕,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後徐氏卒,俞郎取其著作,焚棄之,僅存批點二十一史,又《悼志賦》一首,梁鴻王凝妻諸贊,及讀《離騷》、六朝、隋唐史論數十篇,友人鄭邦衡梓之以傳。
(《列朝詩集》) 瑤華字靈光,金陵曲中名妓,歸于新安江景純,負俠氣,憂時慷慨,期毀家以纾國難,靈光多所助。
景純以畏友目之,蔔居白門城南,築樓六朝古松下,讀書賦詩,屏卻丹華。
景純好畜古書畫鼎彜之屬,經其鑒别,不失毫黍,王伯谷亟稱之,以為今之李清照也。
景純在裡門,有《寄衣詩》雲:“閉妾深閨惟有夢,憐君故國豈無衣?”手字清勤婉約。
景純沒後,遂不作詩,所著遠山樓槁亦不存。
吳非熊尤岸然自負,靈光詩一出,皆閣筆裣衽。
(同上) 天啟元年,宣撫使奢崇明叛,石主宣撫司掌印女官秦良玉勤王。
秦氏世為宣撫司,兄秦邦屏邦翰援遼力戰死。
弟秦民屏重傷,突圍出得歸。
時蔺賊厚遺秦氏求其助。
良玉斬使留銀,率所部精兵萬餘,同弟民屏及侄翼明,卷甲疾趨,潛度重慶,營于南平關,扼賊歸路。
遣兵夜襲兩河,燒其船以阻賊東下,自率大兵沿江而上,水陸并進。
又留兵一千,護守忠州,以為犄角。
移文夔州,設兵瞿防塘,為上下聲援。
後又大破流賊;女将掌兵,一時無兩。
(《貞勝》) 崇祯末,秦良玉自将兵三萬援夔城,過夔一步,即其石主司,守夔亦守家也。
知綿州陸遜之罷官歸,巡撫遣之按行營壘,過秦。
秦冠帶佩刀出見,左右男妾十餘人,然能制其下,視他将加肅,為陸置酒歎曰:“邵公不知兵,吾一婦人受國恩應死,所恨與邵同死耳。
”未幾賊大至,張令被射死,秦石主兵亦覆沒。
秦單騎見撫曰:“事急矣!盡發吾溪洞之卒,可二萬,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足破賊。
”土宮家用一箸一帚調兵者,最急箸以能破者畢至,帚則掃境内出也。
邵見嗣昌與己不相中,而蜀無見糧,峒寨之人記可信,遂謝玉良計不用邵撫捷春也。
(《稗史》) 王二本女子,順天安東人,年十八父母攜之入京,易男子衣冠,鬻于鑲白旗德任。
甲寅黔滇亂德任南征,挈之往,盡瘁服勞,周旋戎馬之間,凡七載,德任愛其勤。
辛酉滇南平,大師凱旋,次江黃而王二病,延醫弗瘳,一夕氣垂絕;主人辦棺具,易其衣,乃知為處子也。
衆皆色然駭,相與嗟泣。
比雞鳴複蘇,調治之,病愈,王知迹已露,請為尼,主人許之。
滿兵在楚者數萬,傳為美談,醵金共作佛事。
祝發之日,送者如雲。
(《桑門王二傳》) 四川石主女帥秦良玉帥師,秦王召具賜彩币羊酒,禦制詩旌之曰:“蜀錦征袍手制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不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裡行?”(《崇祯遺錄》) 崇祯四年七月,賊點澄子自秦入晉,犯沁水縣,七陳化有豆莊,故張忠烈公铨裡居也。
先是铨父尚書五典謂天下将亂,築牆為堡甚堅,至是五典已沒,铨子道浚道澤官京師,賊至衆議棄去。
铨妻霍氏語其幼子道澄曰:“避賊而出,家不保;出而遇賊,身不保,等死;死于家,不愈死于野乎?”躬率僮仆守,賊缳攻之,堡中矢石并發,傷賊甚衆。
四日退冀北道,王肇生表之曰夫人。
(《成流寇始末》) 江蘇韓巡撫遣幹辦赍金與劄,赴北京,道山東旅店樓上,誤傾污其衣,怒甚。
店主向樓罵曰:“浪小婦,何污貴人衣?速下請罪。
”幹辦知其為妓也,怒盡解;比至,顔色妖異,光焰動人,是夜遂接枕席。
四鼓起行,妓亦去,至前林,則響馬号箭至矣。
幹辦泣曰:“予奉公往都,若劫我,禍将不旋踵。
”盜近前,乃美少年,忽擲帽睜星眸曰“認得老娘否?”幹辦視之,夜來妓也,哀告之。
妓曰:“念汝枕上情,文書與手劄俱還汝。
”盡攫其金去。
幹辦反責店主,店主曰:“旅客如織,彼與汝前後同來投宿耳,知為誰乎?”(《柳朝叢談》) 都城南居賢坊民劉蘭女劉氏,以哭母毀死,巡城禦史曹選以聞。
氏頗知文墨,并習女工。
萬曆二十七年,曾經備選貴人不中,遂不肯擇人,毀齒自矢,事兩尊人甚孝。
三十歲足迹不出閨門,日惟閉戶誦經讀書,兼作女工,即至親比鄰,未嘗見其聲色。
本年八月,母張氏病笃,女悉心奉侍,母進食,女亦進食,母不食,女亦不食。
至二十三日,張死,女跪靈前泣血,水漿絕不食。
至九月初三日,女亦氣絕,死時異香滿室,人鹹異之。
(《崇祯長編》) ◎譚屑 《譚屑》類清談矣,何《焚麈》之有非也。
村媪磨針,呼以悟學事,有不相謀而相師者是在其人。
張湯之為父,而有張安世之子;劉歆之為子,而劉更生為之父。
許敬忠之為祖,而有許遠之孫;韓胄之為孫,而有韓琦之祖,信乎!賢否不系乎世類。
故祖父之賢者,子孫當思克紹前烈;父祖之不賢者,子孫當思克蓋前愆。
(《稗史》) 兵部尚書如常衡州衡山人也,明成祖兵起,首先勸進,封忠誠伯。
後死,召其子镛襲爵,以父在功罪之間,不受。
宋晟定遠人也,以父開國,襲都督。
建文時,通謀于燕,其子乃以力戰死于靈璧。
常晟二君,有愧乃子。
(同上) 張弘範張世傑本兄弟也,而一為元伐宋期于削平;一奉宋抗元,志存社稷。
比于諸葛弟兄,又有間矣。
(《楮記室》) 王安石<并刃>為新法,而其弟安國非之;韓绛附會安石,而其弟維争之。
曾布陰禍善類,而其弟肇移書勸之;邪正相反,誠判若參商。
至若王處仲親為叛逆,而其弟竺法深獨脫然遊方之外,此尤品之最卓者。
(《說儲》) 徐中山王而有增壽之子,李岐王而有景隆之子。
增壽為弟,而又有輝祖之兄,何父子兄弟迥殊欤?(《麗亭新語》) 阮籍遺落世事,不向禮數,取教其子渾則曰:“仲容鹹已預吾此流,汝不得複爾。
”元延祖棄官反初服,嘗曰:“人生衣食,可适一飽,不宜複有所須。
”每灌園掇新,以為有生之役盡此。
及戒其子次山輩,則曰:“兒曹逢時,故(時祿山反)不得自安山林,勉勵名節,無近羞辱。
”古人父子相期,不必出于一塗。
(《說儲》) 李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
李由告歸鹹陽,李斯罩酒于家,百官長令,皆前為壽,門庭車騎以千數。
李斯慨然歎曰:“吾聞物禁太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可以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
”其後卒及于禍。
吳陸遜為丞相,子抗大司馬抗子機為大都督統軍二十萬。
後軍敗被谮,父子兄弟皆死。
唐杜審權位至宰相,子讓能位太尉平章事,讓能子曉朱梁時為禮部尚書平章事,讓能賜死,曉為亂兵所殺,三世為将相,道家所忌也。
漢之蕭曹,唐之房杜姚宋,身佐英主,手造王圖,而曹至子削封,蕭五祀絕祀。
房喬次子遺愛與公主謀反誅。
杜如晦次子荷說承乾建大事誅。
姚崇長子彜,次子奕,奕子閑為牛仙客幕府,見仙客疾亟,逼仙客為表,薦奕為相。
仙客妻以聞,元宗杖殺之。
宋六子,渾尚怒華衡,俱以贓敗,廣平之業衰焉。
再造之功,若郭汾陽三四傳不複能振裔孫元亨僅為永興教授。
狄梁公曾孫飄泊岷漢,于谒侯王。
宋相三,李文正公,文靖公沈,文定公迪,一時名宰,子孫相繼宦達,數世之後,亦複蕭條,無一人在仕版者。
昔郭汾陽治第,謂工人曰:“好築牆,勿令不牢。
”築者對曰:“數十年來,京師達官貴人,亦皆某所築;今某死某亡,某敗某絕,人自改換,牆固無恙。
”公聞之惕然,即請老。
(《雞窗剩言》) 有舉孝廉而為人主者,魏武吳大帝也。
狀元及第而為人主者,夏主李遵顼也。
(《續筆剩》) 郭霸常來俊臣糞穢,俊臣鄙之;宋之問捧張易之溺器,易之輕之。
閻朝隐為武後禱疾,以身代犧,後張元一畫代犧圖以進,後大笑,鄙其為人;趙履溫寨衫為安樂公主背挽犢車,後遭﹃,人割一脔,骨肉俱盡。
成敬奇省姚祟疾,對祟涕泣,懷中置生雀數頭,向崇放而祝之,願令公速愈。
崇惡其媚曰:“此淚何自而來?”遂不複接遇。
寶懷貞诏事中貴,每見士人無須,誤為中官,必曲加承接,卒不免貶,明皇時投水而死。
噫!彼輩為谄佞可悅人耳,乃輕則取厭,重則喪身,冷眼觑來,可不枉做了小人?(《座右編》) 項王喑啞叱咤,當是極粗豪男子;而寵戀虞姬,臨亡不舍。
蘇子卿吞氈齧雪,視死如歸,而不免取彼婦生子。
關雲長忠肝義膽,可對天日,而啟曹公求秦宜祿妻,曹又疑而自取之。
趙閱道為鐵面禦史,乃悅一營妓,令老兵夜召之,又令人促之。
範文正守鄱陽,屬意小妓,既去,乃以詩寄衛而取之。
此數公事,皆與其人絕不相類,當是色戒未易破除。
宋正色立朝,而善羯鼓,賦梅花,又似極風流人物,尤不可曉。
(《客中閑集》) 袁中徹以相名天下,有二婿,一為盜死獄中,一覆舟死于水,二女皆寡于家。
忠徹每為談相,妻必叱雲:“莫訛言,且相女婿之目何在?”曰:“吾能人相,不能天相也。
”(《豆栅談》) 王廣津作相日,穿庭一井,将天下寶玉珍珠投其中,沒水共飲。
李昌夔在荊州打獵,其妻獨孤氏亦出紅妝錦,勒女隊三千人。
魚朝恩有洞房,四壁安琉璃闆,中貯江水及萍藻,諸色魚蝦,号魚藻洞。
文昌富貴後,打金蓮花盆盛水濯足,謂酹生平所不足。
元載寵姬薛瑤英幼喻香,肌肉皆香,處以金絲卻塵褥。
李德裕好飲惠山泉,自京至常州,置水遞。
虞孝仁伐遼,以駱駝負函盛水,養魚自給。
羊稚舒冬釀,令人抱甕,須臾複易使酒速成味美。
符郎使小兒跪而張口承唾。
于頓為襄州日,點山燈一,上油二千石。
石季倫廁有紗帳茵褥,婢供香囊,劉實謂誤入其内。
劉琰侍妾數千,悉教誦《魯靈光殿賦》。
葦陟馐備珍奇,廚中所棄,猶值萬錢,宴公侯家,雖極水陸,不下箸。
噫!天地生财,隻有此數,彼嗟半菽不飽,獨非吾屬毛離裡而來者乎?侈汰自豪,究皆禍不旋踵,豈天道之惡盈,抑亦人事之必至?(《培元錄》) 狄梁公之思親也,南望白雲而伫立,梁景之思兄梁也,亦南望白雲而慘然。
孝友根于至性,辄以雲物動情,亦見性情合處。
(《說儲》) 晉靈公刺客,不殺趙宣子,漢楊琳刺客,不殺蔡中郎,晉劉裕刺客,不殺司馬楚之,唐太子承乾刺客,不殺于志甯,淮南張颢刺客,不殺嚴可求,西夏刺客,不殺韓魏公,苗劉刺客,不殺張魏公,此輩正自有人。
(《蜩笑偶言》) 《前漢書》表古今人物,其失也渾,《新唐書》表宰相世系,其失也濫。
備三長如班歐,猶有此失,矧其他乎?(同上) 狄靈慶親為袁粲門人,而抱首粲!子者,慶也,周某(史失其名)親為陸超之門人,而手斬超頭者周也。
陶谷親為晉相李崧所錄用,而構成崧族誅者,谷也。
究之狄被噬于□狗,周折頸于墜。
相阿之死,墓門屢遭雷殛,而骸骨不少留,彼其仇視恩地不祥莫大焉。
(《說儲》) 剖冰而雙鯉躍出者,王祥也;叩淩而一魚踴出者,王延也;卧冰而童子送鯉者,楚僚也;泣禱河神而冰開得尺許蹶者,查道也。
又焦華冬中得瓜,以愈父疾;王薦雪中得瓜,以止母渴。
孝思所感,動植之類,且以非時應之。
彼季夏思凍魚脍,仲冬思生地黃者,即慕容熙以南面之尊,切責有司,而猶不得,以是益信孝感之神。
(同上) 古之異人,去來必有所自,微子感牽牛星,顔子感中台星,張良感弧星,樊哙感狼星,東方朔感歲星,則生而禀星精者也。
傳說為箕,奚仲(四星)造父王良(并五星)各垂象于天,則殁而成列宿者也。
又如唐房為永禅師,白樂天海中山主,宋晁迥靜居天主,楊億武夷君,陳堯次南庵主,張方平山藏院知藏,歐陽修神清洞主,韓琦紫府真人,富弼昆侖真人,王會青草堂和尚,蘇轼陝右成禅師,皆生而知前身者。
蔣濟為南山伯,荀ダ為秦山君,劉聰須遮國王,韓擒虎蔡襄并閻羅王,皆死而知後身者。
(同上) 朱子《綱目》一書,字字繼《麟經》之筆,莒人滅曾阝,《春秋》不為少諱,乃呂易赢,牛易馬,何《綱目》竟不置一詞乎?且期年而生子政,既雲期年,焉知非嬴氏之種?得毋恨始皇焚書坑儒,為此論以快心乎?若牛馬之謠,乃魂時張夜石圖,所現他物甚多,不止牛馬二種,何得以此定其為牛吏子與?武氏亦系篡奪,世人不樂為辨之也,朱子作《綱目》要非無見。
(《嘯虹史》) 杜子美客耒陽,一日過江上,舟中飲醉。
是夕江水瀑漲,子美為驚濤漂泛其屍,不知落于何處。
元宗思子美,诏求之聶令,乃積空土于江上曰:“子美為白酒牛炙脹而死。
”(《劇談》) 李白人傳其醉遊采石,捉月而溺死,然今采石矶有李墓,或雲病死,另詳豕渡。
(同上) 元黨人之貶,蘇子瞻得儋州,予由得雷州,劉莘老得新州,皆取字之偏旁,則幾以遷客為戲。
(同上) 文翁拔劍擊江神而回複,水遂平,王遵執璧,當金堤而水波旋卻。
武肅命強弩射海濤,濤頭竟趨西陵。
白沃史君以鞭指當湖,而東南一隅,水至不沒,精誠既至,足迥狂瀾。
(同上) 張洪陽相公見《玉茗堂四記》,謂湯義仍曰:“君有如此妙才,何不講學?”湯曰:“此正吾講學,公所講是性,吾所講是情。
”(《遣愁集》) 子美賣文為活,翻令室倒懸,言其無假借也,而語意不露,味之愈佳。
子雲家無擔石之儲,其作《法言》,蜀人赍錢十萬,願載其名,子雲卻之。
張知白守亳,亳富人修佛廟成,知白召穆修為記,富人遺五百金,求修附名。
修投金庭下曰:“吾不忍以匪人污吾文也,彼售書求米者,非惟人品徑庭,即其書可知矣。
”(《稗史》) 唐荊川曰:“仆偶想宇宙間有二三絕可笑事,其屠沽細人,稍有一碗飯吃,死後必有篇墓志。
其達官貴人略有些名,自在世者死後,必有部詩文刻集;如生而飲食,死而棺椁之不可缺。
”而王所謂墓志與文集者,皆不久泯滅;若盡存在世間,即使以大地為架子,亦安頓不下矣。
倘悉付祖龍,南山煤炭竹木,盡當減價。
(《遣愁集》) 金壇三茅靈觀,每年顯化攝衆,自陳罪業,葷酒斷迹。
及湖賊揭竿山頂,千年宮殿,付之一炬,而山神不能杵伏。
甲寅之亂,江西上清官亦為賊毀,說者謂天師但能驅邪魅,不能制生人,然數之所為,豈易避焉?(《鵬升集》) 瓠裡子自吳歸粵,相國使人送之曰:“使自擇官舟,以渡送者。
”未至,于是舟泊于浒者以千數,瓠裡子欲擇之而不能識。
送者至,問之曰:“舟若是多也,惡乎擇?”對曰:“甚易也,但視其敝蓬,蓬折桧帆者,即官舟也。
”從而得之,瓠裡子仰天歎曰:“今之治政,其亦以民為官民與?則愛之者鮮矣,宜其敝也。
”(《郁離子微》) 宣德間,慈溪一縣令初至任,謂群下曰:“汝聞諺雲:‘滅門刺史,破家縣令乎?’”中有一父老對曰:“某等隻聞得豈弟君子,民之父母。
”縣令為之默然。
(《西墅雜記》) 兵部尚書徐家居,新貴皆薄其出身吏胥。
狀元某歸,徐往賀,不得已往答,不與言,一茶而起。
徐問曰:“狀元幾年一個?”笑答曰:“三年。
”又問:“吏員為尚書,幾年一個?”無以答。
某同入儒學,某指夫子像戲之曰:“認得這位老先生否?”曰:“認得這位老先生是不由科目出身的。
”(《蓉集》) 龔介庵祖錫由江南布政,内升太常寺卿,偕予修輯《賦役全書》。
館中語諸同事雲:“趙農部每與予面談,不諱吏員二字,吾甚感其重;我若加意周旋,反成輕佻。
” 何淡所撰李克嗣墓志銘,贊曰:“前數十年,士大夫多以富為諱,争自灑濯,以免公議。
今聞人仕,衆必問曰:‘好衙門否?’聞人退,衆必問曰:‘有收拾否?’且耀金珠,廣田宅,以驕裡闾者,世不以為過,亦風氣使然。
”(《玉堂叢語》) 有牝雞啼者,主人命宰之,左右曰:“此不祥之兆,同為宰雞。
”主人曰:“是雞之不祥也,彼一啼而罹殺身之禍,于人何預耶?”(《莫氏入林》) 牝雞司農,及雄雞夜啼,俗皆謂之不祥。
餘居杭時,雞忽夜啼,命宰之;三兒景行方幼,遽止之曰:“信不祥乎?雞乃預報主人,是忠也;若不足信,又何為以一啼而戕其命?”餘以其近理,遂從之。
凡遇奇異之人,奇異之事,要有定見,漠然不動,方無诖誤。
江西舉人但調元,素有文名。
一日遊瓊州,遇李某王某講天文,尊信之,訝為異人。
萬曆癸醜會試,調元首二場佳甚,葉台山相國已拟為會元。
反閱第三場,問天文策,對雲:“惟海上李某王某可聘入修定。
”葉大驚,亟黜落之。
朱平涵相國曰:“但生瓊州之遊,特尋冤對,以厄其進取耳。
”餘筆此以為見谶易動者之戒。
(《蘇譚》) 趙清獻欲絕欲,挂父母畫像于卧床中,以自監。
趙康靖中歲,嘗置黃黑豆于幾案,以驗善惡。
歐陽文忠暮年,有小疾,不服藥,隻孤坐習思以卻之。
文節構枯木庵死心寮以為養疴之所。
伊川于室中置尖物,劉元城谪炎瘴,舉念絕欲。
東坡谪瘴鄉,惟盡絕欲念,為萬全之良藥,古人克己工夫如此。
(《座右編》) 漢張倉子百人,趙王彭祖子七十二人。
唐隸王琰子五十五人,榮王碗子五十八人,延王賓子三十六人,皆玄宗之孫,而玄宗亦有子三十人,宋徽宗子三十八人,張耆四十二人,杜子微一百四十人,馮蓋三十人。
(《湧童小品》) 胡梅林被逮,自謂宋以來少保當厄者三人,一嶽武穆,一于忠肅,一自謂也。
然胡雖有勞,要非二公匹,而汪南溟以戚南唐匹之。
戚本良将,以江陵波及,自薊門調廣西,不貶爵,與胡之被逮者又異,那可并舉?(同上) 三代後,嘗言有三個匠:一漆匠金安藏,一石匠安民,一漆匠楊。
士大夫有愧此三匠者多矣!(《嘯虹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