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回 飄零卧床思舊恨 龐統坐帳取雄關

關燈
然要去,亦該先等清兒相見才是,為何決絕如此?”兩邊共泣。

    葉飄零道:“靜兒業已成年,才貌雙全,文武皆精,若過強則恐遭天妒也,休教她再上沙場。

    還珠諸女亦不可再出洛陽一步。

    ” 清兒歎道:“子女皆成長軍營戰陣之間,生性好武,恐如烈馬,縱加缰繩亦不能馴服也。

    ”葉飄零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紅顔薄命,自古有言,清兒且往相助龐士元掃平魏土,靜兒諸人,朕當禁之。

    ” 張清兒拭淚已畢,又領女兒軍往渑池軍營聽調。

    葉飄零卻召安靜、趙薇入宮,教諸侍女好生照看,絕不許二人偷出京城而入軍營。

    自此葉飄零病勢小可,照常上朝理事,教司馬懿輔政。

    隻說張清兒已會龐統,諸軍齊聚,糧草已經起行,隻待龐統下令出兵。

    卻得傳令官曰:“諸軍新近方回,勞累未複,但下寨淆山,每人賜肉三斤,酒一鬥,合營暢飲歡歌,三日後祭旗誓師出發,先取潼關。

    ” 衆将心疑,都道:“兵貴神速,今陛下既假丞相節钺,令督全國之師,為何大張旗鼓而不前,豈不使魏國先有防備?”都欲去問丞相,早報丞相升帳,各營将裨,急往中軍帳而來,頃刻之間,刀斧手凜然而立,左邊歸塵、右邊逐流簇擁龐統端坐虎案之後,帳下張清兒、馬超、魏延、高順、趙雲、陳到、馬雲祿、馬岱、司馬、木蘭、桂英等一幹老将,張苞、周循、安清、索憲、鄧艾、王基、司馬昭、司馬師等一幹少年,亦分兩隊而立。

    龐統令曰:“此番大舉西征,不除僭黨,誓不回還!宜築壇擺酒,上告蒼穹,言明讨賊安民之意,必得天佑,大事可成!” 此言一出,諸将大嘩,都道:“丞相,行軍之事,貴在出其不意,似此大行其事,延緩不前,魏軍聞得,早将各地隘口盡皆嚴守,傾國之師,必發邊境,如此西征不易成矣!”龐統道:“陛下聖明神武,心念蒼生,但欲早收寰宇,永消戰亂。

    曹丕橫征暴斂,荼毒黎民,又因私怨殘害社稷中臣,鄰邦亦當問罪,今以大國之威而興義軍,仗天朝之德而讨逆賊,行堂堂之名,起正義之師,豈有不成之理?衆将少言,有尚方寶劍在此。

    ”因此諸将懷不平而退。

     是夜,月白風清,星明雲靜,淆山一帶,牡丹争芳,雲荼燦爛,山上築起高壇,壇中燃起大火,龐統統率三軍伏于壇周,各點香束,禱祝天地。

    一時之間,火光燭天,香播四野,數十萬之衆,綿延廣布,數百裡營牆豎立,旗幟高飄,将士謀臣皆随龐統舉右臂而呼:“打過潼關去,解放全中華!”人逢此景,頓将白日不快付之九霄雲外。

     衆将歡樂,黎民之際,清兒來辭龐統道:“糧草已向河東,小将上回強渡蒲州未成,今番偷渡,必入關中。

    ”龐統笑道:“大将軍何以知吾之意?”清兒道:“吾不見嚴、泠二将上帳,故知丞相之行也。

    ”兩人大笑,當下張清兒起女兒軍銜枚勒馬而去。

     不覺三日已過,原來楊盆當日建功,免了出師開刀之禍,因此不曾随軍,幸有馬超擒得魏國細作,送上中軍,歃血祭旗,大軍欲動,龐統忽喚逐流道:“殿下可循月前公主征華路徑直奔青泥關,吾這三日禱祝,乃穩軍之法,必被魏國探知,知吾西征時日,而往四方調兵來應,吾卻先遣嚴顔、泠苞乘曹休敗退之機,奪得青泥關矣,殿下可速前去,稍遲則恐青泥複為魏軍所取矣!” 逐流拜服,當下起程,高順、王基、司馬師、司馬昭副之,周循參謀,馬超督軍輔助,共兩萬将士,走熊耳山而向青泥,一路馬不停蹄,輪換将歇,已到青泥界口,嚴顔、泠苞來接,道:“丞相神算,曹休潰退之時,兵勢不整,青泥關守禦不嚴。

    末将伏于武關,聞得丞相已領西征之命,即出軍取關,果然走馬而得。

    ” 逐流道:“丞相言吾軍雖至,魏軍随後至矣,不可倏忽。

    ”言未畢,探馬急速來報:“因我軍襲了青泥關,魏國諸臣皆料吾軍主力必從此出,已使曹真為都督,各部皆發,共有十萬軍馬殺往青泥關來。

    ” 關上諸将聞得頗驚,逐流問周循道:“敵軍勢衆,又在彼國境内,如何當之?”周循道:“彼國已墜丞相毂中,縱有十萬之衆,不足道也。

    吾有一計,足駭敵膽,待丞相一破潼關,長安唾手可得也!”逐流大喜,這正是:緻勝非由衆寡定,用兵本是智謀先。

    畢竟周循又獻何計,還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