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回 還珠女披袍受責 江夏王亡命建功
關燈
小
中
大
上回說到飄萍脅父而死,文武諸臣多怒其不孝,鄉民百姓更言其為妖,當真是舉世盡棄,千夫所指。
流言傳入宮中,葉飄零心下既怒且悲,便喚劉禅道:“飄萍為天下百姓而死,身後清名焉可遭污?速往各處遍示朕意,将萍兒真意诏告天下,為其平反昭雪!見诏後敢再非議萍兒者,皆可斬之!”劉禅領命,連夜寫了诏書,葉飄零印畢,傳往各郡各縣張貼。
國家有倒山之力,哪消多日,诏書已達各處,百姓群相覽閱,疑窦叢生,都道:“常言葉飄萍乃妖魅附身,投靠逆黨,假稱公主,欲惑亂朝廷,竊取天下。
幸萬歲英明,一舉挫敗其謀,今何萬歲又下聖旨,但言葉飄萍竟是仁德好人?”更有人疑曰:“陛下素來愛民如子,幾曾如此霸道,說什麼敢非議公主者盡斬之?” 各鄉百姓因不能解,皆問鄉中秀士,答曰:“陛下聖明,豈能以勢壓人?忽有此語,必因葉飄萍鬼心不死,雖在幽冥,猶欲作亂陽間,迷惑世人。
想此妖物,生前陰謀未遂,死後怨魂尚存,知陛下情深義重,因皇後痛女離去,心神恍惚,于是妖魂乘機為禍,教萬歲誤下聖旨為其正名,以逃陰間法令也。
”衆百姓道:“皇宮聚天下陽神之氣,自有神靈佑護,怨鬼如何能入?” 秀士未言,早有鄉民已全盤相通,道:“此物生前為害衆生,妖法極深,道行不淺,非尋常所及,雖帝子深宮難遏其步也,何足異哉?陛下尚難逃災害,況我等小民乎!”衆百姓皆大悟而去,尋道士而問驅妖避害之計。
早有青城李意上人,已三百三十歲,世人皆謂神仙,多知人間吉兇,法力極高,聞得此訊,當即下山入世,四方傳法。
進入中華地界,百姓懼飄萍作害,皆贈李意金錢衣帛,問飄萍來時,如何避禍。
李意逢得,皆笑曰:“狐妖鼠魅,何足道哉?吾有符咒,此鬼最懼,人若佩之,此鬼縱欲謀财害命,亦不得近身也。
吾有聖水,此妖最恐,家若置之,此妖雖欲興風作浪,亦無所施為也。
”因此廣播符水,赢得囊中飽滿而歸。
中華百姓自此皆言每年葉飄萍妖鬼于身死之日,必出害人,諸青年男壯不可輕出戶外,免遭禍害,又呼葉飄萍為“惡神”,婦女皆出掃墓,清除妖魅,明見青天,即後世“清明節”是也。
有詩歎飄萍曰: 生前隻欲止刀兵,死後空餘唾罵名。
堪歎絲魂冤未訴,已遭萬衆語相輕。
憐民莫望民将報,愛女唯求女再逢。
赢得惡神香火處,一江血淚遍幽冥。
早有民間巡守将諸事傳入宮廷,葉飄零大怒道:“妖道安敢如此!”急遣人去拿,李意早逃回青城山去了。
葉飄零怒氣不歇,欲下旨盡斬妖言惑衆之人,群臣急谏道:“自古以來,防民之口若防川也,陛下若以一時之怒,而使萬民外因憂懼而從,内懷怨望不服,此非聖主所行也。
”葉飄零道:“欺愚百姓鄉裡,污蔑飄萍魂靈,豈可不斬之以儆效尤?” 諸葛瑾道:“懷此見者,非一人,乃天下人共行之也。
陛下雖威震天下,猶需德服四方,豈可阻塞天下人悠悠衆口?若行此事,天下必亂,陛下欲開民智亦不得矣,乞陛下思之!”葉飄零怒氣方止,道:“朕自江陵以來,便思開發民智,弘揚真理,今日觀之,此事尤為急也。
”司馬懿道:“天下未定,宜同心協力,先除外敵,餘事當緩緩圖之,不可一蹴而就也。
”葉飄零然之,罷了此事,卷簾退朝,回入宮中,自有二女禁在宮中,安靜、趙薇前來拜于膝下,天倫之樂,固不待提,尚有劉禅論文講史于禦花園中。
當日晚膳已畢,諸小告退,安靜、趙薇此刻皆住西宮漱芳齋中,讀書寫字已畢,躺卧牙床之上,兩小被禁,不能出宮,都是悶悶不樂。
趙薇忽語安靜道:“不動妹妹,我将死矣!”安靜驚起入帳,見趙薇面色如常,這才放心,道:“芯茹姊姊,你又吓我作甚?”趙薇道:“我死日真将至矣!父皇使我等居住宮中,不可出城一步。
再過三二日,必然悶死!” 安靜道:“皇伯心傷飄萍姊姊之逝,恐我們姐妹再有損折,因此不許我們踏入沙場,本是好意,姊姊休負皇伯苦心。
”趙薇道:“逐流、歸塵哥哥都上戰場,建功立業,為啥我們女兒家便要在此寂寞孤單?難道父皇便不愛哥哥們?不動妹妹,你在宮中也憋氣得很,姊姊帶你去一個好地方,且随姊姊來。
”安靜不動,趙薇道:“你不聽話,姊
流言傳入宮中,葉飄零心下既怒且悲,便喚劉禅道:“飄萍為天下百姓而死,身後清名焉可遭污?速往各處遍示朕意,将萍兒真意诏告天下,為其平反昭雪!見诏後敢再非議萍兒者,皆可斬之!”劉禅領命,連夜寫了诏書,葉飄零印畢,傳往各郡各縣張貼。
國家有倒山之力,哪消多日,诏書已達各處,百姓群相覽閱,疑窦叢生,都道:“常言葉飄萍乃妖魅附身,投靠逆黨,假稱公主,欲惑亂朝廷,竊取天下。
幸萬歲英明,一舉挫敗其謀,今何萬歲又下聖旨,但言葉飄萍竟是仁德好人?”更有人疑曰:“陛下素來愛民如子,幾曾如此霸道,說什麼敢非議公主者盡斬之?” 各鄉百姓因不能解,皆問鄉中秀士,答曰:“陛下聖明,豈能以勢壓人?忽有此語,必因葉飄萍鬼心不死,雖在幽冥,猶欲作亂陽間,迷惑世人。
想此妖物,生前陰謀未遂,死後怨魂尚存,知陛下情深義重,因皇後痛女離去,心神恍惚,于是妖魂乘機為禍,教萬歲誤下聖旨為其正名,以逃陰間法令也。
”衆百姓道:“皇宮聚天下陽神之氣,自有神靈佑護,怨鬼如何能入?” 秀士未言,早有鄉民已全盤相通,道:“此物生前為害衆生,妖法極深,道行不淺,非尋常所及,雖帝子深宮難遏其步也,何足異哉?陛下尚難逃災害,況我等小民乎!”衆百姓皆大悟而去,尋道士而問驅妖避害之計。
早有青城李意上人,已三百三十歲,世人皆謂神仙,多知人間吉兇,法力極高,聞得此訊,當即下山入世,四方傳法。
進入中華地界,百姓懼飄萍作害,皆贈李意金錢衣帛,問飄萍來時,如何避禍。
李意逢得,皆笑曰:“狐妖鼠魅,何足道哉?吾有符咒,此鬼最懼,人若佩之,此鬼縱欲謀财害命,亦不得近身也。
吾有聖水,此妖最恐,家若置之,此妖雖欲興風作浪,亦無所施為也。
”因此廣播符水,赢得囊中飽滿而歸。
中華百姓自此皆言每年葉飄萍妖鬼于身死之日,必出害人,諸青年男壯不可輕出戶外,免遭禍害,又呼葉飄萍為“惡神”,婦女皆出掃墓,清除妖魅,明見青天,即後世“清明節”是也。
有詩歎飄萍曰: 生前隻欲止刀兵,死後空餘唾罵名。
堪歎絲魂冤未訴,已遭萬衆語相輕。
憐民莫望民将報,愛女唯求女再逢。
赢得惡神香火處,一江血淚遍幽冥。
早有民間巡守将諸事傳入宮廷,葉飄零大怒道:“妖道安敢如此!”急遣人去拿,李意早逃回青城山去了。
葉飄零怒氣不歇,欲下旨盡斬妖言惑衆之人,群臣急谏道:“自古以來,防民之口若防川也,陛下若以一時之怒,而使萬民外因憂懼而從,内懷怨望不服,此非聖主所行也。
”葉飄零道:“欺愚百姓鄉裡,污蔑飄萍魂靈,豈可不斬之以儆效尤?” 諸葛瑾道:“懷此見者,非一人,乃天下人共行之也。
陛下雖威震天下,猶需德服四方,豈可阻塞天下人悠悠衆口?若行此事,天下必亂,陛下欲開民智亦不得矣,乞陛下思之!”葉飄零怒氣方止,道:“朕自江陵以來,便思開發民智,弘揚真理,今日觀之,此事尤為急也。
”司馬懿道:“天下未定,宜同心協力,先除外敵,餘事當緩緩圖之,不可一蹴而就也。
”葉飄零然之,罷了此事,卷簾退朝,回入宮中,自有二女禁在宮中,安靜、趙薇前來拜于膝下,天倫之樂,固不待提,尚有劉禅論文講史于禦花園中。
當日晚膳已畢,諸小告退,安靜、趙薇此刻皆住西宮漱芳齋中,讀書寫字已畢,躺卧牙床之上,兩小被禁,不能出宮,都是悶悶不樂。
趙薇忽語安靜道:“不動妹妹,我将死矣!”安靜驚起入帳,見趙薇面色如常,這才放心,道:“芯茹姊姊,你又吓我作甚?”趙薇道:“我死日真将至矣!父皇使我等居住宮中,不可出城一步。
再過三二日,必然悶死!” 安靜道:“皇伯心傷飄萍姊姊之逝,恐我們姐妹再有損折,因此不許我們踏入沙場,本是好意,姊姊休負皇伯苦心。
”趙薇道:“逐流、歸塵哥哥都上戰場,建功立業,為啥我們女兒家便要在此寂寞孤單?難道父皇便不愛哥哥們?不動妹妹,你在宮中也憋氣得很,姊姊帶你去一個好地方,且随姊姊來。
”安靜不動,趙薇道:“你不聽話,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