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回 方欲别飄萍認母 未明言孟德托孤
關燈
小
中
大
道:“孩兒拜娘親為義母之際,已深有愧念,然冒犯在前,認親在後,猶有可說,今日既知母親是我親娘,孩兒竟親手挾迫,使父皇肝腸寸斷,染病在床,此罪實盈天際,無可恕之,雖天人共棄,亦不為過。
飄萍有何顔面去見父皇!”有《念奴嬌》歎飄萍曰: 分花拂柳,似掠水驚鴻,翩然來去。
燭影搖紅衾帳裡,不是女兒歸宿。
兩份柔情,五分顔色,三份風華度。
回眸一笑,世間誰不傾慕? 為報養父深恩,檀郎厚意,願把功名鑄。
縱馬飛雕平漠北,千萬雄師依附。
踏破雄關,力擒敵首,敵首原親母。
欲哭無淚,江山依舊如故。
時慕容秋水道:“我的寶貝,你是一鎮女王,怎能如此想不開?昔日之事,各為其主,何需計較?爾父十八年來,日夜思念孩兒,若知女兒已返,其心必慰,區區小疾,自如煙消雲散。
” 飄萍道:“女兒不孝,今日方知真名實姓,自當相随父母,萬世不悔。
然而父王養育飄萍十有七年,恩比天高,情比山重,孩兒縱去,不可不辭。
父王與父皇同居天下英雄,為何偏偏不能共存當世耶!母親,須記前日相約,娘親去告父皇,孩兒去請父王,兩邦再休交戰,永止幹戈,孩兒方能穩居父母膝下,安享天倫也!” 慕容秋水忍淚道:“來去終須明白,行事無愧天地,吾兒勝父母多矣。
吾兒既去,早來洛陽。
”母子抱頭又哭一場,飄萍躬送母親上車。
慕容秋水喚阿醜道:“吾雖未問汝乃何方豪傑,亦知汝雖佯狂,實良善之人,長護我兒左右,吾自無擔心之理,好生照顧吾兒,稍有不如意時,早報洛陽。
”阿醜領命,目送逐流、趙薇兩邊護送車仗離去。
飄萍但見一行人消失在茫茫風雪裡,天地之間,隻有駿馬長嘶之聲隐隐傳來,癡癡木立,兩滴清淚掠在臉邊。
良久問阿醜道:“父王一生皆為江山奔走,吾受重任,蕩平漠北,欲掃中華。
吾雖視天下如臂使指,然今中華陛下乃我生父,安肯傷之?阿醜啊阿醜,吾若卸去此任,父王豈不深感失望乎?”阿醜道:“單于何須憂慮?魏王千歲自是多情,必不肯為天下而傷人之親也,願單于安心。
” 飄萍搖搖頭,心下郁郁,引軍返回,卻收得曹操之書,道是魏王病重,彌留在即,召飄萍急返,有要事相商。
飄萍歎道:“父王不知我非魏人,我卻知我是魏人也。
”不禁歌曰: 隻道此生已姓曹,何如葉字在肩标!空将熱血播三界,徒使豪情付九霄。
定計籌謀虛費力,行軍布陣漫揮刀。
冥冥天意誰能算,今夜又聞白鶴嚎。
當下召回袁水諸人,托以漠北諸事,自與阿醜投長安來。
黃土茫茫,白雪铠铠,所過之處,但見百姓生民,流離失所,數十年戰亂之苦,今日又豈能得免乎? 長安已近,古城巍巍,玉雪馬卻緩緩遲疑了。
雙雕起伏,飄萍駐馬回望關山,銀妝素裹之下,隐藏有多少鮮血,卻又有誰人能知?飄萍伫立良久,方引阿醜來到卿鳳閣中,四面赤錦雖已殘破,畢竟懸于壁上,塵土滿布,山下流泉已幹,閣中瑤琴猶在,幾根斷弦拖在地上,欄杆上幾支殘燭,長短不齊,餘燼散落,沾于各處,枯葉飄飛,一片蕭瑟荒涼之狀。
飄萍與阿醜道:“兩年前我與倉舒在此成親,誰知當日倉舒便去,屍骨無存,人皆言倉舒化鶴西去矣!”阿醜道:“某在天水,亦聞倉舒乃天生奇才,非凡俗之人也。
” 飄萍微微苦笑,忽聽凄厲一聲長鳴,兩人循聲看時,但見一隻白鶴飛往閣中而來,身後被雙雕追趕甚急。
飄萍口中呼哨,召回雙雕。
那白鶴降下,向飄萍連連搖頭三下,慘叫一聲,往天際飛去。
飄萍跨出一步,叫道:“倉舒,真是你麼?”那白鶴早入雲端,倏忽不見。
飄萍身一顫,怔怔流下淚來。
有《浣溪紗》歎曰: 未待檀郎掀蓋頭,黛眉先染半分愁。
暖春猶在好花休。
卿鳳閣中弦早斷,燭紅錦赤尚悠悠。
重扶
飄萍有何顔面去見父皇!”有《念奴嬌》歎飄萍曰: 分花拂柳,似掠水驚鴻,翩然來去。
燭影搖紅衾帳裡,不是女兒歸宿。
兩份柔情,五分顔色,三份風華度。
回眸一笑,世間誰不傾慕? 為報養父深恩,檀郎厚意,願把功名鑄。
縱馬飛雕平漠北,千萬雄師依附。
踏破雄關,力擒敵首,敵首原親母。
欲哭無淚,江山依舊如故。
時慕容秋水道:“我的寶貝,你是一鎮女王,怎能如此想不開?昔日之事,各為其主,何需計較?爾父十八年來,日夜思念孩兒,若知女兒已返,其心必慰,區區小疾,自如煙消雲散。
” 飄萍道:“女兒不孝,今日方知真名實姓,自當相随父母,萬世不悔。
然而父王養育飄萍十有七年,恩比天高,情比山重,孩兒縱去,不可不辭。
父王與父皇同居天下英雄,為何偏偏不能共存當世耶!母親,須記前日相約,娘親去告父皇,孩兒去請父王,兩邦再休交戰,永止幹戈,孩兒方能穩居父母膝下,安享天倫也!” 慕容秋水忍淚道:“來去終須明白,行事無愧天地,吾兒勝父母多矣。
吾兒既去,早來洛陽。
”母子抱頭又哭一場,飄萍躬送母親上車。
慕容秋水喚阿醜道:“吾雖未問汝乃何方豪傑,亦知汝雖佯狂,實良善之人,長護我兒左右,吾自無擔心之理,好生照顧吾兒,稍有不如意時,早報洛陽。
”阿醜領命,目送逐流、趙薇兩邊護送車仗離去。
飄萍但見一行人消失在茫茫風雪裡,天地之間,隻有駿馬長嘶之聲隐隐傳來,癡癡木立,兩滴清淚掠在臉邊。
良久問阿醜道:“父王一生皆為江山奔走,吾受重任,蕩平漠北,欲掃中華。
吾雖視天下如臂使指,然今中華陛下乃我生父,安肯傷之?阿醜啊阿醜,吾若卸去此任,父王豈不深感失望乎?”阿醜道:“單于何須憂慮?魏王千歲自是多情,必不肯為天下而傷人之親也,願單于安心。
” 飄萍搖搖頭,心下郁郁,引軍返回,卻收得曹操之書,道是魏王病重,彌留在即,召飄萍急返,有要事相商。
飄萍歎道:“父王不知我非魏人,我卻知我是魏人也。
”不禁歌曰: 隻道此生已姓曹,何如葉字在肩标!空将熱血播三界,徒使豪情付九霄。
定計籌謀虛費力,行軍布陣漫揮刀。
冥冥天意誰能算,今夜又聞白鶴嚎。
當下召回袁水諸人,托以漠北諸事,自與阿醜投長安來。
黃土茫茫,白雪铠铠,所過之處,但見百姓生民,流離失所,數十年戰亂之苦,今日又豈能得免乎? 長安已近,古城巍巍,玉雪馬卻緩緩遲疑了。
雙雕起伏,飄萍駐馬回望關山,銀妝素裹之下,隐藏有多少鮮血,卻又有誰人能知?飄萍伫立良久,方引阿醜來到卿鳳閣中,四面赤錦雖已殘破,畢竟懸于壁上,塵土滿布,山下流泉已幹,閣中瑤琴猶在,幾根斷弦拖在地上,欄杆上幾支殘燭,長短不齊,餘燼散落,沾于各處,枯葉飄飛,一片蕭瑟荒涼之狀。
飄萍與阿醜道:“兩年前我與倉舒在此成親,誰知當日倉舒便去,屍骨無存,人皆言倉舒化鶴西去矣!”阿醜道:“某在天水,亦聞倉舒乃天生奇才,非凡俗之人也。
” 飄萍微微苦笑,忽聽凄厲一聲長鳴,兩人循聲看時,但見一隻白鶴飛往閣中而來,身後被雙雕追趕甚急。
飄萍口中呼哨,召回雙雕。
那白鶴降下,向飄萍連連搖頭三下,慘叫一聲,往天際飛去。
飄萍跨出一步,叫道:“倉舒,真是你麼?”那白鶴早入雲端,倏忽不見。
飄萍身一顫,怔怔流下淚來。
有《浣溪紗》歎曰: 未待檀郎掀蓋頭,黛眉先染半分愁。
暖春猶在好花休。
卿鳳閣中弦早斷,燭紅錦赤尚悠悠。
重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