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回 飄萍女掃平漠北 鎮北王一統胡邦

關燈
上回說到飄萍招降了拓跋鮮卑,早有月氏王托鬲來聞得,心下大怒,遂起本國男丁二十萬東征,又請北鮮卑蒙可利克相助,取得拓跋鮮卑,平分土地牛羊。

    蒙可利克亦患于旱災,牛羊缺食,聞言甚喜,亦起二十萬軍夾攻。

    大軍掃蕩拓跋鮮卑,所到之處,殺戮男人,奪取婦女牛羊,占領草原土地,拓跋門一面抵抗,一面急遣人往九原求救。

     曹彰聞得,便與諸人商議,是否深入漠北,諸人皆賀道:“胡部相殘,其勢愈弱,他日更難南下,實國家之幸也,何必理會?”有飄萍曰:“父王之意,欲蕩平北疆,一統漠北,收入轄下,方可夾擊中原,平服四海。

    拓跋降漢,今逢危而不得吾等庇護,是失信于天下也。

    日後更有何邦誠心投順?月氏、北鮮卑敢犯魏漢屬國,自古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吾等不往,是失威于天下也。

    威信俱失,大業怎成!” 有張繡道:“吾昔年在西涼,深知遠征大漠之難:萬裡荒原,戈壁無邊,大軍深入,無水無食,補給艱難,倘遇風沙,更遭覆沒,自古名将所不取也。

    郡主乃是萬金之體,萬不可輕身而往。

    ”飄萍奮然道:“世上無難事,但懼有心人!”與袁水道:“吾師久居漠北,飄萍兒既欲遠征,無師父相助,事難諧也!”袁水道:“飄萍之事,即吾事也,豈能不随?” 當下飄萍決意遠征,問諸将誰願跟随。

    衆人雖有懼意,見飄萍心意已定,卻人人踴躍,都道:“郡主奮勇如此,吾等豈敢落後,願為先登。

    ”飄萍道:“雖四十萬敵軍,皆烏合之衆,不足道也。

    唯沙漠難越,不可全軍而入。

    吾與師父、張君侯先往,倘若有失,子文哥哥尚可相救。

    ” 曹彰道:“飄萍不可,豈有汝當先之理,吾當前去,汝隻在後邊接應。

    ”飄萍拉着曹彰衣角道:“子文哥哥,父王是要妹子以後為鎮北王的,如此大事,妹子若不當先,威信難立也。

    哥哥一鎮統帥,若疼妹子時,勿與相争。

    ”說着滿臉懇求之色,曹彰見得,又豈能不允? 飄萍遂問拓跋求救使沙漠之性,令人往涼州調駱駝五千匹,督兩萬騎兵出征,左隊張繡,右隊袁水,各引本部五千人馬相護,共三萬人馬,越陰山,入漠北。

    黃沙莽莽,千裡奔行,沿途皆是無人之境,早與後軍失去聯絡。

    凡沙暴來時,諸軍皆抱駱駝定住陣型,沿路損折千餘,辎重丢棄無數。

    飄萍将己帳亦設諸軍之中,二十女兵護衛随之遷入,将士同受甘苦,于是衆卒盡皆奮發。

     這日大軍下寨後,軍士來報已經斷水,無法埋鍋造飯。

    飄萍親冒風沙,縱馬巡視,方圓數十裡果是無水。

    思忖良久,即解水囊以示雙雕,雕兒原本通靈,明白飄萍之意,遂展雙翅入雲而去,許久方回,盤旋不肯落下,飄萍知已有水源,便教諸軍飽食酒肉,連夜起程,随雙雕進發,一路飄萍将囊中之水盡賜将士,同忍幹渴,因此諸軍無不感恩而從。

     捱過兩日,士氣将衰之際,方遇河流,終于解此厄難。

    衆軍無不高呼萬歲,紛紛取水,先将來獻與飄萍,三軍上下,于河邊歡度一宵,又自行軍,沿途有河西鮮卑來降,就為向導,早入拓跋鮮卑境内,拓跋門來接,與飄萍言曰:“大半國土皆已月氏被占,辱子拼死抵擋北鮮卑國主蒙可利克,其勢甚危。

    ”飄萍道:“既如此,吾等即刻去救。

    ”令将不卸甲,馬不解鞍,有袁水進曰:“敵衆我寡,縱吾軍去救,未必能解其難也。

    可如此如此,虛張聲勢,待蒙可利克驚走時,随後掩襲。

    ” 飄萍甚喜,令張繡、袁水各領三千兵士,往蒙可利克營寨兩邊山上點火吹号,自領中軍亦起,來到戰陣,登高而望。

    但見山下人喚馬嘶,鼓角高鳴。

    北鮮卑兵卒手執鋼刀,身坐駿馬,奮勇殺來,拓跋部落奮勇抵擋,隻是架不住人多,被殺得頭顱滾落,鮮血狂噴。

    帳篷之中,婦女皆被亂軍擄去,送往北鮮卑營中。

    一時哭喊之聲,響徹雲天。

     陡然正西方炮聲響處,無數火頭升起,雪白的天空頓時烈焰高飄。

    緊接着又一個山頭盡皆燃着,号角鑼鼓之聲大作。

    蒙可利克大驚,瞧見火頭之處,正是北鮮卑營寨,更是心慌。

    早有報來:“魏軍已到,正往此處而來。

    ”蒙可利克臉色微變,道:“後營遭襲,速速退回。

    ”于是正自劫掠之軍,盡數後退。

    拓跋安、拓跋吉正自苦戰,這時喘息過來,便豎起大旗,拓跋部諸軍一齊殺出,蒙可利克急走時,袁水、張繡兩邊沖到,三路夾擊,隻殺得北鮮卑部人仰馬翻,血流成海。

     拓跋安、拓跋吉擂鼓大進,直追到北鮮卑本寨前,蒙可利克見得大營安然無恙,方知中計,号令一聲,營中弓弩手急急登樓,一通亂箭射住陣腳,北鮮卑稍得喘息,軍型稍定,蒙可利克将馬鞭一揚,兩翼散開,後軍撲上,拓跋兄弟急忙結陣相抗,袁水、張繡兩騎殺入陣中,所向之處,胡兵紛紛墜馬。

    蒙可利克大喝一聲,下令諸軍一起還擊,草原之上,足足有十數萬人相互厮殺,哭叫叱罵,交作一團,頃刻間屍橫遍野,刀光火把,交相輝映,果然好一場惡戰! 忽然之間,兩邊主将盡皆發現兵刃相交之速漸降,馬蹄拍地之響漸低,許多兵卒次第住手,相互感染,不多時盡數木立場中。

    厮殺漸弱,真個是寶刀無力,弩箭還壺,鑼鼓皆靜,弓弦不驚,滿場裡隻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