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秋水以身明軍法 安甯千裡破陳登
關燈
小
中
大
夏口周瑜聽說慕容秋水被困土丘,無奈之下,令甘甯好生守城,急點一千軍馬,自與太史慈火速來救,見情勢甚危,當即殺入敵群,接應慕容秋水突圍。
安甯昏迷,不能理事,先前那獻策之将向安甯部将進言:“周瑜起兵來救,自取死也。
乘勢攻取夏口,一舉可下。
”衆皆深然之,私起營中之兵,井欄高架,盡往夏口而來。
甘甯縱然勇武,隻是難為無米之炊,如何當得這許多軍馬,但見箭雨齊發,亂石穿空,夏口兵士盡皆哭喊。
甘甯長歎一聲,開門殺出,于亂軍之中厮殺數番,力氣漸盡,突圍投南去了。
衆軍大集,周瑜見聞報夏口已失,隻得下令撤退。
翌日安甯在夏口清醒,心下若有所失,強振精神安民撫衆。
因那獻計副将佟沖佟化和當機立斷,足智多謀,安甯便上書劉表,請封佟沖為破賊校蔚,收為弟子,親傳武藝。
徐盛救兵方到半途,見夏口已失,長沙危急,領兵返回長沙去了。
隻說慕容秋水與周瑜引敗兵來到襄陽南門外請罪。
葉飄零聞得失了夏口,折了甘甯,如何不怒,聽周郎禀報完畢,道:“公瑾,汝兵力甚微,失城非汝之罪。
且駐紮新城,策應四方。
”沉聲喝道:“慕容秋水,進城回郡府聽候發落。
”拂袖返回。
衆官盡皆顫栗。
大堂上坐定,葉飄零手按佩劍,喝道:“慕容秋水,汝可知罪?”慕容秋水拜伏案前,道:“秋水自知罪重,恭領責罰。
”葉飄零道:“汝不依軍令,私離疫區,動搖民心,此罪一也。
倘身上染病,則有外傳之險,其罪二也。
獨闖敵營,迫得公瑾分兵相救,丢夏口,折甘甯,其罪三也。
三罪并罰,該當如何?” 衆官面面相觑:“僅一條不依軍令之罪已足斬首,何況三罪?”卻見慕容秋水答道:“論罪當斬。
”葉飄零拍案喝道:“即是如此,軍法無情。
來人,拉出去斬首示衆!”執法官顫栗不敢接令。
葉飄零将令箭遞到他手中,這才命三班架起慕容秋水,往外拖去。
衆官慌亂,一齊跪下道:“主公開恩,刀下留人啦!” 葉飄零道:“慕容秋水罪重如山,斷不可恕,如何開恩!”下令執行。
簡雍道:“主公,慕容将軍雖犯重罪,需念夫妻之情。
”葉飄零落淚道:“吾非無情,奈何法不徇私,古之所以然也。
雖天子犯法,亦與庶民同罪也。
”崔琰跪在簡雍之後,道:“主公,荊襄正值緊急關頭,夫人若喪,主公必傷心欲絕而不能理事,則荊襄休矣!主公三思。
” 葉飄零慘然笑道:“有功不賞,有罪不罰,軍中之大忌也。
此例若開,軍心難服,欲保荊襄亦不可得也。
”司馬急出,道:“主公,且息雷霆之怒,聽微臣一言:若論罪責,夫人原本難恕。
若論軍法,夫人難免一死。
然而夫人不斬亦有三:夫人此次,隻為勸返安甯,以消主公平生之憾,違令之由,始于安将軍背反,主公常道安甯若歸可為前部先鋒。
安甯猶可恕,何況夫人乎?此其一也。
荊襄疫病流行,危在旦夕,夫人素有恩澤于民,今斬夫人,恐失天下之望,此其二也。
夏口之失,衆寡懸殊,非唯夫人之罪,四方之敵,虎視眈眈,今斬大将,于軍不利。
此不斬之三也。
願主公詳察。
” 葉飄零道:“其一其二猶有可說,但若非秋水引得公瑾分兵,夏口焉能失守如此之速,待文放援兵趕到,夏口則轉危為安也,何緻此失!”司馬道:“主公,一城得失事小,天下大業最重。
”衆官一齊苦求,葉飄零心中稍回。
忽然探馬急報:“主公,威東将軍于北門外求見。
”衆人齊道:“主公,夫人之事暫緩,可先去見張将軍有何緊急軍情!”葉飄零便與衆官來到城頭,問曰:“清兒,汝不在樊城拒敵,卻來襄陽作甚?” 張清兒拜倒道:“飄零,主公,清兒先破曹豹、後退王忠,斬首萬餘,攻陷南陽,陳登無力西顧,樊城已無憂矣。
今日清兒特來領死。
”衆官聽得此言,心下石頭落地,均想:“夫人得保矣!” 葉飄零道:“清兒于此危難之際能威懾陳登,真千古良将也,大功尚未封賞,何出此不吉之言?”清兒婉轉道:“廬江城防之固,遠勝夏口。
清兒一戰而退,走馬失城,罪甚秋水。
今日樊城無慮,戰事無憂,因此清兒願與秋水同請主公降罪。
” 葉飄零溫言道:“清兒,汝雖罪重,然大破陳登,揚我荊襄威名,若非清兒,樊城已失,襄陽難保,大功難賞,昔日之過不足道也。
待汝他日收複廬江,更有封賞。
”清兒便道:“既然如此,為何不教秋水戴罪立功,收複夏口,而以一時之怒,斬我荊襄支柱?”衆官齊
安甯昏迷,不能理事,先前那獻策之将向安甯部将進言:“周瑜起兵來救,自取死也。
乘勢攻取夏口,一舉可下。
”衆皆深然之,私起營中之兵,井欄高架,盡往夏口而來。
甘甯縱然勇武,隻是難為無米之炊,如何當得這許多軍馬,但見箭雨齊發,亂石穿空,夏口兵士盡皆哭喊。
甘甯長歎一聲,開門殺出,于亂軍之中厮殺數番,力氣漸盡,突圍投南去了。
衆軍大集,周瑜見聞報夏口已失,隻得下令撤退。
翌日安甯在夏口清醒,心下若有所失,強振精神安民撫衆。
因那獻計副将佟沖佟化和當機立斷,足智多謀,安甯便上書劉表,請封佟沖為破賊校蔚,收為弟子,親傳武藝。
徐盛救兵方到半途,見夏口已失,長沙危急,領兵返回長沙去了。
隻說慕容秋水與周瑜引敗兵來到襄陽南門外請罪。
葉飄零聞得失了夏口,折了甘甯,如何不怒,聽周郎禀報完畢,道:“公瑾,汝兵力甚微,失城非汝之罪。
且駐紮新城,策應四方。
”沉聲喝道:“慕容秋水,進城回郡府聽候發落。
”拂袖返回。
衆官盡皆顫栗。
大堂上坐定,葉飄零手按佩劍,喝道:“慕容秋水,汝可知罪?”慕容秋水拜伏案前,道:“秋水自知罪重,恭領責罰。
”葉飄零道:“汝不依軍令,私離疫區,動搖民心,此罪一也。
倘身上染病,則有外傳之險,其罪二也。
獨闖敵營,迫得公瑾分兵相救,丢夏口,折甘甯,其罪三也。
三罪并罰,該當如何?” 衆官面面相觑:“僅一條不依軍令之罪已足斬首,何況三罪?”卻見慕容秋水答道:“論罪當斬。
”葉飄零拍案喝道:“即是如此,軍法無情。
來人,拉出去斬首示衆!”執法官顫栗不敢接令。
葉飄零将令箭遞到他手中,這才命三班架起慕容秋水,往外拖去。
衆官慌亂,一齊跪下道:“主公開恩,刀下留人啦!” 葉飄零道:“慕容秋水罪重如山,斷不可恕,如何開恩!”下令執行。
簡雍道:“主公,慕容将軍雖犯重罪,需念夫妻之情。
”葉飄零落淚道:“吾非無情,奈何法不徇私,古之所以然也。
雖天子犯法,亦與庶民同罪也。
”崔琰跪在簡雍之後,道:“主公,荊襄正值緊急關頭,夫人若喪,主公必傷心欲絕而不能理事,則荊襄休矣!主公三思。
” 葉飄零慘然笑道:“有功不賞,有罪不罰,軍中之大忌也。
此例若開,軍心難服,欲保荊襄亦不可得也。
”司馬急出,道:“主公,且息雷霆之怒,聽微臣一言:若論罪責,夫人原本難恕。
若論軍法,夫人難免一死。
然而夫人不斬亦有三:夫人此次,隻為勸返安甯,以消主公平生之憾,違令之由,始于安将軍背反,主公常道安甯若歸可為前部先鋒。
安甯猶可恕,何況夫人乎?此其一也。
荊襄疫病流行,危在旦夕,夫人素有恩澤于民,今斬夫人,恐失天下之望,此其二也。
夏口之失,衆寡懸殊,非唯夫人之罪,四方之敵,虎視眈眈,今斬大将,于軍不利。
此不斬之三也。
願主公詳察。
” 葉飄零道:“其一其二猶有可說,但若非秋水引得公瑾分兵,夏口焉能失守如此之速,待文放援兵趕到,夏口則轉危為安也,何緻此失!”司馬道:“主公,一城得失事小,天下大業最重。
”衆官一齊苦求,葉飄零心中稍回。
忽然探馬急報:“主公,威東将軍于北門外求見。
”衆人齊道:“主公,夫人之事暫緩,可先去見張将軍有何緊急軍情!”葉飄零便與衆官來到城頭,問曰:“清兒,汝不在樊城拒敵,卻來襄陽作甚?” 張清兒拜倒道:“飄零,主公,清兒先破曹豹、後退王忠,斬首萬餘,攻陷南陽,陳登無力西顧,樊城已無憂矣。
今日清兒特來領死。
”衆官聽得此言,心下石頭落地,均想:“夫人得保矣!” 葉飄零道:“清兒于此危難之際能威懾陳登,真千古良将也,大功尚未封賞,何出此不吉之言?”清兒婉轉道:“廬江城防之固,遠勝夏口。
清兒一戰而退,走馬失城,罪甚秋水。
今日樊城無慮,戰事無憂,因此清兒願與秋水同請主公降罪。
” 葉飄零溫言道:“清兒,汝雖罪重,然大破陳登,揚我荊襄威名,若非清兒,樊城已失,襄陽難保,大功難賞,昔日之過不足道也。
待汝他日收複廬江,更有封賞。
”清兒便道:“既然如此,為何不教秋水戴罪立功,收複夏口,而以一時之怒,斬我荊襄支柱?”衆官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