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回 名揚塞外雖縱意 身陷軍中隻談情

關燈
心。

    八将随後彎弓齊射,八支羽箭團團環繞逐流所射周圍,并無差失。

    玉門關上,銅鈴死士一齊高呼萬歲。

    聲震雲天之際,逐流卻圈馬奔回,又一箭射去,八員健将随後緊跟,每九箭到處,天空中便見慘嘶過去,九支血箭四面迸開,一雕平空墜下。

    三軍将士各自高呼,天地之間但聞得彩聲雷動,久久不歇。

     蘇魯爾正自目眩神離,忽然逐流大喝一聲,彎弓處,一箭往百十步外,大宛中軍帥旗射去,正穿旗心而過,将一面大旗拉展開來,逐流高呼道:“衆兄弟再不出手,更待何時?”于是關上關下,成千将裨、上萬兵丁陡然立起,銅鈴死士一齊勁射,但見那:漫穿黃土飛神箭,怒向紅旗奮鐵弦。

    霹靂大響,千萬支箭鋪天蓋地而出,密密麻麻釘在那旗面上,那旗頓時千瘡百孔,輕風緩緩拂過,但聽得一聲輕響,好端端一面帥旗忽然炸開,千片萬絮分散而落,灑在大宛諸軍頭上,複又飄起,往四方飛散而去。

     蘇魯爾失聲叫道:“真神人也!”逐流将霸王戟往上一舉,銅鈴死士頓時靜下,場中一時萬籁俱寂,大宛兵士屏息凝氣,不敢稍露微聲。

    逐流謂蘇魯爾道:“吾滅烏孫全軍,殺戮已過,不願多沾鮮血。

    汝等非吾敵手,趁早退去,吾代奏皇上,赦汝等之罪!”蘇魯爾大驚,急令各軍班師回國,并不敢與逐流相争。

    從此逐流聲威,震懾西疆,傾動華夏。

    有詩贊逐流道: 彎弓一箭定乾坤,抖起輕風暗卷雲。

    十萬雄師皆變色,三千霸業盡歸塵。

     青春數載一生夢,人世百年幾度春。

    從此唯求能快意,何争殿上做英魂! 又有《漁歌子》贊曰: 天下男兒數項王,翩翩單騎掃西疆。

    神弩勁,玉龍狂,縱橫海内問誰當? 隻表馬超、曹彰兩路援兵已到,原來逐流已以孤軍破烏孫、退大宛,與馬超、曹彰道:“大宛從逆,又有悔心,尚可赦耳,然烏孫主謀進犯,若不追究,非天朝威儀也,吾願與王兄、君侯共讨烏孫,以正不臣,不知意下如何?”馬超道:“殿下之言甚是,銅鈴、西涼二部皆天生戰陣之人,願與殿下同進。

    ” 逐流大喜,有曹彰道:“自桓靈以來,百姓疲于奔命垂四十年,幸陛下英明神武,克定大業,清平四海。

    今天下初定,雍涼羌部歸附未久,不宜大動兵事,烏孫兵潰,數年之内難有動靜,何足憂慮?可待陛下一三計劃之後,另圖他舉不遲。

    ” 逐流道:“吾與銅鈴一部兄弟,自耕自種,自給自足,雖遠征西域,何須耗費國家錢糧?如孟起所言,吾部天生戰陣之人,久閑則懶,懶則病矣,但願為國家出生入死已足,至于封賞官爵,皆非吾部所願,既有外侮在側,焉可不除?”曹彰道:“殿下真欲動時,可先上表奏捷,請皇上下旨如何?” 逐流道:“父皇明鑒萬裡,深知吾心,必然恩準,何必多此一舉?待旨意回時,烏孫已有備矣。

    ”曹彰道:“藩王不宜僭越行事,殿下雖任情縱意,不可落人口實,而生他日之患也。

    ”逐流道:“當初司馬子尚告我避害之計,使吾自誤,抱憾終生。

    子遠哥哥私下屢示憂慮,恐吾他日身遭不測,今王兄亦有斯言,此誠逐流難解矣。

    想吾父為皇上,恩寵素着,兄居太子,友愛有加,吾銅鈴一部,縱橫天下,舉世難敵,世間更有何人能夠害我?願王兄明言。

    ” 曹彰道:“吾非有他意,奈禮不可廢也。

    出征大事,陛下自有主張,殿下萬勿率性而行。

    ”逐流乃從其言,上書長安,告以諸事。

    原來春日将近,江南、兩淮梅雨不絕,當下有歸塵保舉揚州刺史、琅邪諸葛誕、龐統保舉餘杭侯淩統、陸遜保舉九江侯蔣欽、司馬懿保舉關内侯韓浩四人引軍八萬,巡回江上,屯田治水。

    葉飄零盡皆允準,與兵令去,俄而烏孫犯境,告急書已到長安。

    葉飄零召群臣道:“逐流鎮守西疆,既烏孫犯境,必然回擊。

    諸公以為如何?”禦史中丞周循道:“陛下寬心,以鎮西王之神武,銅鈴軍之精銳,而當西域小兒,正如秋風掃落葉,大水蕩平原也,無需數日,捷報将至,陛下何足慮哉?” 廷尉鄧艾道:“二殿下神勇,天下皆服,此行大捷,衆所周知,唯沙場之上,變幻莫測,二殿下素來身先士卒,每逢行軍,必先自陷死地而後求勝。

    今功業已成,天下已定,二殿下今猶如此,稍有疏虞,非陛下之望也。

    ”葉飄零怵然而驚道:“士載此言是也,逐流雖攻無不克,然多為險勝。

    今寰宇安甯之日,何須再作困獸之雄?” 歸塵道:“吾弟起于羌中,輕動幹戈,恐羌部有亂,兒願引中央軍往助之,乞父皇恩準。

    ”葉飄零遂問大司馬安甯道:“歸塵欲動中央軍,安甯以為如何?”安甯道:“陛下一三計劃甫行,萬民休養未畢,若輕動中央軍,錢糧廣耗,固不待言,而四海必難甯也,竊為陛下慮之。

    ”歸塵道:“嶽父所料雖是,奈吾弟恃勇輕進,倘有閃失,吾何安生?”安甯笑道:“荊棘雖繁,怎陷鸾鳳,諒烏孫、大宛,何足道哉!吾料此時逐流已經取勝,不日捷書将至,何勞太子多心?”歸塵道:“但願如嶽父所言。

    ” 當下散朝,不一日,逐流果遞告捷書至,并曰:“愚男逐流再拜父皇萬歲:西戎諸國,不服王化,未識天威,以為大夏之西,中華不能臣也,故聚衆為叛,擾亂邊疆。

    兒臣思天下戰亂方止,生靈疲憊,不敢擾動中央,今西涼已定兩載,頗有積餘,臣敢以一州之地,并西羌、漠北之助,盡收西疆反國,以報中華。

    書不盡言,願待诏命。

    ”葉飄零得書道:“獅兒覺醒,非當日之孺子也。

    然弱寡之軍,而入不毛之地,當虎狼之師,可乎?” 歸塵道:“兒知弟有贲,育之勇,信、布之雄,以萬數之兵,頗足自守,然此番出征,非比往日,夫千裡請戰,敵已有備,又衆寡有别,勝敗已知,兒臣聞強龍雖有力,莫鬥地頭蛇,吾弟欲建奇功,其志可嘉,父皇宜先益其兵士,方可行之。

    ”葉飄零大喜,便欲教安甯調撥兵馬而歸逐流統屬,以增其勢。

     有右丞相陸遜道:“陛下曾言初平海内,既欲号令天下,宜先強幹弱枝,勵精圖治,衆志成城,共鑄盛世。

    若深入敵國,收剿不臣,非地方所為之事也,陛下自斟酌之。

    ”葉飄零道:“伯言之言,深為有理。

    待朕細思之。

    ”使八卦緊急傳令,教逐流暫勿動兵。

    百官乃散。

     葉飄零退入後宮,召歸塵道:“逐流伐蜀,雖功蓋寰宇,然偷度陰平,自置絕地,後得生還,實為萬幸,為父至今思之,猶自感懷。

    吾兒可願引中央軍與逐流分路而進,同破烏孫?”歸塵道:“幾番用兵,空無所獲,兒臣驽鈍,不稱其職,獨自前去,倘有失時,須累了二弟。

    ”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