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回 藩王三取陽平關 太子再攻巴蜀地
關燈
小
中
大
城,孟達果獻上庸而降。
趙統走馬平三郡,問司馬昭道:‘既得三郡,後當如何?‘司馬昭道:‘錦囊尚有,可以再觀。
‘見囊中計曰:‘三郡既得,曹真必救,閉門勿戰,稍頃曹真自退,可拆錦囊之五。
‘趙統便教臧霸守新城,趙廣守魏興,自守上庸,互為犄角。
單表清兒以王平為先鋒,已入子午谷,攀岩砍樹,涉水翻山,每三十裡下一寨,行軍二十日,方出谷口,卻見隻有秦明引少許魏兵把守,一陣驅散。
王平飛馬生獲秦明,卻問清兒道:‘曹真原守于此,何故無人?‘清兒笑道:‘吾料龐士元、司馬仲達智在敵先,豈有不知陽平兵聚,上庸等郡空虛之理?此必東三郡逢危,已急救去也。
‘王平拜服道:‘既如此,可早發樂城,直搗漢中,此莫大之功也。
‘清兒笑道:‘吾今年已四八,轉戰海内,縱橫當世,聲名早顯,今天下唯餘一戰,正是二位殿下揚名時機,吾等何必與少年争功?況曹真轉眼即回,陽平大軍須至,倘輕離谷口,糧道斷絕,死無葬身之地也!‘遂發戰書,往上庸曹真營寨搦戰。
卻說曹真聞得東三郡失于無名小将之手,心下大怒,留秦明巡哨子午谷口,急撲上庸,趙統卻不出戰,曹真教軍士辱罵司馬懿,趙統幾番欲殺時,都被司馬昭勸住。
逢司馬昭前往接應糧車,曹真乃使全軍席地而坐,痛罵趙雲。
趙統實難忍耐,殺下關來,正遇費耀,戰到三十餘合,趙統欲回,鄭文闖到,将趙統截住,幸得司馬昭返回,急來相救,上庸卻被曹真斜刺裡取了,二将引敗兵往魏興而走。
趙統方悟司馬昭之言,重又死守。
曹真複奪上庸,方欲再謀二郡,忽然張清兒差書發到,皆是勸降之言,方知清兒已入子午谷,勃然大怒,又恐二郡軍馬追襲,于是布下計策,緩緩而退,來戰清兒。
司馬昭探得曹真已退,急展第五個錦囊,曰:‘曹真若退,必為張飄渺潛入漢中,可往速攻其尾。
唯真頗識兵機,恐有埋伏,孟達反複小人,本不可用,可使先登,借真斬之。
‘于是臧霸、趙統、趙廣都離三郡,使孟達當先,來追曹真。
趕到沔水,左邊費耀、右邊鄭文齊出,孟達為鄭文砍死,曹真見追兵已沒,急投子午谷而來,正遇王平,戰到三十餘合,未分高下,不提防背後臧霸、趙統、趙廣三路人馬齊到,一陣大殺,魏軍本已勞累,這時更是煙消雲散,撲地而降,曹真隻剩數十騎往漢中落荒而走,哭告曹洪。
曹洪遂盡起漢中之軍,來戰清兒,兩軍在樂城下擺開陣勢,先鋒牛金、孫禮并騎出戰,約戰二十合,清兒劍到,坐下馬已倒,軍士連擒二将。
曹洪提刀而出,與清兒交戰,不覺兩百餘合,清兒撇了曹洪便回,卻喚王平出陣,戰到三十餘合,曹洪氣力不加,敗陣而走。
左邊趙統殺來,右邊趙廣殺來,身後臧霸殺來,王平當心突入,魏軍不能當之,幸得曹真救了,退守樂城。
清兒教王平、趙統分駐黃金、興勢二寨,臧霸救應兩路,吩咐道:‘曹洪已經膽寒,不足為患,汝等在此或戰或不戰,但誘得陽平關軍馬來到,便是大功。
吾部女兒軍,沖鋒陷陣非所長也,大任需爾等少年擔之。
‘自回子午谷口駐守。
有桂英、木蘭語清兒道:‘女兒軍縱橫天下,雷火犀利,弩箭威風,屢敗徐晃,多建大功,大帥何言不能沖鋒陷陣,卻用此等後輩耶?‘清兒道:‘為将者雖視功勞如命,然吾等三十年來建功亦已足矣,王平、二趙、二司馬等皆前程似錦,風華正茂,何不盡力成全其名?‘二女方悟,各守谷口,暢通糧道。
有詩贊清兒曰: 三十三年屢建功,徐娘更有廣心胸。
世傳智勇已無敵,千古誰聞義士風? 卻說孫禮、牛金感清兒高風,皆降了中華。
清兒厚加撫慰,隻是當日雖用後輩,卻恐陽平軍忽至,少年抵敵不住,日夜遣人巡哨,知郭淮、馬忠各分陽平軍馬來救漢中,亦自提備救應諸小。
早說逐流等分作十隊,輪流攻關,鏖兵許久,不能成功,自初秋打到冬至,糧草漸絕,周循勸道:‘飄渺偷越子午谷,漢中已危,陽平關糾集數萬軍馬,坐視不救者,恐吾趁勢而進也,何不暫回?陽平危解,必去救漢中,吾等趁勢殺入,關廂可下也。
‘逐流從之,拔營起寨,複還長安,曹仁等軍死傷無數,好容易緩過氣來,急喚郭淮等道:‘曹子廉新敗,漢中頻頻告急,川口業已逢危,汝與馬忠各引五千生力人馬截斷張清兒歸路,先解漢中之危。
‘張衛勸道:‘陽平關乃漢中屏障,倘若有失,東川難保,不可減兵,漢中雖危,曹子廉多識兵機,西川亦有救應,無需将軍相助。
‘曹仁叱道:‘汝降将豈知軍事?子廉吾弟也,倘漢中已失,西川大門從此敞開,吾困守于此,皆成虛耗軍力也!‘教郭淮、馬忠火速起兵,怎知馬超、高順回軍五十裡,隐匿數日,掉頭忽還,又自攻關,曹仁不敢再行分兵,死守抵擋,早被逐流、周循另尋小路,抄在陽平關後,兩邊攻打,自午時戰到黃
趙統走馬平三郡,問司馬昭道:‘既得三郡,後當如何?‘司馬昭道:‘錦囊尚有,可以再觀。
‘見囊中計曰:‘三郡既得,曹真必救,閉門勿戰,稍頃曹真自退,可拆錦囊之五。
‘趙統便教臧霸守新城,趙廣守魏興,自守上庸,互為犄角。
單表清兒以王平為先鋒,已入子午谷,攀岩砍樹,涉水翻山,每三十裡下一寨,行軍二十日,方出谷口,卻見隻有秦明引少許魏兵把守,一陣驅散。
王平飛馬生獲秦明,卻問清兒道:‘曹真原守于此,何故無人?‘清兒笑道:‘吾料龐士元、司馬仲達智在敵先,豈有不知陽平兵聚,上庸等郡空虛之理?此必東三郡逢危,已急救去也。
‘王平拜服道:‘既如此,可早發樂城,直搗漢中,此莫大之功也。
‘清兒笑道:‘吾今年已四八,轉戰海内,縱橫當世,聲名早顯,今天下唯餘一戰,正是二位殿下揚名時機,吾等何必與少年争功?況曹真轉眼即回,陽平大軍須至,倘輕離谷口,糧道斷絕,死無葬身之地也!‘遂發戰書,往上庸曹真營寨搦戰。
卻說曹真聞得東三郡失于無名小将之手,心下大怒,留秦明巡哨子午谷口,急撲上庸,趙統卻不出戰,曹真教軍士辱罵司馬懿,趙統幾番欲殺時,都被司馬昭勸住。
逢司馬昭前往接應糧車,曹真乃使全軍席地而坐,痛罵趙雲。
趙統實難忍耐,殺下關來,正遇費耀,戰到三十餘合,趙統欲回,鄭文闖到,将趙統截住,幸得司馬昭返回,急來相救,上庸卻被曹真斜刺裡取了,二将引敗兵往魏興而走。
趙統方悟司馬昭之言,重又死守。
曹真複奪上庸,方欲再謀二郡,忽然張清兒差書發到,皆是勸降之言,方知清兒已入子午谷,勃然大怒,又恐二郡軍馬追襲,于是布下計策,緩緩而退,來戰清兒。
司馬昭探得曹真已退,急展第五個錦囊,曰:‘曹真若退,必為張飄渺潛入漢中,可往速攻其尾。
唯真頗識兵機,恐有埋伏,孟達反複小人,本不可用,可使先登,借真斬之。
‘于是臧霸、趙統、趙廣都離三郡,使孟達當先,來追曹真。
趕到沔水,左邊費耀、右邊鄭文齊出,孟達為鄭文砍死,曹真見追兵已沒,急投子午谷而來,正遇王平,戰到三十餘合,未分高下,不提防背後臧霸、趙統、趙廣三路人馬齊到,一陣大殺,魏軍本已勞累,這時更是煙消雲散,撲地而降,曹真隻剩數十騎往漢中落荒而走,哭告曹洪。
曹洪遂盡起漢中之軍,來戰清兒,兩軍在樂城下擺開陣勢,先鋒牛金、孫禮并騎出戰,約戰二十合,清兒劍到,坐下馬已倒,軍士連擒二将。
曹洪提刀而出,與清兒交戰,不覺兩百餘合,清兒撇了曹洪便回,卻喚王平出陣,戰到三十餘合,曹洪氣力不加,敗陣而走。
左邊趙統殺來,右邊趙廣殺來,身後臧霸殺來,王平當心突入,魏軍不能當之,幸得曹真救了,退守樂城。
清兒教王平、趙統分駐黃金、興勢二寨,臧霸救應兩路,吩咐道:‘曹洪已經膽寒,不足為患,汝等在此或戰或不戰,但誘得陽平關軍馬來到,便是大功。
吾部女兒軍,沖鋒陷陣非所長也,大任需爾等少年擔之。
‘自回子午谷口駐守。
有桂英、木蘭語清兒道:‘女兒軍縱橫天下,雷火犀利,弩箭威風,屢敗徐晃,多建大功,大帥何言不能沖鋒陷陣,卻用此等後輩耶?‘清兒道:‘為将者雖視功勞如命,然吾等三十年來建功亦已足矣,王平、二趙、二司馬等皆前程似錦,風華正茂,何不盡力成全其名?‘二女方悟,各守谷口,暢通糧道。
有詩贊清兒曰: 三十三年屢建功,徐娘更有廣心胸。
世傳智勇已無敵,千古誰聞義士風? 卻說孫禮、牛金感清兒高風,皆降了中華。
清兒厚加撫慰,隻是當日雖用後輩,卻恐陽平軍忽至,少年抵敵不住,日夜遣人巡哨,知郭淮、馬忠各分陽平軍馬來救漢中,亦自提備救應諸小。
早說逐流等分作十隊,輪流攻關,鏖兵許久,不能成功,自初秋打到冬至,糧草漸絕,周循勸道:‘飄渺偷越子午谷,漢中已危,陽平關糾集數萬軍馬,坐視不救者,恐吾趁勢而進也,何不暫回?陽平危解,必去救漢中,吾等趁勢殺入,關廂可下也。
‘逐流從之,拔營起寨,複還長安,曹仁等軍死傷無數,好容易緩過氣來,急喚郭淮等道:‘曹子廉新敗,漢中頻頻告急,川口業已逢危,汝與馬忠各引五千生力人馬截斷張清兒歸路,先解漢中之危。
‘張衛勸道:‘陽平關乃漢中屏障,倘若有失,東川難保,不可減兵,漢中雖危,曹子廉多識兵機,西川亦有救應,無需将軍相助。
‘曹仁叱道:‘汝降将豈知軍事?子廉吾弟也,倘漢中已失,西川大門從此敞開,吾困守于此,皆成虛耗軍力也!‘教郭淮、馬忠火速起兵,怎知馬超、高順回軍五十裡,隐匿數日,掉頭忽還,又自攻關,曹仁不敢再行分兵,死守抵擋,早被逐流、周循另尋小路,抄在陽平關後,兩邊攻打,自午時戰到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