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回 太子計陷鎮西王 君皇痛遷龍虎将
關燈
小
中
大
速止,有話好說!”
兩騎從中分開,馬超道:“吾殺汝不得,誓不姓馬!”銀槍飛舞,長戟奔騰,兩将靠近,堪堪又戰三合,未分勝負,西涼子弟湧來,馬岱喚道:“兄長速回,莫動幹戈!”兩将錯镫而過,逐流道:“吾敵汝不過,甘死當場!”稚尾飄搖,盔纓晃蕩,兩将複回,不覺又已三合,不見高低。
忽有大蘇兒引烏孫軍自谷内沖出,二趙、二司馬随後趕來。
銅鈴軍見走脫了大蘇兒,各拔鋼刀,便欲攔截。
有西涼子弟,見銅鈴軍動起兵刃,鼓噪言曰:“殿下君侯相争,餘人焉敢幹涉?”長矛在手,标槍紛出。
王基急令銅鈴死士成圈向外,不得攻擊,馬岱亦束住諸軍,因此大蘇兒得出重圍。
場中大亂,忽然遠處一團黃沙湧起,推出一軍,遮雲蔽日而來,卻是安清,高喚道:“太子令到,殿下、君侯暫住!”逐流、馬超分開,問道:“太子何事?”安清道:“特傳太子之令。
”馬超道:“太子可知鎮西王傷風敗俗之事?”安清道:“未知也!” 馬超道:“既是未知,某先擒之。
”逐流怒道:“汝何等人哉!”兩将複戰,又一軍趕到,卻是張苞,高叫道:“太子有令,身在敵境,不可自相殘殺!”馬超、逐流回馬,問道:“興華何事?”張苞道:“特來為二君解和!”馬超道:“太子可察鎮西王僭越謀反之行?”張苞道:“這卻不知。
” 馬超道:“太子不知,某先捉之。
”逐流怒道:“昔錯看汝矣!”拍馬又上,忽一軍趕到,正是歸塵,軍中金鑼鳴響,歸塵喚道:“吾弟且住,君侯休怒!”場中二人見太子親到,收軍之令又響,不敢酣戰,并騎來見。
歸塵問道:“何事相争?”這邊馬超道:“殿下雖尊,欺我太甚!”那邊逐流曰:“君侯雖健,敢輕妻乎!”王基、馬岱各述緣由。
歸塵聽得分明,謂馬超道:“孟起若信吾言,暫歇雷霆之怒,諒父皇自有公斷也。
”馬超道:“彼行僭越,卻來示好,以超為何人也!”歸塵道:“大敵當前,宜從長計議。
父皇法制嚴明,必有交代。
”喚過逐流、脫脫、趙薇道:“爾等且随我來。
” 四人上了高崗,歸塵道:“弟既與郡主情投意合,便該早告父皇,想父皇有海内之量,君侯亦世之英雄,豈能不成人之美乎?”逐流道:“弟知罪重,雖死不忍脫脫郁郁終生。
”歸塵道:“天下無不可行之事,無不可解之争,但求公道二字也。
弟與公主日後當欲如何?”逐流伏地道:“吾一念之差,壞人無數。
兄長素來關愛,若得成全,猶能與脫脫共處,雖百死而無悔。
鎮西王印绶,願兄長轉回父皇,逐流賊臣逆子,與脫脫同死一處可也,無顔再返京都。
”旁有脫脫公主道:“願共穴而死,雖名節盡毀,聲譽全消,亦無所恨。
”歸塵道:“你是胡女,不知漢禮,卻不想逐流吾弟亦遭萬世唾罵,千夫指責,若何?”脫脫笑道:“吾雖胡女,亦知肝膽相照一辭,因知逐流哥哥亦所甘願,故不多問。
” 趙薇垂首于側,不發一言,歸塵教逐流、脫脫且退,問趙薇道:“還珠已明吾弟與公主心迹,複有何言?”趙薇冷冷道:“吾随殿下名雖其婦,份屬其臣,三年來轉戰天下,縱橫沙場足矣,不敢複有奢望,常山趙雲之後,尚記得事由己定,不必求人!”歸塵低聲道:“吾固知還珠乃世之巾帼,安肯低下于人,隻是心下雖惱,不必自誤,汝婚姻乃父皇親指,不可違旨,可返長安,父皇必為還珠作主。
吾有家書在此,亦煩還珠轉送汝安清妹妹。
”趙薇大是感激,拜别下山,引本部五百護衛返長安而去。
歸塵複召逐流、脫脫上山,道:“還珠深愛吾弟,忽遭此變,一時難耐,恐傷吾弟,故先遣回,吾弟萬勿見怪。
”逐流泣道:“還珠不負我,我負還珠多,不敢再盼還珠見容。
”歸塵道:“中華法令素嚴,昔以母後與父皇之親,私出襄陽之日,城頭遭責,嶽父與父皇之義,威逼李典之時,軍中受刑。
新定民法中,婚後私情,罪已難恕,壞人家室,實更難容。
況此間訛傳吾弟謀反,誤會深種,衆将迷惑,吾縱拼力斡旋,亦難保吾弟矣,今幸賴吾弟之威,烏孫主力已潰,其餘不足為患,弟可速回長安,天下唯有父皇金口,可保吾弟無恙。
” 逐流淚下,翻身拜倒,稚尾觸地,泣道:“昔誤聽人言,常恐兄長登基,難容辱弟,故結馬趙,以為保身張本。
兄長不計前嫌,猶加見愛,此心難安,今見兄長之情,愧恨至甚!”歸塵道:“此人之常情,焉吾弟之過?吾弟請起,父皇之恩,深藏肺腑,手足之情,銘記心中,願生生世世,永為兄弟,長相親愛,此非外人可間也。
” 逐流更是慚愧,謝别兄長,跨上絕影馬,歸塵将自己座下馬匹交與脫脫公主,再三囑道:“吾弟若見父皇,但推昔日因恐馬超生怨,内部不甯,故有後來之行,萬勿直言,以免再為人誣陷謀反,而傷父皇之心。
”逐流受教,摘下銅鈴一隻,與歸塵道:“三萬銅鈴死士,見此銅鈴,如見我面。
舉凡皆英雄之輩,與弟有手足之情,辱弟有罪,不能共處始終,望吾兄好生眷顧。
”歸塵道:“弟之兄弟,即吾之兄弟也。
吾弟安心且返長安,求父皇作主。
”逐流乃别,從他道下山與脫脫公主并騎投東而去,隐于茫茫大漠之間。
歸塵亦下,告一衆銅鈴死士道:“法之所在,衆生平等。
王弟還都,生死難料。
吾等多建功勞,可為王弟作保。
”衆死士聞得王兄已去,一齊面東伏拜,高叫道:“恭送王兄東歸。
”然而逐流離去已遠,唯見風雪凜凜,或有淚落。
至此銅鈴一部亦屬歸塵統領。
有詩歎曰: 銅鈴精銳世間狂,曾使九州仰霸王。
西域鬼途猶漫漫,蜀中絕路尚茫茫。
翻天覆海榮華短,逐虎追熊義氣長。
稚尾飄搖何處去?窮荒碧草幾夕陽。
又有詩贊歸塵曰
忽有大蘇兒引烏孫軍自谷内沖出,二趙、二司馬随後趕來。
銅鈴軍見走脫了大蘇兒,各拔鋼刀,便欲攔截。
有西涼子弟,見銅鈴軍動起兵刃,鼓噪言曰:“殿下君侯相争,餘人焉敢幹涉?”長矛在手,标槍紛出。
王基急令銅鈴死士成圈向外,不得攻擊,馬岱亦束住諸軍,因此大蘇兒得出重圍。
場中大亂,忽然遠處一團黃沙湧起,推出一軍,遮雲蔽日而來,卻是安清,高喚道:“太子令到,殿下、君侯暫住!”逐流、馬超分開,問道:“太子何事?”安清道:“特傳太子之令。
”馬超道:“太子可知鎮西王傷風敗俗之事?”安清道:“未知也!” 馬超道:“既是未知,某先擒之。
”逐流怒道:“汝何等人哉!”兩将複戰,又一軍趕到,卻是張苞,高叫道:“太子有令,身在敵境,不可自相殘殺!”馬超、逐流回馬,問道:“興華何事?”張苞道:“特來為二君解和!”馬超道:“太子可察鎮西王僭越謀反之行?”張苞道:“這卻不知。
” 馬超道:“太子不知,某先捉之。
”逐流怒道:“昔錯看汝矣!”拍馬又上,忽一軍趕到,正是歸塵,軍中金鑼鳴響,歸塵喚道:“吾弟且住,君侯休怒!”場中二人見太子親到,收軍之令又響,不敢酣戰,并騎來見。
歸塵問道:“何事相争?”這邊馬超道:“殿下雖尊,欺我太甚!”那邊逐流曰:“君侯雖健,敢輕妻乎!”王基、馬岱各述緣由。
歸塵聽得分明,謂馬超道:“孟起若信吾言,暫歇雷霆之怒,諒父皇自有公斷也。
”馬超道:“彼行僭越,卻來示好,以超為何人也!”歸塵道:“大敵當前,宜從長計議。
父皇法制嚴明,必有交代。
”喚過逐流、脫脫、趙薇道:“爾等且随我來。
” 四人上了高崗,歸塵道:“弟既與郡主情投意合,便該早告父皇,想父皇有海内之量,君侯亦世之英雄,豈能不成人之美乎?”逐流道:“弟知罪重,雖死不忍脫脫郁郁終生。
”歸塵道:“天下無不可行之事,無不可解之争,但求公道二字也。
弟與公主日後當欲如何?”逐流伏地道:“吾一念之差,壞人無數。
兄長素來關愛,若得成全,猶能與脫脫共處,雖百死而無悔。
鎮西王印绶,願兄長轉回父皇,逐流賊臣逆子,與脫脫同死一處可也,無顔再返京都。
”旁有脫脫公主道:“願共穴而死,雖名節盡毀,聲譽全消,亦無所恨。
”歸塵道:“你是胡女,不知漢禮,卻不想逐流吾弟亦遭萬世唾罵,千夫指責,若何?”脫脫笑道:“吾雖胡女,亦知肝膽相照一辭,因知逐流哥哥亦所甘願,故不多問。
” 趙薇垂首于側,不發一言,歸塵教逐流、脫脫且退,問趙薇道:“還珠已明吾弟與公主心迹,複有何言?”趙薇冷冷道:“吾随殿下名雖其婦,份屬其臣,三年來轉戰天下,縱橫沙場足矣,不敢複有奢望,常山趙雲之後,尚記得事由己定,不必求人!”歸塵低聲道:“吾固知還珠乃世之巾帼,安肯低下于人,隻是心下雖惱,不必自誤,汝婚姻乃父皇親指,不可違旨,可返長安,父皇必為還珠作主。
吾有家書在此,亦煩還珠轉送汝安清妹妹。
”趙薇大是感激,拜别下山,引本部五百護衛返長安而去。
歸塵複召逐流、脫脫上山,道:“還珠深愛吾弟,忽遭此變,一時難耐,恐傷吾弟,故先遣回,吾弟萬勿見怪。
”逐流泣道:“還珠不負我,我負還珠多,不敢再盼還珠見容。
”歸塵道:“中華法令素嚴,昔以母後與父皇之親,私出襄陽之日,城頭遭責,嶽父與父皇之義,威逼李典之時,軍中受刑。
新定民法中,婚後私情,罪已難恕,壞人家室,實更難容。
況此間訛傳吾弟謀反,誤會深種,衆将迷惑,吾縱拼力斡旋,亦難保吾弟矣,今幸賴吾弟之威,烏孫主力已潰,其餘不足為患,弟可速回長安,天下唯有父皇金口,可保吾弟無恙。
” 逐流淚下,翻身拜倒,稚尾觸地,泣道:“昔誤聽人言,常恐兄長登基,難容辱弟,故結馬趙,以為保身張本。
兄長不計前嫌,猶加見愛,此心難安,今見兄長之情,愧恨至甚!”歸塵道:“此人之常情,焉吾弟之過?吾弟請起,父皇之恩,深藏肺腑,手足之情,銘記心中,願生生世世,永為兄弟,長相親愛,此非外人可間也。
” 逐流更是慚愧,謝别兄長,跨上絕影馬,歸塵将自己座下馬匹交與脫脫公主,再三囑道:“吾弟若見父皇,但推昔日因恐馬超生怨,内部不甯,故有後來之行,萬勿直言,以免再為人誣陷謀反,而傷父皇之心。
”逐流受教,摘下銅鈴一隻,與歸塵道:“三萬銅鈴死士,見此銅鈴,如見我面。
舉凡皆英雄之輩,與弟有手足之情,辱弟有罪,不能共處始終,望吾兄好生眷顧。
”歸塵道:“弟之兄弟,即吾之兄弟也。
吾弟安心且返長安,求父皇作主。
”逐流乃别,從他道下山與脫脫公主并騎投東而去,隐于茫茫大漠之間。
歸塵亦下,告一衆銅鈴死士道:“法之所在,衆生平等。
王弟還都,生死難料。
吾等多建功勞,可為王弟作保。
”衆死士聞得王兄已去,一齊面東伏拜,高叫道:“恭送王兄東歸。
”然而逐流離去已遠,唯見風雪凜凜,或有淚落。
至此銅鈴一部亦屬歸塵統領。
有詩歎曰: 銅鈴精銳世間狂,曾使九州仰霸王。
西域鬼途猶漫漫,蜀中絕路尚茫茫。
翻天覆海榮華短,逐虎追熊義氣長。
稚尾飄搖何處去?窮荒碧草幾夕陽。
又有詩贊歸塵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