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回 名揚塞外雖縱意 身陷軍中隻談情
關燈
小
中
大
人在天涯,身在江湖,心在故鄉。
恨高樓百尺,雖窮千裡,春風一曲,難度關牆。
暮鼓悲鳴,玉箫輕唱,枯土黃沙遍地狂。
低眉處,把一杯渾酒,笛短情長。
可憐血滿疆場,歎四野男兒屍骨涼。
笑秦時明月,至今猶在,漢時砂礫,早化窮荒。
斷壁殘垣,紅泥爛瓦,葬盡千年英俊郎。
回頭望,怅方盤内外,總是蒼茫。
列位看官,這一曲《沁園春》,唱的便是敦煌郡北,玉門雄關,當年張骞出使之日,此處曾經駝鈴隐隐,芳草悠悠,而今卻因多年征戰,繁華盡去,唯見那枯黃焦土,血染重沙。
且說那玉門關内有人高巨石,名喚“還鄉石”,凡過路商賈民丁,皆需另行執石擊砸“還鄉石”,否則必然身喪大漠,永不還鄉。
然而自天下大亂以來,還鄉石已沉寂多年,隻至中華建興元年,海内複歸一統,商業複振,民有餘資,玉門關下才又重聞還鄉石被擊叮咚之聲。
然而縱是千山鳥飛盡,萬徑人蹤絕之時,玉門關也畢竟不是人天絕境,偶有那湖海翻騰之士,遊俠江湖之人,漫轉天下,無所不至。
早在興元九年初,即有一人,姓闫名行,已到還鄉石畔,揮石砸擊,彈劍凄歌,歌曰: 技藝成兮護滿門,何如一日喪全身?還鄉石兮知我恨,從此飄零無故人! 歌罷,輕離了中華地,徑出了玉門關,來投烏孫國主昆不莫。
殿前比試,闫行連敗十八名侍衛。
昆不莫大喜,聘為武術教頭,以為從此可以威揚西域,軍震天山,使闫行領骁騎數百向東演武獻技,龜茲、于阗等國國主甚懼,皆從烏孫。
建興元年十月,闫行聞魏國已滅,曹家宗室多降,藏匿民間郭淮、朱靈等将聞葉飄零大赦天下,曹彰、曹休、夏侯霸等魏舊臣皆得重用禮敬,乃出降長安,盡數歸依鎮北王曹彰帳下,中華一統天下,輕搖薄賦,休養生民,遂說昆不莫曰:“西域苦寒,水土不利,臣無餘帛,民少積糧,大王欲成霸業,不宜長守于此,必須奮武行軍,圖取中土,今末将在此教武年餘,壯士已足,中華久經戰亂,元氣大傷,乃四海減稅,養育生靈,不敢妄動大兵,大王宜早率三軍,攻略西涼。
事成則越長安而圖并州,以窺天下,事不成則回西域而隐大漠,以拒中華。
若曠延歲月,中華民豐臣悅,勢力雄強,必然西向,竊為大王慮之。
” 昆不莫聞言大悅,遂聚馬軍五萬,教長子昆普贊督領,闫行為先鋒助之,又發書大宛,約以同起精兵。
有“西疆二秀”,昆不莫二女大蘇兒、小蘇兒一齊勸道:“中華大亂入治,民衆思安,戰之無益,不如通和交好,永為友邦。
且小霸王猶在羌部,銅鈴死士會聚西疆,父王休惹亡國滅門之禍。
”昆不莫問群下道:“此論如何?”對曰:“大王欲封王拜将則可,欲争霸一方則不可。
”昆不莫遂道:“汝女子豈知天下之事?”令昆普贊速發。
于是烏孫騎兵穿越大漠,直投玉門關而來。
黃華、張進探得,一面引數百弓弩手分據玉門關、陽關,以為犄角之勢,一面急發書往武威、西羌求援。
早有逐流聞得,便召本部銅鈴健兒道:“今有烏孫蠻夷之國,不服天威,興兵犯境,諸兄弟意下如何?”衆皆振臂呼道:“吾等随王兄身經百戰,早将生死榮華,付諸度外,但恨不能再馳騁疆場也。
今烏孫自取死路,吾等重得上陣,不亦快哉?”逐流大喜,留一萬銅鈴軍散于羌部,教張既、張恭等分守各處關隘,自與其餘精壯少年兩萬,引諸将來救玉門關,又約馬超、曹彰亦起各地之兵來助。
原來銅鈴軍皆是輕騎,又常年共居一處,調動甚易,行軍極快,因此馬超等雖近在武威,尚未抵達,逐流卻已到得關下。
黃華接入,叙過戰情,逐流便要出戰,黃華忙道:“殿下來援,西涼無憂也。
唯遠來辛苦,衆寡未易,大宛騎兵,尚為烏孫後援,宜會合鎮北王等,方可進兵。
”逐流道:“待敵援兵趕到,是勢愈強也。
吾今先退烏孫,大宛畏服,破之必矣,何必拖延?”正說間,回報闫行讨戰,在關下大罵道:“黃華背主逆賊,中華鼠輩,龜縮關中,不敢露頭,是何道理?” 關門開處,稚尾高飄,銅鈴輕響,早有逐流跑馬而出,王基、趙薇、索憲、趙統、趙廣、司馬師、司馬昭、司馬有名八員少年健将一字擺開。
逐流當心戟指道:“闫行,今天下鹹服中華,汝不識天時,竟又激起兵戈,使四方不甯,此罪殊甚,猶敢大言?知吾之名,趁早罷兵,以免自誤!”闫行喝道:“豎子與馬超殺我全家,此仇不共戴天,欲我罷兵,除死方休!”飛馬處,一柄長矛直取逐流。
八将欲迎,逐流道:“敗軍之将,何足言勇,待吾親自擊之!”縱起絕影馬,橫過霸王戟,接住闫行,陣前交鋒處,大戰四十合,不分勝負,逐流瞠開瞳目,猛喝一聲,霸王戟精光疊起,昆普贊急将旌旗一指,烏孫騎兵掉馬沖殺過來,逐流大笑,棄了闫行,銅鈴振動,一騎馬飛入萬軍,長戟起時,衆番将紛紛落馬,倒地而亡,稚尾飄處,烏孫兵心膽皆裂,群相退避。
王基、趙薇兩邊敵住闫行,司馬昭燃起号火,喊聲響處,左邊楊任,右邊張衛,各引一軍殺出,銅鈴死士不依戰陣,奮舞鋼刀,各自為戰,并不顧餘事,但逢人便殺,所斬首級,皆置腰間皮囊之中,烏孫兵大亂,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昆普贊、闫行盡皆落荒而走于是銅鈴死士人人腰間皆攜敵首而還,一戰之間殺得烏孫全軍覆沒,西疆從此人人駭懼。
隻表大宛王蘇庫羚長子蘇魯爾亦引五萬騎兵,驅駕良駒而來,聞得葉逐流孤軍而出,隻一戰,烏孫已全軍潰散,昆普贊、闫行盡數铩羽而遁,心下大驚,亦隻得引軍前進,前往玉門關搦戰。
報入關中,逐流笑道:“大宛膽氣已折,今日雖至,無能為也。
”欣然上馬,但引八将下關,出陣呼道:“對陣蘇魯爾王子安在?”蘇魯爾勉強出陣道:“西戎蠻愚之輩,見過殿下。
”逐流道:“中華仁德澤被八荒,王子何故起兵來犯?”蘇魯爾道:“大宛與貴國本乃世仇,昔年漢武觊觎吾國駿馬,妄起兵戈,殺我大宛兒郎無數,今貴國一統,他日必然西向,吾國生民,一旦數驚,雖先行下手,亦不得已也。
” 逐流大笑道:“中華威震天下,萬邦臣服,汝西域番邦,安敢侵犯天朝?縱天兵到時,亦隻宜束手歸附,豈敢别生他心?今日教汝觀我中華兒郎武藝,知大宛注定中華藩籬,汝等縱然不服,亦隻可恨情屈命不屈也!”翻身上馬,望見夕陽下一群黑雕湧到天邊,當下一提缰繩,往前馳去,八員健将,一齊跟随在後。
馬蹄翻飛,黃沙疊起,陡聞逐流喝道:“射!”李廣弓開處,一箭疾出,穿過頭雕腹
恨高樓百尺,雖窮千裡,春風一曲,難度關牆。
暮鼓悲鳴,玉箫輕唱,枯土黃沙遍地狂。
低眉處,把一杯渾酒,笛短情長。
可憐血滿疆場,歎四野男兒屍骨涼。
笑秦時明月,至今猶在,漢時砂礫,早化窮荒。
斷壁殘垣,紅泥爛瓦,葬盡千年英俊郎。
回頭望,怅方盤内外,總是蒼茫。
列位看官,這一曲《沁園春》,唱的便是敦煌郡北,玉門雄關,當年張骞出使之日,此處曾經駝鈴隐隐,芳草悠悠,而今卻因多年征戰,繁華盡去,唯見那枯黃焦土,血染重沙。
且說那玉門關内有人高巨石,名喚“還鄉石”,凡過路商賈民丁,皆需另行執石擊砸“還鄉石”,否則必然身喪大漠,永不還鄉。
然而自天下大亂以來,還鄉石已沉寂多年,隻至中華建興元年,海内複歸一統,商業複振,民有餘資,玉門關下才又重聞還鄉石被擊叮咚之聲。
然而縱是千山鳥飛盡,萬徑人蹤絕之時,玉門關也畢竟不是人天絕境,偶有那湖海翻騰之士,遊俠江湖之人,漫轉天下,無所不至。
早在興元九年初,即有一人,姓闫名行,已到還鄉石畔,揮石砸擊,彈劍凄歌,歌曰: 技藝成兮護滿門,何如一日喪全身?還鄉石兮知我恨,從此飄零無故人! 歌罷,輕離了中華地,徑出了玉門關,來投烏孫國主昆不莫。
殿前比試,闫行連敗十八名侍衛。
昆不莫大喜,聘為武術教頭,以為從此可以威揚西域,軍震天山,使闫行領骁騎數百向東演武獻技,龜茲、于阗等國國主甚懼,皆從烏孫。
建興元年十月,闫行聞魏國已滅,曹家宗室多降,藏匿民間郭淮、朱靈等将聞葉飄零大赦天下,曹彰、曹休、夏侯霸等魏舊臣皆得重用禮敬,乃出降長安,盡數歸依鎮北王曹彰帳下,中華一統天下,輕搖薄賦,休養生民,遂說昆不莫曰:“西域苦寒,水土不利,臣無餘帛,民少積糧,大王欲成霸業,不宜長守于此,必須奮武行軍,圖取中土,今末将在此教武年餘,壯士已足,中華久經戰亂,元氣大傷,乃四海減稅,養育生靈,不敢妄動大兵,大王宜早率三軍,攻略西涼。
事成則越長安而圖并州,以窺天下,事不成則回西域而隐大漠,以拒中華。
若曠延歲月,中華民豐臣悅,勢力雄強,必然西向,竊為大王慮之。
” 昆不莫聞言大悅,遂聚馬軍五萬,教長子昆普贊督領,闫行為先鋒助之,又發書大宛,約以同起精兵。
有“西疆二秀”,昆不莫二女大蘇兒、小蘇兒一齊勸道:“中華大亂入治,民衆思安,戰之無益,不如通和交好,永為友邦。
且小霸王猶在羌部,銅鈴死士會聚西疆,父王休惹亡國滅門之禍。
”昆不莫問群下道:“此論如何?”對曰:“大王欲封王拜将則可,欲争霸一方則不可。
”昆不莫遂道:“汝女子豈知天下之事?”令昆普贊速發。
于是烏孫騎兵穿越大漠,直投玉門關而來。
黃華、張進探得,一面引數百弓弩手分據玉門關、陽關,以為犄角之勢,一面急發書往武威、西羌求援。
早有逐流聞得,便召本部銅鈴健兒道:“今有烏孫蠻夷之國,不服天威,興兵犯境,諸兄弟意下如何?”衆皆振臂呼道:“吾等随王兄身經百戰,早将生死榮華,付諸度外,但恨不能再馳騁疆場也。
今烏孫自取死路,吾等重得上陣,不亦快哉?”逐流大喜,留一萬銅鈴軍散于羌部,教張既、張恭等分守各處關隘,自與其餘精壯少年兩萬,引諸将來救玉門關,又約馬超、曹彰亦起各地之兵來助。
原來銅鈴軍皆是輕騎,又常年共居一處,調動甚易,行軍極快,因此馬超等雖近在武威,尚未抵達,逐流卻已到得關下。
黃華接入,叙過戰情,逐流便要出戰,黃華忙道:“殿下來援,西涼無憂也。
唯遠來辛苦,衆寡未易,大宛騎兵,尚為烏孫後援,宜會合鎮北王等,方可進兵。
”逐流道:“待敵援兵趕到,是勢愈強也。
吾今先退烏孫,大宛畏服,破之必矣,何必拖延?”正說間,回報闫行讨戰,在關下大罵道:“黃華背主逆賊,中華鼠輩,龜縮關中,不敢露頭,是何道理?” 關門開處,稚尾高飄,銅鈴輕響,早有逐流跑馬而出,王基、趙薇、索憲、趙統、趙廣、司馬師、司馬昭、司馬有名八員少年健将一字擺開。
逐流當心戟指道:“闫行,今天下鹹服中華,汝不識天時,竟又激起兵戈,使四方不甯,此罪殊甚,猶敢大言?知吾之名,趁早罷兵,以免自誤!”闫行喝道:“豎子與馬超殺我全家,此仇不共戴天,欲我罷兵,除死方休!”飛馬處,一柄長矛直取逐流。
八将欲迎,逐流道:“敗軍之将,何足言勇,待吾親自擊之!”縱起絕影馬,橫過霸王戟,接住闫行,陣前交鋒處,大戰四十合,不分勝負,逐流瞠開瞳目,猛喝一聲,霸王戟精光疊起,昆普贊急将旌旗一指,烏孫騎兵掉馬沖殺過來,逐流大笑,棄了闫行,銅鈴振動,一騎馬飛入萬軍,長戟起時,衆番将紛紛落馬,倒地而亡,稚尾飄處,烏孫兵心膽皆裂,群相退避。
王基、趙薇兩邊敵住闫行,司馬昭燃起号火,喊聲響處,左邊楊任,右邊張衛,各引一軍殺出,銅鈴死士不依戰陣,奮舞鋼刀,各自為戰,并不顧餘事,但逢人便殺,所斬首級,皆置腰間皮囊之中,烏孫兵大亂,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昆普贊、闫行盡皆落荒而走于是銅鈴死士人人腰間皆攜敵首而還,一戰之間殺得烏孫全軍覆沒,西疆從此人人駭懼。
隻表大宛王蘇庫羚長子蘇魯爾亦引五萬騎兵,驅駕良駒而來,聞得葉逐流孤軍而出,隻一戰,烏孫已全軍潰散,昆普贊、闫行盡數铩羽而遁,心下大驚,亦隻得引軍前進,前往玉門關搦戰。
報入關中,逐流笑道:“大宛膽氣已折,今日雖至,無能為也。
”欣然上馬,但引八将下關,出陣呼道:“對陣蘇魯爾王子安在?”蘇魯爾勉強出陣道:“西戎蠻愚之輩,見過殿下。
”逐流道:“中華仁德澤被八荒,王子何故起兵來犯?”蘇魯爾道:“大宛與貴國本乃世仇,昔年漢武觊觎吾國駿馬,妄起兵戈,殺我大宛兒郎無數,今貴國一統,他日必然西向,吾國生民,一旦數驚,雖先行下手,亦不得已也。
” 逐流大笑道:“中華威震天下,萬邦臣服,汝西域番邦,安敢侵犯天朝?縱天兵到時,亦隻宜束手歸附,豈敢别生他心?今日教汝觀我中華兒郎武藝,知大宛注定中華藩籬,汝等縱然不服,亦隻可恨情屈命不屈也!”翻身上馬,望見夕陽下一群黑雕湧到天邊,當下一提缰繩,往前馳去,八員健将,一齊跟随在後。
馬蹄翻飛,黃沙疊起,陡聞逐流喝道:“射!”李廣弓開處,一箭疾出,穿過頭雕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