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回 聖駕凄涼居古殿 旌旗威武震西川
關燈
小
中
大
”巡探道:“即在廣魏,身周隻有三五千人馬。
其餘之軍,或往天水,或取南安去者。
”徐晃聞言,便欲奔廣魏。
朱靈勸曰:“陛下授将軍漢中兵馬,欲接孫順安回川,非誅逐流也。
将軍但欲洗刷前恥,弘揚威武,一旦有失,孫順安之事如何?”徐晃醒悟道:“公言至善,某幾為私恨而誤大事!”遂不行廣魏,投秦川接應孫權去了。
秦川軍民,不知中華虛實,見徐晃軍到,以為雍州光複,多贈糧草。
因此徐晃後路雖斷,卻無憂慮。
中華軍士無不凜然而懼。
逐流見徐晃并不中計,與周循道:“伏擊良機,在所多有,此計雖敗,不足憂也。
徐公明不知兵法,自恃武勇,深入重地,吾何懼哉?使與孫權相合,号令不明,群相交雜,更易破之。
”乃詳加打探,知徐晃迎得孫權涼州之部,宗舍家眷,都護在中軍,不敢再走秦川,遂下隴西,取木門道回漢中,于是會合衆将,前來木門道攔截,當道之上,一場混戰,各自收軍。
徐晃便與孫權曰:“中華軍士,時來騷擾,奪我辎重。
吾軍混雜,戰力頗衰,未到漢中,此間已覆沒矣。
可朱靈護送,吾但擊逐流,中華各軍恐皇子受窘,必來相救,此反客為主之計也。
”朱靈道:“如此公明需獨當中華軍馬,其勢過險,何如合力殺回?”徐晃道:“吾若在此,全軍皆沒,吾若獨行,爾等尚存。
上報陛下,徐晃幸不辱命!”于是将獵豹營精銳投上邦來擊逐流。
中華四面軍馬,果恐逐流受迫,皆棄了孫權,齊救逐流。
卻說徐晃殺到上邦,守門軍士聞風而散,逐流猝不及防,便出東門往臨渭而走。
徐晃趕來,追到一谷,但見逐流旗号在前,都入谷去了。
徐晃見地勢兇險,不敢擅入,登高遠遠望見并無伏兵,這才放心入内,卻不見逐流蹤迹,徐晃心疑,問土人道:“此谷何名?”土人答道:“乃段谷也。
”徐晃大驚道:“段谷者,斷谷也,若壘斷谷口,不能出也。
” 話音方落,一聲炮響,陡然地裂,土石崩飛,躍出一彪軍來,卻是周循料知徐晃多謀,伏兵在外,必不肯入,故先已自山外鑿地道入谷,用木闆撐住,别挖氣孔通訊,引數百人伏于地下,聽得号響,便揭開木闆,諸軍飛出,拒住谷口,亂箭齊下,将徐晃出谷之路截斷。
徐晃望得,謂諸軍道:“後路斷矣,可死命向前!”衆騎奔騰而前,山高路險,林密坑深,諸軍疲累不堪,正行間,陡地裡山左揚旗,山右吹号,兩邊山上,亂箭射下,滾石齊飛,可憐獵豹營數千軍士,傷頭殘足而亡。
徐晃撥開箭雨,擊飛亂石,負傷無數,闖到谷口,銅鈴聲響處,逐流閃出,橫霸王戟,縱絕影馬,喝道:“徐公明,區區反客為主之計,焉瞞得過吾等中華上将,饒你悍勇無及,今已入天羅地網,可速投降!” 徐晃叱曰:“吾大好男兒,豈降無父無母之君!孫仲謀等已經入川,汝等謀劃已成空矣!”飛斧向前,來斬逐流,左邊王基,右邊趙薇,三路軍馬,将徐晃困在當心。
晃執天涯斧,往來沖突,連殺數十人,傷勢愈加,渾身濺血,回望所統之部盡折,仰天大叫道:“兄弟俱喪,吾豈獨生!”聲震雲霄,有如豹吼,中華軍士四面散開,募地裡一箭飛來,穿背而入,徐晃撲地倒了,壽五十三歲。
至此獵豹營将士不複存世焉。
有詩贊曰:功名随水赴東流,壯志猶然繞九州。
古木寒煙今尚在,萬千白骨訴春秋。
有詩歎徐晃、黃忠曰:中天紅日為雲愁,圓月今番又釣鈎。
直下激流方撞石,英雄身已喪荒丘。
逐流既盡滅徐晃并其獵豹營将士,名聲大躁,蜀中山寇強人,綠林豪傑,皆知逐流曾經落草,并推逐流居“綠林盟主”,尊為霸王,遙受封号,為之呼應,自此逐流威震巴蜀,曹睿不安。
蔣濟獻計道:“西羌國主徹裡吉,昔犯魏境,為曹子廉所破,自此與武帝結為姻親,恐中華見罪,時有不安。
可下書贈禮,教西羌起兵而襲隴右,逐流自恃其強,必深入羌境而擊之,昆侖絕頂,非常人可逾,逐流必不能還矣。
”曹睿大喜依言使人到羌國下書。
徹裡吉聞得,教太子迷當、大将俄何燒戈起羌兵十萬,原西涼猛将韓瑛、韓瑤、韓瓊、韓琪為先鋒,進入西涼之境。
單表逐流欲追孫權時,索憲等告曰被朱靈護送越木門投川中去了。
逐流聞得西羌犯境,遂回書長安,請發安甯、張清兒、馬超、趙雲、魏延相助,求軍十萬,同定西羌。
多有人告道:“西羌處高山之上,路途難通,糧草不繼,且不毛之地,天寒地凍,非用武之所,殿下雖有蓋世之才,亦不能深入其境擊之,但可駐守而已。
既滅徐晃,威名已建,何如班師早回?”逐流朗聲笑道:“男兒有志佩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
父皇既欲恩澤西羌,納于版圖,為人子者,豈敢懼地遠路艱乎?世間甯有為将者如是?”遂遣周循回送其書。
這正是:不願居家明史事,但求報國縱兵戈。
畢竟後事如何,還是下回分解。
其餘之軍,或往天水,或取南安去者。
”徐晃聞言,便欲奔廣魏。
朱靈勸曰:“陛下授将軍漢中兵馬,欲接孫順安回川,非誅逐流也。
将軍但欲洗刷前恥,弘揚威武,一旦有失,孫順安之事如何?”徐晃醒悟道:“公言至善,某幾為私恨而誤大事!”遂不行廣魏,投秦川接應孫權去了。
秦川軍民,不知中華虛實,見徐晃軍到,以為雍州光複,多贈糧草。
因此徐晃後路雖斷,卻無憂慮。
中華軍士無不凜然而懼。
逐流見徐晃并不中計,與周循道:“伏擊良機,在所多有,此計雖敗,不足憂也。
徐公明不知兵法,自恃武勇,深入重地,吾何懼哉?使與孫權相合,号令不明,群相交雜,更易破之。
”乃詳加打探,知徐晃迎得孫權涼州之部,宗舍家眷,都護在中軍,不敢再走秦川,遂下隴西,取木門道回漢中,于是會合衆将,前來木門道攔截,當道之上,一場混戰,各自收軍。
徐晃便與孫權曰:“中華軍士,時來騷擾,奪我辎重。
吾軍混雜,戰力頗衰,未到漢中,此間已覆沒矣。
可朱靈護送,吾但擊逐流,中華各軍恐皇子受窘,必來相救,此反客為主之計也。
”朱靈道:“如此公明需獨當中華軍馬,其勢過險,何如合力殺回?”徐晃道:“吾若在此,全軍皆沒,吾若獨行,爾等尚存。
上報陛下,徐晃幸不辱命!”于是将獵豹營精銳投上邦來擊逐流。
中華四面軍馬,果恐逐流受迫,皆棄了孫權,齊救逐流。
卻說徐晃殺到上邦,守門軍士聞風而散,逐流猝不及防,便出東門往臨渭而走。
徐晃趕來,追到一谷,但見逐流旗号在前,都入谷去了。
徐晃見地勢兇險,不敢擅入,登高遠遠望見并無伏兵,這才放心入内,卻不見逐流蹤迹,徐晃心疑,問土人道:“此谷何名?”土人答道:“乃段谷也。
”徐晃大驚道:“段谷者,斷谷也,若壘斷谷口,不能出也。
” 話音方落,一聲炮響,陡然地裂,土石崩飛,躍出一彪軍來,卻是周循料知徐晃多謀,伏兵在外,必不肯入,故先已自山外鑿地道入谷,用木闆撐住,别挖氣孔通訊,引數百人伏于地下,聽得号響,便揭開木闆,諸軍飛出,拒住谷口,亂箭齊下,将徐晃出谷之路截斷。
徐晃望得,謂諸軍道:“後路斷矣,可死命向前!”衆騎奔騰而前,山高路險,林密坑深,諸軍疲累不堪,正行間,陡地裡山左揚旗,山右吹号,兩邊山上,亂箭射下,滾石齊飛,可憐獵豹營數千軍士,傷頭殘足而亡。
徐晃撥開箭雨,擊飛亂石,負傷無數,闖到谷口,銅鈴聲響處,逐流閃出,橫霸王戟,縱絕影馬,喝道:“徐公明,區區反客為主之計,焉瞞得過吾等中華上将,饒你悍勇無及,今已入天羅地網,可速投降!” 徐晃叱曰:“吾大好男兒,豈降無父無母之君!孫仲謀等已經入川,汝等謀劃已成空矣!”飛斧向前,來斬逐流,左邊王基,右邊趙薇,三路軍馬,将徐晃困在當心。
晃執天涯斧,往來沖突,連殺數十人,傷勢愈加,渾身濺血,回望所統之部盡折,仰天大叫道:“兄弟俱喪,吾豈獨生!”聲震雲霄,有如豹吼,中華軍士四面散開,募地裡一箭飛來,穿背而入,徐晃撲地倒了,壽五十三歲。
至此獵豹營将士不複存世焉。
有詩贊曰:功名随水赴東流,壯志猶然繞九州。
古木寒煙今尚在,萬千白骨訴春秋。
有詩歎徐晃、黃忠曰:中天紅日為雲愁,圓月今番又釣鈎。
直下激流方撞石,英雄身已喪荒丘。
逐流既盡滅徐晃并其獵豹營将士,名聲大躁,蜀中山寇強人,綠林豪傑,皆知逐流曾經落草,并推逐流居“綠林盟主”,尊為霸王,遙受封号,為之呼應,自此逐流威震巴蜀,曹睿不安。
蔣濟獻計道:“西羌國主徹裡吉,昔犯魏境,為曹子廉所破,自此與武帝結為姻親,恐中華見罪,時有不安。
可下書贈禮,教西羌起兵而襲隴右,逐流自恃其強,必深入羌境而擊之,昆侖絕頂,非常人可逾,逐流必不能還矣。
”曹睿大喜依言使人到羌國下書。
徹裡吉聞得,教太子迷當、大将俄何燒戈起羌兵十萬,原西涼猛将韓瑛、韓瑤、韓瓊、韓琪為先鋒,進入西涼之境。
單表逐流欲追孫權時,索憲等告曰被朱靈護送越木門投川中去了。
逐流聞得西羌犯境,遂回書長安,請發安甯、張清兒、馬超、趙雲、魏延相助,求軍十萬,同定西羌。
多有人告道:“西羌處高山之上,路途難通,糧草不繼,且不毛之地,天寒地凍,非用武之所,殿下雖有蓋世之才,亦不能深入其境擊之,但可駐守而已。
既滅徐晃,威名已建,何如班師早回?”逐流朗聲笑道:“男兒有志佩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
父皇既欲恩澤西羌,納于版圖,為人子者,豈敢懼地遠路艱乎?世間甯有為将者如是?”遂遣周循回送其書。
這正是:不願居家明史事,但求報國縱兵戈。
畢竟後事如何,還是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