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王思聰廣州路總管府判官紮忽廣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令史常文廣承宣郎廣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都事王巨威承務郎廣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都事楊複承宣郎廣東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經曆穆齊候承宣郎廣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經曆捏古佝中順大夫廣東道宣慰副使佥都元帥府事王從政奉議大夫廣東道宣慰副使佥都元帥府事拜降懷遠大将軍同知廣東道宣慰使司副都元帥阿剌不花中奉大夫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怙裡資善大夫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馬速忽”。

    此壺至今五百餘年,尚能不差時刻,猶可見古人之制作也。

    阮芸台制府仿其式,以錫為壺,置于廳事之旁,時刻俱不能準。

    蓋工人未能得其中之消息也。

    或曰錫不能如銅之堅,故易壞耳。

     《文王鼎》,《宣和博古圖》載鼎銘七字曰“魯公作文王尊彜”。

    薛尚功《鐘鼎款識》載《魯公鼎》銘同,蓋即《博古》之《文王鼎》也。

    姜紹書《韻石齋筆談》記李吾節鎮淮陰,遣中翰黃黃石以千三百金得《文王鼎》于梁嵇少峰家。

    後記此鼎之轉徙甚詳。

    劉公<甬戈>《七頌堂識小錄》雲:“《文王鼎》所見凡二,馮涿鹿、孫退谷二家所藏形制皆同。

    孫氏翡翠尤勝”雲雲。

    此中或即有吾之物亦未可知。

    然世安得有如許《文王鼎》哉?吾之物,其篆文及鼎之輕重大小,《筆談》已言,其與《宣和》所藏迥異。

    誠如所謂“飛凫家見鼎之方而古者即指名為《文王鼎》,恐不免見牛呼戴,見馬呼韓矣”。

     《通志堂經解》納蘭成德容若校刊,實則昆山徐健庵家刊本也。

    高廟有“成德借名,徐乾學逢迎權貴”之旨。

    成為明珠之子。

    徐以其家所藏經解之書荟而付梓,镌成名,攜闆贈之,《序》中絕不一語及徐氏也。

    書中有宋孫莘老《春秋經解》十五卷,而目錄中無之。

    山東朱鸢湖在武英殿提調時得是本,以外間無此書,用活字闆印之,蓋以通志堂未曾付刻也。

    其時校是本者為秦編修敦甫恩複。

    秦家有通志堂刻本,持以告朱,朱愕然,不知當日目中何以缺此也。

    秦雲,據其所見,為目中所無者尚不止此。

    豈是書有續刻欤? 《複齋鐘鼎款識冊》,南宋秦氏喜物也。

    喜為桧子,其門客董良吏為之摹繪成冊。

    今歸揚州阮制軍元,刊本傳世。

    此冊自宋流傳,展轉至明,項氏以銀二百得之。

    又展轉至揚州,秦編修敦甫欲仍以銀二百購之,其人不售,有陸氏者增銀二十,乃歸陸氏。

    陸後攜至杭州,時阮撫浙,因乞跋,阮欲以原購之數取之,不可。

    西湖多禦碑,一日陸忽于碑旁镌“内閣中書臣陸某敬觀”。

    守土者以陸大不敬,将置獄。

    阮以書生無知,乃為解釋。

    陸感德之,獻是冊以謝,遂歸阮。

    夫喜之為人不足重,而其所寶之器其猶存人間與否亦未可知,而乃藉是圖以至于今,使人按圖知古,則敝楮勝于吉金多矣。

    豈其中亦有神物護持之欤? 楊妹子善畫,《圖繪寶鑒》載其畫,有《趙清獻琴鶴圖》特佳。

    但雲不知其名,或曰是清獻之妹,或曰公之女也,或又曰清獻公媳也,總不可考。

    案姜二酉《韻石齋筆談》,乃宋甯宗恭聖皇後妹也。

    姓楊氏,且為南宋人,與清獻姓既不同,而年代複遠,或人所雲舛誤甚矣。

    《筆談》又雲:“凡禦府馬遠畫多命題詠,曾見馬遠《松院鳴琴》小幅,楊娃題其左方雲:”閑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

     多因澹然無味,不比鄭聲淫。

    松院靜,竹樓深,夜沈沈。

    清風拂轸,明月當軒,誰會幽心。

    調寄《訴衷情》。

    “‘庚辰秋,有友持山水畫幅屬題,畫遠山一角,近坡老松蔥郁,松下一人鳴琴,款署馬遠名。

    雖赝物而頗有韻緻,幅邊多題詠。

     餘乃為一絕雲:“宛然如對晚風清,松院沈沈夜月明。

    但少題詞楊妹子,輕吟一阕訴衷情。

    ” 古人收藏名迹,多钤以私印記識。

    賞鑒家一經品題,後人多藉以珍重。

    即賈似道之奸惡,世反以有長字印及秋壑圖章、半山堂等印為可寶。

    項子京搜羅名品,固一世之豪,其傳于今者私印累累,殊不傷雅,而《韻石齋筆談》遽以石衛尉黥美人譬之。

    其載價于楮尾,亦欲後人不輕視耳,乃謂與賈豎甲乙賬簿無異,未免惡詈。

    是則毛西河一流習氣矣。

     詩以道性靈,故往往有谶語。

    《齊五行志》曰:“文惠太子作七言詩,後句辄雲‘愁和谛’,後果有和帝禅位。

    ”又曰:“文惠太子在東宮作《兩頭纖纖》詩,後句雲‘磊磊落落玉山崩’,自此諸王宰相相繼薨徂,二宮晏駕。

    ”唐駱賓王《帝京篇》雲:“倏忽搏風生羽翼,須臾失浪委泥沙。

    ”人謂賓王與敬業興兵揚州,大敗逃死,此其谶也。

    崔曙《試明堂火珠》雲:“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

    ”以是得名,明年卒,唯存一女,名星星。

    元張之翰除松江知府,題桃符雲:“雲間太守過三載,天下元貞第二年。

    ”是歲即卒。

    六安陳鳌中嘉慶丙辰科進士,覆試第一。

    時題為“首夏猶清和”。

    陳起句雲:“入夏初居首,春光剩幾分。

    ” 丙辰以前數科,凡覆試第一,多得狀元,人俱以狀頭期之。

    乃不數日即卒,竟未與殿試。

    又曾見吳雲莊上舍持一扇為畢某詩(忘其名)。

    末句有“空漾人浸一江煙”之句。

    餘曰:“此人恐有水厄。

    ”越歲,雲莊為言前見扇頭作詩人已死于水矣。

    無心出之,往往有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