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車前,群馬聞聲惶悚俱不敢進。
是馬屹然而立,某不知所為。
仆人某者知其故,即解衣物遙擲與其主人,主人接之。
馬知騎者已得物也,乃飛奔而去,迅不可遏。
遇深溝短壁一躍過之,遇推小車者亦一躍過之,落荒而馳,至于曠野無居人之所,兩蹄前跪,俯伏不動,若斂迹避人之狀,某乃得下。
詢諸仆,始知其為響馬也。
蓋盜劫人财如此,馬亦習與性成矣。
是亦格物一事。
禁宰耕牛,地方官之一責也。
北地日宰數十百,亦不之禁。
或言此系菜牛,别為一種。
餘以為未嘗使之耕耳,若耕未見不可也。
張上舍大宗言客甘肅時,曾以問人,據言耕牛脊有駕木之骨,菜牛則無,故不可耕也。
葦仙喜獵,雲獵狼不可造次。
凡狼獨行者可施槍,若兩狼行則當擊其後。
蓋狼行,雄者在前,雌者在後,若雄者被害,雌者必登高處以睐,見人即前,舍命以鬥,槍或施藥不及,必為所傷。
若雌者被擊,則雄者即逸矣。
若三狼,亦止擊其後者。
狼之行恒以三足,其一爪曲以護其喙。
狼喙最畏人擊,故以爪護之,所以禦擊也。
狼若中槍,長号之聲如鬼加厲,最不可聞。
又狼性随煙,鳥槍火出,煙必回退,狼中槍者即随槍煙回撲。
獵者于施槍後随蹬于地,轉首向後,右手拔短刀持向左耳前,以備狼之回撲以刺之也。
若其時有風,槍煙不能回退,必先直上空中而後散,狼中槍亦必上躍與煙齊,而後墜地以斃也。
狼性亦最狠矣,然猶能死其雄。
人之謀其夫者,視之何如也。
都城市中有戲海豹者,圍以布幔,索錢三文乃許入視。
其物實魚而狗頭,喙若虎,四足,類鼈,黑質黃斑若豹皮,長三尺餘,其噓如吼。
與之食物,能以前兩足據桶,出水而奪之,狀甚獰猙。
戲者謂之海豹。
按《山海經》北嶽之山,諸懷之水出焉,其中多旨魚,魚身而犬首。
《說文》有旨、鲔。
郝蘭臯農部謂極似今海狗,登州海中有之,豈即腽肭耶? 麈即今之四不像也,似鹿非鹿,似狍非狍。
其角可為決,時所稱堪達罕(平聲)也。
此獸角根如掌,中如腐朽,色黯黑,以之為決。
周圍黑道勻透者為貴,然百不得一。
其皮可為半臂,衣之愈久則愈厚,愈久亦愈軟。
若為油水所污,俟其幹揉之,仍複如故。
凡皮見水則硬,衣此者若嫌其污,可加氵濯焉。
聞此衣油垢既甚,可禦火,槍刀不利,卒爾亦不能刺也。
關東兵卒多衣之。
徐星伯言阜康縣至綏來縣相距五、六百裡,有一白鹿,大如馬,往來各城,或亦至衙署。
見則人喜,所過城市競以刍秣飼之,多不食,食則其人必福,所入之署,官必有喜。
長文襄自伊犁将軍升任陝甘總督,經阜康,鹿立于公館門外,次日啟行複至。
間數年,文襄以平張格爾封威勇公。
天啟好貓,貓兒房所飼,十、五成群。
牡者人稱某“小厮”,牝者稱某“丫頭”。
或加職銜,則稱“某老爺”。
比中宮例關賞。
見陳《天啟宮詞》。
《筠廊偶筆》所載尚不詳。
元人賣貓有契,《永樂大典》載其契雲:“一隻貓兒是黑斑,本在西方諸佛前。
三藏帶歸家長養,護持經卷鎮民間。
行契是甲賣,與鄰居人看,三面斷價錢,随契已交還。
買主願如石崇富,壽如彭祖福高遷。
倉禾自此巡無怠,鼠殘從茲捕不閑。
不害願牲等六畜,不得偷盜食諸般。
日日在家宅守物,莫走東去與西邊。
如有故違走外去,堂前引過受笞鞭。
年月日契。
“ 太常寺有仙蝶,褐衣色,一稍大,一稍小。
有一翅微缺,人以“老道”稱之。
偶見飛來,或出手祝之曰:“老道,我輩欲得見顔色,請少住。
”蝶即飛落手中。
若人有戲之之意,祝之不住也。
德文莊公官大宗伯兼管太常甚久,蝶常往來于院中。
文莊殁後,蝶忽來殡前旋繞,意若來吊,依依不置,良久乃去。
蓋文莊生平公正,足以感之。
然亦見蝶之通靈也。
格物之學無窮盡也。
平陰朱葦仙雲:“蛇之交,恒以清明為候。
至時至,動以千百。
雌蛇盤屈,雄者以大小層疊于上,疊至五六,以極小者為頂,如砌塔然。
移時乃解。
雌者去,别一雌蛇随即其地盤屈,反其尾以向上,雄者複層疊焉。
午前如是。
若午後,則雄蛇之極小者在下,複以次層疊,雌者居上,如塔倒置。
山東名曰“蛇霧”。
蛇霧之日,周圍數十裡内之蛇皆至一處,或一畝、兩畝之地皆滿。
所交之地每年必于是地,過此則無。
或言地卑濕則然,或言地暖處則然。
交時見人不畏,擊之亦不動。
或以竿挑之,則委地如死。
交必天大霧之日,蓋亦陰氣所感也。
草中有蟄草,聞之久矣。
而未得其詳。
朱葦仙言之頗悉。
此草高寸許,葉微似艾,八楞三尖,有毛。
每霜後,草枯而此獨鮮。
恒于立冬時放花,花着于葉之近本處,如石竹而小,黃色,心似菊,有紅色一線圍之。
花時,凡蜈蚣蠍虺諸蟲紛趨,旋繞三四匝,饣舌其葉而去。
最後則蛇至,且食其花及葉與莖而去,去則蟄矣。
諸蟲之來先于蛇,次春出亦在蛇先。
蛇最後蟄,故出亦在後。
蛇之行屈曲,及食此花行不百曲即止,昂首若噎,少頃複行,行複如是。
至可蟄處,以首着地,而後盤屈不動焉。
百蟲不嗅此花,不能蟄也。
茌平有王氏婦,一日拾薪于野,歸覺頭暈,但昏睡。
醫胗視無病,不食亦不起,如是者兩月餘。
立春後漸醒,驚蟄忽起,病恍然失。
家人問故,乃言拾薪時見有鮮草開花,蟲競來嗅花,因亦摘食之,有頃但覺頭暈,其沈睡初不自知也。
此草或雲即俗所謂透骨草。
努牙時,近根四圍之草皆外向。
此草出,及一寸,中心放一花,花中白心,一線獨抽,即挺莖也。
春着紅花,秋後芟夷既盡,交冬陳根勃發,是謂蟄草,則未之審也。
甘肅徽縣多蝦蟆精。
往往晴天陡作黑雲,遂雨雹,禾稼人畜甚或被傷。
土人謂之“白雨”。
其地每見雲起,辄以槍擊之,轟聲群振,雲亦時散。
平時有入山者,見山谷間蝦蟆無數,不論大小,口俱銜冰。
臯蘭沈大尹仁樹為徽縣少府時,有陣雲起,衆槍齊發,雲中堕一皂靴,送置城隍廟,翌日,失所在。
沈之侄親為星伯同年言之。
蓋蝦蟆陰類,陰氣所積,時或為災。
北地亦常有之。
此精乃喜着皂靴,殊可怪也。
嘉慶己卯秋,河南省黃河決蘭陽口,鄭州、延津,水皆圍城。
河流向由儀封而下。
未決時,
是馬屹然而立,某不知所為。
仆人某者知其故,即解衣物遙擲與其主人,主人接之。
馬知騎者已得物也,乃飛奔而去,迅不可遏。
遇深溝短壁一躍過之,遇推小車者亦一躍過之,落荒而馳,至于曠野無居人之所,兩蹄前跪,俯伏不動,若斂迹避人之狀,某乃得下。
詢諸仆,始知其為響馬也。
蓋盜劫人财如此,馬亦習與性成矣。
是亦格物一事。
禁宰耕牛,地方官之一責也。
北地日宰數十百,亦不之禁。
或言此系菜牛,别為一種。
餘以為未嘗使之耕耳,若耕未見不可也。
張上舍大宗言客甘肅時,曾以問人,據言耕牛脊有駕木之骨,菜牛則無,故不可耕也。
葦仙喜獵,雲獵狼不可造次。
凡狼獨行者可施槍,若兩狼行則當擊其後。
蓋狼行,雄者在前,雌者在後,若雄者被害,雌者必登高處以睐,見人即前,舍命以鬥,槍或施藥不及,必為所傷。
若雌者被擊,則雄者即逸矣。
若三狼,亦止擊其後者。
狼之行恒以三足,其一爪曲以護其喙。
狼喙最畏人擊,故以爪護之,所以禦擊也。
狼若中槍,長号之聲如鬼加厲,最不可聞。
又狼性随煙,鳥槍火出,煙必回退,狼中槍者即随槍煙回撲。
獵者于施槍後随蹬于地,轉首向後,右手拔短刀持向左耳前,以備狼之回撲以刺之也。
若其時有風,槍煙不能回退,必先直上空中而後散,狼中槍亦必上躍與煙齊,而後墜地以斃也。
狼性亦最狠矣,然猶能死其雄。
人之謀其夫者,視之何如也。
都城市中有戲海豹者,圍以布幔,索錢三文乃許入視。
其物實魚而狗頭,喙若虎,四足,類鼈,黑質黃斑若豹皮,長三尺餘,其噓如吼。
與之食物,能以前兩足據桶,出水而奪之,狀甚獰猙。
戲者謂之海豹。
按《山海經》北嶽之山,諸懷之水出焉,其中多旨魚,魚身而犬首。
《說文》有旨、鲔。
郝蘭臯農部謂極似今海狗,登州海中有之,豈即腽肭耶? 麈即今之四不像也,似鹿非鹿,似狍非狍。
其角可為決,時所稱堪達罕(平聲)也。
此獸角根如掌,中如腐朽,色黯黑,以之為決。
周圍黑道勻透者為貴,然百不得一。
其皮可為半臂,衣之愈久則愈厚,愈久亦愈軟。
若為油水所污,俟其幹揉之,仍複如故。
凡皮見水則硬,衣此者若嫌其污,可加氵濯焉。
聞此衣油垢既甚,可禦火,槍刀不利,卒爾亦不能刺也。
關東兵卒多衣之。
徐星伯言阜康縣至綏來縣相距五、六百裡,有一白鹿,大如馬,往來各城,或亦至衙署。
見則人喜,所過城市競以刍秣飼之,多不食,食則其人必福,所入之署,官必有喜。
長文襄自伊犁将軍升任陝甘總督,經阜康,鹿立于公館門外,次日啟行複至。
間數年,文襄以平張格爾封威勇公。
天啟好貓,貓兒房所飼,十、五成群。
牡者人稱某“小厮”,牝者稱某“丫頭”。
或加職銜,則稱“某老爺”。
比中宮例關賞。
見陳《天啟宮詞》。
《筠廊偶筆》所載尚不詳。
元人賣貓有契,《永樂大典》載其契雲:“一隻貓兒是黑斑,本在西方諸佛前。
三藏帶歸家長養,護持經卷鎮民間。
行契是甲賣,與鄰居人看,三面斷價錢,随契已交還。
買主願如石崇富,壽如彭祖福高遷。
倉禾自此巡無怠,鼠殘從茲捕不閑。
不害願牲等六畜,不得偷盜食諸般。
日日在家宅守物,莫走東去與西邊。
如有故違走外去,堂前引過受笞鞭。
年月日契。
“ 太常寺有仙蝶,褐衣色,一稍大,一稍小。
有一翅微缺,人以“老道”稱之。
偶見飛來,或出手祝之曰:“老道,我輩欲得見顔色,請少住。
”蝶即飛落手中。
若人有戲之之意,祝之不住也。
德文莊公官大宗伯兼管太常甚久,蝶常往來于院中。
文莊殁後,蝶忽來殡前旋繞,意若來吊,依依不置,良久乃去。
蓋文莊生平公正,足以感之。
然亦見蝶之通靈也。
格物之學無窮盡也。
平陰朱葦仙雲:“蛇之交,恒以清明為候。
至時至,動以千百。
雌蛇盤屈,雄者以大小層疊于上,疊至五六,以極小者為頂,如砌塔然。
移時乃解。
雌者去,别一雌蛇随即其地盤屈,反其尾以向上,雄者複層疊焉。
午前如是。
若午後,則雄蛇之極小者在下,複以次層疊,雌者居上,如塔倒置。
山東名曰“蛇霧”。
蛇霧之日,周圍數十裡内之蛇皆至一處,或一畝、兩畝之地皆滿。
所交之地每年必于是地,過此則無。
或言地卑濕則然,或言地暖處則然。
交時見人不畏,擊之亦不動。
或以竿挑之,則委地如死。
交必天大霧之日,蓋亦陰氣所感也。
草中有蟄草,聞之久矣。
而未得其詳。
朱葦仙言之頗悉。
此草高寸許,葉微似艾,八楞三尖,有毛。
每霜後,草枯而此獨鮮。
恒于立冬時放花,花着于葉之近本處,如石竹而小,黃色,心似菊,有紅色一線圍之。
花時,凡蜈蚣蠍虺諸蟲紛趨,旋繞三四匝,饣舌其葉而去。
最後則蛇至,且食其花及葉與莖而去,去則蟄矣。
諸蟲之來先于蛇,次春出亦在蛇先。
蛇最後蟄,故出亦在後。
蛇之行屈曲,及食此花行不百曲即止,昂首若噎,少頃複行,行複如是。
至可蟄處,以首着地,而後盤屈不動焉。
百蟲不嗅此花,不能蟄也。
茌平有王氏婦,一日拾薪于野,歸覺頭暈,但昏睡。
醫胗視無病,不食亦不起,如是者兩月餘。
立春後漸醒,驚蟄忽起,病恍然失。
家人問故,乃言拾薪時見有鮮草開花,蟲競來嗅花,因亦摘食之,有頃但覺頭暈,其沈睡初不自知也。
此草或雲即俗所謂透骨草。
努牙時,近根四圍之草皆外向。
此草出,及一寸,中心放一花,花中白心,一線獨抽,即挺莖也。
春着紅花,秋後芟夷既盡,交冬陳根勃發,是謂蟄草,則未之審也。
甘肅徽縣多蝦蟆精。
往往晴天陡作黑雲,遂雨雹,禾稼人畜甚或被傷。
土人謂之“白雨”。
其地每見雲起,辄以槍擊之,轟聲群振,雲亦時散。
平時有入山者,見山谷間蝦蟆無數,不論大小,口俱銜冰。
臯蘭沈大尹仁樹為徽縣少府時,有陣雲起,衆槍齊發,雲中堕一皂靴,送置城隍廟,翌日,失所在。
沈之侄親為星伯同年言之。
蓋蝦蟆陰類,陰氣所積,時或為災。
北地亦常有之。
此精乃喜着皂靴,殊可怪也。
嘉慶己卯秋,河南省黃河決蘭陽口,鄭州、延津,水皆圍城。
河流向由儀封而下。
未決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