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竹葉亭雜記
董相國文恭公年五十大拜,入直軍機,三十餘年,見人從無疾聲厲色,禮貌之周到,雖于童子亦不肯忽也。
而退直入家則性氣殊急。
出門能謙恭數十年如一日,實亦人所難能也。
公鼻中有淤肉閉塞,氣不得通。
每當嚴冬,入西華門,撲面風來,則張口迎之,或風甚氣逆,則小立暫喘。
老年得上氣疾,至冬恒劇,蓋亦由鼻息之不能轉運也。
座師朱相國文正公晚年恒閉目養靜。
門生故舊至,公倚桌坐,以杖支頤。
杖頭置青絹一幅,蓋以拭目也。
與客談,亦不睜目,語喜诙諧。
翰林院土地相傳為昌黎文公,故有文公祠。
公以為代文公者為吳殿撰鴻。
一日丁祭畢,舁轎過文公祠,公自轎中回首作拱介,大聲曰:“老前輩有請矣。
”乙醜除夕,餘至公家,問公歲事如何,因舉胸前荷囊示曰:“可憐此中空空,押歲錢尚無一文也。
”有頃,阍人以節儀呈報曰:“門生某爺某爺節儀若幹封。
”公因謂餘曰:“此數人太呆,我從不識其面,乃以阿堵物付流水耶!”其諧谑如此。
自以為前身為文昌宮之盤陀石,因号盤陀老人。
有請乩者,謂公系文昌二世儲君,名淵石,故字石君。
奏請加梓潼封号,行九拜禮。
卒之日,卧處一布被、布褥而已。
上親賜莫,駕至門即放聲哭,且賜以詩,有“半生唯獨宿,一世不談錢”。
《傳》曰“知臣莫若君”,信哉。
青烏之術似不可信,然亦有可據者,蓋亦在其術之精與否也。
朱文正公其先浙人,曾祖客于京,業鍛。
有江西一士,善地理而道不行,已甚。
居與朱翁鄰,每出入,扃戶則屬朱翁為視焉。
居數歲,怏怏将歸,謂朱翁曰:“承翁愛已久,愧無以報德,意中蔔得佳城二三處,翁能移殡此乎?”翁謝以無力置地。
術士言:“此地價不昂,我力尚能買以贈翁也。
”因以千文買蘆溝西鎮岡塔前地一區,為植榆一株,謂曰:“他年移殡來,樹下即穴也。
前後左右,視此樹均,即葬,後嗣當大貴。
然須堅囑後人:若貴,切無以土冢不華,别加土山與石坊、享堂等物也。
”公嘗為餘外舅言如此。
故公雖入閣,惟土墳一丘,樹二三十株而已。
公殁後,公之侄山東方伯錫爵于墳後培以小土山,中央畫一紅日。
居無何,公子四晶卿遂亡,公之孫觀察塗年未四十而夭,方伯亦褫職責戍,侄孫某守常州府亦降職,比部某病廢。
累世簪纓,頓嗟零落。
餘為公曾孫道其颠末,歸不告家人,竟至墓所将土山毀去之,乃舉于鄉,由教習得縣尹。
公後起乃有人矣。
誰謂術士之言盡不可信耶。
靜海勵氏,大姓也,四世翰林,為直隸望族,三代皆官司寇、少寇。
文恭公杜讷少嗣于杜家,故姓杜。
後欲歸宗,不知其姓,仁皇帝特賜姓勵。
故雖為大姓,人丁不多。
大司寇廷儀,其子也。
少司寇宗萬,其孫也。
曾孫翰林守謙字子大,嘗以臘月宴客,擇客之有貂裘者邀之。
重簾幛風,圍爐炙火,客至其堂,不知其外邊之有寒也。
及入席,益以火爐,客熱甚,加以酒,愈熱,客皆脫裘而飲。
宴罷欲去,紛然<見>裘俱不見。
喧咤間,主人出他裘一一衣客,且人與質票一紙,謝曰:“歲事迫人,無可為計,諸君貂裘俱已借入質庫矣。
”客無如何,唯唯而散。
一時傳為佳話。
仕宦之通塞,實有子平所不能推者。
休甯汪薰亭閣學滋畹,凡日者皆言官不過同知,困頓場屋,始就鹽場大使。
乾隆戊申赴部候選,自分風塵夢不作大羅天上客矣。
候選者例每月朔到部投供。
閣學平生喜鬥馬吊,一日歡會,繼之以夜,次日為月朔,不忍舍之散,同室人有投供者,倩之代。
同室人到部忘之,是月出缺。
汪以月朔未投供也,不得選,懊恨無及,不得已入闱應試。
是科獲售聯捷,成進士,官翰林,不二十年至内閣學士。
使同室者一為投供,則早已執手版聽鼓轅門矣。
然平生不知幾經精子平者推算,竟無一許其為木天人也,亦異矣哉。
或曰:“凡鄉居五日規,即有之,或遇陰晦,則誕生之時多由意度。
蓋時辰不得真也。
”理或然欤。
蕪湖黃左田司空钺,乾隆庚戌進士,授主事,怏怏而歸。
設帳江左,自分終老湖山矣。
嘉慶己未,朱文正公入京,招之來,薦為内廷供奉。
定例,南書房非翰林不能行走,黃乃以候補主事入直懋勤殿。
每日入直,例南齋供奉,由乾清門出入;懋勤殿供奉,隻帶領匠役由石門入。
黃以年近六十且多病,恒有浩然之志。
歲甲子駕幸翰林院,黃格于例不得與。
上以黃當差有年,特賜翰林;又以其頂戴六品,若與編修頭銜,有似降等,因授對品翰林。
以一未經補缺之主事,卒爾得開坊翰林,實異數也。
由此典試、督學、總裁,不及十五年官一品。
庚辰八月,入直樞密。
老福正未可量也。
當候補戶部主事時,上念其貧,命戶部尚書侍郎每歲助銀五百兩,尤為異數。
滿洲、蒙古由翰林出身者,不數年必至閣學、侍郎,若至十餘年則不多有。
蒙古法學士梧門先生,名式善,能詩,性情灑落,有飄然出世之态。
以□□科翰林起家,□□年不過四品。
然每及四品辄踬,今已屢踬屢起矣。
先生喜與文士遊,所居為李西涯之故居。
蘇齋翁閣學顔其西室曰“詩龛”,人因稱為詩龛先生。
晚喜食山藥,又名其齋曰“玉延秋館”。
性不能飲,然有看花飲酒之約,雖風雨必至。
又愛畫,朱青上、素人、野雲時往來其門,号“三朱”。
嘗要三朱作《詩龛圖》,青上寫太湖石,素人、野雲分司竹樹亭榭焉。
詩畫之會,一時稱勝。
嘗蓄王麓台山水小卷,前為南齋諸公題詠,因凡入南齋者,俱請之題。
己巳餘供奉南齋,亦與名楮尾焉。
暮年好學益笃。
卒以學士終。
壬申冬,召餘與孫平叔爾準至其家,告曰:“有事屬二君,二君其為吾祭文墓銘乎。
”神色沮喪。
居無何,果卒。
先生壯而無子,夫人病痿者已若幹年。
買妾久不育,一歲有娠,先生夢窗前桂花大開,然實無有桂也,喜而醒,則家人叩扉報公子誕生矣,因名曰桂馨。
未弱冠成進士。
先是未第時,求婚于英大冢宰煦齋先生。
吾鄉方葆岩制軍精于平,冢宰以桂屬之推,制軍極贊成之。
桂以進士授中書,群謂先生平生學問為文人領袖,公子将光大以食其報也。
不三歲亦病瘵卒,複無嗣。
天道不可知也。
猶記詩龛一聯十六字,錢梅溪隸書,雲“言論大蘇
而退直入家則性氣殊急。
出門能謙恭數十年如一日,實亦人所難能也。
公鼻中有淤肉閉塞,氣不得通。
每當嚴冬,入西華門,撲面風來,則張口迎之,或風甚氣逆,則小立暫喘。
老年得上氣疾,至冬恒劇,蓋亦由鼻息之不能轉運也。
座師朱相國文正公晚年恒閉目養靜。
門生故舊至,公倚桌坐,以杖支頤。
杖頭置青絹一幅,蓋以拭目也。
與客談,亦不睜目,語喜诙諧。
翰林院土地相傳為昌黎文公,故有文公祠。
公以為代文公者為吳殿撰鴻。
一日丁祭畢,舁轎過文公祠,公自轎中回首作拱介,大聲曰:“老前輩有請矣。
”乙醜除夕,餘至公家,問公歲事如何,因舉胸前荷囊示曰:“可憐此中空空,押歲錢尚無一文也。
”有頃,阍人以節儀呈報曰:“門生某爺某爺節儀若幹封。
”公因謂餘曰:“此數人太呆,我從不識其面,乃以阿堵物付流水耶!”其諧谑如此。
自以為前身為文昌宮之盤陀石,因号盤陀老人。
有請乩者,謂公系文昌二世儲君,名淵石,故字石君。
奏請加梓潼封号,行九拜禮。
卒之日,卧處一布被、布褥而已。
上親賜莫,駕至門即放聲哭,且賜以詩,有“半生唯獨宿,一世不談錢”。
《傳》曰“知臣莫若君”,信哉。
青烏之術似不可信,然亦有可據者,蓋亦在其術之精與否也。
朱文正公其先浙人,曾祖客于京,業鍛。
有江西一士,善地理而道不行,已甚。
居與朱翁鄰,每出入,扃戶則屬朱翁為視焉。
居數歲,怏怏将歸,謂朱翁曰:“承翁愛已久,愧無以報德,意中蔔得佳城二三處,翁能移殡此乎?”翁謝以無力置地。
術士言:“此地價不昂,我力尚能買以贈翁也。
”因以千文買蘆溝西鎮岡塔前地一區,為植榆一株,謂曰:“他年移殡來,樹下即穴也。
前後左右,視此樹均,即葬,後嗣當大貴。
然須堅囑後人:若貴,切無以土冢不華,别加土山與石坊、享堂等物也。
”公嘗為餘外舅言如此。
故公雖入閣,惟土墳一丘,樹二三十株而已。
公殁後,公之侄山東方伯錫爵于墳後培以小土山,中央畫一紅日。
居無何,公子四晶卿遂亡,公之孫觀察塗年未四十而夭,方伯亦褫職責戍,侄孫某守常州府亦降職,比部某病廢。
累世簪纓,頓嗟零落。
餘為公曾孫道其颠末,歸不告家人,竟至墓所将土山毀去之,乃舉于鄉,由教習得縣尹。
公後起乃有人矣。
誰謂術士之言盡不可信耶。
靜海勵氏,大姓也,四世翰林,為直隸望族,三代皆官司寇、少寇。
文恭公杜讷少嗣于杜家,故姓杜。
後欲歸宗,不知其姓,仁皇帝特賜姓勵。
故雖為大姓,人丁不多。
大司寇廷儀,其子也。
少司寇宗萬,其孫也。
曾孫翰林守謙字子大,嘗以臘月宴客,擇客之有貂裘者邀之。
重簾幛風,圍爐炙火,客至其堂,不知其外邊之有寒也。
及入席,益以火爐,客熱甚,加以酒,愈熱,客皆脫裘而飲。
宴罷欲去,紛然<見>裘俱不見。
喧咤間,主人出他裘一一衣客,且人與質票一紙,謝曰:“歲事迫人,無可為計,諸君貂裘俱已借入質庫矣。
”客無如何,唯唯而散。
一時傳為佳話。
仕宦之通塞,實有子平所不能推者。
休甯汪薰亭閣學滋畹,凡日者皆言官不過同知,困頓場屋,始就鹽場大使。
乾隆戊申赴部候選,自分風塵夢不作大羅天上客矣。
候選者例每月朔到部投供。
閣學平生喜鬥馬吊,一日歡會,繼之以夜,次日為月朔,不忍舍之散,同室人有投供者,倩之代。
同室人到部忘之,是月出缺。
汪以月朔未投供也,不得選,懊恨無及,不得已入闱應試。
是科獲售聯捷,成進士,官翰林,不二十年至内閣學士。
使同室者一為投供,則早已執手版聽鼓轅門矣。
然平生不知幾經精子平者推算,竟無一許其為木天人也,亦異矣哉。
或曰:“凡鄉居五日規,即有之,或遇陰晦,則誕生之時多由意度。
蓋時辰不得真也。
”理或然欤。
蕪湖黃左田司空钺,乾隆庚戌進士,授主事,怏怏而歸。
設帳江左,自分終老湖山矣。
嘉慶己未,朱文正公入京,招之來,薦為内廷供奉。
定例,南書房非翰林不能行走,黃乃以候補主事入直懋勤殿。
每日入直,例南齋供奉,由乾清門出入;懋勤殿供奉,隻帶領匠役由石門入。
黃以年近六十且多病,恒有浩然之志。
歲甲子駕幸翰林院,黃格于例不得與。
上以黃當差有年,特賜翰林;又以其頂戴六品,若與編修頭銜,有似降等,因授對品翰林。
以一未經補缺之主事,卒爾得開坊翰林,實異數也。
由此典試、督學、總裁,不及十五年官一品。
庚辰八月,入直樞密。
老福正未可量也。
當候補戶部主事時,上念其貧,命戶部尚書侍郎每歲助銀五百兩,尤為異數。
滿洲、蒙古由翰林出身者,不數年必至閣學、侍郎,若至十餘年則不多有。
蒙古法學士梧門先生,名式善,能詩,性情灑落,有飄然出世之态。
以□□科翰林起家,□□年不過四品。
然每及四品辄踬,今已屢踬屢起矣。
先生喜與文士遊,所居為李西涯之故居。
蘇齋翁閣學顔其西室曰“詩龛”,人因稱為詩龛先生。
晚喜食山藥,又名其齋曰“玉延秋館”。
性不能飲,然有看花飲酒之約,雖風雨必至。
又愛畫,朱青上、素人、野雲時往來其門,号“三朱”。
嘗要三朱作《詩龛圖》,青上寫太湖石,素人、野雲分司竹樹亭榭焉。
詩畫之會,一時稱勝。
嘗蓄王麓台山水小卷,前為南齋諸公題詠,因凡入南齋者,俱請之題。
己巳餘供奉南齋,亦與名楮尾焉。
暮年好學益笃。
卒以學士終。
壬申冬,召餘與孫平叔爾準至其家,告曰:“有事屬二君,二君其為吾祭文墓銘乎。
”神色沮喪。
居無何,果卒。
先生壯而無子,夫人病痿者已若幹年。
買妾久不育,一歲有娠,先生夢窗前桂花大開,然實無有桂也,喜而醒,則家人叩扉報公子誕生矣,因名曰桂馨。
未弱冠成進士。
先是未第時,求婚于英大冢宰煦齋先生。
吾鄉方葆岩制軍精于平,冢宰以桂屬之推,制軍極贊成之。
桂以進士授中書,群謂先生平生學問為文人領袖,公子将光大以食其報也。
不三歲亦病瘵卒,複無嗣。
天道不可知也。
猶記詩龛一聯十六字,錢梅溪隸書,雲“言論大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