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開坊翰林大考三等,非降職即改官。
壬申二月六日大考,黃左田庶子钺考列三等第二十七名,同年瞿子臯贊善昂三等二十六名,恐懼見于顔色。
旨下,黃庶子以上俱照舊供職,瞿得無虞。
沈侍講學厚、張□□師泌皆以三等末改官,甯庶子右齋亦改員外。
時桂香東侍郎掌院事,以甯為庶子系正五品,始奏請改郎中。
此次一等四名:徐少鶴編修顔以第一授侍讀學土,陳荔峰編修嵩慶以第二授侍講學士,顧南雅編修莼以第三名授侍讀,餘以第四授侍講。
彭春農編修以二等一名授左贊善。
戊寅二月十三日翰詹大考,瞿子臯以庶子考列三等,仍符上次名數,官階則與黃同,乃改郎中。
福建楊蓉峰侍講以三等九名,衡山聶鏡圃洗馬以三等二十名俱改郎中,同年彭寶臣修撰以侍講考三等三十名改員外,揚州程漱泉宮贊壽齡以三等三十四名改主事。
此次一等五名:潘雲閣編修錫恩以第一授侍讀,顧耕石編修元熙以第二、同年錢金粟編修林以第四俱授侍講,吳藹人修撰信中以第三授庶子,許萊山編修邦光以第五授贊善,白小山學士考三等第五未改。
信乎其有數也。
修撰之改部,則彭寶臣一人而已。
校勘館書本當加慎,逢徽号擡頭處尤為緊要。
餘壬申歲充武英殿提調,以刊本錯誤降職,同事及校對褫遣有差。
戊寅順天鄉試,場中号口貼科場條例,高宗廟号“宗”字誤寫“祖”字,姚上舍宴指其誤,監臨始知之。
查系舊刷條例之錯,具折參奏。
舊提調官禮部孔郎中昭虔褫職。
纂修員外郎常德、黃維烈、達麟,主事喻元準、尹濟源,前郎中蔡銮揚,前員處薩迎阿以頒發條例時随同畫稿;校對主事程采、梁章钜以所校黃绫本不誤,隻此本因供事未曾送校,俱降一級留任。
舊堂官戴協揆革職留任。
穆少寇克登布、姚少農文田降四級留任。
多侍郎山以頭等侍衛,前往哈密作為辦事大臣。
寶大理興降二級,以三等侍衛前往吐魯番作為領隊大臣。
周府丞钺以專辦科場,降三級調用。
監臨善侍郎慶、韓京兆鼎晉以自行覺察免議。
典京兆試向來三人四人不等,嘉慶戊辰隻二人。
英煦齋先生是年以七月二十八日奉命赴盛京查案。
及旋京,睿廟谕雲:“凡事皆有一定。
鄉科本拟命爾主試,其時忽忘,令赴沈陽。
他無可勝任者,因少一人。
”始知是科主試本亦三人,屆時以一人出差遂缺耳。
先生之出差,蓋亦冥冊中是科無先生名也。
師生豈偶然哉! 壬午順天鄉試,旗生中有兩錫麟,一官卷,一民卷。
彌封所誤以官卷包入民卷,中式及填榜系官卷。
是科官卷額中三名,今且溢額,乃以中式第九十一名之旗官一卷去之。
去一官卷,則民卷缺額一名,匆遽以落卷補之。
俄頃之間一得一失,豈非數哉。
辛卯順天鄉試,德遠村副憲之弟以本旗送考冊未列官卷,秀楚翹侍郎之子以彌封官錯入民卷,俱以民卷中式。
是科旗官應中四名,今中六名,亦數應如此而巧為此錯也。
順天鄉試,例于九月朔呈進中式前十卷。
辛卯,上以解元文甚不佳移第三,以南元為第一。
發卷出,奏事太監曹某奏:“順天榜向以順天省人為第一。
”上乃易還之。
順天鄉試及會試,同考薦卷,向不許夾批語。
壬午九月有旨,令以後考官薦卷加批。
從王禦史松年之請也。
新進士殿甲後,朝考最重,蓋庶常之得否,隻争朝考入選與否耳。
其入選有不用庶吉士者,或其省入選人多,不能全用。
如甲戌科浙江省入選者十二人,用庶常者九人,其三人則一部、兩即用。
其不入選者而得授庶吉士,必其省或有全不入選,或有而太少,故不入選者亦得邀用一二人。
每科朝考約取七、八十人。
道光壬午朝考,取六十五人,拟定名次進呈。
上抑第一名王煜為第三,抑第四名陳憲曾置于末,第五名陳嘉樹為四十九名,餘皆前後更易,家弟柬之以二十一名改五十三名,取第六十名許冠瀛為第一,複于不入選者欽取七人,第二名楊上容即初不入選者也。
及引見時,上但視其人之可否而已,不論朝考入選與否也。
朝考入選而年輕者授庶吉士,其有須者俱即用知縣,蓋以其歲長可外任也。
此榜庶常三十九人,隻張少寇映漢之侄一人有須耳。
其朝考不入選而年最幼者以部屬用。
上洞悉各部人員擁擠,補缺實難,以年輕者足以學習需補也。
是科用部屬者十七人,用知縣者一百五十二人。
雖三甲末俱邀錄用,未有如此之盛者也。
其已有職官者,向俱盡先補用,此次俱歸班。
蒙古郭絡碩瑚以候補主事歸班,直隸殿試二甲、朝考入選之徐青照以捐納同知銜充館上謄錄歸班,河南第一名王庭蘭以候補中書歸班。
壬午科廣東朝考入選者惟張進士維屏一人。
張素善詩,殿試得二甲,朝考入選,自幸可冀庶吉士,及引見,張以知縣用。
曾君望顔殿試三甲,朝考未入選,乃得庶常。
是固有幸有不幸也。
張蓋亦為須累矣。
試差未回即授學政,每科間有之,然不多得。
壬午歲除直隸督學毛伯雨式郇,浙江杜石樵塄,江西周式方系英調江蘇,廣東白小山熔、南陳午橋鴻例應留任外,李芝齡閣學宗以江西正考為江西學政,沈定甫讀學維鏽以福建正考為福建學政,張海山編修嶽崧以四川正考為陝、甘學政,祝蘅畦編修慶蕃以江西副考為廣西學政,沈編修巍皆以四川副考為湖南學政,李卷卿編修浩以某省正考為湖北學政,餘同年何仙槎祭酒淩漢以山東正考為山東學政,門生吳梅梁禦史傑以陝、甘正考為四川學政,考官留學政未有如此之盛者也,其由内簡者四人而已。
程春廬理少同文授奉天府丞兼學政,吳巢松編修慈鶴授河南學政,同年徐少鶴閣學授安徽學政,鄒禮耕侍講植行授山西學政。
諸君中李芝齡閣學春闱充副總裁,祝蘅畦、李卷卿兩編修春闱充同考官,一歲三差,尤為盛事。
徐少鶴閣學于嘉慶壬申任安徽學政,此次複至安徽,癸酉、乙酉兩度拔貢皆出其門,亦藝林佳話。
學政莫利于廣東。
己卯,傅石坡光少同年棠将終任而卒。
繼之者為顧根實侍讀元熙,未終任亦卒。
再繼者為朱編修階吉,到任數月又卒。
于是将為不利之地矣。
壬午四月朱編修缺出,以伍石生編修長華補之。
六月伍改授廣西右江道,以白小山少詹熔補之,其時伍莅任,甫按部南雄未畢事也。
傳說學政衙門與運司衙門相接,運司素不利,有道士為之樹天燈杆,自此杆立,運司每升而學政乃不利。
三年之中四易學政,其前相繼死者三人,伍到任複不及一月而去。
果有關于風水欤。
廣東朱督學階吉,汪筆山方伯之甥也。
其未得學政之前,夢一人告之曰:“君之祿位與君舅氏相若也。
”汪時為廣東方伯,竊意異日或亦任嶺南方伯耶。
未幾,汪卒于任,朱憶前夢,殊惡之。
不數月,乃有督學之命,莅任數月即卒。
朱以編修從未衡文,驟得廣東督學,孰知乃其死所也。
與其舅官職雖不同,而同卒于廣東,亦可謂妖夢是踐矣。
程鶴樵中丞國仁以禦史督學廣東,任滿晉卿階。
後出為山東、甘肅方伯,遊擢山東巡撫,以事左遷部郎,辛巳起為廣東方伯,壬午夏,調江甯方伯。
其時廣東朱督學新沒,伍石生編修方出京,上以新任到廣東需時,歲屆大比,多士觀光志切,因命程權督學,簿書堆裡抽身衡文。
星家嘗有文星預度之說,其或然耶。
毛伯雨少宗伯式郇其先德名輝祖,曾在上書房行走。
毛以嘉慶己未與毛靈舒閣學同舉進士,及散館,閣學留館,宗伯改部。
閣學擢詹事時,睿皇謂董文恭公曰:“毛師傅之子亦官詹事矣。
”董乃以新
壬申二月六日大考,黃左田庶子钺考列三等第二十七名,同年瞿子臯贊善昂三等二十六名,恐懼見于顔色。
旨下,黃庶子以上俱照舊供職,瞿得無虞。
沈侍講學厚、張□□師泌皆以三等末改官,甯庶子右齋亦改員外。
時桂香東侍郎掌院事,以甯為庶子系正五品,始奏請改郎中。
此次一等四名:徐少鶴編修顔以第一授侍讀學土,陳荔峰編修嵩慶以第二授侍講學士,顧南雅編修莼以第三名授侍讀,餘以第四授侍講。
彭春農編修以二等一名授左贊善。
戊寅二月十三日翰詹大考,瞿子臯以庶子考列三等,仍符上次名數,官階則與黃同,乃改郎中。
福建楊蓉峰侍講以三等九名,衡山聶鏡圃洗馬以三等二十名俱改郎中,同年彭寶臣修撰以侍講考三等三十名改員外,揚州程漱泉宮贊壽齡以三等三十四名改主事。
此次一等五名:潘雲閣編修錫恩以第一授侍讀,顧耕石編修元熙以第二、同年錢金粟編修林以第四俱授侍講,吳藹人修撰信中以第三授庶子,許萊山編修邦光以第五授贊善,白小山學士考三等第五未改。
信乎其有數也。
修撰之改部,則彭寶臣一人而已。
校勘館書本當加慎,逢徽号擡頭處尤為緊要。
餘壬申歲充武英殿提調,以刊本錯誤降職,同事及校對褫遣有差。
戊寅順天鄉試,場中号口貼科場條例,高宗廟号“宗”字誤寫“祖”字,姚上舍宴指其誤,監臨始知之。
查系舊刷條例之錯,具折參奏。
舊提調官禮部孔郎中昭虔褫職。
纂修員外郎常德、黃維烈、達麟,主事喻元準、尹濟源,前郎中蔡銮揚,前員處薩迎阿以頒發條例時随同畫稿;校對主事程采、梁章钜以所校黃绫本不誤,隻此本因供事未曾送校,俱降一級留任。
舊堂官戴協揆革職留任。
穆少寇克登布、姚少農文田降四級留任。
多侍郎山以頭等侍衛,前往哈密作為辦事大臣。
寶大理興降二級,以三等侍衛前往吐魯番作為領隊大臣。
周府丞钺以專辦科場,降三級調用。
監臨善侍郎慶、韓京兆鼎晉以自行覺察免議。
典京兆試向來三人四人不等,嘉慶戊辰隻二人。
英煦齋先生是年以七月二十八日奉命赴盛京查案。
及旋京,睿廟谕雲:“凡事皆有一定。
鄉科本拟命爾主試,其時忽忘,令赴沈陽。
他無可勝任者,因少一人。
”始知是科主試本亦三人,屆時以一人出差遂缺耳。
先生之出差,蓋亦冥冊中是科無先生名也。
師生豈偶然哉! 壬午順天鄉試,旗生中有兩錫麟,一官卷,一民卷。
彌封所誤以官卷包入民卷,中式及填榜系官卷。
是科官卷額中三名,今且溢額,乃以中式第九十一名之旗官一卷去之。
去一官卷,則民卷缺額一名,匆遽以落卷補之。
俄頃之間一得一失,豈非數哉。
辛卯順天鄉試,德遠村副憲之弟以本旗送考冊未列官卷,秀楚翹侍郎之子以彌封官錯入民卷,俱以民卷中式。
是科旗官應中四名,今中六名,亦數應如此而巧為此錯也。
順天鄉試,例于九月朔呈進中式前十卷。
辛卯,上以解元文甚不佳移第三,以南元為第一。
發卷出,奏事太監曹某奏:“順天榜向以順天省人為第一。
”上乃易還之。
順天鄉試及會試,同考薦卷,向不許夾批語。
壬午九月有旨,令以後考官薦卷加批。
從王禦史松年之請也。
新進士殿甲後,朝考最重,蓋庶常之得否,隻争朝考入選與否耳。
其入選有不用庶吉士者,或其省入選人多,不能全用。
如甲戌科浙江省入選者十二人,用庶常者九人,其三人則一部、兩即用。
其不入選者而得授庶吉士,必其省或有全不入選,或有而太少,故不入選者亦得邀用一二人。
每科朝考約取七、八十人。
道光壬午朝考,取六十五人,拟定名次進呈。
上抑第一名王煜為第三,抑第四名陳憲曾置于末,第五名陳嘉樹為四十九名,餘皆前後更易,家弟柬之以二十一名改五十三名,取第六十名許冠瀛為第一,複于不入選者欽取七人,第二名楊上容即初不入選者也。
及引見時,上但視其人之可否而已,不論朝考入選與否也。
朝考入選而年輕者授庶吉士,其有須者俱即用知縣,蓋以其歲長可外任也。
此榜庶常三十九人,隻張少寇映漢之侄一人有須耳。
其朝考不入選而年最幼者以部屬用。
上洞悉各部人員擁擠,補缺實難,以年輕者足以學習需補也。
是科用部屬者十七人,用知縣者一百五十二人。
雖三甲末俱邀錄用,未有如此之盛者也。
其已有職官者,向俱盡先補用,此次俱歸班。
蒙古郭絡碩瑚以候補主事歸班,直隸殿試二甲、朝考入選之徐青照以捐納同知銜充館上謄錄歸班,河南第一名王庭蘭以候補中書歸班。
壬午科廣東朝考入選者惟張進士維屏一人。
張素善詩,殿試得二甲,朝考入選,自幸可冀庶吉士,及引見,張以知縣用。
曾君望顔殿試三甲,朝考未入選,乃得庶常。
是固有幸有不幸也。
張蓋亦為須累矣。
試差未回即授學政,每科間有之,然不多得。
壬午歲除直隸督學毛伯雨式郇,浙江杜石樵塄,江西周式方系英調江蘇,廣東白小山熔、南陳午橋鴻例應留任外,李芝齡閣學宗以江西正考為江西學政,沈定甫讀學維鏽以福建正考為福建學政,張海山編修嶽崧以四川正考為陝、甘學政,祝蘅畦編修慶蕃以江西副考為廣西學政,沈編修巍皆以四川副考為湖南學政,李卷卿編修浩以某省正考為湖北學政,餘同年何仙槎祭酒淩漢以山東正考為山東學政,門生吳梅梁禦史傑以陝、甘正考為四川學政,考官留學政未有如此之盛者也,其由内簡者四人而已。
程春廬理少同文授奉天府丞兼學政,吳巢松編修慈鶴授河南學政,同年徐少鶴閣學授安徽學政,鄒禮耕侍講植行授山西學政。
諸君中李芝齡閣學春闱充副總裁,祝蘅畦、李卷卿兩編修春闱充同考官,一歲三差,尤為盛事。
徐少鶴閣學于嘉慶壬申任安徽學政,此次複至安徽,癸酉、乙酉兩度拔貢皆出其門,亦藝林佳話。
學政莫利于廣東。
己卯,傅石坡光少同年棠将終任而卒。
繼之者為顧根實侍讀元熙,未終任亦卒。
再繼者為朱編修階吉,到任數月又卒。
于是将為不利之地矣。
壬午四月朱編修缺出,以伍石生編修長華補之。
六月伍改授廣西右江道,以白小山少詹熔補之,其時伍莅任,甫按部南雄未畢事也。
傳說學政衙門與運司衙門相接,運司素不利,有道士為之樹天燈杆,自此杆立,運司每升而學政乃不利。
三年之中四易學政,其前相繼死者三人,伍到任複不及一月而去。
果有關于風水欤。
廣東朱督學階吉,汪筆山方伯之甥也。
其未得學政之前,夢一人告之曰:“君之祿位與君舅氏相若也。
”汪時為廣東方伯,竊意異日或亦任嶺南方伯耶。
未幾,汪卒于任,朱憶前夢,殊惡之。
不數月,乃有督學之命,莅任數月即卒。
朱以編修從未衡文,驟得廣東督學,孰知乃其死所也。
與其舅官職雖不同,而同卒于廣東,亦可謂妖夢是踐矣。
程鶴樵中丞國仁以禦史督學廣東,任滿晉卿階。
後出為山東、甘肅方伯,遊擢山東巡撫,以事左遷部郎,辛巳起為廣東方伯,壬午夏,調江甯方伯。
其時廣東朱督學新沒,伍石生編修方出京,上以新任到廣東需時,歲屆大比,多士觀光志切,因命程權督學,簿書堆裡抽身衡文。
星家嘗有文星預度之說,其或然耶。
毛伯雨少宗伯式郇其先德名輝祖,曾在上書房行走。
毛以嘉慶己未與毛靈舒閣學同舉進士,及散館,閣學留館,宗伯改部。
閣學擢詹事時,睿皇謂董文恭公曰:“毛師傅之子亦官詹事矣。
”董乃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