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武力點評(22) -- 勝負未分而高下已判(1)

關燈
在點評武力之前,先聊兩句足球。段位較高的球迷都會記得86世界杯中的一場經典賽事–1/4決賽:巴西VS法國。這場比賽的結果是90分鐘戰成1平,加時30分鐘依然是1平,最終雙方靠點球才決出勝負。如果我們不考慮點球結果的話,應該說兩隊激戰120分鐘勝負未分。然而,凡是全程觀看那場比賽的朋友都會有一個強烈的感覺:這不是一場平分秋色的比賽;巴西隊明顯占優。

    之所以公認這是一場經典賽事,一個重要原因是,雙方都屬於技術型球隊,而且都認為自己的技巧和意識獨步世界足壇。巴西的“桑巴足球”自不待言,法國當時擁有号稱“中場鐵三角”的普拉蒂尼、蒂加納和吉雷瑟三位技術大師。因此雙方都不屑于使用犯規動作來争得上風,而是力争純粹依靠技術來擊敗對方。也就是說,不僅要勝,還要勝得堂堂正正、勝得漂亮!這兩個隊要是都存着這個心思,那球踢起來能不漂亮嗎?根據賽後統計,上下半場共90分鐘比賽,其中有效比賽時間竟然有近89分!雙方故意犯規次數極少,将球故意破壞出場的次數也很少,全場比賽自始至終均極為流暢,令人賞心悅目、歎為觀止!

    不過,也正是因為雙方都大打技術足球,才使得法國隊逐漸落于下風。巴西人鬼魅般的腳法和配合,在上半場進行到一半時就将法國享譽世界的“中場鐵三角”逼到了自家大門附近,成了“後場鐵多邊形”--法國隊在剩下的比賽時間裡基本上放棄了中場的争奪!這基本上是一場巴西人圍攻法國大門、法國人伺機反攻、以及雙方門将左撲右擋的比賽。由於法國人放棄中場,而法國人的多數進攻又都是防守反擊,因此雙方絕少中場糾纏,也較少看到那種緊逼式的死纏爛打。尤其是巴西人,戰術組合成功率極高,攻擊套路和傳接配合打得酣暢淋漓,令人眼花缭亂、目不暇接。上半場18分鐘,巴西右鋒卡雷卡先下一城。緊接着巴西人掀起攻勢狂潮,法國隊門前一時風聲鶴戾、草木皆兵。不過法國人運氣很好,居然挺過驚濤駭浪,趁巴西人上半場結束前的些許松懈,由普拉蒂尼于43分突襲得手,扳回一城。

    下半時雙方易地再戰,巴西人依舊攻勢如潮,而法國人依靠死守禁區、門将巴茨的神勇表現、以及絕好的運氣,繼續與巴西人周旋。75分,上場未及3分鐘的巴西宿将濟科獲得主罰點球的機會。當素有“白貝利”之稱的濟科一腳罰出一記弧線球之後,法國門将巴茨居然如有神助般地撲住了這記點球!英雄遲暮的濟科唯有仰天長歎。。。大難不死的法國人最終堅韌地将1:1平的戰果守至120分鐘,并憑借點球将巴西人擠出4強。。。

    所有親眼目睹那場賽事的人都會認為,雖然比賽結果是平局,但巴西人占據了相當的優勢。賽後的技術統計也證明了這一點。煮酒現已無法找到那些統計資料(控球時間、攻入對方半場次數、攻入對方禁區次數、射門次數、射正次數,等等),但依然記得當初曾與同學對着足球報上的統計數據長歎不已。。。

    足球侃得太多了,呵呵。書歸正傳,演義中也有許多場單挑都以平局收場,但有相當一部分平手僅僅是結果上的,并非場面上的。也就是說,雖然雙方均未能擊敗對方,但雙方的交鋒場面卻有高下優劣之分。下文将結合具體戰例予以說明。